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腰椎滑脱伴脊柱侧凸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儿童腰椎滑脱伴脊柱侧凸是指腰椎滑脱,同时伴脊柱侧弯、Cobb角>10°。儿童腰椎滑脱较成人少见,儿童腰椎滑脱伴脊柱侧凸更是鲜见,其诊断、分型、治疗方式的选择仍困扰着儿童脊柱外科医生。本文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其诊断、分型及治疗经验,为临床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PDCA联合ABC管理模式应用于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目的]探讨PDCA联合ABC管理模式在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微创手术后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入住本院的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100例,根据入院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n=45)、观察组(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n=55).对照组给予PDCA循环模式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PDCA联合ABC管理健康教育.出院时,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康复效果、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症状管理、医患沟通、康复训练、心理状态、自我护理能力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低于对照组(P<0.05),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09%(5/55),低于对照组的24.44%(11/4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联合ABC管理模式应用于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患者健康教育中,可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促进术后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经皮和开放经肌间隙椎弓根螺钉非融合固定治疗无神经功能障碍A3/A4型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19
[目的]探讨经皮和开放经肌间隙椎弓根螺钉非融合固定治疗无神经功能障碍的 A3/A4 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收治的 46 例无神经功能障碍 A3/A4 型胸腰椎骨折患者,将患者随机交替纳入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transmuscular space screwfixation,PPSF)组和切开经肌间隙椎弓根螺钉固定(Open transmuscular space pedicle screwfixation,OPSF)组.比较两组手术前后Cobb角、12 个月后的矫正角丢失、失血量、手术时间、累积辐射时间.[结果]OPSF组和PPSF组手术前后Cobb角以及 12 个月后的矫正角丢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 OPSF组比较,PPSF组手术时间更短,围术期失血量也更少,平均累积辐射时间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和切开经肌间隙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无神经功能障碍 A3/A4型胸腰椎骨折疗效相当,但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时间更短,失血量也更少,但平均累积辐射时间更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腰椎退变相关型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疗效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3/8/19
[目的]探讨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腰椎退变相关型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的疗效影响因素.[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 110 例采用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的腰椎退变相关型 IVCS患者的疗效影响因素.统计患者年龄、性别、病程、体重指数(BMI)、合并疾病、血脂指标[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凝血指标[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一般资料,采用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10 例患者中,有 34 例(30.91%)患者治疗失败,纳为无效组;其余 76 例(69.09%)治疗成功,纳为有效组.两组患者的年龄、BMI、血脂指标水平、凝血指标水平、合并疾病构成比及性别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效组病程长于有效组,血栓密度、累及腘静脉构成比均高于有效组(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病程(OR= 2.754)、血栓密度(OR =2.402)、累及腘静脉(OR =1.896)是影响患者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经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腰椎退变相关型 IVCS患者有一定的无效风险,其中病程、血栓密度、累及腘静脉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后路内固定术与微创经皮穿刺椎弓根固定术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的临床效果对比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对比传统后路内固定术与微创经皮穿刺椎弓根固定术在胸腰椎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16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后路内固定术83例,微创经皮穿刺椎弓根固定术78例,比较两组之间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前与术后的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矢状面指数以及术前、术后1d、术后3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评分(RDQ).结果 两组治疗顺利完成.微创经皮穿刺椎弓根固定术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与后路内固定术组相比较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矢状面指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d、术后3个月RDQ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后路内固定组术后1d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经皮穿刺椎弓根固定术组术后1d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经皮穿刺椎弓根固定术组在术后1d的VAS、RDQ与后路内固定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路内固定术与微创经皮穿刺椎弓根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相当,但微创经皮穿刺椎弓根固定术具有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量化评估策略下的疼痛知识教育在胸腰椎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量化评估策略下的疼痛知识教育在胸腰椎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 7年6月在本院接受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2014年7月至201 5年1 2月)和观察组(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各50例,对照组采用围术期常规疼痛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量化评估策略下的疼痛知识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镇痛相关知识认知水平、术后不同镇痛方法需求率及术后不同时间段的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对“疼痛对功能康复有影响”、“术后疼痛应采取镇痛措施”、“感觉疼痛应该报告”、“了解术后常用镇痛措施”、“了解常用镇痛药的不良反应”5项正确认知的肯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术后疼痛应该忍受”、“术后应用镇痛药对身体有害”2项错误认知的肯定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要求使用镇痛泵需求率、肌注盐酸哌替啶需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2h、12h、24 h视觉模拟评分(VA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胸腰椎骨折手术患者应用量化评估策略下的疼痛知识教育,有助于提高患者术后镇痛相关知识认知水平,增强镇痛需求,从而明显缓解术后疼痛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腰椎间盘镜手术治疗复杂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48例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镜手术治疗复杂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48例复杂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合并脊椎滑脱者26例,合并腰椎骨折者10例,合并脊柱侧凸者12例,均予以后路腰椎间盘镜手术,根据不同情况加用椎弓根器械行矫形、复位、固定及椎间或横突间植骨融合术.综合评估患者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生活质量[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WHOQOL-BREF)]评分及相关症状评分的变化.[结果]48例患者术后VAS、ODI及症状评分结果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 <0.05),WHOQOL-BREF评分结果均较手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腰椎间盘镜手术能有效减轻复杂性腰椎管狭窄患者疼痛症状,对改善其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等具有积极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腰椎经椎间孔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解剖研究(附46例临床报告)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解剖.[方法]选择10例成人尸体标本,测量其脊柱腰段椎间孔长度、宽度以及高度;此外选择在本院腰椎间盘镜下行经椎间孔髓核摘除术患者46例,评价疗效.[结果]从L1~5,各椎间孔宽度逐渐减小(P <0.05),高度逐渐增大(P <0.05),神经根下缘至椎间孔下缘距离也逐渐增大(P <0.05),同一椎间孔宽度、高度、长度、神经根下缘至椎间孔下缘距离左右两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椎弓根内外侧至正中矢状面、上下关节突至正中矢状面、椎弓峡部至正中矢状面距离左右两侧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46例患者术后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3.5%(43/46);患者末次随访JOA评分及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均显著升高(P <0.05).[结论]通过对腰椎椎间孔解剖测量证实腰椎间孔镜技术有相对安全的手术区域,且临床疗效证实在此解剖区域行腰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的、创伤小、疗效好的手术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手术治疗老年轻型GATAⅡ型胸腰椎结核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老年轻型GATAⅡ型胸腰椎结核的手术疗效.方法 对抗结核药物治疗无效的21例老年轻型GATAⅡ型胸腰椎结核患者采用手术治疗.评估患者患椎后凸Cobb角、病变愈合、神经功能、疼痛及体力状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9~40个月.患者Cobb角由术前20.6° ± 2.3°恢复到术后4° ± 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ESR恢复正常.VAS评分由术前(8.8 ± 0.9)分下降至术后1个月(1.3 ± 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9例神经损伤的患者术后3个月Frankel分级均提高1~2级.术后6个月体力状况ECOG分级:2级5例全部恢复到1级,3级12例中9例恢复到1级、3例恢复到2级,4级4例中1例恢复到1级、3例恢复到2级.结论 一期后路钉棒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轻型GATAⅡ型胸腰椎结核疗效显著,可矫正或防止后凸畸形,减轻患者疼痛,维持和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监测D-二聚体对老年退变性腰椎疾病手术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价监测D-二聚体对老年退变性腰椎疾病手术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VTE)的意义.方法对220例老年退变性腰椎疾病手术患者术后予以低分子肝素钠抗凝及下肢血液循环驱动预防VTE,术后每2~4天监测D-二聚体1次,共监测2~5次.按术后VTE诊断明确与否分为血栓组(18例)和血栓不确定组(202例).结果 术后D-二聚体平均值:血栓不确定组为(1982.6 ± 328.1) μg /L,血栓组术后血栓发生前为(2168.5 ± 311.9)μg/L,血栓时为(5076.4 ± 521.4)μg/L;血栓不确定组术后与血栓组血栓发生前的D-二聚体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组血栓发生前与发生时的D-二聚体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值≥4500 μg/L的36例中有16例发生VTE,<4500 μg/L的184例中有2例发生VTE,发生时间为术后1~2周,两组发生血栓的相对危险度RR为42 : 1;当D-二聚体值≥4500 μg/L时,发生血栓的风险增加(P<0.01).结论 D-二聚体水平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老年退变性腰椎疾病手术患者的VTE,这对早期治疗及防治病情进展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