-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前后前庭诱发性肌源性电位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发作时及经复位治疗恢复后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特点,探讨BPPV的发病机制与耳石器功能的关系。方法:在海军青岛特勤疗养中心耳鼻咽喉科接受治疗的单侧原发性BPPV患者37例,在BPPV发作时及复位治疗恢复后分别进行气导声刺激条件下的颈肌VEMP(cVEMP)和眼肌VEMP(oVEMP)检查,对比分析不同时期的cVEMP和oVEMP异常率的差异。结果:BPPV发作时,14例(37.84%)cVEMP 异常,22例(62.12%)oVEMP异常。复位治疗后,7例(18.92%)cVEMP 异常,12例(32.43%)oVEMP异常。复位后oVEMP及cVEMP的异常率均低于发作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BPPV患者发作时耳石器功能异常可能是暂时的,经复位治疗恢复后,部分患者的耳石器功能可能恢复正常,提示耳石器及其传导通路的功能异常可能未参与原发性 BPPV的发病机制,而是BPPV发作的结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国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检测临床实践专家共识(2024)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VEMP)是指机体的前庭耳石器被多种适宜刺激所兴奋,经过特定的反射通路,诱发躯体浅表骨骼肌产生的肌电反应 [1, 2]。根据记录部位的不同,可分为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ervical VEMP,cVEMP)、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MP,oVEMP)和咀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masseter VEMP)等。根据刺激类型的不同,可分为气导声(air conducted sound)刺激诱发的VEMP、骨导振动(bone conducted vibration)刺激诱发的VEMP和直流电(galvanic vestibular stimulation)刺激诱发的VEMP等 [3, 4, 5, 6, 7, 8]。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Bárány协会诊断标准的运动病患者半规管与耳石重力通路功能评价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Bárány协会诊断标准纳入的运动病(MSD)患者半规管与耳石重力通路功能改变及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22年3至8月招募的20例MSD患者(MSD组)及20名性别、年龄相匹配,无MSD病史的健康对照(对照组),在航天中心医院完成研究。所有受试者均完成运动不耐受易感性问卷简版(MSSQ-short)、运动不耐受评估问卷(MSAQ),完善基于半规管功能的双温试验、视频头脉冲试验(vHIT)和耳石重力通路功能的主观视觉垂直/水平(SVV/SVH)、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的功能评价,分析MSD患者前庭功能改变情况,并进一步探讨MSD可能的发病机制。结果:每组20例受试者中,男9例,女11例;MSD组年龄(26.9±3.9)岁,对照组年龄(27.0±3.4)岁。MSD组MSSQ-short得分[27.0(22.5,38.8)分比1.2(0,3.2)分, P<0.001]和MSAQ得分[70.1(54.5,78.1)分比11.8(11.1,13.9)分, P<0.001]均高于对照组。半规管功能评价结果显示,MSD患者双温试验不耐受的发生率(60.0%,12/20)高于对照组(20.0%,4/20)( P=0.010)。耳石重力通路评价结果显示,SVV、SVH、颈性VEMP(cVEMP)异常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MSD组眼性VEMP(oVEMP)异常率(55.0%,11/20)高于对照组(10.0%,2/20)( P=0.002),其中P1波潜伏期较对照组延迟[(18.4±1.2)ms比(17.6±0.8)ms, P=0.018]。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oVEMP的P1波潜伏期与MSSQ-short( r=0.486, P=0.002)、MSAQ( r=0.391, P=0.015)得分及双温不耐受症状持续时间( r=0.377, P=0.004)均呈正相关。 结论:MSD患者存在半规管刺激的高敏及耳石器潜伏期延迟受损,提示半规管和耳石器功能“分离”现象,可能参与MSD感觉冲突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孤立性耳石器功能障碍:一种新的前庭疾病
编辑人员丨2024/1/20
一些新型前庭功能试验的临床应用使得每个外周前庭器官包括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的功能均可单独地进行检测与评价,这也使我们对外周前庭系统功能障碍的类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前庭功能障碍既可累及所有前庭器官,也可仅累及部分前庭器官而导致单侧或双侧、单个或多个前庭器官的功能障碍.一些眩晕患者仅表现有耳石器功能障碍而半规管功能不被累及,即"孤立性耳石器功能障碍"(isolated otolithic dysfunction.IOD),这不仅是一个新的概念,也被视为一种新的前庭疾病,其诊断标准也已被提出.现从IOD定义及分类、相关前庭功能试验、临床流行病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与预后等进行评述,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这种新型前庭疾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直流电刺激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研究现状与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9/16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VEMPs)目前广泛用于前庭疾病,尤其是前庭耳石器及其传导通路相关疾病的诊断.其刺激方式主要有气导刺激、骨导刺激和直流电刺激三种.气导和骨导刺激是主要的诱发方法,直流电刺激直接刺激前庭传入神经,临床和基础研究还不成熟,故本文主要对直流电刺激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的理论依据、记录方法、结果分析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持续时间和病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成功后残余症状的持续时间及可能病因.方法 纳入2016年10月至2017年1月就诊于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神经内科的原发性良性阵发性置性眩晕且复位成功的60例患者,对其中存在残余症状患者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主观视觉垂直线(SVV)和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VEMP)进行记录,随访并记录残余症状持续时间.按残余症状持续时间将患者分为短时组(残余症状持续时间≤7 d)和长时组(残余症状持续时间>7 d),比较2组患者上述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 复位成功后存在残余症状的患者有36例(60.00%),其中22例(61.11%)患者在1周内自发缓解,14例残余症状持续时间超过1周.短时组患者复位后当日的VAS评分和HADS评分均低于长时组(P均<0.05),SVV反方向偏斜发生率高于长时组[63.6%(14/22)vs 28.6%(4/14),χ2=4.21,P=0.04],而2组的oVEMP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复位成功后短暂的耳石器功能障碍和中枢再调定延迟参与了BPPV残余症状的发生,但其主观头晕症状较轻、持续时间较短.持续时间超过1周的残余症状多与精神情绪因素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规范前庭功能检查与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前庭功能检查是眩晕症诊治的临床实践中不可或缺的.前庭功能检查可以实现以下几个目标:证实临床判断,通过病史和临床检查会有初步临床诊断,检查进一步证实前庭功能状态,是单侧减弱、双侧下降抑或是前庭功能正常;定量检测前庭功能损伤的范围和程度(半规管、耳石器,功能完全丧失、部分丧失);前庭功能损伤后功能代偿情况的前庭生理学依据,以及功能性眩晕的客观证据.前庭功能检查包括前庭-眼反射功能检查和前庭-脊髓反射检查两大类,分别用于评价半规管(冷热试验、摇头眼震、转椅和头脉冲试验)、耳石器功能(颈源性和眼源性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和平衡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老年性聋患者颈源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的变化及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老年人听力损失与前庭终器之间的关系,同时评估听力下降和耳石器功能减退的共同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120例没有前庭症状的老年人,分为观察组(伴有听力下降)和对照组(正常听力),采用纯音听阈测听和颈源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VEMP)来评估听力和球囊的功能,并比较两组cVEMP的结果.结果 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cVEMP的P1波和N1波潜伏期延长(t=4.67、4.59,P<0.05),振幅降低(t=6.72,P<0.05).观察组的高频听力损失越大,其cVEMP振幅越小(r=-0.41,P<0.05),噪声暴露也与cVEMP振幅密切相关(β=-0.52,P<0.05).结论 在不伴有前庭症状的情况下,老年性耳聋患者可合并球囊功能的减退,其高频听阈与球囊功能密切相关,噪声是耳蜗与球囊功能的共同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直流电刺激诱发的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编辑人员丨2023/8/6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是评价前庭耳石器传导通路的重要检查方法.气导声刺激诱发的颈肌和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骨导振动刺激诱发的颈肌和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也开始应用于临床,而直流电刺激诱发的颈肌和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国内尚未见诸报道.本文综述直流电刺激诱发的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的记录方法和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骨导振动刺激诱发的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B81骨振子在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VEMPs)检测中的应用.方法 对25例正常志愿者的双耳行插入式气导声刺激(air-conducted sound,ACS),单侧乳突B81骨导振动刺激(bone-conducted vibration,BCV)的VEMPs检查,并对ACS-,BCV-VEMPs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CS-,BCV-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stibular-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oVEMP)的引出率分别为92%(46/50),98% (49/50).BCV-oVEMP与ACS-oVEMP比较,两者引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两者N1波潜伏期(P=0.00)、P1波潜伏期(P=0.00)、N1-P1波间期(P=0.01)及振幅(P=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V-oVEMP的N1、P1波潜伏期,N1-P1波间期均较短,而振幅较大.ACS-,BCV-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ervical vestibular-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cVEMP)的引出率均为100% (50/50).BCV-cVEMP与ACS-cVEMP比较,N1波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6),P1波潜伏期(P=0.02),P1-N1波间期(P=0.00)、振幅(P=0.04)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BCV-cVEMP的P1波潜伏期较短,P1-N1波间期较长,振幅较大.BCV-oVEMP、ACS-oVEMP、BCV-cVEMP和ACS-cVEMP的两耳间振幅不对称率(%)分别为:28.08±21.10、27.95±18.13、23.60±17.86、32.24±18.92.结论 B81骨振子可以用于VEMPs的检测,骨导振动刺激在评价传导性听力损失患者的前庭耳石器功能时优于气导声刺激,可作为气导声刺激诱发VEMPs的补充检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