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发性卵巢类癌合并肝转移一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原发性卵巢类癌是一种罕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大多数患者无特异性表现,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现报告1例原发性卵巢非典型类癌,患者因腹围增加2年、发现盆腔巨大肿物3d就诊,盆腔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提示腹、盆腔内巨大囊实性异常强化肿物,肝脏及右侧腹膜后异常强化结节及软组织肿物,予以卵巢恶性肿瘤全面分期术+肝脏表面活检术,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诊断为卵巢非典型类癌Ⅳ期(G2T3cN1bM1b)合并肝转移、腹膜后转移,术后化疗6个周期,术后1年余复发.结合此病例讨论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原发性卵巢类癌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原发性卵巢类癌的认识,为此类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影像组学在卵巢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卵巢癌作为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预后差、易复发的特点,主要原因为其诊断时多已处于晚期、易发生腹膜转移,以及易对一线化疗药物铂类产生耐药.卵巢癌的治疗应更多考虑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及时诊断并选择合适化疗药物将在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等多个方面使患者受益.影像组学在卵巢癌的治疗方面有着重要价值,近年来多有针对卵巢癌化疗耐药及预后的研究,本综述旨在对卵巢癌的术前预测、化疗反应评估、铂化疗耐药以及预后预测方面的影像组学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概述,以期指导临床利用影像组学技术来更准确地预测患者疾病进展和治疗效果,从而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探索多组学数据融合的方法,将影像组学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相结合,期望本综述可以为科研工作者提供研究方向的参考和启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68Ga-FAPI PET/CT在胃及结直肠肿瘤诊疗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FAP)是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的标志性蛋白,其在多种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中高表达,而在正常组织中几乎不表达,现已成为肿瘤诊疗的重要靶点。 68Ga标记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抑制剂(FAPI)的PET/CT显像具有不受血糖水平的影响、肿瘤摄取迅速以及可获得较高的靶/本底比值图像等特点,已显示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胃及结直肠肿瘤具有发病隐匿、易复发转移,且腹膜转移不易检出等特点,患者预后较差。与 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检查相比, 68Ga-FAPI PET/CT在胃及结直肠肿瘤的诊断、分期与疗效评估中具有显著优势,目前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笔者重点就 68Ga-FAPI-04 PET/CT在胃及结直肠肿瘤诊疗中的临床价值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再手术与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回顾性分析本中心近10年收治的64例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以脂肪肉瘤最多见(56%),外科手术整块切除率73%、R 0切除率61%、联合脏器切除率42%。平均随访6.1年,最长随访9.3年,随访期间总体再手术率31%,总体死亡率27%。分化差、非整块切除、非R 0切除与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的不良结局直接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自体腹膜补片修补缺损血管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在进行腹腔恶性肿瘤根治性切除手术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大血管受侵犯的情况,这不但给手术增加了难度,也直接影响到了根治效果和预后。随着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的扩大根治性手术相关技术的发展,外科医师开始采用自体、异体或者人工血管进行术中缺损血管修补,从而达到根治性手术的效果。但由于这些材料都有不足之处,所以学者们一直在寻求更好的替代物。鉴于腹膜间皮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在胚胎学、组织学和生理学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且腹膜组织相较于自体、异体或者人工血管更容易获取,将自体腹膜制作成补片来修补缺损血管在理论和技术上具有可行性。本文就目前自体腹膜补片修补缺损血管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STK11基因突变的原发性腹膜上皮样间皮瘤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恶性腹膜间皮瘤(malignant peritoneal mesothelioma,MPM)是原发于腹膜的罕见恶性肿瘤。33%~50%的弥漫MPM患者有石棉接触史。发病年龄以50~70岁多见。近85%的MPM有BAP1基因改变。本文报道1例31岁女性上皮样型MPM无石棉接触史伴有遗传性肿瘤基因STK11突变。临床表现为盆腔肿块。镜下排列呈管状、条状、筛状,肿瘤细胞为上皮样,中度核异型性、有核仁,间质富含小血管,伴有广泛的黏液变性。免疫组织化学广谱细胞角蛋白、波形蛋白、Calretinin、D2-40、间皮素细胞、WT-1均阳性。全外显子基因检测示遗传性肿瘤基因STK11突变。腹腔镜手术并化疗后3个月盆腔肿物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导航系统辅助三维打印模板引导下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剂量评估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对比导航系统辅助三维(3D)打印模板联合引导下 125I粒子治疗恶性肿瘤的术前、术后计划差异,验证光学导航辅助下的粒子植入计划完成质量。 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导航系统辅助3D打印模板引导下粒子植入治疗的肿瘤患者共20例(男10例,女10例,中位年龄60.5岁),植入部位为头颈部8例、胸壁1例、盆腔9例、椎旁和(或)腹膜后2例,中位处方剂量150 Gy。对比术前、术后计划中的粒子数、针数、相关剂量学参数等。剂量学参数包括靶区90%大体肿瘤靶区(GTV)所接受的处方剂量( D90)、GTV分别接受100%、150%、200%处方剂量的体积百分比( V100、 V150、 V200)、GTV接受的最小边缘剂量(MPD)、适形指数(CI)、靶区外体积指数(EI)、均匀性指数(HI)以及2 cm 3范围脊髓接受剂量( D2 cm 3)。采用配对 t检验及Wilcoxon符号秩检验分析数据。 结果:术后使用针数与术前计划一致[均为12 (9,19)根];术后实际粒子数较术前计划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35,68)和49(35,63)颗; z=1.859, P>0.05]。术后计划的MPD较术前计划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0.52±14.89)和(67.22±20.56) Gy; t=-3.769, P=0.001];其余剂量学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值:-0.533,-0.423, z值:-0.849~1.416,均 P>0.05)。术后剂量质量评价为优者17例(17/20),为良者2例(2/20),为中者1例(1/20)。 结论:联合模式引导对植入计划的完成质量良好,术后实际靶区剂量可达到术前预计划的要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伴有卵黄囊瘤成分的子宫中肾样腺癌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子宫中肾样腺癌是一类新近报道的子宫恶性肿瘤,伴有卵黄囊瘤成分的病例较少报道。本文报道1例59岁女性患者,因“绝经后阴道流血7个月”就诊,盆腔磁共振成像(MRI)提示恶性肿瘤,子宫内膜癌可能,2022年9月23日行宫腔诊刮术。镜下肿瘤细胞由2种成分构成,一部分肿瘤呈腺管状、乳头状及实体状生长,腺腔内见嗜伊红分泌物,免疫组织化学细胞角蛋白(CK)7、GATA3、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CD10阳性;另一部分肿瘤呈网状、微囊状,间质呈黏液样,免疫组织化学CK7、甲胎蛋白、Glypican-3、SALL4阳性,突变扩增阻滞系统PCR(ARMS-PCR)检测显示KRAS基因第2号外显子G12D点突变,诊断为子宫中肾样腺癌合并卵黄囊瘤成分。2022年10月8日行根治性手术,术后病理见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左右盆腔淋巴结和膀胱腹膜反折处肿瘤转移。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结果为非特异性分子谱。术后行BEP(地塞米松5 mg+博来霉素15 mg+依托泊苷100 mg+顺铂56 mg)方案化疗。该肿瘤生物学行为高度恶性,治疗以手术+化疗为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网膜囊入路对比中间入路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结肠脾曲游离技术是左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技术难点,本研究旨在比较腹腔镜下左半结肠癌根治术网膜囊入路和中间入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标准:(1)施行左半结肠癌根治术;(2)术后病理结果为腺癌;(3)年龄为18~80岁;(4)无肝脏、腹膜或远处转移。排除标准:(1)身体状况较差,具有严重心、脑、肺、肝、肾和造血系统疾病者;(2)基础情况差不能耐受腹腔镜手术;(3)同时有其他恶性肿瘤病史,或多源性肿瘤;(4)因出血、梗阻和穿孔等需行急诊手术者。收集广东省中医院胃肠外科2014—2020年期间完成的189例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网膜囊入路组(52例)和中间入路组(137例)。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SM)对全组患者按最近邻匹配法进行1∶1匹配,卡钳值为0.01,匹配变量包括性别、年龄、美国麻醉师协会(ASA)评分、体质指数、肿瘤部位和肿瘤分期。通过PSM,网膜囊入路组与中间入路组各47例患者。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具有可比性。采用配对 t检验、配对秩和检验和配对χ 2检验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指标,并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当两条生存曲线出现交叉时,补充two-stage法和Restricted mean survival time(RMST)的组间比较结果。 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无术中死亡。两组术中无联合脾脏、胰腺等脏器切除。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流质饮食、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但网膜囊入路组的中位腹腔镜游离时间较中间入路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位数:56 min比65 min, P=0.032)。中间入路组患者中有6.4%(3/47)(体质指数均>25 kg/m 2)术中进入错误层面,网膜囊入路组未出现。网膜囊入路组与中间入路组患者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0.2%和86.1%( P=0.909);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5.6%和94.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532)。 结论:对于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术,网膜囊入路是安全可行的方法,尤其对于经验欠缺的外科医生而言。对于肥胖患者,网膜囊入路能更好地进入正确解剖层面,避免进入胰后间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18F-FDG PET/CT如何诊断原发灶隐匿的肿瘤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者女,69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胸痛1个月就诊。胸、腹、盆部CT平扫检查发现双肺多发磨玻璃及斑片影,右侧腋窝、纵隔、腹膜后多发肿大淋巴结,多发颈胸腰椎椎体及双侧多根肋骨密度不均;血肿瘤标志物未见异常。患者既往有子宫肌瘤及甲状腺功能减低病史,目前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中。因发现肺、淋巴结、骨多发病变,临床怀疑恶性肿瘤可能,遂行 18F-FDG PET/CT显像以明确病变性质及分期。 18F-FDG PET/CT显像( 图1)见双肺多发代谢轻度增高的磨玻璃及斑片影,边界不清,SUV max 4.0;全身多发代谢增高淋巴结,累及左颈根部、双侧锁骨上、右腋下及胸肌深面、纵隔及双肺门、腹膜后、双侧髂血管旁,淋巴结最大者短径1.6 cm,SUV max 15.9;扫描野内骨骼大量代谢增高灶,CT上密度不均,SUV max 12.6,累及脊柱、骨盆、肋骨、胸骨、双侧肱骨、双侧肩胛骨、双侧锁骨、双侧股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