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腔镜经胃腔内切除术在贲门周围胃肠间质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胃腔内切除术(LIGS)在贲门周围胃肠间质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5例贲门周围胃肠间质瘤行LIGS治疗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3例,女2例;年龄为52(35~69)岁;患者均行LIGS。观察指标:(1)术中及术后情况。(2)随访情况。采用电话或门诊方式进行随访,随访间隔为每3个月1次。了解患者远期并发症和肿瘤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2年4月1日。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 结果:(1)术中及术后情况。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LIGS,无中转开腹或手术方式变更。5例患者术中探查示:3例肿瘤位于贲门小弯侧,2例位于胃底后壁,肿瘤距离贲门齿状线1.5(1.0~3.0)cm。5例患者中,3例具有病理学可评估切缘,分别为0.3、0.8、1.5 cm,2例无可评估切缘但包膜完整。5例患者手术时间为75(65~112)min,术中出血量为25(15~70)mL,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2(1~3)d,术后首次进食流质食物时间为3(2~4)d,引流管留置时间为4(3~5)d,术后住院时间为6(5~8)d。5例患者均无出血、吻合口漏、胃瘫等术后近期并发症;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胃间质瘤;肿瘤长径为3.0(1.8~5.5)cm,其中2例肿瘤长径≤2.0 cm,3例肿瘤长径≥3.0 cm。5例患者危险度分级为2例极低危,2例低危,1例中危。(2)随访情况。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9(3~15)个月。随访期间患者均未出现吞咽障碍、胃食管反流等远期并发症,CT复查均无肿瘤复发转移。结论:LIGS可用于治疗贲门周围胃肠间质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经胃单孔腹腔镜贲门肿物切除+贲门重建术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随着腹腔镜技术和内镜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单纯腹腔镜或单纯内镜下治疗胃肠间质瘤在临床上已广泛开展,融合了两者优势的双镜联合技术日益受关注,多Trocar经过胃壁的经胃腹腔镜手术也已有开展。对于胃特殊部位、尤其是食管胃结合部区域的黏膜下肿瘤,若病灶面积较大、病灶层次较深,内镜操作难度较大,腹腔镜手术可能导致正常组织切除过多、影响相关功能,而经胃腹腔镜手术也还是有经Trocar孔发生肿瘤腹腔种植的风险。为此,笔者将单孔技术与经胃腹腔镜技术相结合、经过单孔装置进行胃腔内腔镜手术探索。该技术适用于内镜下无法切除、或切除困难的胃腔内特殊部位如贲门或幽门的病变,或标本体积过大、内镜取出困难,但不适用于胃浆膜下的病变,而操作空间狭小和“筷子效应”明显是开展该技术必须面对的难题,本文与同道分享经胃单孔腹腔镜贲门黏膜下肿物切除+贲门重建术的手术视频及相关操作经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不同腹腔镜手术治疗胃底贲门部胃肠间质瘤疗效的多中心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腹腔镜手术治疗胃底贲门部胃肠间质瘤(GIST)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7年12月至2021年12月我国广东省人民医院等14家医学中心收治的251例行腹腔镜根治性切除术胃底贲门部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23例,女128例;年龄为58(24,87)岁。观察指标:(1)治疗情况。(2)不同腹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情况。(3)特殊腹腔镜技术亚组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或方差分析;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 Q1, 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或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结果:(1)治疗情况。251例患者中,202例行胃楔形切除术,26例行特殊腹腔镜技术(10例浆膜剥离切除术、16例经胃腔内切除术),23例行胃结构性切除术(6例全胃切除术、17例近端胃部分切除术)。251例患者中,24例出现术后并发症。(2)不同腹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情况。行胃楔形切除术患者性别(男、女),年龄,肿瘤最大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首次进食全流质食物时间,术后首次进食半流质食物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核分裂数(≤5/50高倍视野、6~10/50高倍视野、>10/50高倍视野),危险度分级(极低危险度、低危险度、中危险度、高危险度),肿瘤部位(贲门部、胃底部)分别为93、109例,(59±11)岁,3.50(0.40,10.00)cm,88.00(25.00,290.00)min,20.00(25.00,290.00)mL,4.00(2.00,12.00)cm,3.00(1.00,9.00)d,4.00(1.00,16.00)d,5.00(1.00,18.00)d,14例,164、31、7例,47、83、50、22例,30、172例;行特殊腹腔镜技术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9、7例,(49±14)岁,2.55(0.20,5.00)cm,101.00(59.00,330.00)min,27.50(2.00,300.00)mL,4.50(0,6.00)cm,2.50(1.00,10.00)d,4.00(1.00,16.00)d,6.00(1.00,18.00)d,3例,20、5、1例,15、5、2、4例,24、2例;行胃结构性切除术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1、12例,(52±10)岁,5.00(0.80,10.00)cm,187.00(80.00,325.00)min,50.00(10.00,300.00)mL,6.00(4.00,12.00)cm,4.00(2.00,8.00)d,6.00(3.00,14.00)d,8.00(2.00,18.00)d,7例,11、5、7例,2、6、6、9例,13、10例;3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 =6.75, F=10.19, H=17.71、37.50、35.54、24.68、16.09、20.20、13.76, χ2 =13.32,Z=28.98、32.17, χ2 =82.14, P<0.05)。(3)特殊腹腔镜技术亚组分析。10例浆膜剥离切除术患者术后首次进食全流质食物时间,术后首次进食半流质食物时间,肿瘤位置分型(内生型、外生型、壁间型)分别为4.50(1.00,10.00)d,8.00(3.00,12.00)d,0、8、2例;16例经胃腔内切除术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00(1.00,4.00)d、3.00(1.00,6.00)d,16、0、0例;两者术后首次进食全流质食物时间、术后首次进食半流质食物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2.65,-3.16, P<0.05);两者肿瘤位置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胃楔形切除术是治疗胃底贲门部GIST最常用的腹腔镜手术方式。特殊腹腔镜技术主要应用于贲门部GIST患者,手术重点为保留贲门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袖状胃切除术后GERD的修正治疗浅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肥胖是现代社会的流行病,减肥手术被认为是治疗病态肥胖及其并发症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过去20年间,Roux-en-y胃旁路术(RYGB)因其低并发症及减重效果持久并能改善肥胖并发症如Ⅱ型糖尿病、高血压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被认为是世界卫生组织治疗病态肥胖的首选方法[1].由于肥胖发病率的急剧上升导致替代治疗策略的发展,2003年由Regan等[2]提出的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SG)由于手术技术难度减低、手术时间缩短、疗效确切得到了广泛应用.尽管目前对于肥胖合并胃食管反流及肥胖合并Ⅱ型糖尿病的最佳减重手术方式存在争议,但在一些报道中,这两种患者选用LSG的比重已经超过了RYGB,而成为最常见的减肥手术[3-4].研究表明,在病态肥胖患者中,多达50%的患者同时合并有胃食管反流病[5-6],达15%患者同时合并食管裂孔疝[7];而LSG术后新发胃食管反流(GERD)占18%~22%[8-10],袖状胃切除术可改善患者病态肥胖及肥胖相关并发症,但会加重原有GERD症状,甚至引起新发GERD症状,其中部分患者可以通过服用质子泵抑制剂(PPI)改善症状,而对于PPI治疗无效的患者,探讨如何行修正治疗,其临床意义深远.LSG术后产生GERD机制尚未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与食管下括约肌(LES)纤维束的破坏、膈食管韧带破坏、HIS角破坏所致食管下段压力降低及胃腔内压力增加、胃顺应性增加、胃排空延迟有关[11].现将LSG术后难治性GERD的修正治疗方式综述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3次胃塑形技术在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3次胃塑形技术在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12月期间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普外科肥胖与代谢性疾病中心采用3次胃塑形技术行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间和术后30 d内恶心/呕吐、胃漏、出血、梗阻/扭转等短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共收集966例患者,其中男294例,女672例;年龄16~65岁、(32.8±8.6)岁;身体质量指数27.5~47.2kg/m2、(34.2±3.5)kg/m2.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为45~170 min、(100.2+33.4)min.术后出现恶心/呕吐484例(50.10%),出血2例(0.21%,腹腔内出血1例、胃腔内出血1例),胃漏1例(0.10%,B级漏),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住院时间4~24d、(7.55±2.47)d.术后随访30 d内因恶心/呕吐再次入院患者2例(0.21%),经内科保守治疗后缓解出院.结论 采用3次胃塑形技术的袖状胃切除术更符合生理,安全性较好,适宜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