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和肌肉ARNT样蛋白1水平在食管鳞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脑和肌肉ARNT样蛋白1(BMAL1)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及其与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手术切除的77例食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分析两组组织中BMAL1蛋白表达水平;分析BMAL1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BMAL1表达平均值作为阈值,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分析BMAL1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组间计量数据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癌旁组织BMAL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1.69±0.28、2.42±0.29)明显低于食管癌组织中BMAL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0.87±0.10、1.10±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4.280、28.750, P<0.05)。不同年龄、性别和肿瘤大小患者BMAL1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Ⅲ期患者BMAL1蛋白表达水平(1.87±0.21)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1.44±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0.520, P<0.05)。低分化患者BMAL1蛋白表达水平(1.87±0.21)明显高于中高分化患者(1.44±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6.710, 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BMAL1蛋白表达水平(1.84±0.24)明显高于未淋巴结转移患者(1.46±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392, P<0.05)。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患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37.84%(14/37)和62.50%(25/40),高表达患者术后生存率(37.84%)明显低于低表达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10.342, P<0.05)。高表达组患者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表达阳性率[86.49%(32/37)]明显高于低表达组患者阳性率[42.50%(1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569, P<0.05)。BMAL1表达水平、分化程度、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等特征与食管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BMAL1高表达水平是食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 HR)=1.398,95%可信区间( CI):1.123~1.409, P<0.01]。 结论:BMAL1在食管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与患者临床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Ki-67表达水平等临床病理特征和标志物呈正相关,BMAL1表达越高患者预后越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海马REV-ERBα在大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评价海马REV-ERBα在大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中的作用。方法: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32只,体重360~380 g,12~14周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8):对照组(C组)、手术组(S组)、手术+二甲基亚砜组(SD组)和手术+SR9009组(SS组)。S组、SD组和SS组在七氟烷麻醉下进行剖腹探查术;SD组于剖腹探查术前1 h时于海马CA1区注射含0.1%二甲基亚砜的生理盐水,每侧2 μl;S+SR9009组于剖腹探查术前1 h时于海马CA1区注射REV-ERBα激动剂SR9009(溶于含0.1%二甲基亚砜的生理盐水中),每侧2 μl。分别于术后1和3 d时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术后3 d水迷宫实验结束后1 h时处死大鼠,取海马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REV-ERBα、脑和肌肉ARANT样蛋白1(BMAL1)、突触素(SYN)、突触后密度蛋白95(PSD95)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亚基(GRIN2B)表达水平;采用尼氏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及尼氏小体形态,并行存活神经元计数。 结果:与C组比较,S组和SD组术后1和3 d时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降低,穿越平台次数减少,海马REV-ERBα、BMAL1、PSD95、SYN和GRIN2B表达下调,CA1区存活神经元计数降低( P<0.05);与S组和SD比较,SS组术后1和3 d时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升高,穿越平台次数增多,海马REV-ERBα和PSD95表达上调,CA1区存活神经元计数升高( P<0.05),BMAL1、SYN和GRIN2B表达无统计学意义( P>0.05)。S组和SD组上述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REV-ERBα激活可改善大鼠POCD,其机制可能与上调海马PSD95表达,减轻神经元损伤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脑和肌肉芳香烃受体核转运样蛋白1在大鼠牙周炎诱导肝损伤模型中的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脑和肌肉芳香烃受体核转运样蛋白1(brain and muscle ARNT-like protein 1,BMAL1)在大鼠牙周炎诱导肝损伤模型中的作用。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2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牙周炎组,每组6只。对照组大鼠不做处理。牙周炎组大鼠通过结扎双侧上颌第一磨牙颈部建立牙周炎模型。建模8周后检测两组大鼠牙周临床指标并处死。显微CT(micro-CT)扫描大鼠上颌骨并分析牙槽骨吸收情况。HE及油红O染色分析两组大鼠牙周组织和肝组织的病理变化。生化试剂盒检测血清中谷草转氨酶(glutamic-oxaloacetic transaminase,GOT)、谷丙转氨酶(glutamic-pyruvic transaminase,GPT)、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等肝功能相关指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PCR,qRT-PCR)、免疫组化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肝组织中BMAL1、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biotin nick end labeling,TUNEL)试剂盒染色法检测肝组织中的细胞凋亡。结果:上颌第一磨牙HE染色和micro-CT结果显示,牙周炎组大鼠牙槽骨吸收明显。肝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牙周炎组肝组织内炎症细胞浸润、肝索结构紊乱且肝细胞中可见大量脂滴形成。大鼠血清生化检测结果显示,牙周炎组大鼠血清中GOT[(62.77±2.59)U/L]、GPT[(47.54±1.04)U/L]、TC[(3.19±0.23)mmol/L]和TG[(1.11±0.09)mmol/L]均较对照组GOT[(38.66±2.47)U/L]、GPT[(31.48±1.57)U/L]、TC[(1.60±0.05)mmol/L]和TG[(0.61±0.09)mmol/L]含量显著升高( P=0.003, P=0.001, P=0.002, P=0.038)。qRT-PCR结果显示,牙周炎组大鼠肝组织中BMAL1 mRNA的表达[(0.60±0.04)%]较对照组[(1.01±0.07)%]显著下调( t=4.80, P=0.009),NF-κB、TNF-α mRNA的表达[(1.62±0.12)%、(2.69±0.16)%]均较对照组[(1.00±0.03)%、(1.03±0.16)%]显著上调( P=0.008, P=0.00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牙周炎组大鼠肝组织中BMAL1蛋白表达(平均光密度值)(11.58±2.15)较对照组(22.66±1.67)显著下调( P=0.015),而NF-κB、TNF-α表达(31.77±2.69、24.31±2.32)均较对照组(19.40±1.82、11.92±0.94)显著上调( P=0.019, P=0.008)。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牙周炎组大鼠肝组织中BMAL1蛋白表达[(0.63±0.10)%]较对照组[(1.00±0.06)%]显著下调( t=3.19, P=0.033),NF-κB、TNF-α表达[(1.61±0.12)%、(2.82±0.23)%]均较对照组[(1.00±0.12)%、(1.00±0.11)%]显著上调( P=0.022, P=0.002)。TUNEL染色结果显示牙周炎组大鼠肝组织中凋亡细胞较对照组增多。 结论:牙周炎可能通过下调大鼠肝组织中BMAL1的表达激活NF-κB信号分子,引起大鼠肝脏组织中炎症水平和凋亡水平升高,最终诱导肝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弥漫性胶质瘤瘤周水肿组织BMAL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弥漫性胶质瘤瘤周水肿组织脑和肌肉ARNT样蛋白1(BMAL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1月手术切除的64例弥漫性胶质瘤瘤周水肿组织,免疫组化法检测瘤周水肿组织BMAL1表达;术前进行脑MRI检查,计算水肿指数评估瘤周水肿程度.结果 64例均伴有瘤周水肿,其中轻度水肿20例,中度水肿9例,重度水肿35例;瘤周水肿组织BMAL1高表达39例,低表达25例.瘤周水肿组织BMAL1免疫组化染色评分与水肿指数呈明显正相关(r=0.408;95%CI 0.179~0.594;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AL1高表达是弥漫性胶质瘤并发重度瘤周水肿的独立影响因素(OR=5.558;95%CI 1.897~8.467;P<0.001).结论 弥漫性胶质瘤瘤周水肿组织BMAL1表达水平与瘤周水肿程度呈正相关,提示BMAL1可能参与弥漫性胶质瘤瘤周水肿的发生、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Hedgehog信号通路在下颌骨发育过程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下颌骨的发育来源及发育过程均与全身其他骨骼有着显著差异,其发育异常会导致各种骨相关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Hedgehog信号通路在骨骼发育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Hedgehog基因包括Sonic Hedgehog(Shh)、Indian Hedgehog(Ihh)和Desert Hedgehog(Dhh)3种亚型,其中Shh及Ihh可通过多种途径参与骨代谢调节,Shh主要参与肢体发育过程,而Ihh主要是在软骨内成骨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Hedgehog信号通路包括Hedgehog信号蛋白配体、Patched(Ptch)受体、Smoothed(Smo)受体、核内转录因子神经胶质瘤相关癌基因同源蛋白(glioma-associated oncogene homologue,Gli)和下游靶基因等.典型Hedgehog信号通路由Gli激活调控,而非典型Hedgehog信号主要由Ptch、Smo等调控.Shh在早期脊椎动物胚胎形成过程中调控多种生物学行为,如器官的分化、神经干的形成、干细胞的分化增殖、四肢骨骼发育以及牙胚发育等;在骨细胞分化过程中,Shh、Ptch1和Gli1在成骨细胞中均有表达,进一步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分化.Ihh对骨骼生长发育以及稳态维持具有不可或缺的功能作用,参与膜内骨领的形成、软骨细胞的增殖和成熟,Ihh在成熟的颅骨成骨细胞中表达,其可作为促成骨因子调控Ptch和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的表达来诱导膜内骨化过程;脑和肌肉ARNT样蛋白1(brain and muscle ARNT-like 1,BMAL1)可通过与Ptch1和Ihh结合,调节Hedgehog信号通路,在颞下颌关节的软骨形成和软骨内成骨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而Hedgehog信号激活剂可以改善由BMAL1缺失引起的下颌骨骨量减少.Hedge-hog信号失调会对骨发育过程产生重大影响,并导致一系列骨疾病如骨发育异常、骨折、骨质疏松和骨关节炎.然而,Hedgehog信号通路与下颌骨疾病的相关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Hedgehog信号作为治疗下颌骨发育相关疾病的潜在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加味天王补心丹对模拟高原暴露模型大鼠睡眠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 探讨加味天王补心丹(JWBXD)对模拟高原暴露大鼠失眠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①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模型+JWBXD(9.6 mg·kg-1)组、模型+天王补心丹(TWBXD,9.6 mg·kg-1)组和模型+地西泮(DZP,3 mg·kg-1)组.大鼠进行植入子手术,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大鼠置入模拟5000 m海拔高原的低压低氧动物实验舱内,连续7d.每天9∶00 ig给予相应药物,采用无线生理信号遥测系统进行信号采集和睡眠分析,观察药物对模拟高原暴露模型大鼠睡眠时间和睡眠结构的影响.②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组、造模和给药同①,实验过程中每天观察大鼠一般状态并监测体重,造模第7天测试前肢抓力.采用ELISA检测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CORT)和褪黑素(MLT)水平.Western印迹法检测大鼠下丘脑组织中昼夜节律基因节律周期调节蛋白2(Per2)、时钟节律调节蛋白(Clock)、隐花色素节律调节蛋白2(Cry2)、脑-肌肉Arnt样蛋白(Bmal1)、孤核受体REV-ERBα(NR1D1)和糖原合成酶激酶3(GSK-3β)以及松果体组织中褪黑素合成酶乙酰5-羟色胺O-甲基转移酶(ASM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睡眠总时间减少(P<0.01),觉醒时间增加(P<0.01),慢波睡眠显著减少(P<0.05),片段平均持续时间缩短(P<0.01).与模型组比较,DZP,TWBXD和JWBXD均能延长低氧环境中大鼠睡眠时间(P<0.01),有效抑制觉醒(P<0.01);DZP和JWBXD能够延长慢波睡眠时间(P<0.05,P<0.01),TWBXD无明显作用;JWBXD能够延长模型大鼠慢波睡眠片段平均持续时间(P<0.01),而DZP和TWBXD无此作用.②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前肢抓力显著下降(P<0.01);血清ACTH,CRH和CORT水平升高(P<0.05,P<0.01),MLT水平降低(P<0.05);下丘脑Per2,Cry2,GSK-3β和NR1D1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P<0.01),Bmal1和Clock表达水平升高(P<0.05,P<0.01);松果体内ASMT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较,模型+JWBXD和模型+TWBXD组大鼠前肢抓力增加(P<0.01),模型+DZP组前肢抓力无显著变化;模型+JWBXD组血清CORT和ACTH含量减少(P<0.05),模型+JWBXD、模型+TWBXD和模型+DZP组血清CRH含量降低(P<0.01)而MLT水平升高(P<0.01);模型+JWBXD组大鼠下丘脑Per2,Cry2,GSK-3β和NR1D1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P<0.01)而Bmal1和Clock表达水平降低(P<0.05,P<0.01),模型+TWBXD组下丘脑Bmal1表达水平降低(P<0.01)而NR1D1表达水平增加(P<0.05),模型+DZP组下丘脑Per2,Cry2和NR1D1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模型+JWBXD组、模型+TWBXD组和模型+DZP组大鼠松果体内ASMT表达水平增加(P<0.05).结论 JWBXD可改善模拟高原暴露模型大鼠睡眠结构,增加大鼠慢波睡眠持续时间,其机制可能与调节下丘脑核心时钟蛋白表达、促进MLT分泌及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亢进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褪黑素通过SIRT1-BMAL1通路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评价褪黑素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夜间加重的影响,并通过特异性沉默信息调节因子 1(SIRT1)-脑和肌肉ARNT样蛋白 1(BMAL1)通路探讨其机制.方法 96 只SPF级雄性C57/B6 小鼠,随机分为3 组:假手术(S)组、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NP)组和NP模型+褪黑素治疗(NP+M)组;术前试验小鼠置于指定光照模式环境中;采用12h光照与12h黑暗交替环境,持续至少两周,将自然时间转换为授时时间(ZT),光照起点定为ZT0;S组小鼠仅分离坐骨神经,NP组和NP+M组采用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性损伤制备小鼠NP模型,NP+M组术后注射10 mg/kg褪黑素;Western blot法检测术后14d各时点脊髓的SIRT1、BMAL1 和谷胱甘肽过氧化酶1(Gpx1)表达量的变化;术后通过免疫荧光技术对脊髓背角SIRT1 和脊髓神经元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NeuN)、小胶质细胞激活标记物离子钙结合适配器分子 1(iba-1)、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进行共染色,并检测各时点iba-1 以确定小胶质细胞激活状态.结果 与NP组ZT10 时点相比,NP组小鼠术后 14 d ZT22时点SIRT1、BMAL1 和Gpx1 降低(P<0.05);与NP组ZT14时点相比,NP+M组ZT14 时点SIRT1 与 BMAL1 升高(P<0.05),而Gpx1 于ZT18 时点升高(P<0.05).SIRT1 在脊髓背角与小胶质细胞共表达;与ZT10 时点相比,NP组小鼠术后14 d ZT22 时点小胶质细胞表达降低(P<0.05);与ZT10时点相比,NP+M组小鼠术后14 d ZT22 时点小胶质细胞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褪黑素可以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夜间加重,其机制可能与激活小胶质细胞 SIRT1-BMAL1 通路蛋白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脑和肌肉ARNT样蛋白1水平在食管鳞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12/16
目的 探讨脑和肌肉ARNT样蛋白1(BMAL1)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及其与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手术切除的77例食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分析两组组织中BMAL1蛋白表达水平;分析BMAL1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BMAL1表达平均值作为阈值,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分析BMAL1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组间计量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癌旁组织BMAL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1.69±0.28、2.42±0.29)明显低于食管癌组织中BMAL1蛋白和 mRNA 表达水平(0.87±0.10、1.10±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80、28.750,P<0.05).不同年龄、性别和肿瘤大小患者BMAL1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患者BMAL1蛋白表达水平(1.87±0.21)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1.44±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20,P<0.05).低分化患者BMAL1蛋白表达水平(1.87±0.21)明显高于中高分化患者(1.44±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710,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BMAL1蛋白表达水平(1.84±0.24)明显高于未淋巴结转移患者(1.46±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92,P<0.05).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患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37.84%(14/37)和62.50%(25/40),高表达患者术后生存率(37.84%)明显低于低表达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10.342,P<0.05).高表达组患者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表达阳性率[86.49%(32/37)]明显高于低表达组患者阳性率[42.50%(1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69,P<0.05).BMAL1表达水平、分化程度、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等特征与食管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BMAL1高表达水平是食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HR)=1.398,95%可信区间(CI):1.123~1.409,P<0.01].结论 BMAL1在食管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与患者临床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Ki-67表达水平等临床病理特征和标志物呈正相关,BMAL1表达越高患者预后越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16
-
酒精有害使用对昼夜节律相关基因mRNA表达及睡眠行为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酒精有害使用(HUA)对昼夜节律相关基因mRNA表达及其对睡眠行为的影响.方法:收集网络招募的22例HUA者(HUA组)及21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基本信息,并对入组者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多导睡眠监测(PSG)及外周血白细胞中昼夜节律相关基因[钟基因(Clock)、周期基因1(Per1)、Per2、Per3、大脑和肌肉ARNT样蛋白-1基因(Bmal1)]mRNA表达测定;对结果进行组间比较,分析昼夜节律相关基因mRNA表达及其对睡眠行为的影响.结果:HUA组Clock、Per3、Bmal1基因mRNA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PSQI总分及睡眠效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PSG观察指标中,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非快速眼动2期睡眠及快速眼动期睡眠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睡眠潜伏期和入睡后清醒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HUA组Clock mRNA表达与饮酒年限呈负相关(r=-0.434,P<0.05).结论:HUA者Clock、Per3、Bmal1基因表达下降,并且出现睡眠时间、效率、睡眠连续性的下降和睡眠起始困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阿帕替尼联合紫杉醇对A-549肺癌小鼠移植瘤生长及生物钟基因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分析阿帕替尼联合紫杉醇对A-549肺癌小鼠移植瘤生长及生物钟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无特定病原体(SPF)级BALB/c裸鼠40只,雌雄各半,6~8周龄,体重18~20 g.于裸鼠右侧腋窝皮下注射0.2 mL A-549肿瘤细胞悬液建立裸鼠肺癌移植瘤模型.将建模成功的40只裸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阿帕替尼组、紫杉醇组和联合给药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每日给予0.2 mL 0.9%氯化钠溶液灌胃,并经静脉注射0.2 mL 0.9%氯化钠溶液;阿帕替尼组每日给予0.2 mL 50 mg/kg阿帕替尼灌胃;紫杉醇组每日经静脉注射0.2 mL 20 mg/kg紫杉醇;联合给药组每日给予0.2 mL 50 mg/kg阿帕替尼灌胃,并经静脉注射0.2 mL 20 mg/kg紫杉醇.各组大鼠均连续给药21 d.给药期间,于规定时间对裸鼠的一般情况、肿瘤体积、肿瘤重量、肿瘤抑制率、肿瘤细胞凋亡率、移植瘤组中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Ki-67的表达水平以及移植瘤组织中生物钟基因,如周期基因(Per)家族、时钟基因(CLOCK)、隐花色素基因(Cry)家族、脑和肌肉ARNT样蛋白1(BMAL1)、酪蛋白激酶1ε(CKIε)mRN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给药后21 d,与模型组相比,阿帕替尼组、紫杉醇组和联合给药组小鼠精神状态、毛发、活动、进食状态均有所改善;小鼠体重、肿瘤抑制率、肿瘤细胞凋亡率、肿瘤组织中Per2、Per3、Cry1、Cry2、CKIεmRNA表达水平以及Caspase-3、Ki-67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裸鼠移植瘤体积、肿瘤重量均显著减小,CLOCK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给药组较阿帕替尼组、紫杉醇组变化更显著.结论 阿帕替尼与紫杉醇联合治疗对A-549肺癌移植瘤生长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肿瘤细胞生物钟基因Per2、Per3、Cry1、Cry2和CKIεmRNA表达,下调基因CLOCK的mRNA表达及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