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腹内疝的高频超声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26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对儿童腹内疝的诊断价值,分析漏误诊原因,提高超声诊断本病的准确度.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21年10月南京市儿童医院62例经手术证实为腹内疝的临床资料,将术前超声结果与手术结果对比分析,总结本病的超声诊断要点及漏误诊原因.结果 62例腹内疝,超声正确诊断48例,诊断准确度为77.4%,2例粘连性腹内疝误诊为不全性肠梗阻;2例误诊为腹腔胀气;2例梅克尔憩室束带误诊为梅克尔憩室周围炎;1例异物磁铁相吸形成的腹内疝误诊为异物性肠梗阻.1例肠系膜裂孔疝合并嵌顿性腹股沟疝漏诊腹内疝;1例肠系膜裂孔疝合并回肠扭转仅诊断出肠扭转;1例肠系膜裂孔疝合并先天性肠旋转不良仅诊断为肠旋转不良.漏诊新生儿粘连性腹内疝3例,其中2例仅诊断为小肠炎性狭窄,1例仅诊断为空肠闭锁.1 例肠系膜裂孔疝合并内脏反位漏诊为正常.扩张与萎瘪肠管交界处可见束带样低回声,疝环与疝入肠管相互交叉,呈十字交叉征,此为腹内疝的特征性超声表现.结论 超声对儿童腹内疝有重要诊断价值,准确度高,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由于常合并其他先天性消化道畸形,且受腹腔气体干扰,容易发生漏诊及误诊,检查时需全面考虑,十字交叉征是其特征性超声表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26
-
肠粘连束带腹内疝的CT诊断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肠粘连束带腹内疝的CT表现特点,提高术前早期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7年3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肠粘连束带腹内疝21例患者的临床与CT检查资料,同时有3例行多期增强CT,15例行腹部立位平片检查.在飞利浦影像工作站2位腹部放射高级职称医师双盲法评价图像.结果 术前21例患者均有程度不等的腹胀腹痛等肠梗阻症状,术前CT诊断小肠梗阻21例,提示肠粘连束带腹内疝3例,肠管绞窄5例,术前诊断符合率14.29%,漏诊率为85.71%.所有患者均手术证实小肠梗阻,肠管绞窄9例,11例合并肠扭转,1例合并腹茧症.主要影像表现包括:局部明显粘连伴束带形成21例(100%),局限性肠梗阻21例(100%),肠管异位21例(100%),无疝囊(100%),占位征象/周围脏器移位21例(100%),鸟嘴征13例(61.90%),缆绳征/漩涡征17例(80.95%),肠壁增厚伴肠周明显渗出15例(71.43%).肠粘连束带腹内疝的CT表现特征与手术结果存在相关性.结论 肠粘连束带腹内疝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提高认识并熟知其影像征象对早期诊断至关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腹内疝MSCT典型征象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腹内疝的螺旋CT的典型征象.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23例腹内疝患者的CT资料,23例中8例行CT增强扫描.对不同腹内疝的典型征象与手术病理对照进行分析.结果 粘连束带疝12例,屈氏韧带疝1例、屈氏韧带肝胃韧带缺口疝1例、镰状韧带疝1例、小网膜囊疝1例、肠系膜裂口疝3例、左膀胱上疝4例.腹内疝特征性CT表现为肠管形态异常、肠管聚集、移位,肠管换位征、肠系膜血管移位;多平面重建CT图像显示“囊袋征”、“成束气球征”、“涡轮征”、“凹脐征”、“假肾征”,疝口处肠管狭窄呈鸟嘴状改变.23例中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合并肠绞窄.结论 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组对腹内疝的诊断及肠绞窄的评定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腹内疝MSCT典型征象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腹内疝的螺旋CT的典型征象.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23例腹内疝患者的CT资料,23例中8例行CT增强扫描.对不同腹内疝的典型征象与手术病理对照进行分析.结果 粘连束带疝12例,屈氏韧带疝1例、屈氏韧带肝胃韧带缺口疝1例、镰状韧带疝1例、小网膜囊疝1例、肠系膜裂口疝3例、左膀胱上疝4例.腹内疝特征性CT表现为肠管形态异常、肠管聚集、移位,肠管换位征、肠系膜血管移位;多平面重建CT图像显示“囊袋征”、“成束气球征”、“涡轮征”、“凹脐征”、“假肾征”,疝口处肠管狭窄呈鸟嘴状改变.23例中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合并肠绞窄.结论 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组对腹内疝的诊断及肠绞窄的评定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