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胎头真空吸引器助产术与低位产钳助产术阴道助产在第二产程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研究胎头真空吸引器助产术与低位产钳助产术在阴道助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在阳江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70例经第二产程中评估可以阴道助产的孕妇展开研究.根据随机数表法将产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低位产钳助产术,研究组采用胎头真空吸引器助产术.比较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手术操作时间、产程、助产结局及新生儿Apgar评分;同时比较两组产妇及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产妇的术后24 h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的助产操作时间为(9.23±0.68)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3.46±1.0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第二产程时间及总产程时间分别为(75.23±7.83)min、(17.73±2.17)h,与对照组的(76.19±8.02)min、(17.29±2.20)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的助产成功率及出生后10 min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及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57%、2.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57%、22.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胎头真空吸引器助产术与低位产钳助产术都是有效的阴道助产方式,能降低剖宫产率,减少剖宫产手术并发症,从而改善母婴结局,值得临床推荐,但胎头真空吸引器助产术的操作较为简便,能旋转胎头,对产妇产道的损伤较小,临床医生更易操作及掌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KIWI胎儿真空吸引器临床应用的相关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KIWI胎儿真空吸引器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8月在深圳远东妇产医院待产的产妇80例临床完整资料,根据是否使用KIWI胎儿真空吸引器分为两组,观察组使用KIWI胎儿真空吸引器进行助产,对照组行无阴道助产分娩,每组各40例.观察两组剖宫产指征、剖宫产率、新生儿产伤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 对照组枕后位或持续性枕横位发生率、剖宫产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IWI胎儿真空吸引器用于产妇阴道助产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利于降低剖宫产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产钳和胎吸术助产对头位难产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研究产钳和胎吸术助产对头位难产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8年12月该院实施阴道手术助产(PVD)干预的129例头位难产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所用助产方式不同分为产钳组(n=82,产钳助产)和胎吸组(n=47,胎吸术助产),比较两组助产成功率、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及母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产钳组成功完成分娩80例(97.56%),胎吸组成功完成分娩41例(87.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小于或等于3分、4~7分及大于或等于8分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钳组软产道损伤、阴道壁血肿、产后出血、尿潴留及产褥期感染发生率高于胎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钳组新生儿皮肤擦伤、头皮血肿、新生儿肺炎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胎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钳助产较胎吸术助产用于头位难产有利于改善妊娠结局和保障母婴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第二产程中使用一次性胎头真空吸引器的效果及人文关怀和体位活动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分析第二产程中使用一次性胎头真空吸引器的临床效果,以及人文关怀对其使用影响的研究.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8月需要阴道助产的产妇60例,依据助产方法分为一次性胎头真空吸引器组(真空吸引器)和产钳助产组,每组30例.分析2组产妇的助产操作时间、第二产程时间、总产程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产妇损伤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损伤情况、产妇中转剖宫产情况.结果 真空吸引器组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间显著短于产钳助产组(P<0.05),术中、术后出血量均显著少于产钳助产组(P<0.05),但2组产妇的助产操作时间、总产程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真空吸引器组产妇会阴侧切、会阴水肿、阴道壁损伤、尿潴留、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0.00%(3/30)、3.33%(1/30)、10%(3/30)、0(0/30)、0(0/30),均显著低于产钳助产组的33.33%(10/30)、26.67%(8/30)、33.33%(10/30)、20.00%(6/30)、20.00%(6/30)(P<0.05).真空吸引器组和产钳助产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10 min 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真空吸引器组新生儿面部损伤发生率为0(0/30)显著低于产钳助产组的13.3%(4/30)(P<0.05),头皮下血肿发生率23.33%(7/30)显著高于产钳助产组0(0/30)(P<0.05).真空吸引器组产妇中转剖宫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第二产程中使用一次性胎头真空吸引器的临床效果较产钳助产好,对于无分娩信心的产妇给予人文关怀可降低助产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