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局部进展期前列腺癌多学科治疗一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者63岁,因发现PSA升高就诊,查血tPSA 10.04 ng/ml。盆腔MRI检查考虑前列腺癌侵犯精囊腺。穿刺病理诊断为前列腺腺癌,Gleason评分4+5=9分。骨扫描检查阴性。患者先后接受根治性手术、辅助内分泌治疗、挽救性放疗,进展为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后又接受多西他赛化疗、阿比特龙、镭-223、肝转移灶局部射频消融、卡巴他赛化疗、白蛋白紫杉醇化疗等治疗,在多学科诊治与全程管理下获得了长达73个月的长期生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下肢动脉疾病应用紫杉醇载药器械后风险事件的循证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近年来,随着外周动脉疾病腔内治疗技术的发展,紫杉醇药物洗脱支架和药物涂层球囊广泛应用于临床,国内外的研究结果均证明紫杉醇载药器械在降低血管再狭窄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然而,紫杉醇载药器械的临床安全性遭遇挑战,有研究结果表明,紫杉醇载药器械可能增加患者的远期病死率,但亦有研究结果肯定了紫杉醇载药器械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导致这一话题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紫杉醇涂层器械是否增加远期死亡风险,紫杉醇剂量和病死率有无相关性,以及紫杉醇载药器械的药代动力学等安全性问题仍需进一步探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紫杉醇联合卡铂密集方案新辅助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及远期生存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PC(紫杉醇+卡铂)密集方案新辅助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和远期生存,探索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优化方案。方法:2008年1月至2018年9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病理确诊为三阴性乳腺癌(临床分期T1~4N0~3M0)、接受PC密集方案新辅助化疗及手术的患者,采用倾向性评分方法对PC密集方案组和3周方案组患者进行1∶1最近邻匹配,比较两组的疗效、安全性及远期生存。结果:纳入三阴性乳腺癌患者100例,密集方案组和3周方案组各50例。密集方案组和3周方案组的客观有效率(ORR)均为90.0%(45/50)。密集方案组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低于3周方案组(分别为32.7%和68.0%, P=0.001),但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高于3周方案组(分别为57.1%和32.0%, P=0.012)。病理学完全缓解(pCR)率分别为34.0%(17/50)和38.0%(19/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677)。中位随访55个月,密集方案组和3周方案组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3.5%和75.2%,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7.9%和84.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分别为0.322和0.647)。术后病理有明显残留病灶(肿瘤最大径≥1 cm或淋巴结阳性)者预后不良,5年无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59.3%和68.5%。 结论:PC密集方案与常规3周方案新辅助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疗效相似,患者耐受性良好,且能缩短治疗时间,是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可选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细胞毒性药物用药错误发生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细胞毒性药物用药错误(ME)的发生情况。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调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PIVAS所有含细胞毒性药物的处方,筛选出药师审核处方时发现的ME(定义为处方错误),并翻阅PIVAS"用药错误记录本"筛选出同时段PIVAS内部发生的ME(定义为调配错误),对所有细胞毒性药物相关ME的分级、分类、发生环节、引发人员、错误内容和涉及的药物进行描述性分析。另将在PIVAS未被发现而传递至下一环节的ME定义为出门错误。结果:设定时段我院PIVAS共收到细胞毒性药物处方347 367例,发现1 080例ME,ME发生率为0.31%。1 080例ME均为未造成患者伤害的B级错误,其中处方错误841例(77.87%),调配错误239例(22.13%);调配错误中有5例未被拦截而导致出门错误,出门错误发生率为0.01‰(5/347 367)。错误内容排在前5位者分别为溶媒错误(63.15%,682/1 080)、处方不完整(11.67%,126/1 080)、数量错误(8.80%,95/1 080)、用量错误(6.11%,66/1 080)和静脉给药方法错误(4.35%,47/1 080)。1 080例ME共涉及细胞毒性药物32种,排名前5位者依次为紫杉醇(23.24%,251/1 080)、氟尿嘧啶(12.59%,136/1 080)、多柔比星(6.39%,69/1 080)、顺铂(5.46%,59/1 080)和依托泊苷(5.37%,58/1 080)。结论:我院PIVAS细胞毒性药物ME发生率为0.31%,均为B级错误。ME分类主要为处方错误,内容主要为溶媒错误,涉及的药物主要为紫杉醇、氟尿嘧啶、多柔比星、顺铂和依托泊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奈达铂同步放疗治疗巨块型子宫颈癌的效果及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奈达铂同步放疗治疗Ⅲ期巨块型子宫颈癌的近期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84例巨块型子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患者依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采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奈达铂同步放疗,对照组采用溶剂型紫杉醇联合奈达铂同步放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治疗1个月时部分缓解(PR)率分别为92.9%(39/42)、35.7%(1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29.867, P<0.01)。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1个月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59.5%(25/42)、38.1%(1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3.859, P=0.049)。观察组腹泻发生率为33.3%(14/42),低于对照组的54.8%(2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3.913, P=0.048);两组血液学不良反应及肝、肾功能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奈达铂同步放疗治疗Ⅲ期巨块型子宫颈癌的近期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可耐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女性生殖系统中肾样腺癌2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中肾样腺癌(MLA)是发生于子宫和卵巢的罕见肿瘤,诊断困难,侵袭性强,易复发及远处转移,预后差。本文报道2例MLA,其中1例卵巢MLA患者,63岁,无症状,体检发现,外院行子宫全切除+双侧附件切除术,术后本院病理会诊证实为卵巢MLA Ⅰa期,予紫杉醇+卡铂方案化疗6个疗程,现无瘤存活18个月;1例子宫MLA患者,71岁,表现为绝经后阴道流血伴全腹胀痛,行经腹筋膜外子宫切除+双侧附件切除+大网膜切除+腹膜活检术,术后病理检查提示子宫MLA Ⅳb期,患者拒绝术后辅助治疗,现术后2个月,恶液质状态带瘤存活中。MLA的确诊均依赖于特征性免疫组化检测,表现为GATA结合蛋白3(GATA3)、配对盒基因2(PAX2)、甲状腺核转录因子1(TTF-1)、CD 10、野生型p53阳性表达,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Wilms瘤基因1(WT-1)等阴性表达。因女性生殖系统MLA罕见,具有高度侵袭性,故对其进行准确的病理诊断至关重要,需借助于免疫组化及分子检测。目前,MLA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案,以手术联合术后放化疗为主,对于早期患者术后也倾向于积极的辅助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替雷利珠单抗致周围神经病变
编辑人员丨1天前
1例62岁男性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接受免疫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替雷利珠单抗200 mg静脉滴注、第1天+紫杉醇脂质体240 mg静脉滴注、第2天+奈达铂120 mg静脉滴注、第2天,21 d为1个周期,共治疗4个周期,病情部分缓解;之后改为替雷利珠单抗200 mg静脉滴注、第1天+替吉奥口服早40 mg、晚60 mg第1天至第14天,21 d为1个周期,共治疗1个周期。末次治疗后(免疫联合化疗第98天),患者出现亚急性肌无力、感觉障碍及腱反射减退,神经传导和肌电图检查结果示四肢周围神经损伤。考虑为替雷利珠单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甲钴胺和维生素B 1等治疗,9 d后肌无力症状改善,痛温觉有所恢复。此后未再采用免疫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冠状动脉内超声引导下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状动脉狭窄八例远期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辽宁省金秋医院2015年8月至2017年11月行冠状动脉内超声引导下实施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治疗的冠状动脉狭窄患者8例,患者均随访观察,并于术后12~36个月[26.5(14.5~32.5)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8例患者均行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术,术中未出现影响血流的夹层,普通球囊扩张后即刻行冠状动脉内超声检查准确测量冠状动脉血管内径及病变长度,并应用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进行球囊扩张治疗,药物涂层球囊介入治疗的即刻成功率为100.00%,术后比术前病变狭窄程度明显减轻[20.00%(11.25%~25.00%)比90.00%(80.00%~97.75%), H=11.549, P<0.01];术后比术前病变冠状动脉最小内径明显增大[2.23(2.03~2.53)mm比0.30(0.25~0.54)mm, H=11.361, P<0.01]。术后患者住院期间无心绞痛再发、无其他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随访期间有1例患者曾再发心绞痛,程度较前减轻,经药物治疗后好转;1例患者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再发狭窄,于原狭窄处植入支架治疗;1例患者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血管闭塞侧支循环形成,未予治疗。 结论: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直接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是安全有效的,提供了一个"有介入无植入"的冠心病治疗的有效手段。冠状动脉内超声检查为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保证了介入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治疗的远期效果是乐观的,而对于冠状动脉出现再狭窄的患者可以直接植入药物洗脱支架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胰腺癌靶向治疗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胰腺癌是侵袭性和致命性均极高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近年来,吉西他滨联合白蛋白紫杉醇是不可切除胰腺癌治疗的主要方案,但其改善预后的效果并不显著,因此需要探索新的治疗方案来提升患者的生存率。研究表明,基因突变和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异常是驱动胰腺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能够识别这些异常的靶点并针对这些靶点设计药物,对于改善胰腺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不同的胰腺癌患者可能有其特定的基因改变,这为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有希望进一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本文阐述了胰腺癌靶向治疗的研究现状,并展望其临床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紫杉醇药物球囊治疗股腘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紫杉醇药物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在股腘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中的疗效及不同病变特征间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7月阜外医院血管中心125例经DCB治疗的股腘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患者(141侧肢体)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所有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9个月,纳入病变平均长度(138±78)mm,总体术后12、24个月累积一期通畅率分别为81.4%和60.8%,免于再干预率(free of target lesion revascularization,f-TLR)分别为90.1%和83.0%。亚组分析显示在TASC C/D级原发病变中合并严重钙化者的一期通畅率以及累及腘动脉病变者f-TLR率显著下降。多因素分析显示TASC C/D级病变、严重钙化病变均是术后一期通畅率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合并高血压是独立保护性因素。支架内再狭窄病变(in-stent restenosis,ISR)亚组分析显示累及腘动脉段的ISR靶病变预后劣于单纯股浅动脉ISR。结论:DCB在股腘动脉病变治疗中取得较满意的中期靶病变通畅率,但复杂性病变的疗效仍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