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节松动术联合肌肉牵伸在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探讨关节松动术联合肌肉牵伸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HSP)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脑卒中后HSP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肩胛带控制训练、神经松动技术、经皮神经电刺激等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关节松动术联合肌肉牵伸技术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上肢运动功能(FMA-UE)、日常生活能力(MBI)、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液流变学[全血高切、中切、低切黏度].结果 试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UE、MBI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hs-CRP、IL-6、TNF-α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全血高切、中切、低切黏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关节松动术联合肌肉牵伸能缓解HSP,促进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可能与拮抗炎症反应、血液流变等因素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肩胛带控制训练对羽毛球运动员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肩胛带控制训练对改善羽毛球运动员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确诊为患有肱骨外上髁炎的羽毛球运动员,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超短波治疗和桡侧腕伸肌离心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肩胛带控制训练.两组患者均每周治疗6次,共12周.评估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2、12周的视觉模拟评分(VAS)、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及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得的附着于肱骨外上髁处伸肌总腱厚度.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2周和12周时,与治疗前比较,VAS均明显降低,MEPS均明显提高,伸肌总腱厚度均明显减小(均P<0.01);治疗后12周相较于治疗后2周,VAS均明显降低,MEPS均明显提高,伸肌总腱厚度均明显减小(均P<0.01);两组治疗前VAS、MEPS及伸肌总腱厚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周及12周,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VAS明显降低,MEPS明显提高,伸肌总腱厚度明显减小(均P<0.01).结论 肩胛带控制训练有助于羽毛球运动员肱骨外上髁炎的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偏瘫肩关节半脱位患者应用肌内效贴联合肩胛带控制训练的护理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观察应用肌内效贴联合肩胛带控制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侧肩关节半脱位的效果.方法 将52例脑卒中后并发偏瘫侧肩关节半脱位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26)和观察组(n=26).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增加肌内效贴联合肩胛带控制训练方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采用X线测量法测量患侧肩峰至肱骨头间距(AH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评定肩痛、简化Fugl-Meyer评分量表上肢部分(FMA)评定上肢功能.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AHI值、VAS评分和FMA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AHI数值和VAS评分比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FMA评分比治疗前增高(P<0.05),且观察组增高比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采用肌内效贴联合肩胛带控制训练能够有效减轻脑卒中后偏瘫侧肩关节半脱位程度,缓解患侧肩痛并促进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