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曲靖志留系关底组腕足类无洞贝Atrypoidea foxi Jones居群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化石居群具有丰富的生物学与生态学内涵,相关研究是古生物学和古生态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研究居群,能够了解其生长规模的变化及结构,并推测其生长环境.在云南曲靖龙王庙采石场志留系关底组下部采集到一层腕足类,以无洞贝Atrypoidea foxi Jones这一种占优势,其中铰合标本共计381枚.通过居群结构分析,其大小-频率曲线呈正态分布且略微负倾,显示成年个体标本占居群的主体;生存分析显示幼年到成年个体曲线略微上凸,成年至老年大个体曲线下凹,暗示多数个体能发育至成体甚至老年大个体,这表明其所属环境适宜其生存.回归分析显示:该种个体生长过程中有些大个体变得较为横宽;大个体的壳厚不稳定;随着个体凸度变大,其槽隆发育程度逐渐增强.考虑到腕足动物个体大小受长宽厚综合影响,用体积作为指标来表达个体大小更为准确.结合已有研究,本文用密度法拟合出腕足动物体型大小公式,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贵州省惠水县王佑中泥盆世晚期的四射珊瑚(二)
编辑人员丨2023/8/5
贵州省惠水县王佑镇至翁赖村一带出露中泥盆统上部浅海底栖相翁赖组(新名),该组以陆源碎屑沉积居多、沉积厚度较大、群体珊瑚很少而单体珊瑚却比较发育为主要特征.其中,翁赖组上部层位与贵州独山剖面独山组鸡窝寨段相当,时代为中泥盆世吉维特期的晚期(late Givetian).翁赖组上部之底非常特征的中华海绵珊瑚化石(Sinospongophyllum)与中泥盆统上部吉维特阶标准的腕足类化石鸮头贝(String ocephalus)共栖.该属与华南地区中泥盆世晚期标准的内板珊瑚(Endophyllum)的内部骨骼构造非常相似,仅外部形态不同.在华南地区,内板珊瑚和中华海绵珊瑚的层位非常稳定,大致相当于吉维特阶的下varcus带.文中描述翁赖组上部四射珊瑚8属13种,包括Calceola intermediata inflata Yoh,Cystiphylloides kwangsiense Yoh,C.secundus (Goldfuss),C.sp.,Paramixogonaria wangyouensis sp.nov.,Grypophyllum? sp.,Mictophyllum shawoziense He,M sp.,Sinospongophyllum planotabulatum Yoh,Temnophyllum waltheri Yoh,T.poshiense Wang,T.complicatum Wang和Thamnophyllum crassum (Kong)等.它们与华南其他地区以及亚洲、欧洲、北非、澳大利亚和北美西部的同期分子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同属于老世界生物地理大区(Old World Realm).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新疆北部密西西比亚纪早期无鳞板的单体珊瑚
编辑人员丨2023/8/5
新疆北部准噶尔盆地东缘巴里坤、西缘托里与西北缘和布克赛尔等地的密西西比亚纪早期地层为一套较深水相的黑色页岩与生物屑泥晶灰岩,产浮游生活的菊石、牙形类和营底栖固着生活的腕足类、腹足类、双壳类、苔藓虫、无鳞板的单体珊瑚以及孢子等化石.根据鉴定,该地层时代应属于密西西比亚纪(或称早石炭世)早期,相当于国际地层表中的杜内阶(Tournaisian).产出珊瑚分别为:Amplexusgennarenensissp.nov.,Cyathaxonia stereoseptata,Hapsiphyllum crissum,Meniscophyllum irregulare,Rotiphyllum xinjiangense sp.nov.,Zaphrentites parallelus(Carruthers),Neozaphrentis sp.,fam.gen.et sp.indet..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弱硅化腕足类化石酸处理方法的改进
编辑人员丨2023/8/5
本文介绍了一种获取灰岩中弱硅化腕足类化石的酸处理方法.以四川省布拖县浪珠乡万吨山剖面上奥陶统铁足菲克组近顶部的生屑灰岩为实验对象,通过准备样品、悬吊样品、配酸解液、酸解样品等实验流程,配合遮盖液(如二乙酸纤维素丙酮溶液)的使用,可获得保存精美的、弱硅化的腕足类实体化石,且该化石保存有主突起、铰齿和匙形台等重要的细小结构.相较于传统方法,该方法可获取硅化程度更低的壳相化石.该方法为灰岩中其他多门类弱硅化保存的化石之酸解分析提供了新思路和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辽宁大连复州湾寒武系芙蓉统微生物岩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辽宁复州湾剖面寒武系地层出露连续且沉积现象较为丰富,芙蓉统长山组、凤山组微生物岩发育.研究区寒武系芙蓉统微生物岩多为小型柱状,与围岩有明显界限,纹层较为模糊,与华北其他地区寒武系芙蓉统大型柱状叠层石有明显差异.芙蓉统微生物岩主要由暗色致密泥晶和微亮晶颗粒组成,内部发育有生物碎屑、白云石、方解石和黄铁矿颗粒等,显示出微生物岩内部复杂的显微组构,同时柱状微生物岩中保存多种类型的微体生物,如葛万菌(Girva-nella)、肾形菌(Renalcis)等钙化蓝细菌,以及海绵骨针集合体等.致密泥晶组构中粘结着大量的生物碎屑,包括三叶虫和腕足类等.因此,复州湾剖面芙蓉统微生物岩中发育的钙化微生物和多样性颗粒的存在,为探索生物丘形成过程中复杂的微生物沉积作用的研究提供了基本素材,也为寒武系叠层石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中国晚古生代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研究新进展——纪念廖卓庭研究员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中国晚古生代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研究历经几代人的努力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廖卓庭研究员将他的毕生精力献给了中国的地层古生物事业.在他近60年的职业生涯中,足迹遍及神州大地,研究涉及古生物学、古生态学、古生物地理学、生物地层学、构造地层学及古生物地层学在油气和矿产资源调查中的应用等领域.他主要从事石炭-二叠纪腕足动物的研究,建立了22个新属和172个新种;为华南乃至全国的石炭-二叠纪腕足动物生物地层格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也为二叠-三叠系界线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腕足动物化石材料.他长期工作在艰苦的新疆及周边地区,范围涵盖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脉以及准噶尔、三塘湖、吐哈和塔里木盆地,和同事们一起建立了新疆石炭-二叠系综合地层框架,为新疆的油气和其他沉积矿产资源的勘探奠定了坚实基础.本专辑收录了代表中国泥盆纪至三叠纪古生物学和地层学方面最新研究成果的研究论文13篇,以纪念廖卓庭研究员为中国地层古生物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大灭绝后腕足动物的复苏过程:多样性、壳饰演化与古生物地理区系
编辑人员丨2023/8/5
腕足动物是古生代海洋中最重要的底栖生物类群之一,然而该门类在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大灭绝中遭受巨大的打击,在中、新生代海洋中被严重地边缘化.为了评价大灭绝对腕足类宏演化过程的影响,本文聚焦于大灭绝后的复苏过程,从多样性、壳饰演化、古地理区系三个方面分析全球腕足动物的复苏过程与模式.多样性统计表明,腕足类的属级分异度大灭绝后大幅降低,在安尼期快速上升,并在诺利期达到三叠纪最高水平.相较于晚三叠世的新生分子,多数早三叠世的新生属种消亡更快,多为短延限分子.早三叠世至早侏罗世腕足类各个目的壳饰演化趋势迥异,说明并非受同一因素控制;壳饰的发育程度与被捕食压力并没有必然联系.相反,不同腕足目自身的演化历史对壳饰变化具有更显著的影响.网络分析发现腕足类的古生物地理分区性在大灭绝后显著下降,至奥伦尼克期才再次出现分异现象.中三叠世各地出现大量土著分子,使腕足类古生物地理分异性更加明显,甚至可能超过了大灭绝前的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南京龙潭正盘山剖面二叠系孤峰组与栖霞组之交牙形类化石再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全球二叠系瓜德鲁普统(中二叠统)底界以牙形类Jinogondolella nankingensis的首现为标志,"金钉子"层型被定义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瓜德鲁普山国家公园的Stratotype Canyon剖面.然而,J.nankingensis的模式标本和标准产地以及国际年代地层表中瓜德鲁普统底界的高精度绝对年龄均来自南京龙潭正盘山剖面孤峰组的底部.因此,正盘山剖面实际上已经成为全球瓜德鲁普统底界的对比标准,然而该剖面孤峰组和栖霞组上部的牙形类化石序列至今没有系统研究.本文基于新获得的牙形类化石和前人已经描述的标本,在该剖面栖霞组顶部至孤峰组中部共识别出5属9种,并将此段地层划分为了3个牙形类化石带,由下至上依次为:栖霞组顶部的Sweetognathus subsymmetricus-Pseudosweetognathus costatus组合带,孤峰组中下部的Jinogondolella nankingensis带和J.cf.aserrata带.新的牙形类生物地层研究结果表明正盘山剖面瓜德鲁普统罗德阶底界应位于孤峰组底部,孤峰组下部属于罗德阶,中部属于沃德阶,罗德阶与沃德阶的界线位置由于硅质岩中较难处理出牙形类化石而不清楚,推测沃德阶底界可能比当前识别出的J.cf.aserrata带底界更低.临近层位产出的放射虫、菊石和腕足类可以和牙形类化石带进行对比,并提供辅助对比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华南板块上扬子陆表海志留系远岸区韩家店组的生物沉积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上扬子区志留系兰多维列统特列奇阶下部韩家店组以杂色泥岩-粉砂岩、细砂岩为主,大化石含量偏少,局部层段发育碳酸盐岩薄层或透镜体.本文划分黔北道真巴渔剖面韩家店组生物沉积类型并确认环境指标.滇黔桂古陆以北远岸区韩家店组底栖生物类型与其赋存的岩相存在相关性,泥质粉砂岩层面上常见生物潜穴,腕足类Nucleospira被水动力搬运后密集堆积形成贝壳滩;原地生长保存的苔藓虫Fistulipora群落形成厚度约0.2 m的薄层生物层.薄层碳酸盐岩层微相序列显示底栖生物多样性组成,以细生屑颗粒占优势,化石类型包括床板珊瑚、皱壁珊瑚、苔藓虫、腕足类、三叶虫、介形类、海百合茎以及钙藻等,均为栖居于陆表海缓坡富氧海底的常见类型;出现少量极浅水灰泥坪、云坪和内碎屑颗粒滩环境.韩家店组生物沉积特征指示该区海底深度维持在最大浪基面之上,为基底稳定沉降与沉积补偿大致均衡的构造背景.在扬子上升后至早二叠世海进的漫长古陆阶段,韩家店组地层产状未受到强烈褶皱变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晚奥陶世生物大灭绝后第一个腕足动物群:来自滇东北镇雄奥陶系顶部硅化腕足类的证据
编辑人员丨2023/8/5
首次记载云南镇雄奥陶系顶部尾坝层(赫南特晚期)硅化腕足类,命名其为幼始准携螺贝群落(Eospirigerina putilla Community).将它与贵州毕节、仁怀观音桥层的德姆贝-褶窗贝群落(Dalmanella-Plectothyrella Community)[赫南特早中期赫南特贝动物群(Hirnantia Fauna)碳酸盐相浅水代表]比较表明,两者面貌差异显著.确认尾坝层腕足类化石群与中国黔北、赣东北和浙西,以及美国、加拿大、瑞典、挪威、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地赫南特晚期至鲁丹期的化石同属于晚奥陶世大灭绝后第一个动物群,即埃吉伍德-华夏动物群(Edgewood-Cathay Fauna).它与Hirnantia动物群在组成、多样性、优势度、生态分异、生物地理及共生生物等区别很大.大灭绝第一幕发生后,显生宙历时最短、源自高纬海域、适应冷凉水环境的"机会主义者"——赫南特贝动物群"如鱼得水",广布全球,却在第二幕降临后,整体灭绝,成为两幕之间海洋底栖生物群演化的一个鲜明标志.此后,诞生了埃吉伍德-华夏动物群,它以世界性、延限历程长的减缩型(含复活型)属种占优势,新生属很少,体现了大灭绝后幸存动物群的基本特征.华南产该动物群的地层经常超覆在凯迪期地层之上,这是赫南特期海平面先大幅骤降、再快速上升的产物,也是浙赣边区缺失典型Hirnantia动物群的主因.上述两大动物群的更迭发生在赫南特中晚期之交,而不在奥陶-志留纪交界之时.本文还简论两幕灭绝间的动物群演变、产埃吉伍德-华夏动物群的地层对比、赫南特期全球环境变化等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