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医学衷中参西录》中风的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从单味药支持度、多味药的置信度、Euclidean距离等角度出发,挖掘《医学衷中参西录》中风的用药规律,揭示遣药组方规律,拓展更多临床应用渠道.方法:通过Excel软件,制作《医学衷中参西录》中风方剂数据库、药材数据库、煎煮法数据库3个数据库,制定标准化处理规则,引入衡量标准指标对数据进行处理,计算药物的支持度,选取高支持度的药物及药对进行置信度的计算,以SPSS软件进行Euclidean距离计算.结果:《医学衷中参西录》中风共31首方,药65种,药味共使用259次,其中平性与寒性药物比例均占25%,归肝经、脾经的药物均占19%,苦味药为40%,甘味药为39%;出现频次前3位药物依次为:白芍、牛膝、赭石.高频项中,药材之间置信度为100%的规则中,单味药有19项,多味药有2项.结合支持度、置信度与Euclidean距离,最有价值的药对组合为:中风(脑充血)为白芍、牛膝、赭石;中风(脑贫血)为当归、黄芪.结论:《医学衷中参西录》中风,整体用药以平寒二性、苦甘二味、肝脾二经为多.药量方面,虽龙骨与牡蛎、乳香与没药、牛膝五味药用量规律明显,但其他药物用量规律不显著.治疗中风(脑充血,即脑出血)时,首取白芍生肝血以柔肝之效,次重牛膝引气血下行之力,继以赭石重镇下达收工;常配伍龙骨、牡蛎,取象肝木,柔缓脉象;以浓铁锈水煎煮为其点睛之处.治疗中风(脑贫血)时,首取当归、黄芪阴阳互制、气血双生之力,托举下陷大气;妙用乳香、没药,理气以透窍,理血以化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中风相关病名古文献考略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中风”最初见于《素问·风论》,但与现代所指中风病不同.两汉时期张仲景创“中风”疾病名,隋唐时期医家巢元方提出“风懿”,南宋医者陈言提出了“头中风”一词,元末医家王安道提出“真中”“类中”,明代楼英将中风病命名为“卒中”,清末张锡纯提出“脑充血”“脑贫血”,与现代“出血性中风”与“缺血性中风”的中风病机认识相吻合.本文通过对中风及相关疾病名的古文献梳理,揭示中风病的历史演变,为现代人们了解、掌握中风病提供文献学研究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张锡纯治疗内中风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通过研究张锡纯代表作《医学衷中参西录》,探析张锡纯对于内中风的认识以及治疗经验.张锡纯采用中西汇通之法,对于内中风的辨治十分精妙,将内中风分为脑充血和脑贫血两类,临证时详查病机,脉症合参,遣方用药得当,临床疗效显著,其治疗思想对现代医家治疗脑病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张锡纯从脑论治痿证特色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张锡纯从脑论治痿证的思路与特色.[方法]从中医文献整理、研究的角度,对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从脑病角度论治痿证的相关论述、医案、具体药方进行系统分析,归纳和总结其痿证论治思路和特色.[结果]张锡纯汇通中西,以"肢体痿废"一症立论,结合现代医学对脑病的认识,创造性地提出脑贫血、脑充血两种病因均可导致肢体痿废,在此基础上以传统医学宗气不足、精髓不充、脏腑气血大热的观点诠释二者病机,立益气引血、镇肝熄风大法,创干颓汤、镇肝熄风汤、建瓴汤等,大大扩展了痿证的治疗思路.[结论]张锡纯衷中参西,从脑病角度论治痿证,对痿证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于今日临床启发尤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