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中O型臂导航下与传统经皮椎弓根置钉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患者中O型臂导航下经皮椎弓根置钉与传统透视下经皮椎弓根置钉的准确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骨科72例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经皮椎弓根置钉方法分为A、B两组,传统透视下经皮椎弓根置钉为A组,36例患者共置入168枚椎弓根螺钉;采用O型臂导航下经皮椎弓根置钉为B组,36例患者共置入164枚螺钉。比较2组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情况、放射剂量和单枚螺钉透视时间、置钉时间和准确性、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后凸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等指标。2组数据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VAS评分、ODI、伤椎后凸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A组手术时间(99±14)min,B组为(75±10)min;A组单枚椎弓根螺钉置钉时间(15.8±2.6)min,B组为(11.8±3.3)min;A组的每枚螺钉透视时间为(38.0±2.0)s,B组为(28.5±2.8)s;A组的每台手术室内放射剂量为(563±163)cGy/cm 2,B组为(378±70)cGy/cm 2;B组上述指标均优于A组,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8.48、5.73、16.30、6.25,均 P<0.05)。A组螺钉置钉Rampersaud评分分级优于B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2.2, P<0.05)。 结论:O型臂导航系统可以提供高清晰度导航图像并实现高精确度导航操作,较传统组置钉准确率更高,有利于脊柱稳定性的重建,同时能明显减少置钉和手术时间,辐射剂量更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机器人导航与传统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近期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机器人导航下与传统C臂 X 线机透视下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21年1月—2022年12月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30例,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20~58(44.6±11.4)岁。30例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采用传统C臂X线机透视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术治疗的17例为传统组,采用“天玑”骨科机器人导航下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13例为机器人组。观察指标:(1)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因素、受伤至手术时间、伤椎节段等基线资料;(2)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和医务人员辐射剂量>0.01 mSv的占比、单枚螺钉置钉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神经损伤、切口感染、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3)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第7天、术后3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Cobb 角及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1)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2)3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无神经损伤、切口感染、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发生。机器人组手术时间(125.0±5.8)min大于传统组的(100.1±8.1)min,住院时间8(7,8)d、透视次数(9.2±3.2)次、单枚螺钉置钉时间(3.5±0.6)min、工作人员辐射剂>0.01 mSv的占比(3/13)均低于传统组的10(10.0,10.5)d、(11.5±2.2)次、(5.4±0.7)min、12/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3)30例患者均获随访3个月。2组内比较,患者术后第7天和术后3个月腰背部疼痛VAS 评分、伤椎矢状面Cobb角均低于术前,伤椎前缘高度比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术前、术后第7天和术后3个月,腰背部疼痛VAS评分、伤椎矢状面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结论:采用机器人导航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传统C臂X线机透视下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均可获得良好的近期疗效,且机器人导航下手术在减少术中X线透视次数和医务人员辐射剂量、置钉时间等方面优于传统手术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合并椎体或椎管内异常对后路矫形手术治疗伴先天性关节挛缩症脊柱侧凸疗效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分析椎体或椎管内异常对后路矫形手术治疗伴有先天性关节挛缩症(arthrogryposis multiplex congenita,AMC)脊柱侧凸患者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8月~2021年11月于我院行后路矫形手术治疗的伴AMC脊柱侧凸的患者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6~32(15.9±5.8)岁.根据是否伴有椎体或椎管内异常,将患者分为异常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记录异常组患者椎体或椎管内异常的类型,比较两组患者融合节段个数、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记录随访过程中的并发症.结合仰卧位Bending片计算两组患者主弯柔韧度,于术前、术后2周及术后2年的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主弯侧凸Cobb角、冠状面平衡(C7PL-CSVL)、矢状面平衡(SVA)、胸椎后凸角(TK)和腰椎前凸角(LL),计算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的主弯矫正率.结果:在异常组中单纯分节不良10例(66.6%),分节不良合并脊髓拴系2例(13.3%),分节不良合并蛛网膜囊肿、单纯半椎体、单纯楔形椎各1例(6.7%).两组间融合节段个数、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异常组术中未发生并发症,术后发现椎弓根螺钉位置不良2例,胸腔积液及右侧臂丛神经麻痹1例;对照组术中出现恶性高热及心搏骤停1例,术后发现椎弓根螺钉位置不良3例,胸腔积液及置钉失败1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628).两组患者术前主弯柔韧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术后2周及术后2年时的主弯侧凸Cobb、C7PL-CSVL、SVA、TK及LL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周和术后2年的主弯矫正率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椎体或椎管内异常对后路矫形手术治疗伴AMC脊柱侧凸患者效果无明显影响,且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半椎体切除术治疗低龄半椎体先天性脊柱侧弯置钉情况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12
目的 观察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半椎体切除术治疗低龄儿童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弯的置钉情况及临床疗效.方法 低龄半椎体先天性脊柱侧弯患儿19例,男11例、女8例,年龄1~9岁.采用脊柱后正中入路,行椎弓根螺钉固定、半椎体切除及植骨融合术.椎弓根螺钉的固定节段为T1~L5,术中根据C臂定位结合解剖标志徒手置入椎弓根螺钉.根据椎弓根螺钉穿透椎体(包括椎弓根)骨皮质内侧、外侧或前侧的距离进行分级,记录置钉情况.分别于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经脊柱X线片测量冠状面参数(总侧凸角、节段性侧凸角、头侧代偿弯、尾侧代偿弯、顶椎偏距、冠状面平衡)和矢状面参数(胸后凸、腰前凸、节段性后凸、矢状面平衡),评价临床疗效,同时记录术中或术后椎弓根螺钉置入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本组患儿手术时间(253±55)min,出血量(239±85)mL.切除单个半椎体9例,2个半椎体2例.共置入椎弓根螺钉120枚,准确置钉103枚(85.8%),异常置钉17枚(14.2%),胸椎区域异常置钉率高于腰椎区域(P<0.01).患儿术后冠状面总侧凸角、节段性侧凸角、头侧代偿弯、尾侧代偿弯及矢状面节段性后凸较术前降低(P均<0.01),术后即刻矫正率分别为78.8%、76.6%、62.9%、71.7%、68.2%,冠状面总侧凸角、节段性侧凸角、尾侧代偿弯及矢状面节段性后凸末次随访时少量丢失,头侧代偿弯矫正0.2°±1.0°;术后顶椎偏距、冠状面平衡、和矢状面平衡较术前缩小(P均<0.01).术中及术后随访未出现神经系统相关并发症,未发生椎弓根螺钉置入相关并发症.结论 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半椎体切除术治疗低龄半椎体先天性脊柱侧弯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椎弓根螺钉置入相关并发症较少.但胸椎区域错误置钉的发生率高于腰椎,需要注意风险防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2
-
长臂单轴椎弓根螺钉经Wistle入路与AF系统传统后路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对比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随着治疗理念的进步,减少医源性损伤逐渐得到大家的重视.目前AF系统逐渐退出市场,对于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手术治疗需要新的内固定器械及入路选择.目的:对比分析长臂单轴椎弓根螺钉经Wistle入路与AF系统内固定传统后入路治疗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11年3月至2016年12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以长臂单轴椎弓根螺钉经Wistle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患者55例(Wistle入路组),以既往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因胸腰椎骨折行后路传统AF内固定的85例患者为对照(传统入路组),以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术后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椎体高度矫正率、术后3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为临床评估指标,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与结论:①2组随访期间未发现断钉、断棒现象;②与传统入路组相比,Wistle入路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1,3 d目测类比评分等方面有显著优势(P<0.05);在术前目测类比评分、椎体高度矫正率、术后3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方面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③提示与AF系统传统入路相比,长臂单轴椎弓根螺钉经Wistle入路在保证修复效果的基础上最大程度保留了脊柱后方原始解剖结构的完整性,减少了手术的医源性损伤,对于单纯胸腰椎骨折、未合并神经症状的患者,长臂单轴椎弓根螺钉经Wistle入路是一种更好的修复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Centerpiece钢板内固定术的手术配合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总结颈3~7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Centerpiece钢板(颈椎后路椎板成形钢板螺钉内固定系统)内固定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特点.方法 回顾我院脊柱外科对19例颈椎管狭窄患者行后路颈3~7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Centerpiece钢板内同定术,对术前动力系统的准备、手术体位、头架的安放,术中开门和钢板内固定过程中涉及的器械、动力系统的使用等问题进行探讨和总结.结果19例经后路颈3~7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Centerpiece钢板内固定术患者手术顺利,无一例因体位和动力系统原因影响手术进程.手术时间95~130 min,平均时间105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90 ml,术中C臂透视证实Centerpiece钢板位置良好,术后除1例出现脑积液漏,7例出现颈肩部轻度疼痛伴有酸胀、僵硬症状外,未出现脊髓损伤、血肿等并发症.术后1~6个月随访,未发现螺钉固定不稳、松动、钢板移位、再关门等现象,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Centerpiece钢板内固术是目前治疗颈椎管狭窄症较好的一种手术方式.掌握Mayfield头架的使用,摆放好体位,熟悉手术步骤,准备和使用好动力系统有助于该手术的顺利完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长臂单轴椎弓根螺钉在单纯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复位固定中的应用及对肌肉损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分析长臂单轴椎弓根螺钉经Wiltse入路在单纯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肌肉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单纯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病人87例,根据复位固定术式不同,分为观察组38例、对照组49例,其中观察组采取长臂单轴椎弓根螺钉经Wiltse入路,对照组采取AF系统经传统后正中入路.记录两组病人围术期指标、手术前后血清肌肉损伤指标[肌酸激酶(CK)、肌红蛋白(Mb)]变化;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病人不同时间节点疼痛水平;经胸腰椎正侧位片检查获取伤椎原始高度(H0)、术前及术后1周伤椎椎体前缘高度(H1、H2),计算术前、术后1周伤椎相对高度(H1/H0、H2/H0)及伤椎复位率,并测量矢状位Cobb角变化;随访3个月,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功能障碍情况,并统计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长、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短于或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两组血清CK、Mb水平均较术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血清CK、Mb水平(58.21±10.42)U/L、(92.37±18.85)μ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6.74±23.29)U/L、(127.83±26.43)μg/L(P<0.05).术后1 d、3 d、1周,两组疼痛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2.82±0.69)分、(1.68±0.47)分、(0.89±0.39)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的(4.47±1.21)分、(2.49±0.65)分、(1.33±0.52)分(P<0.05).术后1周,两组H2/H0、伤椎复位率及矢状位Cobb角降低幅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ODI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对照组术后出现1例切口愈合不良外,两组均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长臂单轴椎弓根螺钉经Wiltse入路手术是治疗单纯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微创、有效术式,有利于减轻病人肌肉损伤及术后疼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贵州剑河寒武系凯里组脊状单臂螺(Haplophhrentis carinatus)埋藏特征及与始海百合共生关系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5
贵州剑河寒武系凯里组软舌螺化石丰富、埋藏形式多样,其中以脊状单臂螺Haplophrentis carinatus化石数量最多、保存最为完整.过去有关学者对凯里组单臂螺化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化石分类学方面,对脊状单臂螺埋藏特征及与其他生物共生关系缺乏深入探讨.本文对324块脊状单臂螺化石标本进行系统研究对比后发现,凯里组脊状单臂螺口盖化石埋藏形式有四类:口盖单独保存、口盖以内模或外模化石形式保存、口盖与锥壳完全绞合保存、口盖与锥壳不完全绞合保存;附肢保存较少;锥壳多以内模化石形式保存;脊状单臂螺内模化石与印痕化石上普遍出现类似软体保存形成的三分叉结构,这类三分叉结构属于后期埋藏因素造成的次生结构.文中还对脊状单臂螺与始海百合共生关系进行探讨,并将二者共生关系归为偏害共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