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形心外管道Fontan手术的数值仿真与血流动力学评估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应用计算仿真技术,对比分析YCPC心外管道与传统TCPC心外管道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能量效率。方法:基于1例诊断为SLL型先天性矫正大动脉转位(ccTGA)伴右心发育不良患者术前的CTA图像资料应用Mimics Research完成模型的初始重建,按照心外管道的连接方式分为3组不同的几何形状:A传统TCPC组,B传统YCPC组,C改良YCPC组,进行数字模型的网格划分和数值仿真,计算不同重建模型的涡流分布、平均涡流量以及能量效率等参数。结果:不同空间结构的涡流分布范围未见明显差异;改良YCPC方案的涡流量无论在静息条件还是不同的运动情况下,都达最高值;在能量效率方面,传统YCPC方案的能量效率明显低于传统TCPC方案,而增加分支直径后,改良YCPC方案能量效率提升,与传统TCPC方案的能量效率接近,且虽运动负荷的加大仍可保持较高的能力效率。结论:数值仿真与血流动力学模拟技术为Fontan系列手术的疗效预测提供了有效的辅助。虽然改良YCPC心外管道带来了更多的涡流量,但是由于其优化的空间构型,仍可以获得接近传统TCPC能量效率,这为临床手术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喀斯特峰丛洼地不同植被恢复阶段优势种根系构型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以喀斯特峰丛洼地不同植被恢复阶段灌丛、次生林、原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全挖法分析了各阶段4个优势种的根系构型参数,探讨该特殊生境条件下植物根系构型的差异性、相似性以及资源合理高效的利用方式.结果表明:(1)各个植被恢复阶段优势种拓扑指数T I均趋向于0.5,呈叉状分支结构,并表现为次生林(0.57)>原生林(0.49)>灌丛(0.46),有利于根系在贫瘠且浅薄的土壤环境中拓展生存空间.(2)3种植被恢复阶段优势种的根系平均连接长度在34.29 cm以上,平均为37.01 cm,增加连接长度对植物在养分贫瘠的喀斯特土壤环境的生存有利.(3)次生林根系分支率低于灌丛和原生林,这是不同植被恢复阶段优势种对环境所采取的不同适应策略.(4) 3种植被恢复阶段优势种根系的横截面积比均符合Leonardo da Vinci法则,且不随直径的变化而变化.(5)3种植被恢复阶段优势种在土壤养分、水分获取及土壤空间拓展方面没有显著差异性.研究认为,在喀斯特峰丛洼地异质性很强的生境下,3种植被恢复阶段优势种的根系均为叉状分支结构,且均以较长的连接长度和较低的分支率策略适应其特殊的生态环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美国西部不同地区Grayia spinosa核DNA ITS序列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藜科植物Grayia spinosa是美国西部地区的特有种,多生长在干旱盐碱地,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该研究测定了采自美国西部犹他州G. spinosa 的nrDNA ITS序列,与GenBank中已提交的G. spinosa 的所有ITS序列以及G. spinosa的四个近缘种作为外类群进行比较,分析了美国西部不同地区G. spinosa ITS序列的一级结构与其RNA二级结构的变异规律.结果表明:所有G. spinosa样品的nrDNA ITS序列长度在611~623 bp之间,GC含量在60.35%~61.0%之间,序列间共存在22个变异位点,5个为简约信息位点.各样品间的遗传距离在0.0018~0.0089之间,不同样品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的相关性不显著.邻接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所有G. spinosa聚为一大支,与外类群形成明显分支.此外,利用RNAfold在线软件预测了G. spinosa ITS序列的RNA二级结构,将8个G. spinosa样品的RNA二级结构根据构型差异大体上分为四类,分别记为type A,B,C和D四类,主要变异出现在ITS1和ITS2区.所不同的是在G. spinosa ITS的一级结构分析中GSNE1与GSWA8体现出更近的亲缘关系,但二者的 RNA二级结构差异明显,同时 GSNE2、GSUT3、GSUT4、GSCA5、GSCA6、GSCO7在ITS序列一级结构分析中也体现出较近的亲缘关系,但是他们的RNA二级结构差异明显.这可能与ITS序列的RNA二级结构在进化中体现出更大的保守性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干旱对杉木幼苗根系构型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通过比较不同时期不同强度干旱胁迫下杉木1年生盆栽苗地上部分生长、根系构型以及根系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TNC)的变化,并分析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探究杉木根系在干旱胁迫下的适应性策略以及抗旱生理机制,以期为杉木造林生产和水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结果表明:随着干旱程度的加强,杉木幼苗地上部分干重(SDW)、根干重(RDW)、根长(RL)、根表面积(SA)、根体积(RV)、根尖数(RT)、根系分支角度(Angle)、分形维数(FD)逐渐减小,根冠比(R/T)逐渐增大,根系拓扑指数(TI)、根系平均直径(RD)先增大后减小,比根长(SRL)先减小后增大.而根系连接长度(LL)、TNC、糖淀比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趋势.连接长度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强在30 d和60 d时表现出逐渐增加趋势而在90 d时则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TNC在30 d和60 d时先增大后减小,但90 d时,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糖淀比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强在30 d和60 d时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小趋势,90 d时,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大.干旱胁迫显著影响根系在不同径级的分布长度,且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不断变化.杉木地上部分生长与根系生长指标(RL、SA、RV、RT、RDW)以及根系构型指标(Angle、FD)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1),根系平均直径与TNC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5).总之,杉木通过增加根系光合产物的积累、提高根系建成成本,增加有限成本下根系的复杂程度和延伸范围,降低根系分支角度,使根系“更陡更深”来适应不同强度的干旱胁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科尔沁沙地赤松和樟子松根系生物量分配与构型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3/8/6
沙地赤松(Pinus dersiflora)在科尔沁沙地南缘区已有50年的引种历史,但其生长表现和根系生物量分配与构型特征还很少被报道.本研究以同龄(40 a)樟子松为对照,在生长指标测定基础上,采用分层分段全挖法采集根系,对沙地赤松不同径级根生物量分配规律进行研究,测定根长、连接数量、平均连接长度等指标,同时计算分形维数和分形丰度.结果表明:与樟子松相比,沙地赤松具有较大生长量和生物量,其根生物量显著高于樟子松,是其1.96倍,细根(直径≤0.2 cm)生物量更显著高于樟子松,是其4.76倍;沙地赤松根系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29.0%,细根生物量占总根系生物量的1.1%,细根长度占根总长度的44.3%;樟子松根系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25.6%,细根生物量占总根系生物量的0.4%,细根长度占根总长度的28.8%;从根系垂直分布看,沙地赤松地下0~180 cm均有细根分布,且40~180 cm范围内细根生物量占总细根生物量的65.2%;樟子松几乎全部细根分布于0~100 cm范围内,此范围细根生物量占总细根生物量的99.2%,且0~~40 cm土层细根生物量占63.4%;虽然两树种根系平均连接长度没有显著差异,但沙地赤松细根及部分中根(0.2~2.0 cm)连接数量显著高于樟子松;沙地赤松根系分形维数为1.548±0.251,是樟子松(1.293±0.190)的1.2倍,并且分形丰度是樟子松的1.3倍;与樟子松相比,沙地赤松根系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能够利用较大范围的深层水分和养分,根系分支多,拓扑结构更加复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激光原位开窗技术重建弓部分支的技术难点及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联合弓部分支激光原位开窗技术,很大程度解决了常规TEVAR可能遇到的近端锚定区不足、支架移位、“鸟嘴”构型、近端内漏及逆撕等难题,但技术操作上仍有一定的难度和风险,体外临时鞘管转流可胜任脑保护,但须熟练掌握其流程,并要求尽快完成原位开窗.对于一些“Ⅲ型弓”或“陡弓”、扭曲的左锁骨下动脉、弓部巨大动脉瘤等挑战性的弓部解剖,激光原位开窗要注意一定的策略和技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外生菌根菌对油松幼苗抗氧化酶活性及根系构型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研究盆栽条件下,接种褐环乳牛肝菌(Suillus luteus)和红汁乳菇(Lactarius hatsudake)对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苗木生长,抗氧化酶活性和根系构型的影响.结果 表明:(1)褐环乳牛肝菌和红汁乳菇均可与油松合成外生菌根,并显著提高苗木的苗高、地径、鲜重和干重.(2)接种褐环乳牛肝菌苗木针叶抗氧化酶(SOD、CAT、POD)活性分别比接种红汁乳菇苗木高14.77%、20.77%、34.68%;接种褐环乳牛肝菌苗木根系抗氧化酶(SOD、CAT、POD)活性分别比接种红汁乳菇苗木高8.54%,4.34%,33.31%;接种处理苗木抗氧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不接种处理.接种处理苗木根长、表面积、体积、平均直径、根尖数、分叉数显著高于不接种处理;接种处理间苗木只有根尖数存在显著差异;接种褐环乳牛肝菌的油松根系分支成80°-90°的一级侧根数占23.81%,显著多于接种红汁乳菇和对照苗木.研究表明,接种褐环乳牛肝菌和红汁乳菇均能促进油松苗木生长,提高油松体内抗氧化酶活性,扩大苗木根系的吸收范围,其中褐环乳牛肝菌各方面的促进效果要优于红汁乳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尕海湿地不同密度下甘肃马先蒿根系分叉数与连接数、分支角度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6
根系构型决定根系分布及其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效率,是植物根系与胁迫生境相互适应的结果.采用标准化主轴估计(Standardized major axis estimation,SMA)法,并采用全根挖掘和Win-RHIZO根系分析仪相结合的方法,按照甘肃马先蒿种群密度设置Ⅰ(10-31株/m2)、Ⅱ(32-53株/m2)、Ⅲ(54-75株/m2)3个样地,研究了尕海湿地不同密度下甘肃马先蒿(Pedicularis kansuensis)根系分叉数与连接数及分支角度的关系.结果 表明:随着种群密度由高到低转变,甘肃马先蒿的高度、盖度、地上生物量、根系分叉数及外部连接数逐渐减小,地下生物量、根系内部连接数、分支角度逐渐增大;甘肃马先蒿根系分叉数与内部连接数、外部连接数及分支角度均呈异速生长关系,随着种群密度由高到低转变,甘肃马先蒿根系内部连接数与分支角度增加的速度逐渐大于分叉数与外部连接数减小的速度,根系分叉数与内部连接数的异速斜率逐渐减小,与外部连接数、分支角度的异速斜率逐渐增大.甘肃马先蒿在高密度倾向于密集型根系构型构建模式,在低密度选择扩散型根系生长模式,体现了高寒湿地植物种群应对资源多重竞争的生态适应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根系发育分级的砂壤土下成熟林木根系构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基于根系发育分级标准分析不同等级根系的形态特征和各级根系的生长发育策略,可以为未来成熟林木根系预测和模型构建提供参考.该研究以30多年生的两个毛白杨(Populustomentosa)和一个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的根系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全挖法获取研究材料,以Rose (1983)提出的发育分级标准作为根系分级标准,分析了不同等级根系的基径、根长、连结长度、根系数量等形态特征以及不同等级根系间的拓扑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3个根系系统的修正拓扑指数qa、qb均接近于0,拓扑指数Tl均接近于0.5,说明3个根系系统均呈现叉状分支;3个根系系统垂直分布最深达到5.7-6.4 m,水平分布最长达到7.6-13.5 m;同一树种根系存在连生关系.2)3个根系系统能够分支到7-8级根;一级根基径和长度显著高于后几级根,一级根基径是后几级根的5.79-36.92倍,一级根长度是后几级根的1.45-9.11倍;根系数量随着根系等级增加先增后减,在三级根上达到最大值.3)在前三级根中,各级根上的连结长度从根基到根尖变化不大,说明子级根在母级根上分布均匀,能够充分高效地吸收土壤资源.4)母级根对子级根的基径拟合线性方程斜率,一级根最小(平均斜率0.15),二级根和三级根的斜率相差不大(平均斜率0.34、0.35),说明一级根优先发育自身直径,达到锚固和支撑的作用,二、三级根则会优先发育子级根,通过不断增强子级根以达到高效占领土壤空间的目的.5)基径对长度的拟合线性方程斜率随着根系等级增加而增加(平均斜率从10.46增长至90.43),说明高级别根系会倾向于发展根系长度来达到探索资源、拓展空间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类型脉络膜新生血管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的图像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的图像特征,探讨OCTA在CNV诊治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联合吲哚菁绿血管造影确诊的未经治疗的黄斑部Ⅰ型及Ⅱ型CNV患者的OCTA图像,观察不同类型CNV的OCTA图像特点,采用Image图像分析软件测量不同类型CNV在OCTA图像上的异常血管面积.结果 31例31眼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其中男19例、女12例;Ⅰ型CNV17眼,血管构型较疏松,形状不规则,异常血管长、直,面积较大,为(1.565±1.400)mm2;Ⅱ型CBV14眼,血管分支浓密,多呈圆形或类圆形,异常血管相对粗短,呈绒球状构型,面积较小,为(0.418±0.374)mm2.Ⅰ型CNV和Ⅱ型CNV异常血管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结论 不同类型的CNV有不同的OCTA图像特征,这些特征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或)吲哚菁绿血管造影所显示的特征一致.OCTA可作为CNV诊断、分型的重要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