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扩张髂腹股沟皮瓣游离移植整复大面积烧伤后严重瘢痕挛缩畸形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扩张髂腹股沟皮瓣游离移植整复大面积烧伤后严重瘢痕挛缩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7年8月—2021年10月,武汉大学同仁医院暨武汉市第三医院收治7例大面积烧伤后严重瘢痕挛缩畸形患者,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26~65岁,瘢痕面积20 cm×4 cm~34 cm×14 cm。Ⅰ期于腹股沟韧带上方埋置额定容量为500~600 mL长方形皮肤软组织扩张器(以下简称扩张器),拆线后注射生理盐水扩张以满足修复手术需求。Ⅱ期手术切除瘢痕,矫正畸形,松解粘连及挛缩;取出扩张器后切取扩张髂腹股沟游离皮瓣,需较大皮瓣时联合切取脐旁穿支皮瓣,将皮瓣移植于瘢痕切除后继发创面。观察并记录扩张器埋置个数、注射生理盐水总量、扩张时间,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切取扩张髂腹股沟皮瓣个数、面积、厚度、吻合血管蒂,采用皮瓣类型,供瓣区修复方法,术后皮瓣成活情况。随访远期修复效果及供区情况,于末次随访时参照李克特量表5级评分调查患者对每个手术部位的疗效满意度。结果:7例患者共埋置10个扩张器,其中4例患者各埋置1个,3例患者各埋置2个。注射生理盐水总量为800~1 800(1 342±385)mL,扩张时间为4~24(11±5)个月。1例患者置入扩张器后因感染致扩张器外露,其余患者未发生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并发症。切取扩张髂腹股沟皮瓣个数为10个,面积为22 cm×6 cm~36 cm×16 cm[(326±132)cm 2],厚度为0.6~1.1(0.77±0.16)cm。10个扩张髂腹股沟皮瓣中,5个以旋髂浅动脉为蒂,3个以口径相对较大的腹壁浅动脉为蒂,1个以旋髂浅动脉和腹壁浅动脉共干为蒂,1个皮瓣吻合旋髂浅动脉的同时桥接腹壁浅动脉做动脉内增压。4例患者联合切取单侧扩张髂腹股沟皮瓣与同侧脐旁穿支皮瓣,1例患者联合切取双侧扩张髂腹股沟皮瓣,2例患者仅切取单侧扩张髂腹股沟皮瓣。除1例患者联合切取双侧扩张髂腹股沟皮瓣后供瓣区移植自体刃厚头皮修复外,其余患者供瓣区均直接缝合。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无尖端坏死,无创面残留。随访3~30(15±10)个月,皮瓣质地柔软且不臃肿,受区功能、外观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供区外观良好。末次随访时,患者对手术部位治疗效果的满意度评分为4~5(4.5±0.4)分。 结论:扩张髂腹股沟皮瓣可获取面积大,具有血运丰富、供区损伤小、位置隐蔽、便于联合脐旁穿支皮瓣切取移植等优势,适合用于大面积烧伤后严重瘢痕挛缩畸形的临床整复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扩张皮瓣整复大面积烧伤后面颈部瘢痕挛缩畸形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扩张皮瓣整复大面积烧伤后面颈部瘢痕挛缩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6年5月—2022年9月,武汉大学同仁医院暨武汉市第三医院收治17例大面积烧伤后面颈部瘢痕挛缩畸形患者,其中男13例、女4例,年龄23~55岁,颈部挛缩程度Ⅱ度者3例、Ⅲ度者14例,12例患者合并面部瘢痕挛缩畸形。Ⅰ期于面、胸、肩、腹部等处置入34个额定容量为100~600 mL的长方形皮肤软组织扩张器(以下简称扩张器)注射生理盐水扩张。Ⅱ期切除瘢痕组织、松解挛缩,纠正畸形,局部转移2个扩张面部皮瓣、带蒂转移17个扩张皮瓣、游离移植15个扩张皮瓣修复松解后继发创面(对7个皮瓣行动脉增压),并使用吲哚菁绿荧光显影技术评估移植时皮瓣动脉血流灌注和静脉回流状况。除2个面部皮瓣外的32个皮瓣切取面积为10 cm×8 cm~36 cm×16 cm,将31个皮瓣供区创面直接缝合封闭,1个皮瓣供区创面采用自体刃厚头皮移植修复。观察并记录扩张器的埋置部位皮肤状态、扩张时间、注射生理盐水总量,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并发症发生情况,Ⅱ期术后皮瓣成活情况。随访患者面颈部远期整复效果和皮瓣供区恢复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利克特5级量表评价患者的疗效满意度。结果:17例患者的34个扩张器埋置部位中,22个部位为深Ⅱ度烧伤后浅表瘢痕皮肤,8个部位为多次供皮后浅表瘢痕皮肤,4个部位为正常皮肤。经4~15个月的扩张,扩张器注射生理盐水总量为238~2 000 mL,扩张区域无并发症发生。Ⅱ期术后,2个带蒂移植皮瓣蒂部远端部分坏死,坏死创面分别经皮瓣修整和对侧扩张胸三角皮瓣游离移植后愈合,其余皮瓣均完全成活。随访6~18个月,2个扩张脐旁皮瓣和1个扩张腹股沟皮瓣较臃肿,行修薄术后臃肿改善,其余皮瓣外观、质地良好;所有皮瓣供区均恢复良好。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面颈部瘢痕挛缩畸形均明显改善,患者疗效满意度:8例非常满意、9例比较满意。结论:采用胸部、腹部等部位的扩张皮瓣,综合应用局部转移、带蒂转移、游离移植方式,可使大面积烧伤后面颈部瘢痕挛缩畸形得到有效整复,在恢复术区功能的同时改善外观,且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巨大腹壁下动脉脐旁穿支皮瓣修复腕部环状高压电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巨大腹壁下动脉脐旁穿支皮瓣修复腕部环状高压电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6年9月—2021年10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13例腕部环状高压(10~100 kV)电烧伤男性患者(年龄20~43岁)。伤后早期,对患者腕部行切开减张术、清创术,清创后创面面积为27 cm×16 cm~32 cm×19 cm;对12例血管存在损伤者,采用长度15~25 cm大隐静脉移植重建桡动脉或尺动脉;采用腹壁下动脉脐旁穿支皮瓣(若创面巨大,须携带其他穿支的下腹部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腕部创面,皮瓣切取面积为30 cm×19 cm~35 cm×20 cm。供瓣区采用直接拉拢缝合+皮片移植修复或接力皮瓣移植修复。术后,观察受区皮瓣成活情况、供瓣区皮片或皮瓣成活情况。随访时,观察受区皮瓣外形及手功能恢复情况、供瓣区愈合及是否发生腹壁疝与移植皮片区瘢痕等情况。结果:术后,13例患者脐旁穿支皮瓣均成活,其中3例患者腕侧皮瓣远端皮下脂肪坏死,创面存在轻度感染,经再次扩创+换药后愈合;10例患者供瓣区移植皮片全部成活,3例患者供瓣区接力皮瓣存活良好。随访6个月~3年,受区皮瓣外形良好,手功能部分恢复者8例,手指屈曲功能丧失者5例;腹部供瓣区愈合良好,无腹壁疝发生,其中移植皮片区无明显瘢痕增生且质地柔软。结论:伤后早期行血管重建+巨大腹壁下动脉脐旁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腕部环状高压电烧伤创面,效果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穿支蒂皮瓣在躯干部瘢痕疙瘩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穿支蒂皮瓣在躯干部中、大型瘢痕疙瘩手术切除后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整形修复科收治躯干部中型以上瘢痕疙瘩患者10例,男2例,女8例,年龄20~53岁,胸前3例,脐部3例,下腹4例。瘢痕疙瘩大小2.0 cm×3.0 cm~5.0 cm×9.0 cm,病灶均伴有感染。手术彻底切除瘢痕及感染组织,松解挛缩,分别于创面周围设计以肋间穿支(3例)、脐旁穿支(3例)或腹股沟穿支为蒂的局部穿支(4例)蒂皮瓣,以推进或旋转方式覆盖创面。术后早期放疗,每日1次,每次5~10 Gy,连续3 d,总剂量约15~20 Gy。并辅以外用硅胶制剂、局部药物注射及弹力衣压迫等治疗。术后随访时应用温哥华量表评估瘢痕,同时分析评价局部形态、毛发分布、瘙痒、疼痛感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术后皮瓣血运良好,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12~24个月,局部形态及毛发分布正常,瘙痒、疼痛感均明显缓解,9例患者温哥华量表评分1~6分,1例患者未遵医嘱按期随诊及辅助治疗,发生明显切口增生性瘢痕,温哥华量表评分9分。8例患者对治疗效果评价为非常满意,2例为满意。结论:局部穿支蒂皮瓣可以有效地修复躯干部中、大型瘢痕疙瘩手术切除后创面,联合早期放射治疗、外用硅胶制剂、弹力压迫等综合治疗可以达到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上肢毁损性电烧伤的救治方法及其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上肢毁损性电烧伤的救治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4年7月—2020年12月,武汉大学同仁医院暨武汉市第三医院收治2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上肢毁损性电烧伤男性患者,其年龄为21~57岁,其中7例患者行急诊手术,共对20个患肢行保肢治疗。对5个患肢坏死骨行切除处理,将1例患者左侧患肢远端残余手及腕部交叉异位再植至右前臂残端,对2个尺桡骨远端坏死患肢行截骨后短缩再植。彻底清创后,拟用组织瓣修复的创面面积为12 cm×7 cm~58 cm×13 cm。根据创面大小和分布,采用带蒂背阔肌肌皮瓣联合吻合血管的游离腹股沟皮瓣移植修复2个患肢创面;游离移植背阔肌肌皮瓣、股前外侧皮瓣、脐旁穿支皮瓣修复其余17个患肢创面,其中创面较大的10个患肢联合移植腹股沟皮瓣或另一侧脐旁穿支皮瓣。移植组织瓣总面积为20 cm×8 cm~52 cm×20 cm。组织瓣移植术中,根据患肢血管缺损长度,分别用组织瓣血管蒂远端、患侧无损伤静脉、腹壁浅静脉、大隐静脉等桥接14个患肢远端动脉,并对其中3个远端回流不畅患肢行大隐静脉移植再通肢体远端静脉。对供瓣区创面行直接缝合或刃厚头皮移植修复。创面基本愈合后开始循序渐进的功能康复训练,组织瓣移植术后3个月开始进行功能重建和瘢痕整复手术。记录术后组织瓣/皮片成活及创面愈合情况、保肢情况和随访情况,末次随访时评估保肢成功患肢的功能并使用臂、肩、手残障(DASH)评分表进行评分。结果:术后,患肢移植的组织瓣及供瓣区创面移植的皮片均成活,供受区创面愈合良好。2个患肢于组织瓣移植术后10 d内出现远端坏死,行前臂中上段截肢;其余18个患肢保肢(含短缩再植与交叉异位再植)成功。随访6~48个月,5个保肢成功患肢于组织瓣移植术后3~18个月出现残余肌腱和骨组织无菌性溶解排出,经手术清创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后逐渐愈合。末次随访时,2个截肢后患肢残端愈合良好;18个保肢成功患肢均存活良好,其中8个患肢手指屈伸功能及拇指对掌功能恢复良好且可独立完成日常活动,9个患肢恢复部分活动功能且可在对侧上肢协助或辅具辅助下完成穿衣、进食等日常活动,1个患肢无功能。末次随访时,18个保肢成功患肢功能的DASH评分表评分为30.0~100分。结论:及时手术清创,妥善处理损伤骨组织,有效的血管桥接重建患肢远端动脉,并采用血运丰富的组织瓣修复创面,配合早期康复和功能整复治疗,有利于挽救毁损性电烧伤上肢并改善患肢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游离移植腹股沟皮瓣修复四肢电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游离移植腹股沟皮瓣修复四肢电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2年1月—2023年5月,武汉大学同仁医院暨武汉市第三医院烧伤科收治24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年龄20~69岁四肢电烧伤男性患者。共27个肢体受累,其中上肢18个、下肢9个。清创后,肢体拟用腹股沟皮瓣修复的创面面积为5.0 cm×1.5 cm~20.0 cm×9.0 cm。对24例患者共行26次手术,切取27个面积为5.0 cm×3.5 cm~22.0 cm×12.0 cm游离腹股沟皮瓣,其中6个行分叶移植,2个与髂骨瓣嵌合移植,3个与带蒂背阔肌肌皮瓣联体移植,1个与游离脐旁穿支皮瓣联体移植。术中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评估腹股沟皮瓣血运,指导移植时动脉增压。移植的腹股沟皮瓣中,5个以旋髂浅动脉与腹壁浅动脉共干为血管蒂,13个以单纯旋髂浅动脉为血管蒂,6个以单纯腹壁浅动脉为血管蒂,其余3个同时吻合旋髂浅动脉和腹壁浅动脉行动脉增压。另对1例患者用旋髂浅动脉的深支作为桥接血管再通示指远节固有动脉。将供区创面直接缝合。记录腹股沟皮瓣切取完毕切断血管前与移植并吻合血管后即刻的血运状态,术后观察组织瓣成活情况、移植髂骨固定情况、供区继发缺损愈合情况,随访观察腹股沟皮瓣外观、受区功能恢复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臂、肩、手残障(DASH)评分表对受累上肢功能进行评分,参考利克特量表5级评分法调查患者对每次手术治疗效果的满意度。结果:27个腹股沟皮瓣切取完毕切断血管前与移植并吻合血管后即刻动脉血流灌注与静脉回流均良好。除1个腹股沟皮瓣术后12 d出现坏死,经头部刃厚皮移植修复外,其余26个腹股沟皮瓣及联体移植组织瓣术后完全成活,未发生血管危象;移植髂骨术后固定牢靠;供区继发缺损术后均愈合良好。随访6~36个月,腹股沟皮瓣质地柔软,无明显臃肿;受区功能均较术前明显改善,腹股沟皮瓣均恢复保护性感觉。末次随访时,18个受累上肢功能的DASH评分表评分为0~100分(平均27分),患者对17次手术治疗效果表示非常满意、对9次手术治疗效果表示比较满意。结论:腹股沟皮瓣供区位置隐蔽,于该处切取皮瓣造成的损伤小,该皮瓣血供丰富,将其分叶移植、嵌合移植、与其他皮瓣联体移植等修复四肢电烧伤创面后,受区外形与功能恢复较佳,患者对手术治疗效果的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带腹壁下血管的脐旁穿支皮瓣在毁损性创面修复中的应用策略及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带腹壁下血管的脐旁穿支皮瓣在各种毁损性创面修复中的应用策略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5年1月—2020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各部位毁损性创面患者28例,其中男21例、女7例,年龄25~66岁。本组患者清创后创面面积为17 cm×8 cm~35 cm×22 cm,分别采用带蒂或游离带腹壁下血管的脐旁穿支皮瓣修复,皮瓣切取面积为18 cm×10 cm~37 cm×24 cm,血管蒂长13.0~17.0(15.1±2.3)cm。对腕部Ⅲ型高压电烧伤创面,采取2种方法重建手部血流:一是应用大隐静脉桥接桡动脉,二是设计血流桥接皮瓣。供瓣区先用聚丙烯补片加强腹壁强度,再直接拉拢缝合;如不能直接拉拢缝合,先用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ADM)加强腹壁强度,再于大腿取自体中厚皮移植覆盖。观察皮瓣移植、手部血流重建与供瓣区修复情况,术后皮瓣成活情况、创面和供瓣区愈合情况,以及随访时皮瓣外观、创面和供瓣区恢复情况。结果:本组患者中13例行带蒂皮瓣移植、15例行游离皮瓣移植。7例腕部Ⅲ型高压电烧伤患者采用大隐静脉桥接桡动脉重建手部血流,3例腕部Ⅲ型高压电烧伤患者采用血流桥接皮瓣重建手部血流。16例患者供瓣区用补片加强腹壁强度,然后直接拉拢缝合;12例患者供瓣区用异体ADM加强腹壁强度,再移植皮片覆盖。术后皮瓣完全成活。24例患者创面愈合;3例腕部Ⅲ型高压电烧伤患者及1例髂部慢性放射性溃疡患者因皮瓣下仍然有部分坏死组织及脓性分泌物,创面未能愈合,经再次清创及换药后愈合。随访6个月~3年,本组患者皮瓣外观良好,创面无复发,腹部供瓣区无腹壁疝发生。结论:带腹壁下血管的脐旁穿支皮瓣设计灵活、血管蒂长,切取面积较大,可行带蒂或游离移植,是修复各部位毁损性创面的一种较好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多部位电烧伤毁损性创面修复方法的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探讨多部位电烧伤毁损性创面的修复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6 年 9 月至2022 年10 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收治的38 例多部位毁损性电烧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 37 例,女 1 例,年龄9~61 岁,平均37 岁.37 例致伤电压为6~35 kV,1 例为380 V.电烧伤涉及2 个部位5 例,3 个及以上部位33 例.早期全面评估患者情况,全身支持治疗.涉及重要脏器损伤患者,给予胸腔闭式引流及坏死肺组织、坏死穿孔肠管切除.涉及肢体尤其腕部电烧伤患者,急诊腕部切开减张,血运未改善者需行静脉桥接尺桡动脉挽救肢体.再根据毁损性创面的部位及损伤程度,合理安排手术时机,采用适合皮瓣修复创面.结果 本组 38 例患者,其中 37 例患者修复效果良好,1 例患者死亡.烧伤部位涉及肢体及躯干(胸部、腹部、背部、头部)17 例,只涉及四肢 21 例.采用游离腹壁下动脉为蒂的脐旁穿支皮瓣 13 个,游离股前外侧皮瓣 23 个,岛状下斜方肌肌皮瓣 4 个,游离背阔肌肌皮瓣 2 个,带蒂背阔肌肌皮瓣 7 个,带蒂腹直肌肌皮瓣 3 个,带蒂阔筋膜张肌肌皮瓣 1个,带蒂股前外侧皮瓣 4 个,游离腓肠内侧皮瓣 3 个,肋间动脉穿支皮瓣 1 个,游离上臂内侧皮瓣 1个,游离跖外侧皮瓣 1 个,游离腓浅动脉穿支皮瓣 1 个,局部皮瓣 3 个,皮瓣全部成活.随访 3~18 个月,毁损性创面修复效果良好,腹壁创面患者无腹壁疝发生.15 例患者再次入院行肌腱重建及皮瓣修整术,4 例头部皮瓣移植患者放置头皮扩张器,修复秃发畸形.结论 对于多部位毁损性电烧伤患者,各部位、各组织、各脏器应区别对待,先保证生命,再保留肢体,根据患者毁损性创面的部位及损伤程度,合理安排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案,与相关科室医师通力合作,才能更好地进行创面修复和功能重建,降低致残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游离皮瓣联合血管重建在上肢毁损性创面合并血管损伤修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19
背景与目的:肢体部位的毁损性创面,常会合并主干血管的损伤,如果处理不当,会导致肢体缺血坏死而截肢的严重后果.为探索此类毁损性创面的诊治方法,本研究分析应用游离皮瓣联合血管重建来修复上肢毁损性创面合并主干血管损伤的临床效果,以期为此类毁损性创面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22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上肢毁损性创面合并主干血管损伤,并用游离皮瓣联合血管重建来修复的患者45例,总结血管损伤的评估及处理方法,修复毁损性创面所用游离皮瓣的种类,观察术后重建血管通畅情况和肢体血运情况以及皮瓣存活情况、创面和供瓣区愈合情况.最后一次随访时,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中手部肌腱、神经修复评定标准,评价手部屈、伸功能的肌力和手指感觉功能.结果:45例患者中,男38例,女7例;平均年龄(39.4±15.1)岁.上臂毁损性创面合并肱动脉损伤5例,前臂及腕部毁损性创面合并桡动脉和(或)尺动脉损伤40例.大隐静脉桥接重建肱动脉3例(6.7%),人工血管桥接重建肱动脉2例(4.4%),大隐静脉桥接重建尺动脉1例(2.2%),大隐静脉桥接重建桡动脉35例(77.8%),行血流桥接皮瓣重建桡动脉4例(8.9%).股前外侧皮瓣移植29例(64.4%),脐旁穿支皮瓣移植12例(26.7%),腹股沟皮瓣移植1例(2.2%),背阔肌肌皮瓣(面积24~10 cm × 35~18 cm)移植3例(6.7%).供瓣区直接缝合封闭24例(53.3%),于附近转移皮瓣覆盖13例(28.9%),取断层皮移植覆盖8例(17.8%).游离皮瓣存活率为97.8%(44/45),创面Ⅰ期愈合率为93.3%(42/45).38例患者获随访3~36个月,皮瓣及患肢血运良好,重建血管通畅率为92.1%(35/38).最后一次随访时,患者伸拇及伸指功能基本正常;屈拇及屈指肌力评定:V级5例(13.2%)、Ⅳ级13例(34.2%)、Ⅲ级16例(42.1%)、Ⅱ级4例(10.5%);手指感觉功能评定:S4级5例(13.2%)、S3级 10例(26.3%)、S2级 12例(31.6%)、S1 级8例(21.0%)、SO级3例(7.9%).结论:上肢毁损性创面合并主干血管损伤需及时评估和处理损伤的血管,根据损伤血管的直径可用自体血管或人工血管桥接重建损伤的主干动脉,以避免肢体缺血坏死;重建的血管和毁损性创面需及时应用血循环丰富的组织瓣来覆盖,有条件的话,应优先采用游离皮瓣移植,效果要优于远位带蒂皮瓣移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双血供来源的超长胸脐联体穿支皮瓣修复前臂大面积皮肤缺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采用腹壁下动脉脐旁穿支和肋间后动脉外侧皮穿支双血供来源的胸脐联体穿支皮瓣修复前臂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6年1月至2016年1月,对14例前臂大面积皮肤缺损患者,急诊采用近端以腹壁下动脉脐旁穿支为血供、远端以肋间后动脉皮穿支为血供的超长皮瓣游离移植修复,皮瓣长25~43 cm,平均36 cm,宽5~14 cm,平均9 cm.所有患者均定期随访,随访内容包括外观、手功能和供区愈合情况.结果 术后12例皮瓣顺利成活;1例皮瓣术后28 h出现动脉危象,经保守治疗1h后皮瓣血供无改善,经再次手术探查证实皮瓣近端吻合口栓塞,去栓后重新吻合动脉后皮瓣成活;1例皮瓣术后40 h出现静脉危象,给予皮瓣边缘拆除缝线、通畅引流、皮瓣表面小切口放血5d后,静脉危象缓解,皮瓣成活;伤口均一期愈合,胸腹部供区伤口一期愈合.随访时间为8~72个月,平均31个月.皮瓣无明显臃肿,皮瓣质地接近前臂皮肤,无明显色素沉着,皮瓣与周围正常皮肤过渡自然,均恢复保护性感觉,未出现破溃、感染等并发症.2例腹部供区植皮者植皮愈合满意,未出现植皮挛缩,其余12例供区直接缝合者腹部遗留线状瘢痕,边缘柔软,无明显挛缩.结论 采用双血供来源的超长胸脐联体穿支皮瓣修复前臂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伤,皮瓣的切取长度明显延长,皮瓣远端血供也得到了保证,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