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肠内营养多模式培训对肿瘤科护士营养支持知信行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多模式培训对肿瘤科护士营养支持知信行的影响。方法:2020年1~12月采取方便抽样法选取本地区3所甲级医院共85名肿瘤科护士为研究对象,对入选对象实施多模式营养知识培训,包括理论教学、在线教学、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实践操作及联合查房等。比较培训前后肿瘤科护士营养支持知信行评分、肠内营养知识知晓率、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及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结果:培训后护士肠内营养支持知识、信念、行为评分较培训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培训后肿瘤科护士肠内营养知识知晓率(包括营养配方选择、营养素输注方式、鼻饲给药注意事项、营养剂保存方法、喂养不耐受评估及识别、喂养不耐受影响因素等方面)高于培训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培训后肿瘤科患者腹胀、腹泻及胃潴留发生率低于培训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肠内营养多模式培训能有效提高肿瘤科护士营养知识、信念及行为能力,从而给予肿瘤患者科学的营养指导,降低患者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食管癌手术加速康复策略麻醉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食管癌根治术涉及多个手术野的外科切除及消化道重建,其并发症和死亡率均较高,对患者的术后康复提出了挑战。近年来,加速康复外科(ERAS)作为一种新兴的医学理念,已逐渐被医务人员接受并广泛应用,其在食管癌外科治疗中也取得了显著疗效。本文总结了围手术期食管癌ERAS治疗中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措施,并形成了一套贯穿围手术期的食管癌ERAS治疗临床路径,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帮助。术前阶段倡导术前宣教、术前营养和风险评估与准备,个体化禁食禁水,选择最佳的新辅助治疗后的手术时机,建立多学科团队(MDT)联合诊疗模式;术中优化麻醉策略,维持最佳液体平衡,行保护性肺通气策略,避免术中低体温和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术后应充分镇痛,预防血栓形成,尽早恢复活动,早期拔除鼻胃管、引流管和尿管,预防术后并发症,积极行肠内营养。当然,ERAS方案不是一成不变的,其仍在持续改进中并逐步进行系统培训和推广,以期在更多医疗中心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多元化培训模式在ICU新入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多元化培训模式在ICU新入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ICU2014、2015年新入科护士采用床边操作示教、情景模拟、典型案例分析、专业组工作坊活动及临床目标护理管理实践等多元化的培训模式共24名为试验组,与2012、2013年新入科护士接受ICU专科理论与监护技能、仪器的操作使用等常规培训方法共22名为对照组进行效果比较.结果 试验组多元化培训考核的共同考核项目中心静脉压监测、人工气道吸痰、气管插管口腔护理、呼吸机操作使用、肠内营养操作使用、专科理论考核,以及科室的常规专科理论和技能考核、护理质量考核方面成绩分别为(95.29 ± 1.10)、(94.75 ± 0.99)、(94.96 ± 1.23)、(94.25 ± 1.19)、(95.38 ± 1.35)、(87.96 ± 4.01)、(88.33 ± 3.63)、(96.67 ± 1.44)、(96.3 ± 0.35)分,对照组分别为(92.14 ± 2.88)、(92.64 ± 2.34)、(92.97 ± 2.00)、(92.30 ± 2.55)、(93.75 ± 2.99)、(84.76 ± 5.44)、(82.29 ± 5.73)、(93.58 ± 1.89)、(90.22 ± 3.91)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65~0.619,P<0.01或0.05);试验组新护士不良事件发生例次,医生、护生、患者及家属满意人数分别为13例、17人、293人、46人,对照组分别为32例、7人、94人、6人,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12~124.819, P<0.05或0.01).结论 多元化培训模式可使新入科的ICU护士快速掌握护理工作流程,熟悉ICU专科理论和监护技能,快速提升对危重患者的评估处理及救护配合等综合能力,能更快更好地胜任ICU护理工作,避免一些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提高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八二”昆山工厂铝粉尘爆炸事故特重度烧伤伤员一体化护理模式应用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一体化护理模式在“八二”昆山工厂铝粉尘爆炸事故特重度烧伤伤员救治中的应用经验. 方法 2014年8月2日,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八二”昆山工厂铝粉尘爆炸事故特重度烧伤伤员35例,其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21~50岁.根据伤员伤情特点、护理人员情况及护理工作特点,构建并实施了一体化护理模式,包括采取集束化管理病区设施设备、完善统一护理制度、规范化培训、制订“护士必读”和优化交接班等规范化管理措施,建立气道组、静疗组、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组和烧伤组等专业化质控小组,烧伤组又下设规范化书写护理小组、创面护理小组、心理护理小组和肠内营养护理小组,以提升整体护理质量.统计患者治疗结局以及护理管理、护理方法 、专科护理方面的效果. 结果 27例伤员平稳度过了休克期、感染期、恢复期,抢救成功率达77.14%.救治期间,病房井然有序,消毒隔离制度落实率、交接班完好率、静脉治疗操作规范达标率、床头抬高落实率、体位摆放正确率、CRRT上机成功率均达100%,顺利完成伤员卧翻身床24 h不间断CRRT治疗2例,多例患者血液透析单滤芯连续运转超72 h.气道黏膜于伤后20 d左右愈合,未见气管套管脱管/堵管、呼吸窘迫、肺不张、肺实变、误吸、翻身床侧滑、耳软骨炎、鼻中隔压疮、负压封闭引流(VSD)管道堵管、VSD敷料漏气、严重腹胀/腹泻、深静脉及动脉等处置入的各类静脉治疗导管非计划性拔管/堵管等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结论 一体化护理模式在群体特重度烧伤伤员救治中显著优化了护理工作流程,明确了护理人员的职责,提升了护理质量,该模式值得其他烧伤救治单位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临床护士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了解临床护士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知信行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为临床开展相关培训及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制的一般资料问卷、知识考核问卷和汉化版的护士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定义、态度和行为问卷,对1 444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临床护士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知信行得分分别为定义(21.97±2.94)分、态度(20.29±5.35)分、行为(33.17±5.11)分、知识(55.16±17.24)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工作年限、职务、职称、肠内营养护理频率、肠内营养专项培训次数是护士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知信行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临床护士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知信行水平均有提升空间,护理管理人员需结合护士个人特征,通过开展多模式培训提高其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知信行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