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新型"零通道"模式在严重胸部创伤患者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创新型"零通道"模式在严重胸部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州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严重胸部创伤患者资料。根据创新型"零通道"模式在本院救治开始应用的时间截点,将严重胸部创伤患者分为观察组(采用创新型"零通道"救治新模式)和对照组(采用常规院前急救配合绿色通道救治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服务时间、总有效率以及修正创伤评分、胸部创伤严重评分情况。结果:共纳入严重胸部创伤患者123例,观察组患者62例,对照组患者61例。观察组中呼叫至院前急救时间、转运至入抢救室时间、入院至获取CT报告时间及入院至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等各项急救服务时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7% vs. 81.9%, P=0.022)。两组治疗后的RTS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 t=6.529, P<0.01);TTS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 t=3.576, P<0.01)。 结论:创新型"零通道"模式可缩短各急救环节中需等待的时间,提高救治效率,确保患者的安全;为患者赢得抢救的"黄金"时间,获得更好的急救效益,值得进一步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创伤性主气道断裂经体外膜肺氧合抢救成功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严重创伤导致的胸部损伤较为常见,但是胸部创伤导致的主气道破裂,是一种罕见且致命的严重并发症。当患者突然丧失有效通气时,体外膜肺氧合(extrac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是确保气体交换的一种有效抢救方法。ECMO可以在严重气道损伤患者经常规治疗无效时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报道1例创伤性主气道破裂导致窒息患者经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等常规治疗无效,紧急行ECMO生命支持,并成功完成气道修补手术,最终获得良好的功能预后,为创伤性气管破裂患者提供了治疗经验,提高此类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本次病例报告由嘉兴市第一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号:2022-KY-479)。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PET显像在放射性心脏损伤早期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放射性心脏损伤(RIHD)是胸部恶性肿瘤患者放疗的常见并发症和非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临床结局和生活质量。PET显像能够对心肌血流灌注、心肌代谢异常、心脏交感神经紊乱、心肌纤维化和炎性病变进行评估,在RIHD的早期诊断和检测中具有重要价值。该文就PET显像在RIHD早期检测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分类与回归树模型对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的预测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在确认创伤性颈脊髓损伤(TCSCI)气管切开的危险因素的基础上,构建分类与回归树(CART)模型以指导气管切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骨科收治的498例TCSCI患者资料,男403例,女86例;年龄(50.2±13.6)岁。其中气管切开69例,未行气管切开420例。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致伤原因、神经损伤平面(NLI)、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分级、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胸部损伤、既往肺部疾病、既往基础疾病、手术入路并进行单因素分析。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行气管切开的危险因素,并在危险因素的基础上建立预测气管切开的CART。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0岁( OR=4.744, 95% CI: 1.802~12.493, P=0.002)、NLI在C 4及以上( OR=23.662, 95% CI: 8.449~66.268, P<0.001)、ASIA分级A级( OR=40.007, 95% CI: 12.992~123.193, P<0.001)及ISS>16分( OR=10.502, 95% CI: 3.909~28.211, P<0.001)是行气管切开的危险因素。CART显示,ASIA分级A级、神经损伤平面在C 4及以上作为第一、第二决策点对行气管切开具有较强的预测作用,ASIA分级A级且神经损伤平面在C 4及以上的TCSCI患者行气管切开的比例为86.84%。 结论:CART模型结果显示神经损伤平面在C 4及以上、ASIA分级A级对气管切开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胸部爆炸伤紧急救治临床指南(2022年)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胸部爆炸伤是现代战伤和恐怖袭击中最常见的损伤类型之一,也是爆炸伤中致死率最高的伤类之一,大部分严重胸部爆炸伤患者死于受伤早期和院前转运途中,故对其紧急救治特别重要。目前普遍存在治疗不规范、疗效差异大等问题,且临床上缺乏胸部爆炸伤救治规范。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的原则,针对胸部爆炸伤的分型、院前急救和院内治疗的关键技术和处置策略制订本指南,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厦门大学医学院附属东南医院)收治的120例严重胸部创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5例,女45例;年龄21~72岁[(42.2±4.8)岁]。致伤原因:交通伤57例,挤压伤21例,坠落伤21例,砸伤11例,其他10例。损伤部位:单纯胸外伤55例,合并四肢脊柱骨盆骨折34例,合并腹腔脏器损伤23例,合并头颅损伤8例。根据是否并发ARDS分为ARDS组(25例)和非ARDS组(95例)。比较各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呼吸频率、肺挫伤、肺部感染、连枷胸、胸部简明损伤定级标准(AIS)、血气胸、血压、动脉血氧分压(PaO 2)、入院初始中心静脉压(CVP),以及合并四肢脊柱骨盆骨折、头颅损伤和腹腔脏器损伤等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上述指标与严重胸部创伤并发ARDS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严重胸部创伤并发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呼吸频率、肺挫伤、肺部感染、连枷胸、胸部AIS、血气胸、血压、PaO 2、入院初始CVP、合并四肢脊柱骨盆骨折、合并腹腔脏器损伤与严重胸部创伤并发ARDS有一定的相关性( P<0.05或0.01);性别、致伤原因、合并头颅损伤与严重胸部创伤并发ARDS不相关( 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60岁( OR=2.45,95% CI 1.81~7.50, P<0.01)、呼吸困难(呼吸频率≥28次/min或<10次/min)( OR=9.55,95% CI 2.26~9.38, P<0.01)、肺挫伤( OR=6.78,95% CI 1.84~6.96, P<0.01)、肺部感染( OR=27.71,95% CI 11.97~64.14, P<0.01)、连枷胸( OR=8.97,95% CI 2.29~14.97, P<0.01)、胸部AIS( OR=5.77,95% CI 2.85~9.20, P<0.01)、中等量以上血气胸( OR=6.84,95% CI 1.69~13.39, P<0.01)、血压<90 mmHg( OR=7.93,95% CI 1.64~11.84, P<0.01)、PaO 2<60 mmHg( OR=6.39,95% CI 1.06~9.47, P<0.01)、入院无初始CVP( OR=4.56,95% CI 1.86~8.44, P<0.01)与严重胸部创伤并发ARDS显著相关。 结论:年龄≥60岁、呼吸困难(呼吸频率≥28次/min或<10次/min)、肺挫伤、肺部感染、连枷胸、胸部AIS、中等量以上血气胸、血压<90 mmHg、PaO 2<60 mmHg、入院无初始CVP是严重胸部创伤并发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创伤性肋骨、胸骨骨折外科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创伤是人类非正常死亡的重要原因,胸部创伤占创伤约25%,肋骨骨折是最常见的胸壁损伤(>50%) [1]。近十年,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得益于手术材料和器械的日益进步,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surgical stabilization of rib fracture,SSRF)在各阶层医院广泛开展,大量的病患获益。尽管国内外已经有了一些专家共识或指南,但由于缺乏系统性临床研究,循证医学证据少而且级别低,存在涉及面窄、观点模糊等一系列问题,在很多方面存在盲区。胸骨骨折约占胸部创伤入院患者的3%~8% [2],以往保守治疗为主,对于有明显移位的胸骨骨折,保守治疗经常失败,骨不连、严重胸痛、呼吸困难和胸壁矛盾运动等,手术固定越来越广泛开展。目前胸外科、急诊外(创伤)科、骨科、普外科医师均在做相关手术,由于缺乏统一、规范的纲领性指导,存在过度医疗或延误治疗现象。由全国数十家医院共同发起成立的"中国胸部创伤临床研究协作组China Chest Injury Research Society(CCIRS)" [3],在胸部创伤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单中心及多中心临床研究,在此基础上,由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牵头,筹划制定"创伤性肋骨、胸骨骨折外科诊疗中国专家共识"。共识侧重于外科手术,而非胸部损伤的一般处理,故省略了一些基本问题,例如对肺挫伤、机械通气等的处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结合RTS和AIS-ISS评分探究高处坠落伤患者的胸部创伤临床特征和诊疗思路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结合修正创伤评分(RTS)和胸部创伤评分(AIS-ISS)探究合并胸部创伤的高处坠落伤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诊疗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3年6月期间于苏州市独墅湖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独墅湖医院)就诊的137例患者,致伤因素为高处坠落且合并胸部损伤,其中有114例符合纳入标准,排除23例。男87例,年龄(40.44±10.23)岁;女27例,年龄(36.92±10.75)岁。根据RTS以及AIS-ISS针对其不同的临床特征和处理预后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探明高处坠落伤患者的创伤特点,提升诊疗效率和临床结局。结果:高处坠落伤合并胸部创伤患者的RTS和AIS-ISS呈负线性相关,胸部创伤的治疗贯穿全病程,是影响临床预后的重要独立因素。RTS重伤组86.76% (59/68)高处坠落伤患者发生严重类型的胸部创伤或合并多种胸部创伤,其中合并四肢或脊柱骨折58例(85.29%,58/68)、颅脑损伤47例(69.11%,47/68)、腹腔脏器损伤25例(36.76%,25/68)、其他创伤26例(38.23%,26/68)。RTS轻伤组中严重类型胸部创伤或合并多种胸部创伤17例(36.95%,17/46),均合并颅脑损伤,此外,合并四肢或脊柱骨折17例(36.95%,17/46)、腹腔脏器损伤8例(17.39%,8/46)、其他创伤11例(23.91%,11/46)。结论:高处坠落伤患者易合并多种胸部创伤或其他部位创伤,具有伤情复杂多变的特点,尤其是RTS重伤组患者出现严重类型的胸部创伤或合并多种胸部或其他病种的损伤均较RTS轻伤组中的比例明显升高,在临床诊疗中需额外重视给予胸部创伤全程管理可进一步提升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老年严重创伤患者早期创伤性凝血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老年严重创伤患者早期创伤性凝血病(TIC)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2月至2020年1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317例老年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2例,女105例;年龄65~96岁[(72.6±6.8)岁]。以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5为参考标准,分为TIC组(32例)和非TIC组(285例)。比较两组性别、年龄、损伤部位、损伤严重度评分(I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入院时首次体温及休克指数(SI)、入院时首次血气分析和血常规及凝血功能的化验结果、输血及血制品使用比率、住院时间与临床预后。通过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指标与早期TIC发生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性别、年龄、面部和胸部及腹部损伤、GCS、体温、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两组头颈部及四肢损伤、ISS、SI、pH值、剩余碱(BE)、乳酸、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首次、最低值)、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输血及血制品使用比率、临床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头颈部及四肢损伤、ISS、体温、SI、pH值、BE、乳酸、Hb、PLT、APTT、TT、FIB与早期TIC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SI( OR=1.54,95% CI 1.10~2.17, P<0.05)、PLT( OR=0.67,95% CI 0.49~0.91, P<0.05)和FIB( OR=0.56,95% CI 0.40~0.78, P<0.01)与TIC显著相关。 结论:高SI值、低PLT和低FIB水平是早期TI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硼替佐米相关肺损伤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后出现严重肺损伤的诊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1例MM患者接受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过程中发生严重肺损伤的诊治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58岁,在明确诊断为MM(λ轻链型)治疗后出现硼替佐米相关肺损伤,表现为胸闷、气促、呼吸衰竭,胸部CT提示双肺广泛斑片状改变,经糖皮质激素、高通量吸氧治疗后好转。结论:硼替佐米相关肺损伤发生率低,但病情进展快,如处理不及时,病死率极高。疑诊患者应尽早停用硼替佐米,并给予糖皮质激素、高通量吸氧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