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胰腺炎继发胰腺内分泌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AP继发胰腺内分泌功能不全原因复杂,AP急性期血糖水平异常患者多数随病情好转可恢复正常,部分患者远期会发生胰腺内分泌功能不全。AP急性期及远期胰腺内分泌功能不全与病因、病情轻重、治疗方式等多种因素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空肠异位胰腺 18F-FDG PET/CT显像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女,33岁,因发现"小肠结节"入院。患者2年前因"右胸壁恶性黑色素瘤"行手术治疗,平素无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本次发病以来,精神、饮食、睡眠差,近2 d有少量便血,小便无异常。体格检查:腹部平坦,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腹肌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弱。实验室检查:消化道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糖类抗原72-4)、血常规、肝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内。增强CT检查(图1):小肠结节状明显强化灶,考虑神经内分泌肿瘤可能大。 18F-FDG(徐州原子高科医药有限公司提供)PET/CT(美国GE Discovery MI型)显像(图2):中腹部小肠结节未见明显异常代谢增高,考虑良性病变可能大。行腹腔镜探查+小肠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距离屈氏韧带5 cm(空肠)小肠壁上有一肿物,椭圆形,约2~3 cm,边界尚清晰,质地较韧,肠腔未完全堵塞。术后病理:小肠灰红组织,大小2.3 cm×2.0 cm×1.2 cm,切面灰黄质软,部分包膜,光学显微镜下见胰腺腺泡组织,考虑异位胰腺(图3)。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重视胰腺切除术后远期并发症的诊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近年来,随着胰腺切除手术量逐年增加、综合治疗方法不断完善,良、恶性胰腺肿瘤术后长期生存的患者数量逐渐增多,胰腺术后远期并发症日益受到胰腺外科医师的关注。多年来,胰腺术后远期并发症在临床上缺少统一的定义、诊断标准和治疗规范等,间接影响了胰腺术后远期并发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临床研究的开展。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文献,探讨了一些常见的胰腺术后远期并发症,包括胆肠吻合口狭窄、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胰腺术后内分泌功能不全、胰腺-消化道吻合口狭窄的定义、诊断标准和治疗策略,期待能改善胰腺切除术后远期并发症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儿童胰腺肿瘤手术方案探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胰腺肿瘤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至2020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及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因胰腺肿瘤接受手术治疗的29例患儿临床和随访资料,其中男6例,女23例;年龄为(10. 6±2. 6)岁,范围在3~15岁。病理类型以实性假乳头状瘤最为常见(25例),其余为2例胰母细胞瘤,1例胰岛素瘤和1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所有患儿均根据肿瘤部位行胰腺部分切除术。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发生胆漏和出血各1例,经保守治疗逐渐好转,无术中术后死亡和发生胰瘘的患儿,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6. 9%(2/29)。29例患儿均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50.8个月,随访时间生存率为100%,发生术后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内分泌功能不足及胆肠吻合口狭窄各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 3%(3/29)。未发现胰腺内肿瘤复发,但3例出现术后新发的肝脏转移灶,复发率为10. 3%(3/29)。结论:胰腺部分切除术是治疗小儿胰腺肿瘤安全有效的方式,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利用端端胰腺残端包埋术进行胰空肠吻合能有效降低术后胰瘘的发生率。儿童胰腺肿瘤整体预后良好,即使是出现术前转移或术后复发的患儿也可取得良好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胰腺常见肿瘤不典型影像学表现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由于胰腺解剖位置特殊、分泌功能复杂、病理学类型多样,胰腺肿瘤的影像学表现纷繁复杂。胰腺常见肿瘤主要包括胰腺导管腺癌、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胰腺浆液性囊性肿瘤和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不典型影像学表现是导致误诊的重要原因,笔者结合相关临床经验,对以上6种胰腺常见肿瘤的不典型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总结,旨在提高影像学和临床医师对胰腺肿瘤的全面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Kazal 1型基因致慢性胰腺炎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慢性胰腺炎是一种胰腺进行性炎性改变综合征,可导致胰腺结构永久性损害,从而引起外分泌和内分泌功能不全。其两大临床表现为腹痛和胰腺功能不全,虽然此病有别于急性胰腺炎(胰腺损伤后的一种急性炎症反应,通常为非进行性),但两者可能重叠,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可能逐渐形成慢性胰腺炎。近年来发现基因突变与慢性胰腺炎有关。此类基因包括:导致囊性纤维化的CFTR基因、编码胰蛋白酶抑制剂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Kazal 1型基因(Sefine protease inhibitor Kazal type1, SPINK-1基因),以及与遗传性胰腺炎有关的PRSS-1基因。2021年1月26日北京协和医院收治了一位SPINK1基因阳性的患者,现将诊治经过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全胰切除术治疗胰腺疾病的单中心经验总结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总结全胰切除术治疗胰腺疾病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9年10月期间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肝胆胰中心行全胰切除术的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分析其一般资料、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术后胰腺内外分泌功能及生活质量评估。结果:25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60.9±9.4)岁,16例为计划性手术,9例为非计划性手术。25例患者中胰腺癌15例(其中4例接受新辅助或转化治疗),弥漫性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6例,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结石3例,胰腺神经内分泌癌1例。术后共9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占36%(9/25)。围手术期死亡1例,二次手术者1例。术后6个月(24例随访患者中2例死亡)空腹血糖水平(8.9±1.6)mmol/L,胰岛素用量(30.7±10.6)U/d,胰酶制剂用量(1.1±0.3)g/d。生活质量不低于术前水平。结论:对于部分胰腺疾病,行全胰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对于胰腺癌患者,全胰切除术的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胰腺功能评价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胰腺功能评估包含内分泌功能和外分泌功能评估。胰腺内分泌功能不全可导致胰腺相关性糖尿病,常通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检查来评估胰腺内分泌功能。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可导致腹痛、腹胀、脂肪泻、营养不良、体重减轻等表现,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表现常不典型,难以对胰腺外分泌功能准确评估,因此胰腺外分泌功能评估显得尤其重要。评估胰腺外分泌功能的方法有间接法和直接法。目前最常用的直接检测法是静脉麻醉内镜下胰腺功能检测法;粪便弹力蛋白酶-1是目前常用的间接检测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肠道菌群与慢性胰腺炎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慢性胰腺炎(CP)以胰腺炎性进行性纤维化为主要临床特征,能够导致不可逆的胰腺内分泌和外分泌功能不全,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研究表明,CP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肠道菌群失调,且肠道菌群被发现与多种纤维化疾病相关。鉴于此,本文旨在剖析肠道微生态在CP胰腺纤维化进展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可能机制,包括调节肠黏膜屏障、免疫、合成与释放代谢产物等,为探究肠道菌群在CP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020年美国胃肠病学会《慢性胰腺炎临床指南》解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CP是一种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胰腺慢性炎症、纤维化、不可逆性胰腺实质损伤的疾病,导致不同程度胰腺内分泌或外分泌功能障碍。美国胃肠病学会结合近年来CP诊疗领域的最新进展,制定了新版CP临床诊疗指南,以问题导向的方式总结并回答了CP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疼痛治疗及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的处理等问题。本文对该指南进行解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