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颓子科叶绿体基因组系统发育分析与演化趋势推断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探索胡颓子科叶绿体基因组演化趋势,为胡颓子科植物物种鉴定以及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该研究从头组装并注释了沙棘属和野牛果属共4个类群的叶绿体基因组,结合已发表的叶绿体基因组序列,比较了胡颓子科各类群叶绿体基因组的基因构成、重复序列和结构特征,建立了系统发育树,并通过高分化区定位了该科叶绿体基因组的潜在DNA条形码区域.[结果]胡颓子科各属叶绿体基因组在四分体结构、基因数量和排列上高度相似;沙棘属和野牛果属的反向重复区(IR)和整个基因组重复序列数目较胡颓子属有扩张和增加的趋势.胡颓子科18个类群的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的系统发育树中,胡颓子属个体聚为一支,最先分化出来,沙棘属和野牛果属各自聚为一支,具有最近的共同祖先;从长单拷贝区(LSC)和短单拷贝区(SSC)筛选出3个DNA条形码候选区,其中ycfI基因的鉴定效果最佳.[结论]胡颓子科的叶绿体基因组结构保守,但其非编码区序列在各属间存在明显差异,且IR区序列与重复序列在演化过程中分别有扩张和增多的趋势.研究选定的DNA条形码序列能很好区分胡颓子科各属之间以及胡颓子属内物种间关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甘肃4种亚热带常绿阔叶木本植物分布新记录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报道了甘肃省4种亚热带常绿阔叶木本植物分布新记录:黄丹木姜子[Litsea elongata(Wall.ex Nees)Benth.et Hook.f.]、总梗女贞(Ligustrum pricei Hayata)、攀缘胡颓子(Elaeagnus sarmentosa Rehder)、栓叶安息香(Styrax suberifolius Hook.& Arn.).其中,栓叶安息香和攀缘胡颓子也是秦岭植物分布新记录.这些植物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甘肃省亚热带常绿阔叶木本植物资源,对于研究西秦岭地区亚热带木本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和植物区系具有重要意义.新记录凭证标本存放于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植物标本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内蒙古高寒露天煤矿排土场植被恢复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9/23
探究不同恢复年限对于露天煤矿植被群落变化和植物个体生长的影响,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治理措施.以内蒙古高寒露天煤矿排土场恢复4年(2018-2021年)的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调查方法,对样地内植物群落进行调查,设置草本样方(1 m×1 m)和灌木样方(5 m×5 m),记录植物物种组成、高度及盖度等指标,计算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on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物种重要值.探讨不同的恢复年限植物群落变化特征和优势植物的养分吸收,为矿区人工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矿区排土场植物群落物种数、生物量和群落多样性均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总物种数从恢复第1年的16种增加到恢复第4年的31种,主要是由于非人工种植植物从6种增加到19种导致,特别是在恢复第2年增加显著,然后趋于平稳,这说明恢复第2年是物种增加关键的时期;(2)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显著增加;矿区植被优势物种多以禾本科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豆科植物苜蓿(Medicago sati-va)、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锦鸡儿(Caragana sinica);菊科植物大籽蒿(Artemisia sieversiana);十字花科油菜(Brassica napus)和胡颓子科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为主.(3)比较不同优势植物叶片、茎和根的氮(N)、磷(P)和钾(K)含量发现,草本优势种中菊科和豆科植物显著高于禾本科植物.灌木优势种中沙棘茎的N含量和P含量显著高于锦鸡儿.研究认为,在排土场植被恢复初期(4年)的物种选择上,豆科植物和菊科植物是草本植物首选的先锋物种,另外,沙棘是灌木首选的物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3
-
沙棘果汁外敷对烫伤患者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疼痛对烫伤患者病情的恢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致使患者在创面换药用药过程中产生一定的抗拒心理,甚至会不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1],所以在最短的时间使患者的疼痛缓解及创面的修复是每个患者的期望所在,也是医务人员的所求.沙棘果是胡颓子科沙棘属植物的果实,原为蒙古族、藏族习惯用的药材,广泛用于活血散瘀、祛痰止咳等.沙棘籽具有消炎生肌、医治溃疡、降低血脂和血液粘稠度等多种医疗作用[2].沙棘果具有消肿拔毒的功能,对急性炎症早期渗出有抑制作用,沙棘籽粕中总生物碱具有明显抗炎、镇痛作用[3].本院采用沙棘果汁对烫伤患者的创面治疗,疗效明显,结果报告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沙棘果油活性功效因子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L.)是胡颓子科(Elaegnaceae)酸刺属(Hippophae)的灌木[1].沙棘通常生长于2000 m~3 600 m的高海拔地区,可以适应-45℃~43℃的温度条件[2].原生沙棘广泛分布于亚洲中西部和欧洲西北部的高寒山区[3],目前在北美地区也分布有人工种植的沙棘[2].我国的沙棘种植面积为260多万公顷,主要分布于西北、华北、东北和西南部分省区.在传统中药中,沙棘已经有上千年的使用历史.公元8世纪的藏医名著《四部医典》首次出现了用沙棘果治疗胃肠道疾病和烧伤的记载[4].沙棘的果实、叶片、根茎和枝干均含有丰富的营养和药用成分,因此作为药物和保健品被欧洲和中南亚居民广泛使用[2,5].其中,沙棘的果实由于具有含量较为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而受到最多的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沙枣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及其使用密码子偏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该研究以2株野生沙枣(Elaeagnus angusti folia Linn.)嫩枝经温室水培后的嫩叶为材料,采用CTAB法分别提取总DNA,并利用第二代测序技术进行总DNA从头测序,组装后得到2株沙枣叶绿体基因组全序列,并详细分析了其蛋白质编码基因密码子使用的偏好性及其原因,为沙枣叶绿体基因工程和分子系统进化等研究奠定基础.结果 显示:(1)组装得到沙枣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全长150 546 bp,由长度为81 113 bp的长单拷贝(LSC)区域和25 494 bp的短单拷贝(SSC)区域,以及1对分隔开它们的长18 445 bp的反向重复序列(IRS)组成;注释共得到132个基因,包括86个蛋白编码基因、38个tRNA基因和8个rRNA基因.(2)沙枣叶绿体基因组蛋白编码基因密码子的第三位碱基GC含量(GC3)为28.47%,明显低于整个叶绿体基因组GC含量(37%),也低于第一位(GC1)和第二位(GC2)碱基的GC含量,说明密码子对AT碱基结尾有偏好性;其中,UCU、CCU、UGU、GCU、CUU、GAU、UCA和UAA为最优密码子.(3)同义密码子相对使用频率(RSCU)分析发现,影响密码子使用模式的因素并不单一,密码子的偏好性受到突变、选择及其他因素的共同影响,并且自然选择表达引起的序列差异比突变对密码子偏好性的影响要显著;中性绘图分析、有效密码子数(ENC-plot)分析和奇偶偏好性(PR2-plot)分析表明,沙枣叶绿体基因组使用密码子的偏性受选择的影响更大.(4)通过最大似然法、最大简约法和贝叶斯方法对胡颓子科6个物种和1个枣的叶绿体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与它们使用密码子偏性聚类的结果一致,表明叶绿体基因组使用密码子偏性与物种的亲缘关系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翅果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定可行性及指标体系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翅果仁是翅果油树果实的籽仁. 翅果油树为胡颓子科、胡颓子属落叶大灌木或小乔木,主要分布于山西省,零星分布在陕西秦岭北麓的户县[1].翅果油树全身是宝,尤其是籽仁部分,富含蛋白质、必需脂肪酸、维生素E、维生素C、维生素D和硒、铁、锌等多种营养素,营养价值高. 但由于缺乏相应的食品标准,限制了翅果仁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了制定翅果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本文对制定翅果仁地方标准的可行性及其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川西亚高山11种常见灌木细根形态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3/8/5
细根在木本植物吸收土壤养分与水分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对灌木细根的形态、根序特征及生态学过程研究偏少.选取川西亚高山地区11种常见的林下灌木,建立人工生态系统,在物种水平上对细根根序等级及其功能性状进行定量研究.结果显示,所有物种细根形态特征在1-5级的根序之间变化趋势相似,其中细根直径随根序升高而增加;相反,比根长随根序升高而降低;组织密度无明显变化趋势.绢毛蔷薇、刺序木蓝等细根直径小,比根长高;而胡颓子、川榛等细根直径大,比根长低.灌木细根的分支比种间差异主要在2-3级分支水平上;细根的1-3级根直径种间变异小,比根长变异幅度大,而3-4级则相反.11种灌木的比根长与直径均呈非线性负相关关系;而大部分物种的比根长与组织密度呈线性负相关关系.上述结果表明细根功能性状存在明显的种间差异,反映它们具有不同的养分利用策略,相对而言,本研究中豆科与蔷薇科植物的1级根较细,比根长较大,说明它们对土壤资源的获取效率较高,可能更加适应环境条件的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翅果仁对大鼠致畸性研究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翅果仁为山西省特色油料资源树种翅果油树果实的籽仁.翅果油树系胡颓子科、胡颓子属的落叶乔木,主要分布于山西吕梁山南端和中条山东段,是山西特有的濒危保护物种[1].翅果仁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维生素E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和多种微量元素,营养价值丰富[2-4],极具产业发展前景.据文献记载,翅果仁在山西具有悠久的食用历史,当地老百姓有长期采集并食用的习惯,利用翅果仁已研发出了保健食品翅果油软胶囊、食用翅果油、翅果蛋白饮料等,以翅果仁为原料生产的翅果油已于2011年被原卫生部批准为新资源食品,具有较好的市场应用前景.目前未见翅果仁含有天然毒素及食用不良反应的相关报道.为客观科学地评价翅果仁作为山西省地方特色食品的食用安全性,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相关申报程序及GB 15193.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致畸试验》要求,本文以翅果仁为受试物,进行了致畸试验研究,为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沙棘果捣碎外敷治疗静脉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5
沙棘是生态适应性很广的胡颓子科灌木或乔木,也是珍贵的药食同源的植物[1],收录于《中国药典》.沙棘富含多种维生素[2]、多酚[3]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4]、抗炎和保护血管[5]等多种作用.静脉留置针在临床治疗中较为普遍,尤其是老年、儿童患者留置针的使用比较频繁,在危重患者抢救的第一时间也非常重要,为患者在第一时间取得用药,提供了良好的机会,最关键是能减少反复穿刺给病人造成的恐惧及痛苦,同时也能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减少了因为穿刺带来的时间上的浪费;但因较长时间在血管内留置管道,持续不停的对血管产生刺激,再加上部分患者利用外周静脉输注高浓度、强刺激性药物、或护理人员在输液上操作不当等等原因,易造成局部血管的损伤、血管硬化而导致静脉炎的发生[6-8].静脉炎会因患者个体差异而有不同的表现,如外周血管收缩、局部出现水肿、成条索状及手臂肿胀等,因此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有些出现疼痛明显,严重的出现皮下组织溃烂,因此也给护理工作中带来难题[9].如果处理不及时,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影响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下降.笔者对发生静脉炎的患者使用沙棘果捣碎外敷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