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乌素沙地不同恢复年限柠条固沙林微生物群落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土壤微生物是连接地上植被和土壤养分循环的关键枢纽,然而对于毛乌素沙地生态恢复过程中植被和土壤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还不明确.本研究以流动沙丘为对照(0年),以10、30、50和70年的柠条固沙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将磷脂脂肪酸(PLFA)标记法与灌木、草本植物和土壤因子结合,探究不同恢复年限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变化规律及其调控因子.结果表明: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生态恢复效应指数显著增加.0、10、30、50 和 70 年的总 PLFA 含量分别为 47.75、55.89、63.53、67.23 和 82.29 nmol·g-1.随着生态恢复指数增加,细菌含量和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比均显著增加;革兰氏阴性菌群落含量和真菌与细菌比均显著下降.灌木、草本植物和土壤因子能解释土壤微生物群落72.4%的变异,其中土壤因子的贡献高于植被因子.毛乌素沙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总PLFA含量随恢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土壤含水量、酸碱度、全氮和土壤有机碳为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主要驱动因子.随着毛乌素沙地柠条固沙林恢复年限的增加,主要由土壤因子驱动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恢复年限对亚热带次生林土壤化学计量比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土壤化学计量比是衡量土壤有机质组成及质量的有效指标.多数研究关注土壤碳(C)、氮(N)、磷(P)及化学计量比,而较少关注森林恢复过程中土壤钾(K)、钙(Ca)和镁(Mg)及化学计量比的变化.本研究以亚热带自然恢复的5、8、21、27、40年林分为研究对象,以自然恢复的天然林为对照,分析土壤K、Ca、Mg及化学计量比随林分恢复年限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壤C和N含量显著降低,土壤元素化学计量比除K∶P、Mg∶P和P∶Ca外均显著降低.随森林恢复年限的增加,0~10 cm 土层C和N含量显著增加,10~20 cm 土层Ca含量显著增加,20~40 cm 土层全磷含量显著降低,各土层K和Mg含量均无显著变化.随森林恢复年限的增加,0~10 cm 土层C∶Ca、N∶Ca、P∶Ca显著增加,20~40 cm 土层C∶P、N∶P和K∶P显著增加,而P∶Ca显著降低.所有土层K∶P和Mg∶P与总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C∶Ca和N∶Ca与矿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随着次生林恢复年限的增加,研究区土壤普遍受到P限制,恢复后期Ca的限制逐渐增强,进而导致了多种养分元素的限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脑脊液PGRN与老年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脑脊液颗粒蛋白前体(PGRN)与老年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关系。方法:择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230例,性别不限,年龄65~90岁,体重50~80 kg,ASA分级Ⅰ或Ⅱ级,拟行麻醉方法为脊椎-硬膜外联合阻滞。抽取患者术前外周静脉血和脑脊液各2 ml,离心去沉淀后-80 ℃冰箱中冷冻保存。记录患者受教育年限、术前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VAS评分等。采用ELISA法测定脑脊液PGRN、Aβ 40、Aβ 42、t-tau和p-tau蛋白的浓度,采用PCR法检测AopE基因的表达。于术前1 d、术后入麻醉恢复室、术后1、3和7 d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根据患者是否发生POCD,将患者分为POCD组(P组)和非POCD组(NP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OCD的危险因素。 结果:NP组177例,P组53例,POCD发生率为23.0%。与NP组比较,P组患者年龄升高,术前脑脊液PGRN、Aβ 40和Aβ 42蛋白浓度降低,t-tau和p-tau蛋白浓度升高(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脑脊液PGRN浓度升高是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POC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 结论:脑脊液PGRN浓度升高是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POC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心血管疾病患者体力活动及其影响因素的中英研究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中英心血管疾病(CVD)患者体力活动差异,并比较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项目和英国生物银行(UKB)基线调查数据,根据问卷中自报的疾病史确定病例组和对照组。以代谢当量(MET)作为体力活动水平的衡量指标,并按不同年龄、性别的MET值三分位数进行分级,使用多重logistic回归分析CVD患病与体力活动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509 170名中国成年人和360 360名英国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多因素调整分析结果显示,CKB和UKB人群CVD患病与低体力活动水平均呈正相关(CKB: OR=1.21,95% CI:1.17~1.25;UKB: OR=1.24,95% CI:1.20~1.28)。CKB中男性CVD患病与低体力活动水平有较高相关性( OR=1.33,95% CI:1.27~1.40)。与UKB人群不同,CKB人群随着CVD患病年限的延长,体力活动水平逐渐恢复并接近非CVD人群,且患有脑卒中与低体力活动水平呈正相关( OR=1.46,95% CI:1.38~1.53)。CKB和UKB人群均表现出低文化程度、当前吸烟或已戒烟、已戒酒、患有其他慢性病与低体力活动水平有较高相关性。CKB中,农村地区人群和非退休人群CVD患病与低体力活动水平之间的相关性较高。UKB中则表现出城市人群和非在职人群CVD患病与低体力活动水平之间的相关性较高。 结论:中英CVD患者体力活动水平均较低于非CVD人群。除了低文化程度者、当前吸烟或已戒烟者、已戒酒者,以及患有其他慢性病者外,在中国患者中尤其应关注农村、男性、非退休者的体力活动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经皮肾造瘘术与逆行输尿管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梗阻性上尿路感染围手术期结果和安全性的荟萃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经皮肾造瘘术(PCN)与逆行输尿管支架置入术(RUS)治疗急性梗阻性上尿路感染的围手术期结果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和Cochrane对照试验注册库,检索年限均为建库至2022年8月。文献纳入标准:①关于PCN和RUS治疗急性梗阻性上尿路感染疾病的随机对照研究(RCT);②研究提供了可供分析的准确数据,包括受试者总数和各指标的结果值;③研究的全文可供查阅,同一队列研究所发表的不同文献纳入最新发表的数据;④观察指标包括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肌酐恢复正常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置管失败例数、手术时间、辐射暴露时间、术后血尿、术后发热、术后疼痛、术后造瘘管或支架管移位发生率。排除标准:①非RCT研究;②无法获取全文。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包括727例患者,PCN组412例,RUS组315例。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与RUS相比,PCN的优势在于术后血尿发生率低( OR=0.54,95% CI 0.30~0.99, P=0.040),置管失败率低( OR=0.42,95% CI 0.21~0.81, P=0.010),但RUS组受辐射暴露时间短于PCN组( MD=0.31,95% CI 0.14~0.48, P<0.01)。两种手术方式在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肌酐恢复正常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发热、术后疼痛、术后造瘘管或支架管移位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PCN的辐射暴露时间长于RUS,但术后血尿和置管失败率低于RUS。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右美托咪定对剖宫产产妇术后恢复质量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对剖宫产产妇术后恢复质量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择期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Dex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50例。在胎儿娩出断脐后,D组予Dex 0.5 μg/kg的负荷剂量泵注10 min,随后以0.5 μg·kg -1·h -1泵注至手术结束。C组按同样方法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术后采用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配置总容量100 ml),D组Dex 2 μg/kg+舒芬太尼1.5 μg/kg, C组1.5 μg/kg舒芬太尼。记录产妇术前1 d,术后1、3、5 d术后恢复质量调查问卷(Quality of Recovery 40 Questionnaire, QoR-40)得分,根据术后3 d QoR-40得分分为高分组(>170分,76例)和低分组(≤170分,18例)。收集产妇年龄、教育年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记录泵药前(T 1 )、泵药后5 min(T 2)、泵药后10 min(T 3)、清洗探查腹腔(T 4)、术毕(T 5)时产妇内脏痛牵拉反应评分,记录术后2、4、6、12、24 h产妇静息、运动VAS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术前1 d及术后1、3 d疲劳量表-14 (Fatigue Scale-14, FS-14)评分、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 HADS)评分、主观睡眠质量评分、是否丈夫陪产等资料,记录术后48 h镇痛补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两组产妇术后1、3 d QoR-40得分较术前1 d下降( P<0.05 ),术后3 d QoR-40得分D组高于C组( P<0.05 )。两组产妇术后48 h镇痛补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分组与低分组相比,两组产妇术前1 d HADS焦虑评分、FS-14评分及术后1、3 d HADS焦虑评分、HADS抑郁评分、FS-14评分,术后4、12 h运动VAS评分,术后24 h静息VAS评分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HADS焦虑评分是影响患者术后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 )。 结论:Dex可以提高剖宫产产妇术后3 d的QoR-40得分,不增加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促进术后恢复。在影响剖宫产产妇术后恢复的众多因素中,术前焦虑是影响剖宫产产妇术后恢复的主要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手术室护士恢复体验、痛苦表露和自我效能感对负性情绪的影响及机制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恢复体验、痛苦表露和自我效能感对负性情绪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手术室护士提高恢复体验水平、降低负性情绪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便利抽样法于2023年5月选取4所综合医院手术室护士2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恢复体验量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痛苦表露指数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其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Hayes的SPSS-Process程序的模型6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270名手术室护士中男48名,女222名,年龄为(32.07 ± 5.27)岁,手术室护士恢复体验、负性情绪、痛苦表露、自我效能感得分分别为(42.36 ± 9.67)、(25.37 ± 11.25)、(38.13 ± 9.41)、(24.37 ± 4.57)分。不同年龄、职称、手术室工作年限、职位的手术室护士恢复体验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值为3.04~10.44,均 P<0.05)。恢复体验对负性情绪具有直接负向预测作用( β=-0.268, P<0.001),直接效应为46.69%;痛苦表露和自我效能感在恢复体验与负性情绪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独立中介效应分别为16.38%、30.31%,链式中介效应为6.62%。掌握体验和控制体验是抑郁、焦虑的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3.71~-2.11,均 P<0.05),放松体验和心理脱离是压力的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52、-2.30,均 P<0.05),痛苦表露和自我效能感均是负性情绪3个维度的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3.34~-2.13,均 P<0.05)。 结论:手术室护士恢复体验是影响负性情绪的积极心理因素,痛苦表露和自我效能感是二者间重要的心理机制。管理者应关注护士负性情绪,重视护士痛苦表露和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采取更加主动的措施降低负性情绪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Apert综合征16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Apert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特征和诊治要点。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6例Apert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8例;中位年龄为10个月,年龄范围为4个月至5岁。16例患儿均为出生即发现多发畸形,包括颅面部畸形及四肢并指/趾畸形等,其中头颅外形异常16例、四肢并指/趾畸形16例、冠状缝早闭10例、突眼8例、腭裂7例、心脏畸形3例。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本组除1例家属放弃外,其余15例进行了手术治疗。手术年限(首次手术至末次手术之间的时长)的中位数为18.5个月(4~64个月),平均手术次数为2.8次(1~5次),术后均恢复良好,形态及功能较前明显改善。本组患儿于3个月至2岁行颅骨畸形矫正术,结合文献分析,建议在6个月前完成颅骨畸形矫正术,6~7岁接受面中部凹陷畸形矫正术。结论:Apert综合征在临床上易被误诊为相关单纯畸形或其他综合征型颅缝早闭,基因检测有助于确诊,其治疗尽可能行矫正畸形术并恢复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抑郁症患者发作期与临床治愈期缰核静息态功能连接的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并比较发作期和临床治愈期的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患者静息态下缰核的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特征。方法:对35例发作期抑郁症患者(first-episode current MDD,fMDD)、35例经住院治疗达到临床治愈期抑郁症患者(remitted MDD,rMDD)和性别、年龄、教育年限相匹配的30例健康对照被试(healthy controls,HC)进行静息态fMRI扫描。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17)评估患者的严重程度。以缰核为感兴趣区进行FC分析,比较组间差异,并对差异脑区FC值与病程、HAMD 17评分之间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 结果:(1)与HC组相比,fMDD组缰核与左侧枕中回(x,y,z=-48,-84,3, t=-4.335, P<0.05)FC减低,缰核与左侧缘上回(x,y,z=-66,-30,36, t=4.876, P<0.05)、左侧额上回(x,y,z=-6,-33,51, t=4.402, P<0.05)、双侧顶下小叶(左侧: t=3.300, P<0.05,右侧: t=3.557, P<0.05)FC增强;与HC组相比,rMDD组缰核与左侧枕中回(x,y,z=-48,-84,3, t=-4.321, P<0.05)、左侧丘脑(x,y,z=-9,3,3, t=-3.971, P<0.05)FC减低,缰核与左侧颞中回(x,y,z=-48,-39,9, t=4.062, P<0.05)、左侧缘上回(x,y,z=-51,-15,45, t=2.906, P<0.05)、左侧额上回(x,y,z=-24,-21,39, t=3.044, P<0.05)、双侧顶下小叶(左侧: t=2.880, P<0.05,右侧: t=3.512, P<0.05)FC增强;(2)fMDD组缰核与右侧眶额皮层( t=-3.899, P<0.05)、左侧颞中回( t=-4.023, P<0.05)功能连接低于rMDD组,缰核与左侧缘上回( t=4.157, P<0.05)、左侧额上回( t=3.327, P<0.05)、左侧丘脑( t=3.316, P<0.05)、左侧顶下小叶( t=3.909, P<0.05)FC高于rMDD组;(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以上差异脑区FC值与HAMD 17总分均无相关性,缰核与左侧枕中回FC值与病程具有边缘相关性( r=0.328, P=0.063)。 结论:发作期与临床治愈期MDD患者缰核与默认网络、视觉网络、奖赏网络功能连接异常,可能参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rMDD患者缰核功能连接未恢复正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LASIK术后角膜层间积液综合征临床特点的系统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术后角膜层间积液综合征(IFS)的临床特点进行系统评价。方法:采用电子文献数据库,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关于角膜IFS文献报道,检索年限为1999—2021年。文章筛选、数据提取、质量评级及数据分析参照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优先报告条目的PRISMA声明进行。结果:共纳入30篇文献,包括46例62眼病例,其中男34例47眼,女12例15眼;年龄19~69岁,平均(36.57±13.40)岁;双眼16例,单眼30例。85.48%(53/62)的IFS是由于LASIK术后眼压升高引起。纳入的46例62眼均有视力下降。其中24.19%(15/62)患眼出现眼痛、眼红、畏光。46例患者裂隙灯显微镜下均可见不同程度的角膜水肿、角膜层间积液,9.68%(6/62)患眼可见角膜后沉着物、前房细胞,16.13%(10/62)患眼出现视野损伤。治疗上77.42%(48/62)行降眼压药物治疗。有预后描述的31例40眼患者中,75.00%(30/40)患眼经治疗视力恢复,25.00%(10/40)视力无法恢复。结论:角膜IFS作为LASIK术后少见的并发症,在LASIK术后角膜水肿患者的诊断中应考虑此病,正确测量眼压,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及降眼压药物,避免不可恢复的视力下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