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性聋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老年性聋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特点,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横断面研究,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对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就诊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的117例老年性聋患者(耳聋组)及同期97例健康体检老年人(对照组)进行认知功能测定,计算其MoCA总分,并收集电测听检查听力损失值,分析老年性聋患者听力损失程度与MoCA的相关性。结果:耳聋组患者MoCA总得分(21.6±5.8)分,低于对照组(26.8±1.5)分( P<0.01);耳聋组患者与对照组视空间与执行功能(4.1±0.9)分比(4.8±0.5)分、命名(2.2±1.0)分比(3.0±0.0)分、注意(5.2±1.7)分比(5.9±0.5)分、语言(2.0±0.9)分比(3.0±0.2)分、抽象(1.6±0.5)分比(1.9±0.3)分、延迟回忆(1.8±0.7)分比(2.2±0.4)分、定向(4.4±1.2)分比(5.8±0.4)分,均低于对照组(均 P<0.05);老年性聋患者听力丧失程度与MoCA总分及其各分项目呈负相关(均 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听力损失程度、耳聋病程及是否佩带助听器对老年性聋患者认知功能MoCA总分有影响(均 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况( t=6.596, P<0.05)、佩戴助听设备( t=2.182, P<0.01)与老年性聋患者认知功能MoCA总得分呈正相关;年龄( t=-5.048)、教育程度( t=-2.691)、听力损失程度( t=-7.626)及耳聋病程( t=-6.11)与老年性聋患者认知功能MoCA总得分呈负相关(均 P<0.05)。 结论:老年性聋患者认知功能降低,年龄、教育程度、婚姻状况、耳聋病程、听力丧失程度和是否佩戴助听器影响老年性聋患者的认知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老年性聋的干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老年性聋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生活质量。老年性聋的发病原因及机制复杂,也缺乏规范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手段。本文就老年性聋干预措施最新研究进展从药物治疗、验配助听器、人工耳蜗植入以及基因治疗等方面做一系统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老年性聋与认知障碍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近年来老年性聋与认知障碍之间的关系备受关注,相关研究已表明老年性聋是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本综述旨在介绍老年性聋与认知障碍关系的研究进展,并探讨通过治疗老年性聋以防止认知障碍的方法及可行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C57BL/6J小鼠衰老耳蜗血管纹微血管周细胞对内皮细胞通透性影响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小鼠衰老耳蜗血迷路屏障通透性的变化,并通过建立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系和周细胞(pericytes,PC)系非接触式共培养模型,进一步探讨耳蜗血管纹微血管PC对EC通透性的影响。方法:C57BL/6J小鼠分为2组:3月龄为年轻组,12月龄为衰老组;细胞实验分为4组:EC组、EC+PC共培养组、D-半乳糖(D-gal)+EC组和D-gal+EC+PC共培养组。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 response,ABR)检测2组小鼠听觉功能;伊文思蓝(evans blue)染色检测2组小鼠耳蜗血迷路屏障的通透性;透射电镜观察2组小鼠血迷路屏障EC、PC和紧密连接结构;免疫荧光检测2组小鼠耳蜗血管纹上紧密连接蛋白表达水平;Transwell小室检测EC通透性;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技术检测EC上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水平。以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年轻组相比,衰老组小鼠ABR阈值明显升高且Ⅰ波潜伏期延长( t=10.25, P<0.01; t=5.61, P<0.05)、耳蜗血迷路屏障通透性升高且血管纹上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降低( P值均<0.05);耳蜗超微结构显示衰老小鼠耳蜗血管纹微血管管腔变形、基底膜增厚、内皮间紧密连接间隙增大;原代培养的EC和PC阳性率达95%以上;并确定15 g/L D-gal诱导的细胞为衰老细胞;与EC组相比,D-gal+EC组EC的紧密连接蛋白表达降低( t=7.42, P<0.01; t=13.19, P<0.05),通透性增加( t=11.17, P<0.01);在共培养组中,EC+PC共培养组和D-gal+EC+PC共培养组EC间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均增加,通透性均降低。 结论:衰老小鼠耳蜗血迷路屏障的通透性升高,紧密连接蛋白水平降低;衰老状态下,耳蜗血管纹微血管PC可能通过调节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进而影响EC通透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的病因和治疗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age-related hearing loss,ARHL)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听力损失原因。ARHL的发展是多因素的,包括内在和外在因素。对于ARHL的病因、病理生理学、遗传学研究、助听器及人工耳蜗植入的疗效、新治疗技术均有很多研究并取得了许多进展。本文就这几个方面做一综述,并讨论未来的发展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老年性聋的发病机制及干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老年性聋是指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发生的以高频听力下降为主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其发病原因及机制复杂,目前缺乏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本文从发病机制,病理分型,诊断标准及干预措施等方面做一系统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老年性聋相关候选致病基因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老年性聋是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感觉障碍,遗传因素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近年来,在候选基因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基因组测序等遗传学研究方法及致病机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研究证实,相关热点候选基因主要为 GRM7、 GRHL2、 TRIOBP、 CDH23、线粒体基因等。这些突变主要导致内、外毛细胞损伤,致病机制有所不同: GRM7基因等与神经递质的改变有关、线粒体基因与活性氧的氧化损伤有关、 CDH23基因与表观遗传学如甲基化改变有关。本文围绕老年性聋候选致病基因的地区差异性、遗传研究方法、致病机制三方面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检查在老年性聋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老年性聋大多表现为双侧、进行性、对称的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该病以高频听力减退、言语识别率下降为主要特征。老年性聋的病变部位包括外周听觉系统特别是耳蜗以及听觉中枢的退行性改变。老年性聋表现出中枢处理听觉信息速度的减慢、噪声环境下言语识别困难,而且中枢听觉处理障碍是老年性聋的重要组成部分。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是研究大脑中枢病变的新型手段。本文从老年性聋的诊疗现状以及fMRI应用在老年性聋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旨在探讨fMRI对于明确老年性聋中枢听觉处理机制以及为未来听觉康复干预提供指导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当归芍药散调控IKK/IκBα/NF-κB通路对老年性聋小鼠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凋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探究当归芍药散调控核转录因子-κB抑制蛋白激酶(IKK)/核因子κB抑制蛋白(IκBα)/核因子-κB(NF-κB)通路对老年性聋小鼠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48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老年性聋模型组(Model组)、低剂量当归芍药散组(中药-L组,3.2 g/kg生药)、高剂量当归芍药散组(中药-H组,6.4 g/kg生药)和高剂量当归芍药散+IKK/IκBα/NF-κB信号通路激活剂白藜芦醇(RES)组(中药-H+RES组,6.4 g/kg生药+43.33 mg/kg RES),每组12只小鼠;取12只2月龄的C57BL/6J小鼠作为对照组(Control组).采用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测各组小鼠听阈值;HE染色观察小鼠耳蜗螺旋神经节的病理变化,并对小鼠耳蜗中回与底回的螺旋神经节细胞的数量进行计数;TUNEL染色法检测小鼠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的凋亡.ELISA法检测小鼠耳蜗组织中丙二醛(MDA)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qRT-PCR法检测小鼠耳蜗组织中IL-1β、IL-6与TNF-α 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耳蜗组织IKK/IκBα/NF-κB通路与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Model组小鼠较Control组小鼠8 kHz、16 kHz、24 kH、32 kHz听阈值、耳蜗螺旋神经节组织TUNE,阳性细胞数、耳蜗组织MDA及IL-1β、IL-6与TNF-α mRNA水平、p-IκBα、凋亡蛋白(Bax、cleaved-Caspase-3)表达水平、IKK、NF-κB p65磷酸化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数量、SOD水平、IκB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的形态异常、排列疏松紊乱,发生空泡化,出现病理学损伤.中药-L组、中药-H组小鼠较Model组相应指标变化程度较轻(均P<0.05).RES减弱了当归芍药散对老年性聋小鼠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结论 当归芍药散可能通过下调IKK/IκBα/NF-κB通路抑制老年性聋小鼠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老年性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究老年性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言语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变化.方法 对31例行人工耳蜗植入的老年性聋患者进行听力学、言语功能及生活质量评估并比较差异.听力学评估采用助听听阈,言语能力评估采用词表识别率,评估时间为术前、开机后6个月及开机后12个月.生活质量评估采用Nijmegen人工耳蜗植入量表(NCIQ),评估时间为术前及开机后12个月.结果 共纳入31例患者,31例患者术前、开机后6个月及开机后12个月助听听阈分别为(62.55±3.69)、(46.58±5.14)、(38.68±4.26)dBH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开机后6个月及开机后12个月单音节词识别率分别为(9.55±5.81)%、(54.77±8.90)%、(68.52±7.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开机后6个月及开机后12个月双音节词识别率分别为(19.87±9.72)%、(64.00±6.53)%、(74.26±6.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开机后 6 个月及开机后12个月短句识别率分别为(28.00±10.58)%、(68.52±7.78)%、(77.61±8.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开机12个月NCIQ总量表得分分别为(35.90±5.80)、(65.16±8.1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耳蜗植入可以改善老年性聋患者的听觉言语能力及生活质量,对于重度以上听力损失且助听器效果不佳的老年性聋患者可以选择人工耳蜗植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