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胸部爆炸伤紧急救治临床指南(2022年)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胸部爆炸伤是现代战伤和恐怖袭击中最常见的损伤类型之一,也是爆炸伤中致死率最高的伤类之一,大部分严重胸部爆炸伤患者死于受伤早期和院前转运途中,故对其紧急救治特别重要。目前普遍存在治疗不规范、疗效差异大等问题,且临床上缺乏胸部爆炸伤救治规范。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的原则,针对胸部爆炸伤的分型、院前急救和院内治疗的关键技术和处置策略制订本指南,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胸部创伤死亡因素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创新型"零通道"模式在严重胸部创伤患者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创新型"零通道"模式在严重胸部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州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严重胸部创伤患者资料。根据创新型"零通道"模式在本院救治开始应用的时间截点,将严重胸部创伤患者分为观察组(采用创新型"零通道"救治新模式)和对照组(采用常规院前急救配合绿色通道救治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服务时间、总有效率以及修正创伤评分、胸部创伤严重评分情况。结果:共纳入严重胸部创伤患者123例,观察组患者62例,对照组患者61例。观察组中呼叫至院前急救时间、转运至入抢救室时间、入院至获取CT报告时间及入院至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等各项急救服务时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7% vs. 81.9%, P=0.022)。两组治疗后的RTS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 t=6.529, P<0.01);TTS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 t=3.576, P<0.01)。 结论:创新型"零通道"模式可缩短各急救环节中需等待的时间,提高救治效率,确保患者的安全;为患者赢得抢救的"黄金"时间,获得更好的急救效益,值得进一步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胸部创伤严重评分与炎症指标对胸部创伤早期感染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急性气管支气管损伤的综合治疗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气管支气管损伤(tracheobronchial injury, TBI)的治疗经验,探讨气管支架在TBI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5年7月至2022年6月期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确诊的TB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各项治疗方法尤其是气管支架治疗的优势,评估综合应用各项治疗方法后患者的整体疗效。TBI的确诊方法为:有损伤病史和临床表现的疑似患者,最终经胸部CT或气管镜检查确诊。治疗方法包括:先通过气管插管/切开、机械通气、经气管镜治疗、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治疗等为患者建立安全的气道、保证有效通气,再选择手术治疗、气管支架治疗或保守治疗等。结果:共25例患者,全部接受了气管插管/切开、机械通气、经气管镜治疗,3例接受了ECMO治疗;手术治疗4例、气管支架置入5例,保守治疗16例;共5例患者死亡。5例患者金属支架留置时间2~3周,1例硅酮支架留置时间371 d,期间均未见明显支架移位,支架取出后随访6个月以上,均未见气道狭窄。结论:TBI患者多病情危重、病死率高,常需要机械通气、外科手术、气管支架,甚至ECMO等进行综合治疗。气管支架对气管支气管塌陷、狭窄的治疗简单有效,能替代部分手术治疗,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创伤性主气道断裂经体外膜肺氧合抢救成功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严重创伤导致的胸部损伤较为常见,但是胸部创伤导致的主气道破裂,是一种罕见且致命的严重并发症。当患者突然丧失有效通气时,体外膜肺氧合(extrac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是确保气体交换的一种有效抢救方法。ECMO可以在严重气道损伤患者经常规治疗无效时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报道1例创伤性主气道破裂导致窒息患者经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等常规治疗无效,紧急行ECMO生命支持,并成功完成气道修补手术,最终获得良好的功能预后,为创伤性气管破裂患者提供了治疗经验,提高此类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本次病例报告由嘉兴市第一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号:2022-KY-479)。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肺爆震伤临床救治指南(2023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肺爆震伤已成为现代战创伤中主要伤类,具有外轻内重、病情发展迅速及早期病死率高等特点。其伤情复杂,多发伤和复合伤多,目前无有效的防护材料,少有精准的出血检测仪器和轻便的监测转运设备等,各临床医疗中心没有标准的救治规范,国内外缺乏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指南,从而导致肺爆震伤的病死率较高。因此,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和《中华创伤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军内外胸外科和创伤外科等相关领域的专家,综合有效证据和临床一线救治经验,共同制订《肺爆震伤临床救治指南(2023版)》,就肺爆震伤的定义和特点、院前诊断和救治及院内救治等提出16条推荐意见,为各级医院开展临床救治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分类与回归树模型对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的预测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在确认创伤性颈脊髓损伤(TCSCI)气管切开的危险因素的基础上,构建分类与回归树(CART)模型以指导气管切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骨科收治的498例TCSCI患者资料,男403例,女86例;年龄(50.2±13.6)岁。其中气管切开69例,未行气管切开420例。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致伤原因、神经损伤平面(NLI)、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分级、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胸部损伤、既往肺部疾病、既往基础疾病、手术入路并进行单因素分析。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行气管切开的危险因素,并在危险因素的基础上建立预测气管切开的CART。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0岁( OR=4.744, 95% CI: 1.802~12.493, P=0.002)、NLI在C 4及以上( OR=23.662, 95% CI: 8.449~66.268, P<0.001)、ASIA分级A级( OR=40.007, 95% CI: 12.992~123.193, P<0.001)及ISS>16分( OR=10.502, 95% CI: 3.909~28.211, P<0.001)是行气管切开的危险因素。CART显示,ASIA分级A级、神经损伤平面在C 4及以上作为第一、第二决策点对行气管切开具有较强的预测作用,ASIA分级A级且神经损伤平面在C 4及以上的TCSCI患者行气管切开的比例为86.84%。 结论:CART模型结果显示神经损伤平面在C 4及以上、ASIA分级A级对气管切开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第二届手术治疗肋骨骨折高峰论坛暨胸部创伤论坛会议纪要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第二届手术治疗肋骨骨折高峰论坛暨胸部创伤论坛于2021年7月16—17日在上海举行。与会专家围绕肋骨骨折手术和胸部创伤的诊治现状和发展前景展开热烈讨论。会议期间,上海市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胸外科正式设立加速康复外科(ERAS)示范病房。会议宣布成立中国胸部创伤临床研究协作组(CCIRS),是目前全国首个致力于胸部创伤临床研究的学术组织。笔者对会议内容进行简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心肌挫伤诊治临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心肌挫伤(myocardial contusion,MC)又称心脏挫伤,常见于钝性胸部创伤,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和健康,病情凶险隐匿,发生率和病死率极高。MC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症状、体征个体差异大,常被合并的多发伤掩盖,缺乏统一诊断方法,易漏诊和误诊,导致延误最佳诊治时机。早期诊断,及时救治,对挽救患者生命、改善预后有重要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