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寻常型银屑病病人血清微RNA-138、微RNA-32水平变化与疾病活动性和预后转归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寻常型银屑病病人血清微RNA(miR)-138、miR-32水平变化与炎症反应、疾病活动性、预后转归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在沧州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寻常型银屑病病人80例作为观察组,根据疾病活动性分期将观察组80例寻常型银屑病病人分为活动期46例、稳定期34例,另选取同期整形外科体检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miR-138、miR-32表达水平、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4、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相关性分析血清miR-138、miR-32水平与炎症因子的关系、血清miR-138、miR-32水平与病人疾病活动性和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的关系;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38、miR-32诊断病人疾病活动性的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人血清miR-138水平降低(0.67±0.19比0.98±0.21),miR-32(1.26±0.37比0.96±0.18)、IL-4、IL-8和TNF-α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稳定期病人相比,活动期病人血清miR-138水平降低(0.61±0.10比0.75±0.14),miR-32水平(1.34±0.35比1.16±0.29)和PASI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后2周和治疗后4周病人血清miR-138水平依次升高(0.67±0.19,0.78±0.21,0.89±0.27),miR-32水平(1.26±0.37,1.14±0.33,1.02±0.28)和PASI评分依次降低(P<0.05);血清miR-138水平与IL-4、IL-8、TNF-α、疾病活动性和PASI评分呈负相关(P<0.05),血清miR-32水平与IL-4、IL-8、TNF-α、疾病活动性和PASI评分呈正相关(P<0.05);miR-138和miR-32二者联合检测诊断病人疾病活动性的曲线下面积为0.86,灵敏度为84.78%,特异度为85.29%.结论 寻常型银屑病病人血清miR-138水平下调,miR-32水平上调,二者水平变化与炎症反应、疾病活动性和预后转归有关,且联合检测对诊断疾病活动性具有一定的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分区及血供设计风筝皮瓣修复鼻部皮肤癌术后缺损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根据分区及血供设计风筝皮下蒂皮瓣修复鼻区皮肤癌术后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3月至2020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用风筝皮下蒂皮瓣修复鼻部皮肤癌(基底细胞癌、Bowen病、鳞状细胞癌、恶性黑素瘤)患者39例,男25例,女14例;年龄36~92岁,平均56岁。结果:39例患者均接受鼻部鼻旁风筝皮瓣手术治疗,共计44例皮瓣,皮瓣供区来源分别为鼻尖区4例,双侧鼻翼7例,双侧鼻唇沟区19例,双侧鼻旁12例及眉间区2例。术后无皮瓣坏死、血肿或感染等严重并发症。随访6~24个月,2例患者诉术区偶有刺痛,1例患者诉偶有瘙痒感,1例鳞状细胞癌患者局部复发再次接受手术。术后6个月对术区瘢痕进行评估,温哥华瘢痕量表及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分别为(2.42±1.04)和(7.83±1.21)分。术区皮肤颜色与周围皮肤相近,无明显局部牵拉变形。结论:考虑分区及血供设计风筝皮下蒂皮瓣,皮瓣成活率高,并发症少,局部外观变形小,值得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背阔肌肌皮瓣和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头皮鳞状细胞癌术后创面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背阔肌肌皮瓣和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头皮鳞状细胞癌(鳞癌)切除后创面的效果,探讨两种皮瓣的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9年5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头皮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经CT检查,未见癌转移,未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无血管疾病,实施肿瘤扩大切除后创面采用背阔肌肌皮瓣或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对2种皮瓣的术中血管变异情况,吻合血管直径,血管蒂的长度,皮瓣切取面积、切取时间,吻合血管时间,手术时间,供区和受区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测量或记录。结果:共纳入21例病例,男14例,女7例,年龄12~61岁。其中11例采用背阔肌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10例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随访1~2年,21例皮瓣全部成活。背阔肌肌皮瓣组无血管变异病例,而股前外侧皮瓣组有2例血管变异。背阔肌肌皮瓣组吻合动脉血管直径为(2.14±0.09) mm,静脉为(2.49±0.10) mm;血管蒂的长度为(6.14±0.28) cm;皮瓣切取面积(135.0±20.8) cm 2、切取时间(114.8±3.0) min;吻合血管时间(20.8±0.8) min;手术时间(6.5±0.2) h。股前外侧皮瓣组吻合动脉血管直径为(2.15±0.14) mm,静脉为(2.45±0.15) mm;血管蒂的长度(6.80±0.31) cm;皮瓣切取面积(159.9±16.4) cm 2、切取时间(119.8±3.6) min;吻合血管时间(21.5±0.9) min;手术时间(6.9±0.2) h。2种皮瓣手术中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别。背阔肌肌皮瓣组供区总体并发症发生(7例)较股前外侧皮瓣组(4例)多;受区总体并发症发生(1例)较股前外侧皮瓣组(2例)少。 结论:背阔肌肌皮瓣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头皮鳞癌切除后创面均能取得良好效果。背阔肌肌皮瓣血管恒定,手术相对简单、风险低,更适合初学者;股前外侧皮瓣较薄,供区并发症发生少,患者易接受,并可在仰卧位下完成手术操作,更适合老年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股前内侧穿支皮瓣修复口腔癌缺损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股前内侧皮瓣修复口腔癌缺损、供区采用股前区接力皮瓣修复的优势和经验。方法:2016年2月至2018年12月,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整形外科收治13例口腔肿瘤患者,男11例,女2例;年龄28~74岁,平均49.5岁;其中舌癌8例、口颊癌5例。全部采用游离股前内侧皮瓣移植修复口腔缺损。结果:13例患者游离股前内侧穿支皮瓣都顺利切取成功,皮瓣面积7.0 cm×4.0 cm~14.0 cm×7.5 cm,皮瓣供区采用股前外侧接力穿支皮瓣(10例)或股前内侧接力穿支皮瓣(3例)转移修复,接力股前外侧穿支皮瓣面积为8.5 cm×5.0 cm~18.0 cm×7.0 cm,接力股前内侧穿支皮瓣面积为7.5 cm×4.0 cm~15.0 cm×7.0 cm。术后所有皮瓣全部顺利成活,愈合良好,未发生血管危象和伤口裂开感染等情况。术后随访12~28个月,皮瓣全部成活良好,皮瓣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颜色及外观轮廓自然,大腿功能未见明显影响。结论:当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切取困难时,用游离股前内侧皮瓣修复口腔肿瘤缺损,皮瓣供区直接闭合张力较大时以股前区接力皮瓣修复,可缩短手术时间,改善手术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数字化外科技术在颅颌面修复重建中的应用及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头颈部肿瘤手术、骨髓炎或严重创伤引起的颅颌面硬组织缺损会在生理和心理上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由于该区域解剖结构的复杂性使得整形外科医生重建面部轮廓和咬合功能恢复成为一个巨大的挑战。数字化技术被应用于颅颌面外科领域已30余年,在颅颌面外伤、肿瘤或先天畸形的诊断、修复重建设计及手术实施等方面进行辅助,提升诊断及治疗的精确性和安全性,使颅颌面修复重建手术日趋个性化。该文拟对各项技术在颅颌面修复重建领域中的应用做一简述和评价,并就其未来发展的趋势进行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扩张器置入失败后采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移植再造乳房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采用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挽救扩张器置入失败并再造乳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1月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整形外科采用DIEP皮瓣移植再造乳房补救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扩张器置入乳房重建失败的患者资料。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乳房形态以及供区伤口愈合情况和腹壁功能。结果:共纳入13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8~53岁。既往曾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扩张器置入乳房重建术,需再造乳房均为单侧,左侧8例,右侧5例。其中3例发生扩张器感染取出,4例发生扩张器包膜挛缩移位,6例自感不适需要取出假体。13例患者共切取移植13块游离DIEP皮瓣,皮瓣长(25.5±0.6) cm、宽(12.6±0.4) cm、厚(5.9±0.7) cm,血管蒂长度为(11.3±0.4) cm。皮瓣平均重量为435 g(390~510 g)。平均手术时间为440 min (390~560 min)。6例患者选用胸廓内血管近端作为受区吻合血管,4例选用胸廓内血管近、远端作为受区吻合血管,2例选用胸背血管作为受区吻合血管,1例选用胸背血管和胸廓内血管近端作为受区吻合血管。所有DIEP皮瓣均一期顺利成活。术后随访16.5个月(12~39个月),再造乳房外形可,弹性好,无皮瓣挛缩变形。皮瓣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位置隐蔽,腹壁运动功能无明显受限。结论:DIEP皮瓣用于扩张器置入失败后的乳房再造,术后乳房形态良好,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乳房再造假体置入平面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乳腺癌是女性最高发的恶性肿瘤,越来越多患者接受乳腺癌切除术后乳房再造。乳房再造对于提升患者自信心,改善生活质量十分重要。基于假体置入的乳房再造术是乳房再造的主要选择。关于假体置入平面的选择,曾先后出现过皮下平面、肌下平面和胸肌前平面置入。结合脱细胞真皮基质的胸肌下平面假体置入乳房再造是普遍采用的手术术式,但对胸大肌的剥离提升引起的术后疼痛、肩功能障碍以及动态畸形等并发症受到很多医生的关注。近年来,越来越多欧美国家整形外科医生重新考虑胸肌前(皮下)平面乳房再造,并且观察到其短期良好的术后表现。该文就乳房再造假体置入平面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双侧臂内侧穿支皮瓣移植即刻乳房再造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2021年6月15日,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整形外科收治1例43岁女性右侧乳腺癌患者。患者13年前曾接受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6年前接受带蒂腹直肌肌皮瓣移植左侧乳房再造术。入院后行右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双侧游离臂内侧穿支皮瓣移植右侧乳房再造术,术中以同侧臂内侧皮瓣再造外侧半乳房,尺侧上副血管蒂与胸外侧动脉近心端和胸外侧静脉远心端吻合,以对侧臂内侧皮瓣再造内侧半乳房,尺侧上副血管蒂与胸廓内血管吻合。完成血管吻合后见皮瓣通血良好,两侧臂内侧皮瓣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患者术后病程稳定,皮瓣成活良好,供区愈合良好。术后随访2个月,皮瓣供区外观、功能好,未见明显并发症,再造乳房外形欠满意。本病例提示双侧游离臂内侧穿支皮瓣组合移植适合用于再造中小容量的乳房,不足以用于大容量乳房再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股前外侧KISS皮瓣在头皮和女性外阴肿瘤切除修复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KISS皮瓣修复头皮及女性外阴皮肤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缺损的方法及效果。方法: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整形外科收集肿瘤患者32例,女24例,男8例,年龄18~68岁,平均49.4岁。对15例头皮恶性肿瘤行扩大切除及游离股前外侧KISS皮瓣转移修复,对17例外阴恶性肿瘤患者行外阴肿物扩大切除及带蒂股前外侧KISS皮瓣转移修复。结果:15例头皮修复及17例外阴修复患者皮瓣全部完全成活,头皮修复患者中2例出现缝合口愈合不良,外阴修复患者中2例发生皮瓣尖端部分坏死,4例出现缝合口感染,2例出现皮下通道血肿。所有皮瓣供区未出现并发症,术后头皮及外阴形态及功能满意。结论:股前外侧KISS皮瓣具有供区损伤小、修复效率高、皮瓣血供可靠、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在修复头皮及女性外阴较大面积皮肤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缺损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VSD技术与药物治疗碱烧伤创面患者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VSD)与药物治疗碱烧伤创面患者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湖北医药学院附属随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治疗的100例碱烧伤创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n=50)和对照组( n=50),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VSD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1 d,分别比较两组临床治疗疗效、治疗不同时间段时创面愈合情况、引流液/渗出液pH值、引流液/渗出液流量及治疗前后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变化情况。 结果:治疗21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 P<0.05);两组治疗7、14、21 d时创面均有所愈合,且观察组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 P<0.05);观察组治疗7、14、21 d时引流液/渗出液pH值均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治疗7、14、21 d引流液/渗出液流量逐渐减少,其中观察组治疗7、14 d时的引流液/渗出液流量明显多于对照组,21 d时的引流液/渗出液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均 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IL-6、IL-8、TNF-α水平明显降低,IL-10水平明显升高(均 P<0.05),且观察组IL-6、IL-8、TNF-α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IL-10上升幅度大于对照组(均 P<0.05)。 结论:与药物治疗相比,采用VSD治疗碱烧伤创面患者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加快残留碱液流出,减少皮肤因碱液造成的伤害,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利于患者临床恢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