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胎头真空吸引器助产术与低位产钳助产术阴道助产在第二产程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研究胎头真空吸引器助产术与低位产钳助产术在阴道助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在阳江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70例经第二产程中评估可以阴道助产的孕妇展开研究.根据随机数表法将产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低位产钳助产术,研究组采用胎头真空吸引器助产术.比较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手术操作时间、产程、助产结局及新生儿Apgar评分;同时比较两组产妇及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产妇的术后24 h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的助产操作时间为(9.23±0.68)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3.46±1.0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第二产程时间及总产程时间分别为(75.23±7.83)min、(17.73±2.17)h,与对照组的(76.19±8.02)min、(17.29±2.20)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的助产成功率及出生后10 min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及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57%、2.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57%、22.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胎头真空吸引器助产术与低位产钳助产术都是有效的阴道助产方式,能降低剖宫产率,减少剖宫产手术并发症,从而改善母婴结局,值得临床推荐,但胎头真空吸引器助产术的操作较为简便,能旋转胎头,对产妇产道的损伤较小,临床医生更易操作及掌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低位产钳助产术对女性盆底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应用三维/实时三维容积超声评估低位产钳助产对女性盆底功能的影响,分析产钳助产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通过低位产钳助产分娩后女性31例作为病例组,根据入组患者相关因素匹配选择同时期正常阴道分娩产妇31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三维/实时三维盆底超声检查,分别在静息、Valsalva及提肛三个状态采集图像.进行残余尿、膀胱颈移动度、官颈最低点、盆膈裂孔面积大小及观察肛提肌完整性的相关参数的测量.结果 病例组中残余尿增多、膀胱颈移动度增大、盆膈裂孔增大发生率分别为3.2%、25.8%、38.7%,与对照组(发生率分别为3.2%、19.4%、35.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中子宫脱垂、肛提肌不同程度撕裂发生率分别为19.4%、38.7%,明显高于对照组(发生率0、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08).结论 低位产钳助产是引起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高危因素,三维/实时三维盆底超声检查观察子宫脱垂、肛提肌撕裂发生率可对盆底功能进行有效评估,从而及时诊断并指导临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益气养血助产汤联合理气行血针法在低位及出口难产中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益气养血助产汤联合理气行血针法在低位及出口难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2例低位及出口难产产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1例.对照组行低位或出口产钳助产术,治疗组实施中医针药结合(益气养血助产汤+理气行血针法)助产技术.对比两组产程时间、母体损伤率、产后出血量、围产儿损伤率、新生儿阿氏(Apgar)评分.结果 (1)产程时间:两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第三产程短于对照组(P<0.05);(2)母体损伤率:治疗组母体损伤率12.20%低于对照组39.02%(P<0.05);(3)母体产后出血量:治疗组母体产后2 h与产后24 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4)围产儿损伤率:治疗组围产儿损伤率4.88%低于对照组34.15%(P<0.05);(5)新生儿Apgar评分:治疗组新生儿出生1 min、出生5 min及出生10 min 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气养血助产汤联合理气行血针法可促进低位及出口难产产妇产程进展,降低母婴损伤发生率,减少产后出血,且有利于改善母婴健康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三维超声评估低位产钳助产对初产妇盆底肌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基于三维超声评估低位产钳助产对初产妇盆底肌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东莞市人民医院产科分娩的产妇108例,根据处理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46例低位产钳助产者为产钳助产组,62例剖宫产者为剖宫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情况及母婴并发症发生情况,产后3、6个月三维超声检查盆底肌损伤情况.结果 两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产钳助产组的处置决策至分娩时间、操作时间、产时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13.52±3.65)min、(18.21±3.54)min、(60.21±15.84)mL、(2.52±0.55)d,均明显低于剖宫产组[(40.25±12.21)min、(31.07±9.71)min、(140.23±40.15)mL、(3.69±1.1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钳助产组产后出血、产褥感染率为4.35%、2.17%,均明显低于剖宫产组(14.52%、11.29%),产钳助产组产后1 min Apgar评分为(9.69±0.33)分,高于剖宫产组[(9.21±0.2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3个月,产钳助产组的盆膈裂孔增大、肛提肌撕裂、肛门括约肌损伤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剖宫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个月,产钳助产组的盆底肌损伤发生率均较产后3个月时明显降低(P<0.05),且与剖宫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位产钳助产术较剖宫产术可降低初产妇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发生风险,但可能增加产后早期盆底肌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