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种形式显微修薄穿支皮瓣在四肢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多种形式显微修薄穿支皮瓣在四肢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徐州仁慈医院手外科收治的采用显微修薄穿支皮瓣修复手足、四肢、腘窝等创面的患者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血管造影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穿支血管,设计供区皮瓣,按照设计线逆行切取皮瓣,确认血运良好后显微镜下修薄皮瓣,血管蒂周围采用"虫蚀"技术掏剪脂肪颗粒,转移至受区,完成血管吻合,放置引流管。供区创面直接拉拢缝合。术后密切观察皮瓣血运情况。通过门诊、上门、微信等方式定期随访,记录感觉恢复情况及并发症。采用疗效满意度评分表对患者术后创面愈合、皮瓣形态、皮瓣感觉、皮瓣温度及供区瘢痕5个方面进行评价,分为优(2分)、良(1分)、可(0分)、差(-1分)4个等级,总分5~10分为满意,0~4分为一般,-1~-5分为不满意。结果:共纳入16例患者,其中男8例,女8例;年龄26~65岁,平均45.9岁;上肢软组织缺损2例,手脱套伤2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1例,腘窝软组织缺损1例;创面面积为3.0 cm×4.5 cm~13.0 cm×30.0 cm;采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4例,骨间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1例,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6例,胸脐皮瓣修复1例,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联合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1例,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3例;切取皮瓣面积为3.5 cm×5.0 cm~9.5 cm×30.0 cm。术后15例皮瓣均顺利成活,1例术后1 d发生静脉危象,经探查重新吻接血管后成活,供受区伤口均一期愈合,无伤口感染、延迟愈合等并发症。随访7~18个月,平均12.1个月,皮瓣成活良好,无色素沉着、外观臃肿,无患者要求行二期修薄治疗。皮瓣感觉恢复轻触觉1例,恢复保护性感觉9例,仅恢复深触觉6例;随访中未见后期皮瓣明显增厚,1例患者出现皮瓣磨损。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外观及功能无明显异常。疗效满意度评价显示,患者均对治疗效果表示满意,评分6~9分,平均7.8分。结论:显微修薄穿支皮瓣技术为美观且功能要求高的区域修复提供了一次性手术解决方案,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扩张皮瓣整复大面积烧伤后面颈部瘢痕挛缩畸形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扩张皮瓣整复大面积烧伤后面颈部瘢痕挛缩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6年5月—2022年9月,武汉大学同仁医院暨武汉市第三医院收治17例大面积烧伤后面颈部瘢痕挛缩畸形患者,其中男13例、女4例,年龄23~55岁,颈部挛缩程度Ⅱ度者3例、Ⅲ度者14例,12例患者合并面部瘢痕挛缩畸形。Ⅰ期于面、胸、肩、腹部等处置入34个额定容量为100~600 mL的长方形皮肤软组织扩张器(以下简称扩张器)注射生理盐水扩张。Ⅱ期切除瘢痕组织、松解挛缩,纠正畸形,局部转移2个扩张面部皮瓣、带蒂转移17个扩张皮瓣、游离移植15个扩张皮瓣修复松解后继发创面(对7个皮瓣行动脉增压),并使用吲哚菁绿荧光显影技术评估移植时皮瓣动脉血流灌注和静脉回流状况。除2个面部皮瓣外的32个皮瓣切取面积为10 cm×8 cm~36 cm×16 cm,将31个皮瓣供区创面直接缝合封闭,1个皮瓣供区创面采用自体刃厚头皮移植修复。观察并记录扩张器的埋置部位皮肤状态、扩张时间、注射生理盐水总量,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并发症发生情况,Ⅱ期术后皮瓣成活情况。随访患者面颈部远期整复效果和皮瓣供区恢复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利克特5级量表评价患者的疗效满意度。结果:17例患者的34个扩张器埋置部位中,22个部位为深Ⅱ度烧伤后浅表瘢痕皮肤,8个部位为多次供皮后浅表瘢痕皮肤,4个部位为正常皮肤。经4~15个月的扩张,扩张器注射生理盐水总量为238~2 000 mL,扩张区域无并发症发生。Ⅱ期术后,2个带蒂移植皮瓣蒂部远端部分坏死,坏死创面分别经皮瓣修整和对侧扩张胸三角皮瓣游离移植后愈合,其余皮瓣均完全成活。随访6~18个月,2个扩张脐旁皮瓣和1个扩张腹股沟皮瓣较臃肿,行修薄术后臃肿改善,其余皮瓣外观、质地良好;所有皮瓣供区均恢复良好。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面颈部瘢痕挛缩畸形均明显改善,患者疗效满意度:8例非常满意、9例比较满意。结论:采用胸部、腹部等部位的扩张皮瓣,综合应用局部转移、带蒂转移、游离移植方式,可使大面积烧伤后面颈部瘢痕挛缩畸形得到有效整复,在恢复术区功能的同时改善外观,且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胸背动静脉远近心端为受区血管的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即刻乳房再造术4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胸背动静脉远、近心端作为即刻乳房再造胸部受区血管的可行性和优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至2023年6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乳甲外科收治的应用胸背血管远、近心端同时作为受区血管的乳房再造术的患者临床资料。术前行胸腹部血管造影检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腹壁下血管主干及其穿支。先行乳腺切除及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然后分离腹部皮瓣双侧穿支和主干血管,再离断双侧腹壁下动脉主干、暴露血管蒂,分别与胸背动静脉远、近心端行端端吻合。然后经切口将塑形好的皮瓣植入乳腺切除后的腔隙内,行再造乳房塑形摆位,患者屈膝曲髋位调整再造乳房形态,关闭腹部供区,重建脐孔,放置负压引流管,关闭乳房切口。术后随访观察皮瓣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调查患者对再造乳房的满意度。结果:共纳入4例女性患者,年龄(46.0±6.5)岁(37~52岁)。4例患者供区血管均为双侧腹壁下血管蒂,3例受区血管为胸背血管远、近心端,1例为胸背血管前锯肌支的远、近心端。术后7~10 d拔除全部引流管,顺利出院。术后随访1~15个月,平均6个月,患者恢复良好,未发生皮瓣相关并发症。4例患者对再造乳房效果均很满意。结论:胸背动静脉远、近心端的同时应用既可保证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的成活,又减少了对肋骨、肋间肌的损伤,达到了更好的乳房美学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穿支蒂皮瓣在躯干部瘢痕疙瘩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穿支蒂皮瓣在躯干部中、大型瘢痕疙瘩手术切除后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整形修复科收治躯干部中型以上瘢痕疙瘩患者10例,男2例,女8例,年龄20~53岁,胸前3例,脐部3例,下腹4例。瘢痕疙瘩大小2.0 cm×3.0 cm~5.0 cm×9.0 cm,病灶均伴有感染。手术彻底切除瘢痕及感染组织,松解挛缩,分别于创面周围设计以肋间穿支(3例)、脐旁穿支(3例)或腹股沟穿支为蒂的局部穿支(4例)蒂皮瓣,以推进或旋转方式覆盖创面。术后早期放疗,每日1次,每次5~10 Gy,连续3 d,总剂量约15~20 Gy。并辅以外用硅胶制剂、局部药物注射及弹力衣压迫等治疗。术后随访时应用温哥华量表评估瘢痕,同时分析评价局部形态、毛发分布、瘙痒、疼痛感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术后皮瓣血运良好,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12~24个月,局部形态及毛发分布正常,瘙痒、疼痛感均明显缓解,9例患者温哥华量表评分1~6分,1例患者未遵医嘱按期随诊及辅助治疗,发生明显切口增生性瘢痕,温哥华量表评分9分。8例患者对治疗效果评价为非常满意,2例为满意。结论:局部穿支蒂皮瓣可以有效地修复躯干部中、大型瘢痕疙瘩手术切除后创面,联合早期放射治疗、外用硅胶制剂、弹力压迫等综合治疗可以达到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胸脐皮瓣联合腹部随意皮瓣修复儿童小腿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胸脐皮瓣联合腹部随意皮瓣修复儿童小腿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第八十集团军医院全军创伤骨科研究所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采用胸脐皮瓣联合腹部随意皮瓣治疗的16例小腿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儿的临床资料。男孩7例,女孩9例;年龄8~14岁,平均11.3岁。其中重物砸压伤6例,车轮碾挫伤6例,热压伤3例,机器绞伤1例。术中彻底清创后,创面面积为16.0 cm×9.0 cm~38.0 cm× 15.0 cm。伤后3~10 h,急诊行皮瓣修复4例;入院后0~11 d,待创面稳定后手术12例。根据创面位置、大小和形状,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定位穿支血管情况,设计并切取胸脐皮瓣联合腹部随意皮瓣修复创面,皮瓣切取范围为18.0 cm×11.0 cm~40.0 cm×16.0 cm。术后采用门诊结合微信随访,观察记录皮瓣的外观、质地及肢体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6例皮瓣成活,其中12例创面Ⅰ期愈合,3例皮瓣边缘出现小面积坏死,经多次换药后愈合;1例皮瓣发生血管危象,手术探查后皮瓣成活。供区创面均Ⅰ期愈合。16例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16年,平均20.7个月;皮瓣色泽正常,质地较柔软,下肢运动功能满意;根据Punor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12例,良4例。结论:胸脐皮瓣联合腹部随意皮瓣设计合理,血供丰富,修复面积大,是一种修复儿童小腿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可靠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游离皮瓣桥式移植修复严重皮肤软组织缺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游离皮瓣桥式移植修复严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7年2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且受区无可供吻合血管的患者资料。针对不同情况采用背阔肌肌皮瓣、股前外侧皮瓣或胸脐皮瓣修复缺损,通过同侧或对侧肢体动静脉血管为游离组织瓣提供临时血供,即游离皮瓣桥式供血。修复头面部和躯干缺损时桥接同侧前臂桡动脉、头静脉,修复小腿及足部缺损时桥接对侧胫后或胫前动静脉,皮瓣供区拉拢缝合或移植中厚皮片覆盖。待移植的组织瓣与受区充分建立侧支循环后(一般为术后5周),行血管断蒂。术后对皮瓣和皮片的成活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随访。结果:共纳入12例患者,男9例,女3例,年龄18~59岁,头面部4例,臀部1例,小腿6例,足背1例,缺损面积为18.0 cm×7.0 cm~23.5 cm×13.0 cm,切取皮瓣面积20.0 cm×8.0 cm~25.0 cm×15.0 cm,其中应用背阔肌肌皮瓣修复10例,胸脐皮瓣修复1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1例。术后1例出现血管危象,及时行血管探查发现为静脉血栓形成,清除血栓、重新吻合血管后移植物成活;1例背部供区所植皮片部分坏死,湿敷换药后愈合;其余病例移植物成活良好,供区亦恢复较好。有2例面部移植皮瓣较为臃肿,术后半年行皮瓣去脂修薄后外观得以改善。随访1~1.5年,所有病例转移皮瓣外形较为满意,色泽、质地与周围组织有一定差异,前臂及小腿血管供区无畸形及功能障碍,大腿皮片供区有色素沉着,部分伴浅表瘢痕。结论:对于软组织缺损较大、损伤严重、无可供吻合血管的创面,应用游离皮瓣桥式移植修复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组织移植结合Ilizarov骨牵张技术重建下肢骨与软组织缺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组织移植结合Ilizarov骨牵张技术重建下肢解剖结构、恢复下肢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0月-2019年4月,应用组织移植结合Ilizarov骨牵张技术重建患肢解剖结构及功能治疗51例,其中胫骨近端缺损17例、胫骨远端缺损27例、跟骨部分缺损4例、前足跖骨缺损3例。手术分期进行,一期组织瓣移植覆盖创面,切取游离股前外侧皮瓣33例、腹股沟皮瓣8例、股前内侧皮瓣5例、胸脐皮瓣3例、背阔肌皮瓣2例,切取面积3.5 cm×15.0 cm~8.0 cm×25.0 cm;二期安装Ilizarov环形架或自行设计的牵张器,采用Ilizarov环形架44例、自行设计牵张器7例。术后定期随访。结果:1例股前外侧皮瓣部分坏死,3例皮瓣术后感染,其余47例皮瓣全部成活。36例胫骨采用骨搬运方法修复骨缺损,8例采用骨搬运与肢体延长结合恢复长度,4例跟骨采用横行或纵向牵张恢复跟骨外形,3例前足跖骨缺损采用纵向或横行牵张恢复足弓。随访9个月~2年,无骨髓炎复发,骨搬运对合端及延长区均获骨性愈合。按Paley骨性评分标准评定,结果优良率为98.0%,按生活质量评价表SF-36评分平均88.9分,按美国踝关节外科协会(AOFAS)评分平均79.5分。结论:组织移植结合Ilizarov技术可重建下肢骨与软组织缺损,最大程度恢复患肢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逆向腹壁推进皮瓣在修复乳房肿瘤切除后胸壁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逆向腹壁推进皮瓣在乳房肿瘤切除后胸壁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海南省肿瘤医院整形外科与乳腺外科合作,对收治的4例单侧乳房巨大肿瘤女性患者,在原发病灶切除后采用逆向腹壁推进皮瓣直接关闭胸壁创面。患者年龄40~63岁,平均51.5岁。体格检查触及肿物大小为7 cm×6 cm~15 cm×20 cm。术后对皮瓣进行观察,并记录并发症,随访局部有无复发。结果:4例患者乳腺肿瘤切除后创面大小为16 cm×14 cm~20 cm×18 cm。腹部分离范围:4例患者同侧均达腋前线、对侧均达锁骨中线,其中腹壁达脐水平1例,脐下2 cm 1例,脐下3 cm 2例。病理诊断:3例分叶状肿瘤,1例浸润性小叶癌。4例中3例逆向腹壁皮瓣完全存活,伤口一期愈合,1例伤口边缘出现水泡,痂下愈合,皮瓣无坏死及感染,无血肿及血清肿,无皮瓣血管危象,患者均表示满意。4例均按期接受放疗,1例联合口服化疗药。随访3~6个月,肿瘤均无局部复发,腹部较术前紧致并且无僵硬,腹部无疼痛不适,无腹壁膨隆及腹壁疝等并发症。结论:应用逆向腹壁推进皮瓣修复乳房肿瘤切除后胸壁软组织缺损,手术操作简单而快捷,无需额外增加供区切口,术后恢复快,为后续治疗争取了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移植内增压式双侧血管蒂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行乳房再造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移植内增压式双侧血管蒂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行乳房再造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2008年12月—2016年12月湖南省肿瘤医院整形外科收治24例符合入选标准的乳腺癌术后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8~51(36.5±1.6)岁,均采用内增压式双侧血管蒂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行Ⅱ期乳房再造。根据内增压吻合血管类型,将内增压式双侧血管蒂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分为3种类型:吻合血管蒂主干远端型、吻合血管蒂主干主要分支型和吻合血管蒂肌支型。皮瓣长(27.5±0.3)cm、宽(12.8±1.4)cm。供瓣区予以彻底止血后,间断缝合修补前鞘,完成脐重建,留置2根负压引流管,逐层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皮瓣血管蒂与受区胸廓内血管吻合具体方式包括吻合1支动脉和1支静脉近端、吻合1支动脉和1支静脉近远端、吻合1支动脉和2支静脉近端。术后观察皮瓣成活、血运情况。随访观察再造乳房外形满意度、供区并发症、腹壁功能及瘢痕增生情况。结果:术后,采用内增压式双侧血管蒂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行Ⅱ期乳房再造术患者的皮瓣均顺利成活且血运良好。随访14~56(20±6)个月,患者再造乳房外形满意,腹部供区无并发症且仅遗留线性瘢痕,腹壁功能无明显受限。结论:对有明确适应证的患者行游离内增压式双侧血管蒂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移植,是自体组织乳房再造安全可靠、效果满意的选择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多部位电烧伤毁损性创面修复方法的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探讨多部位电烧伤毁损性创面的修复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6 年 9 月至2022 年10 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收治的38 例多部位毁损性电烧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 37 例,女 1 例,年龄9~61 岁,平均37 岁.37 例致伤电压为6~35 kV,1 例为380 V.电烧伤涉及2 个部位5 例,3 个及以上部位33 例.早期全面评估患者情况,全身支持治疗.涉及重要脏器损伤患者,给予胸腔闭式引流及坏死肺组织、坏死穿孔肠管切除.涉及肢体尤其腕部电烧伤患者,急诊腕部切开减张,血运未改善者需行静脉桥接尺桡动脉挽救肢体.再根据毁损性创面的部位及损伤程度,合理安排手术时机,采用适合皮瓣修复创面.结果 本组 38 例患者,其中 37 例患者修复效果良好,1 例患者死亡.烧伤部位涉及肢体及躯干(胸部、腹部、背部、头部)17 例,只涉及四肢 21 例.采用游离腹壁下动脉为蒂的脐旁穿支皮瓣 13 个,游离股前外侧皮瓣 23 个,岛状下斜方肌肌皮瓣 4 个,游离背阔肌肌皮瓣 2 个,带蒂背阔肌肌皮瓣 7 个,带蒂腹直肌肌皮瓣 3 个,带蒂阔筋膜张肌肌皮瓣 1个,带蒂股前外侧皮瓣 4 个,游离腓肠内侧皮瓣 3 个,肋间动脉穿支皮瓣 1 个,游离上臂内侧皮瓣 1个,游离跖外侧皮瓣 1 个,游离腓浅动脉穿支皮瓣 1 个,局部皮瓣 3 个,皮瓣全部成活.随访 3~18 个月,毁损性创面修复效果良好,腹壁创面患者无腹壁疝发生.15 例患者再次入院行肌腱重建及皮瓣修整术,4 例头部皮瓣移植患者放置头皮扩张器,修复秃发畸形.结论 对于多部位毁损性电烧伤患者,各部位、各组织、各脏器应区别对待,先保证生命,再保留肢体,根据患者毁损性创面的部位及损伤程度,合理安排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案,与相关科室医师通力合作,才能更好地进行创面修复和功能重建,降低致残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