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增强CT扫描评估缺血性卒中后脑组织活力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对于CT灌注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 CTP)表现良好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可在常规时间窗之外进行再灌注治疗。然而,CTP并非普遍可用。因此,英国爱丁堡大学临床脑科学中心的Alzahrani等进行了一项研究,旨在寻找能够区分CTP定义的缺血半暗带与核心区的非增强CT扫描(nonenhanced computed tomography, NECT)脑组织衰减阈值,并探讨NECT特征与CTP的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载文信息与引证指标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载文、作者及引证指标变化趋势,为进一步提高学术质量和编校质量,全力打造高质量科技期刊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于中华医学期刊网、万方数据库获取2009—2021年杂志发表的论文信息;由2002—2021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自然科学卷获取《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及"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学科类期刊引证指标数据。所有数据采用Excel 2010进行分析。结果: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5—2021年载文187~314篇,年载文量逐年下降;篇均页数3.66~6.13页/篇,呈逐年增加趋势。2015以来,杂志每年设立重点号专题3~7个,发表专题文章占年发文量的6.4%~16.2%。2009—2020年杂志篇均引文量12.8~27.9,呈逐年递增趋势;篇均作者数稳定在4~`6区间。2001—2020年《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核心影响因子0.188~1.327,波浪式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核心总被引频次155~2 836次,2001—2009年呈快速增加态势,2007—2017年基本稳定在2 500次,2014以后呈下降趋势。与"神经病与精神病学"学科核心期刊比较,2009—2020年《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核心影响因子、核心总被引频次均明显高于学科类期刊均值。2009—2020年《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基金论文比为0.42~0.84,整体呈上升趋势。结论: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近年引证指标均位于学科前列,今后应着重关注论文学术质量,进一步扩大期刊影响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神经认知发育结局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随着医学进步和外科技术的发展,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患儿的存活率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CHD患儿的生存质量和远期发展。CHD患儿的认知和心理发展障碍已被大量研究证实,近年来随着脑功能评估及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从脑科学角度阐释CHD患者神经认知损伤的机制成为可能,对CHD人群开展针对性的早期随访干预,促进其社会适应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从行为医学和脑科学角度对近年来关于先心病患儿神经认知发育结局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综述,重点回顾可能解释CHD患儿神经认知损伤的大脑微观结构损伤及脑网络功能障碍机制,并进一步探索适宜临床开展的早期监测和干预方案,以期对该人群的远期神经认知发育结局改善提出可能的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飞行空间定向障碍发生机制研究进展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综述飞行空间定向障碍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并对其进行展望。资料来源与选择:国内外该领域相关文献。资料引用: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表的相关书籍文献41篇。资料综合:飞行空间定向障碍发生率高、对飞行安全威胁大,且与神经中枢密切相关,对飞行空间定向障碍发生机制及神经中枢机制的研究尤为必要。由于生理状态下空间认知的研究进展缓慢,所以飞行空间定向障碍机制的早期研究大都停留在宏观层面。随着近年来神经科学和脑科学的飞速发展,揭示了海马、内嗅皮层及边缘系统在生理状态下构建空间认知地图的部分机制,为开展飞行空间定向障碍中枢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条件和基础。结论:研究飞行空间定向障碍发生机制,可以为其预警和预防提供新的有针对性的干预靶点,对有效降低飞行空间定向障碍的发生率以及导致的事故率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生理因素和麻醉药物对类淋巴系统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类淋巴系统是一个功能性脑脊液循环系统,主要发挥脑实质内代谢废物的清除功能,是脑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类淋巴系统功能障碍与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在基础研究领域,麻醉是活体动物进行类淋巴系统神经影像学研究的前提,然而麻醉药物能否影响类淋巴系统功能还存在争议。文章对应用于类淋巴系统研究中的麻醉药物进行综述,分析干扰类淋巴系统功能的各项生理因素,讨论不同麻醉方案对类淋巴系统功能的影响,为后续进行类淋巴系统研究的麻醉药物选择及结果解读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从儿科临床视角看脑科学研究的重大意义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随着全球各国启动了脑研究计划,胚胎期至儿童期这一大脑发育关键阶段的研究逐渐成为脑科学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从儿科临床视角,通过目前脑科学研究中儿童脑智发育规律、脑疾病相关研究以及脑科学研究技术在儿童中的应用3个层面,论述儿童脑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务实创新,聚力精品期刊建设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创刊三十年来,《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在办刊中不断务实创新,坚持实施"一定位、二促进、三原则、四双效"的强刊计划,以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建设为契机,重点在提高期刊的核心竞争力、扩大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加强期刊的数字化建设、提升编辑业务能力等方面实施精品科技期刊建设战略,打造精品科技期刊,卓有成效。未来,《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将继续秉承"学术第一,质量至上"的原则,抓住"中国脑计划""健康中国行动"实施,守正创新,继续打造高影响力的精品期刊,进一步带动学科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三十而立忆当年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光阴荏苒,《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迎来了30华诞! 回顾30年的风雨历程,筚路蓝缕,起步艰辛犹在眼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进程崎岖,前途广阔-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治疗非烟雾病性慢性脑缺血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是公认的治疗成人烟雾病患者的主要方法,然而,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治疗非烟雾病性慢性脑缺血的疗效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其涉及到脑血流自主调节、脑代谢、认知功能、高级神经活动等一系列脑科学相关领域。因此,本文回顾国内外采用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治疗非烟雾病性慢性脑缺血的相关研究,以期提高临床工作者的认识,更好地促进颅内外血管搭桥术的应用和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脑科学研究计划的现状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全球兴起的大型脑科学研究计划潮流中,中国脑计划旨在推动对大脑基本规律的理解,同时利用神经科学的基础研究为一些紧迫的社会及经济需求服务,预计在脑认知、脑疾病早期诊断与干预、类脑智能器件3个前沿领域取得国际领先成果。本文概述了近年部分国际脑科学研究计划的新进展,以及中国脑计划研究的论证和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