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治疗胰腺癌中的价值和争议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胰腺癌曾被认为是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禁忌证,但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大型胰腺外科中心由度过学习曲线的外科医师开展,是安全可行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可提供高分辨率的术中探查视野和独特的操作视角,有助于减少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更彻底地清扫淋巴结并减少肿瘤的术中转移,进而推进术后辅助治疗的开展,最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学习曲线漫长,患者生存结局不确定,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胰腺癌患者中的应用仍然存在争议。本文总结了现有的文献报道和作者团队的经验,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应用于胰腺癌治疗的价值和争议,并就提升我国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开展水平提出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带蒂大网膜包裹胰肠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采用带蒂大网膜包裹联合改良胰肠吻合对预防胰瘘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0年8月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松江医院78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单纯改良胰肠吻合组(常规组,43例)和带蒂大网膜包裹联合改良胰肠吻合组(网膜包裹组,35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胰瘘、出血、胃排空障碍的发生情况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与常规组比较,网膜包裹组的术后胰瘘发生率明显降低(2.9%比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0);术后腹腔出血发生率(0比4.7%)及胃排空障碍发生率(8.6%比25.6%)均明显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差异( P值均>0.05);术后住院时间缩短[(11.3±2.9)d比(12.8±3.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45)。 结论:带蒂大网膜包裹联合改良胰肠吻合术操作简单、易行,是一种有效的胰肠吻合方法,可显著降低胰腺切除患者术后胰瘘发生率,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临床胰瘘的危险因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LPD)术后发生临床胰瘘的术前及术中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胆胰外二科2019年1至5月100例行LPD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胰瘘总发生率为8%,其中临床胰瘘(B、C级)的发生率为6%。单因素分析发现性别(男性)、胰腺平扫期CT值<33 HU、软胰、手术时间长、饮酒史可能是LPD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 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发现术前性别(男性)、胰腺平扫期CT值<33 HU、软胰是LPD术后发生临床胰瘘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 结论:性别(男性)、胰腺平扫期CT值<33HU、软胰是LPD术后发生临床胰瘘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腹腔镜胰腺局部切除术治疗胰头囊性肿瘤的应用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腹腔镜胰腺局部切除术治疗胰头囊性肿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2年10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肝胆外科行腹腔镜手术的胰头囊性肿瘤患者资料。共入组83例患者,其中男性30例,女性53例,年龄(43.7±16.7)岁。83例患者根据术式不同分为观察组( n=55)和对照组( n=28)。观察组行腹腔镜胰腺局部切除术(腹腔镜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或腹腔镜胰头肿瘤摘除术),对照组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比较两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术后住院时间、带引流管出院比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以及术后胰瘘等。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及围手术期死亡。两组患者年龄、男性比例、体质量指数、术后住院时间、带引流管出院比例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为(194.4±114.0)min、术中出血量为50(50,200)ml、术中输血率为5.5%(3/55),均优于对照组的(380.0±71.6)min、200(100,400)ml、32.1%(9/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B或C级胰瘘发生率分别为12.7%(7/55)、10.7%(3/2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790)。 结论:与传统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相比,腹腔镜胰腺局部切除术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降低术中输血率,并且B或C级胰瘘无明显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洪氏胰肠吻合一针法"理念的改良胰胃吻合在胰腺手术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将基于"洪氏胰肠吻合一针法"理念的改良胰胃吻合应用于胰腺手术消化道重建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至2022年10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44例采用改良胰胃吻合手术的胰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3例,女性21例,中位年龄54岁,年龄范围18~70岁。总结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一般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4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29例,腹腔镜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11例,腹腔镜胰腺中段切除术1例,行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腹腔镜手术胰胃吻合时间(15.4±1.0)min,开腹手术胰胃吻合时间(9.1±0.5)min。44例患者中术后发生A级胰瘘2例(4.55%)、胃排空障碍7例(15.91%),无B、C级胰瘘、胆瘘、胃肠吻合口瘘、腹腔感染、术后出血及围手术期死亡发生。结论:将改良胰胃吻合用于胰腺手术消化道重建安全可靠,可以有效降低术后胰瘘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完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多模式改良食管空肠Overlap吻合的单中心152例安全性和可行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Overlap吻合法是目前最受欢迎的腹腔内食管空肠吻合方法之一,但其在食管残端回缩、吻合器钉砧误入食管"假道"以及共同开口的关闭等方面仍存在挑战。本研究探讨对经典Overlap吻合法进行多模式改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的方法。分析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通外科2017年2月至2020年6月期间,由同一手术团队连续在完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后采用多模式改良食管空肠Overlap吻合法的152例胃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多模式改良Overlap吻合法主要包括:(1)在确保肿瘤切缘安全的前提下(肿瘤近切缘距离≥3 cm),由左向右次全离断食管(保留宽度5~8 mm);标本入袋并移至右中腹,调整体位,通过标本重力对腹段食管进行充分牵引;(2)采用"三向牵引"胃管引导方式显露食管腔,确切置入吻合器钉砧,完成食管空肠侧侧吻合;(3)以3-0"倒刺线"自背侧向腹侧先"内进内出"单层连续缝合,后"外进外出"垂直褥式内翻连续缝合,关闭共同开口。对全组患者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对围手术期结局和术后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分析评估。结果:152例患者男女分别为129例和23例,年龄(60.2±9.1)岁,体质指数为(23.2±3.1) kg/m 2;23例(15.1%)既往有腹部手术史。全组患者肿瘤近切缘长度(3.3±0.3) cm,21例齿状线受侵,病理检查近切缘均为阴性。21例齿状线受侵,肿瘤近切缘长度(3.3±0.3) cm,病理检查近切缘均为阴性。手术近期结果:手术时间和吻合时间分别为(302.1±39.9) min和(29.8±5.4) min;估计失血量为(87.9±46.4) ml;术后住院时间为(12.3±7.3) d。术后Clavien-Dindo≥Ⅱ级并发症22例(14.5%),其中胰漏6例,通过充分引流、抑制胰腺外分泌及肠内营养支持等治疗顺利恢复;肺炎10例,腹腔感染3例,通过抗感染及物理治疗后痊愈;吻合口漏2例,1例因空肠Roux袢张力过高,侧侧吻合后空肠一侧开口过大所致,另1例则因术中发生"鼻胃管钉合于侧侧吻合处"的意外情况,均经充分引流、抗感染、营养治疗后痊愈。1例术后7 d发生Peterson疝并接受二次手术,终因大范围小肠坏死而死亡。 结论:多模式改良食管空肠Overlap吻合法简化操作,降低了食管空肠吻合难度,是一种安全易行的食管空肠改良吻合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73例胰腺节段切除术的学习曲线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利用数学模型拟合精确的胰腺节段切除术(CP)学习过程曲线,为更好地了解CP手术方式的练习过程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胰胃外科同组医师在200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施行的73例CP患者数据,按照时间排序标号。利用移动平均法(MAM)和累积求和法(CUSUM)精确分析学习曲线,并以SPSS统计软件对不同阶段的相关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MAM和CUSUM拟合的学习曲线将CP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1~11例)中位手术时间为340 min,中位术中出血量为400 ml;第2阶段(12~73例)中位手术时间为213 min,中位术中出血量为100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2个阶段患者一般资料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CP度过11例的学习阶段后效果趋于稳定。外科医师在前11例CP的学习过程中需要熟悉操作流程,积极应对突发事件,积累经验,才能更安全地度过学习阶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腹腔镜和机器人时代保留胰腺实质手术的机遇和挑战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胰腺良性和低度恶性肿瘤发病率的上升和早期诊断给胰腺外科医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外科技术的进展提高了胰腺手术的安全性,手术适应证逐步扩大。术后患者的长期生存使胰腺的功能保护成为热点。对于直径较小,无侵袭性的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保留胰腺实质的手术已成为很多医学中心的首选。胰腺局部切除术包括胰腺肿瘤剜除术、胰腺中段切除术和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部分或全切术。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胰腺局部切除术后的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足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胰腺远段切除术。胰腺肿瘤剜除术和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部分或全切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但大多为A级胰瘘,安全性较高。胰腺中段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明星高于远段胰腺切除术。腹腔镜或机器人的胰腺局部切除术具备微创优势,镜下视野的放大也有利于主胰管的保护,较开腹手术更适合胰腺的局部切除手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新时期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推广普及的关键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LPD)技术上安全可行并有微创优势,在部分微创胰腺中心已成为常规术式。然而,LPD操作复杂,学习曲线长,如何顺利推广普及成为新时期的热点问题。本文重点探讨基层医院如何安全开展LPD、LPD能否用于恶性肿瘤以及如何培养新生代LPD能手等新时期LPD推广普及中的关键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胰头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肿瘤早期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胰头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肿瘤早期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104例胰头癌行根治性切除术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62例,女42例;年龄为(61±10)岁。病人均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随访情况。(3)影响胰头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肿瘤早期复发的因素。采用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病人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术后1年。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s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 结果:(1)手术情况:104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出血量为(474±280)mL,淋巴结清扫数目为(21±10)枚。(2)随访情况:104例病人术后均获得随访,其中44例肿瘤早期复发。44例肿瘤早期复发病人中,腹腔内复发42例(肝转移23例、术区转移7例、后腹膜淋巴结转移7 例、网膜转移5例);腹腔外复发2例(胸膜、肺转移各1例)。(3)影响胰头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肿瘤早期复发的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CA19-9水平、术后CA19-9水平、淋巴结转移数目是影响胰头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肿瘤早期复发的相关因素( χ2=5.833,9.276,4.261, 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CA19-9水平>37 U/mL是影响胰头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肿瘤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3.599,95%可信区间为1.551~8.347, P<0.05)。 结论:术后CA19-9水平>37 U/mL是影响胰头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肿瘤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