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带蒂大网膜包裹胰肠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采用带蒂大网膜包裹联合改良胰肠吻合对预防胰瘘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0年8月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松江医院78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单纯改良胰肠吻合组(常规组,43例)和带蒂大网膜包裹联合改良胰肠吻合组(网膜包裹组,35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胰瘘、出血、胃排空障碍的发生情况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与常规组比较,网膜包裹组的术后胰瘘发生率明显降低(2.9%比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0);术后腹腔出血发生率(0比4.7%)及胃排空障碍发生率(8.6%比25.6%)均明显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差异( P值均>0.05);术后住院时间缩短[(11.3±2.9)d比(12.8±3.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45)。 结论:带蒂大网膜包裹联合改良胰肠吻合术操作简单、易行,是一种有效的胰肠吻合方法,可显著降低胰腺切除患者术后胰瘘发生率,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洪氏胰肠吻合一针法"理念的改良胰胃吻合在胰腺手术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将基于"洪氏胰肠吻合一针法"理念的改良胰胃吻合应用于胰腺手术消化道重建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至2022年10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44例采用改良胰胃吻合手术的胰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3例,女性21例,中位年龄54岁,年龄范围18~70岁。总结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一般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4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29例,腹腔镜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11例,腹腔镜胰腺中段切除术1例,行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腹腔镜手术胰胃吻合时间(15.4±1.0)min,开腹手术胰胃吻合时间(9.1±0.5)min。44例患者中术后发生A级胰瘘2例(4.55%)、胃排空障碍7例(15.91%),无B、C级胰瘘、胆瘘、胃肠吻合口瘘、腹腔感染、术后出血及围手术期死亡发生。结论:将改良胰胃吻合用于胰腺手术消化道重建安全可靠,可以有效降低术后胰瘘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输入襻输出襻空肠间断并行固定预防全胃切除Roux-en-Y空肠空肠吻合口扭转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普外科行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的41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是否采用输入襻和输出襻空肠间断并行的方法分为并行组和非并行组。结果表明两组在吻合口扭转、食管空肠吻合口瘘以及十二指肠残端瘘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4.923、4.691 、4.559,均 P<0.05);而在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1.152、8.533,均 P>0.05)。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术中采用输入襻和输出襻空肠间断并行固定方法可以使空肠空肠吻合口发生扭转的概率明显降低并减少相关并发症,有一定临床推广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腹腔镜手术治疗微创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7例报道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微创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1年7月浙江省人民医院胃肠胰外科收治的微创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胆肠吻合口狭窄再次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7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例,女性4例,年龄(41.7±4.3)岁,年龄范围27~54岁。分析再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门诊复查或电话随访再狭窄情况。结果:首次术后出现吻合口狭窄的时间间隔范围3~20个月,中位数9个月。7例患者胆肠吻合口狭窄均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其中5例行腹腔镜胆肠吻合口切除重建;另2例行腹腔镜原吻合口切开,取尽合并的肝内胆管结石再吻合。胆肠吻合口重建手术时间范围150~350 min,中位数180 min,术后住院时间范围5~21 d,中位数6 d,术中出血量范围20~300 ml,中位数50 ml,无术中输血。术后1例患者出现B级胆漏,穿刺引流后好转。其余患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7例患者均获随访,术后随访时间范围1~23个月,中位数8个月,无胆肠吻合口再狭窄。结论:对于微创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的患者,再次腹腔镜手术治疗可作为一种有效的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胃肠重建方式的优化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术中胃肠重建方式的优化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146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78例消化道重建采用传统BillrothⅡ式胃空肠吻合,68例采取优化的胃肠吻合方式。观察两组病例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进流食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等。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为(351.4±71.6)min,少于改良组的(368.8±97.6)min,但进普食时间[(9.9±6.5)d比(7.6±6.0)d]、术后住院时间[(20.7±8.6)d比(17.9±7.0)d]显著长于改良组,术后胃排空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改良组(19.2%比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病例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消化道出血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优化胃肠重建的措施可以减少胃排空障碍,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机器人手术培训课程经验介绍与启示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介绍美国匹兹堡大学开展的机器人手术培训课程经验。方法:详细介绍培训课程的具体流程,同时对培训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共有15位学员完成了第一阶段培训(操作台模拟训练),14位(93.3%)完成了第二阶段(胰十二指肠切除组织吻合模拟训练),累计完成196例组织吻合模拟训练。采用STATA和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得分进行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吻合模拟训练的表面效度Likert量表平均分分别为:胰空肠吻合(Pancreaticojejunostomy,PJ)(15/20),胃空肠吻合(Gastrojejunostomy,GJ)(15/20)和胆空肠吻合(Hepatocholangiojejunostomy,HJ)(17/20)。在PJ和GJ模拟训练中,与金标准相比,失误率和OSATS得分均改善( P>0.05),操作用时无减少( P<0.05);在HJ模拟培训中,失误率、OSATS得分和操作用时均未见改善( P<0.05)。但将学员重复进行的吻合训练结果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线性回归和二次拟合模型分析显示,学员培训后的所有模拟操作均较首次表现得更好。 结论: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开展的培训课程是行之有效的,对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机器人外科发展之路具有借鉴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结肠后入路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结肠后入路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53例采用结肠后入路行LP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6例,女性17例,年龄(61.9±8.8)岁。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5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经结肠后入路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时间(285.7±49.8)min,其中标本切除时间为(120.0±10.5)min,中位术中出血量200 ml,出血量范围50~800 ml。53例患者术中联合门静脉切除重建3例(端端吻合),手术时间分别为300、325、385 min,术中出血量400~800 ml。术中5例(9.43%,5/53)因横结肠系膜受侵而离断结肠中动脉、切除部分横结肠系膜。术后5例(9.43%,5/53)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胰瘘4例,出血合并胃排空障碍1例。5例离断结肠中动脉患者术后排气时间(5.40±1.14)d,均未发生结肠缺血坏死;48例未断结肠中动脉患者术后排气时间(2.92±1.03)d。全部患者均顺利出院。术后病理结果显示,全部患者均达到R 0切除。 结论:结肠后入路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对于十二指肠巨大肿瘤、胰头钩突部肿瘤和(或)伴有门静脉、肠系膜血管受侵的患者安全可行,可实现R 0切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单中心4 255例减重代谢手术后早期严重并发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减重代谢手术后早期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诊治经验及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回顾性收集2010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减重代谢外科4 255例施行减重代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 125例,女3 130例;手术年龄为(31.3±4.5)岁;体质指数(BMI)为(36.5±6.4)kg/m 2。手术方式包括袖状胃切除术(SG)2 397例、胃旁路术(RYGB)489例、袖状胃切除+空肠旁路术(SG-JJB)1 028例及单吻合口十二指肠转流术(SADS)341例。研究纳入标准:(1)因肥胖或2型糖尿病接受减重手术;(2)手术方式为SG、RYGB、SG-JJB及SADS;(3)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接受修正手术和同期接受其他手术的患者。早期严重并发症的诊断标准为术后1个月内发生且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Ⅲ级的并发症。根据Clavien-Dindo分级,分析不同严重程度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转归,通过Logistic多因素分析其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果:(1)减重代谢术后早期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4 255例患者中有22例(0.52%)术后发生早期严重并发症,其中男性12例,女性10例;年龄(41.1±9.9)岁;术前BMI(36.9±8.2)kg/m 2。7例术前合并高血压,10例术前合并2型糖尿病,1例术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1例术前合并心力衰竭。严重并发症主要包括:Ⅲa级9例(0.21%)、Ⅲb级11例(0.26%)、Ⅳa级1例(0.02%)及Ⅴ级1例(0.02%)。不同手术方式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SG手术0.17%(4/2 397)、RYGB手术0.61%(3/489)、SG-JJB手术0.58%(6/1 028)及SADS手术2.64%(9/341)。常见严重并发症为漏0.28%(12例)、出血0.14%(6例)及梗阻0.05%(2例)。(2)早期严重并发症的转归:Ⅲa级并发症:包括8例漏和1例不明重症感染,经抗感染、介入下放置胃管、空肠营养管及CT引导穿刺引流治疗后痊愈。Ⅲb级并发症:包括5例出血,再次手术后痊愈;4例漏,其中3例修正为RYGB、1例行漏口缝合修补后痊愈;2例肠梗阻均行松解后痊愈。Ⅳa级并发症:为1例SG术后呼吸衰竭伴呕吐误吸,经重症监护治疗后痊愈。Ⅴ级并发症:为1例SG-JJB术后腹腔出血,再次急诊手术探查术中死亡,术中证实出血部位为胃短血管断端活动性出血。(3)减重代谢术后早期严重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术前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手术时间及手术方式是影响减重代谢术后早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均 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1.3岁(OR=5.423,95%CI:1.004~29.278, P=0.049),手术方式(SADS:OR=19.758,95%CI:5.803~67.282, P<0.001;RYGB:OR=9.752,95%CI:2.456~38.723, P=0.001;SG-JJB:OR=5.706,95%CI:1.966~16.559, P=0.001)是减重代谢手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减重代谢手术安全性高,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为漏、出血及梗阻,需要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以提高诊治效果。患者年龄及手术方式是减重代谢手术后早期严重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胃转流术后Petersen疝超声表现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女,35岁,上腹痛8 d,进食后疼痛,不剧烈,呈持续性,无放射,能耐受,无发热,无皮肤黄染,腹部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部可见多个手术瘢痕,无腹壁静脉曲张,上腹部轻压痛。实验室检查:超敏C反应蛋白47.3 mg/L,总蛋白61.6 g/L,前白蛋白0.15 g/L,葡萄糖6.89 mmol/L,血红蛋白88 g/L,平均红细胞体积63.2 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19.8 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313 g/L。当地医院CT检查怀疑胆囊结石收入我院微创外科,临床医生要求腹部超声检查。二维超声可见一大小约21.2 cm×8.2 cm×6.5 cm巨大囊性结构占据右上腹、左上腹、左下腹,外形呈不规则囊袋状,内透声差呈点状低回声,循其走行方向移动探测其右上为盲端,而左下似与扩张的肠管结构相延续,扩张的肠管可见"琴键征"(图1)。该囊性结构位于胆囊左下,胰腺前方,脾脏右下(图2,3)。以上发现提示该囊性结构可能为高度扩张的胃腔,但询问患者并无呕吐。为查明该巨大囊性病变的来源,嘱患者少量饮水,超声实时观察饮水后该囊性结构的变化以确定其与胃的关系。结果发现水并未进入该囊性结构内而是进入其浅侧的狭小管道内(图4),该简单试验说明最初胃扩张的推测是错误的。详细询问病史得知患者曾有腹腔镜下Roux-en-Y胃-空肠吻合胃转流减重手术史,推测该囊性结构可能为旷置胃扩张,结合病史及超声表现认为Roux-en-Y胃-空肠吻合术后内疝(Petersen疝?)造成的胆胰袢梗阻不能除外。CT检查提示胃十二指肠扩张积液,但X线钡餐造影显示上消化道通畅(图5)。根据以上影像学检查结果临床医生考虑Petersen疝不除外,决定进行腔镜下探查及治疗手术。术中发现了上腹部巨大囊性结构为扩张的旷置胃,循其出口即十二指肠端探查发现Roux-en-Y术式的胆胰端肠袢经Petersen间隙疝出形成了内疝伴不完全梗阻,但梗阻位于十二指肠与空肠端侧吻合口的近端,所以并不影响胃转流手术的新建通路,因而患者并未出现呕吐等肠梗阻症状。腔镜下将疝出的肠管复位(图6)并缝合Petersen裂孔(图7)。术后患者排出大量墨绿色稀便,症状减轻,复查CT显示胃及十二指肠扩张积液消失,痊愈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完全3D腹腔镜下消化道重建在远端胃癌根治术毕Ⅱ式吻合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在江苏省中医院普外科行3D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3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在3D腹腔镜下完成消化道重建(毕Ⅱ式吻合),平均手术时间(210.1±41.3)min,术中出血量(64.1±16.1)ml,淋巴结清扫数目(33.2±10.6)枚,术后住院时间(7.0±5.2)d。术后发生十二指肠残端漏1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