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伴耳鼻喉症状的肥厚性硬脑膜炎2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本文报道2例伴耳鼻喉症状的肥厚性硬脑膜炎。例1为55岁女性,因“头痛4个月,耳闷1个月,左侧面部麻木3周,视力下降、声嘶8 d”入院,鼻咽部两次活检均为黏膜慢性炎,多学科会诊结合增强MRI硬脑膜增厚强化、血IgG4升高,诊断为IgG4相关性肥厚性硬脑膜炎。治疗过程中出现病情反复及并发症,3年后复查MRI原异常信号及硬脑膜强化消失,5年后完全停用激素,目前病情稳定未再反复。例2为63岁男性,因“头痛、复视5 d”入院,“右耳鸣、混合性聋”11个月,确诊ANCA相关性血管炎7个月,CT及增强MRI提示鼻咽部、咽旁异常信号并强化,多学科会诊后诊断为ANCA相关性肥厚性硬脑膜炎,激素治疗后症状缓解,但出现肺部、腹部感染及消化道溃疡穿孔,因“感染性休克”去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口腔寄生胎并X连锁巨角膜1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孕妇,35岁,怀孕4次,生育2次,自然流产2次,2016、2019年行剖宫产分娩2女婴,体健。孕25 +4周外院超声提示:胎儿口咽部囊实性肿块,多考虑来源于胎儿口腔。于孕27 +1周,来甘肃省妇幼保健院行针对性超声进一步检查,超声所见:胎儿口腔无法闭合,口腔内见一混合回声团块向外突出,动态观察与胎儿咽喉部相连,大小11.57 cm×8.41 cm×8.65 cm,大小较外院检查时增大,边界清,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内可见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及多发短条状强回声后方伴声影。受包块遮挡,胎儿颜面部无法显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示团块内见动、静脉血流信号,可见滋养血管来自于颅内。胎儿腹部散在多发的强回声斑;胃泡、胆囊、膀胱未显示。羊水无回声区最大深度11.68 cm,羊水指数38.87 cm。超声提示:①胎儿口咽部混合回声占位,多考虑口腔寄生胎;②胎儿腹部散在多发强回声斑;③胎儿胃泡、胆囊、膀胱未显示;④羊水过多(图1)。充分告知患儿父母双方病情后,患儿父母要求入院引产,于2 d后生下一女婴,外观见口鼻部膨出一14 cm×10 cm大小不规则样膨出物,外部可见一层膜包裹,边缘可见部分肠管外漏,该肿物来源于胎儿口腔上腭。最后经病理诊断为胎儿口腔寄生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深度学习算法在胰腺低剂量CT扫描中改善图像质量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究深度学习算法(DLR)在胰腺低剂量CT扫描中改善图像质量的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20年8月至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进行腹部胰腺增强检查的68例患者,采用随机区组法分为正常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各34例,正常剂量组扫描管电压为120 kV,低剂量组管电压为100 kV。所有患者均行平扫、动脉期、实质期、延迟期扫描。低剂量组4期图像分别采用滤波反投影(FBP)、混合模型迭代算法(AIDR)和DLR 3种方法重建图像,正常剂量组4期图像均采用AIDR重建图像,分别记为LD-FBP、LD-AIDR、LD-DLR、RD-AIDR。测量胰腺的CT值、噪声值(SD),计算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不同重建方法图像间各参数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法;对每组图像进行主观评分,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正常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患者胰腺平扫、动脉期、实质期、延迟期不同重建方法图像间胰腺CT值、SD、SNR、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实质期和延迟期图像LD-FBP、LD-AIDR、LD-DLR图像CT值均高于RD-AIDR图像( P均<0.05);4期图像间SD、SNR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4期LD-FBP、LD-DLR与RD-AIDR的C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RD-AIDR的CNR优于LD-FBP,LD-DLR优于RD-AIDR。DLR算法对胰腺4期图像的SD、SNR、CNR均有改善,其中对SNR的改善增强图像更为显著,对CNR的改善平扫期和延迟期更为显著。胰腺4期不同算法重建图像主观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01)。LD-DLR与RD-AID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扫、动脉期、实质期、延迟期 Z值分别为1.00、2.24、0.45、1.34, P值分别为0.317、0.025、0.655、0.180)。 结论:DLR技术可以在降低胰腺CT辐射剂量的同时改善图像质量,满足诊断需求,在胰腺低剂量增强CT检查中可降低噪声,提高图像的信号SNR和CNR。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儿童胃丛状纤维黏液瘤超声造影表现1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患儿女,8岁,因"间断性餐后呕吐2年,腹痛伴恶心、呕吐3 d"入院。患儿既往中度贫血2年,口服铁剂治疗。入院查体:左上腹可触及一大小约10 cm×5 cm包块,质软,无压痛。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血红蛋白浓度128 g/L。全腹增强CT检查:胃窦部胃壁明显不规则增厚,并累及十二指肠,内壁不光整,浆膜面毛糙,呈不均匀强化(图1),提示胃窦占位(淋巴瘤可能)并累及十二指肠。电子胃镜检查:胃窦变形,前壁邻近胃角见巨大黏膜下隆起,表面光滑,前壁、小弯黏膜粗糙糜烂及不规则溃疡形成(图2),胃窦病变向下延伸至十二指肠降部上段,幽门变形,开放差,提示胃窦部病变性质待定(淋巴瘤?)。胃镜活检:黏膜组织重度慢性炎,部分区域黏膜坏死并炎性肉芽组织增生,符合溃疡形成。腹部超声检查:上腹部见巨大混合回声肿块,与胃窦部关系密切,压迫胃小弯处,范围12.9 cm×10.9 cm×6.6 cm,边界尚清,形态不规则,实性部分呈多结节样,未见钙化,肿块内见液性无回声区,呈多囊样改变,透声差,幽门可见开放,十二指肠未见扩张。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肿块内可见少量血流信号(图3);肝、脾未见异常,门静脉因肿块遮挡显示不清。提示上腹部巨大混合性肿块,考虑肿瘤性病变,来源于胃窦可能性大。向患儿监护人告知超声引导下组织学穿刺方案,经其同意行穿刺前超声造影检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对儿童超声造影应用伦理备案。超声造影检查:经肘静脉注射SonoVue造影剂(Bracco公司)2 ml后立即注射5 ml生理盐水冲洗,肿块2 s开始增强,12 s达峰,后可见缓慢消退,观察至60 s病灶仍可见增强(图4),呈"快进慢出"样表现。超声引导下经皮胃肿物粗针穿刺:患儿取平卧位,超声引导下选择合适进针路径,避开未增强区域,以18G活检针分别于肿物上缘、中部取材2次,取出组织2条,送病理检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儿童生长性畸胎瘤综合征影像学表现1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患儿 女,12岁,因"运动后出现左下腹痛4 d"入院。腹部CT平扫显示:腹盆腔巨大软组织肿块影,密度不均,内见坏死、钙化,右侧附件显示不清;腹盆腔积液(图1A)。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11 499 ng/mL,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295.3 U/mL,CA199为79.88 U/mL。行保留生育功能卵巢恶性肿瘤手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右侧卵巢恶性混合型生殖细胞肿瘤,含未成熟畸胎瘤(Ⅲ级)、卵黄囊瘤成分(图1B)。患儿术后定期行卡铂、依托泊苷联合博来霉素化疗。第5次入院化疗时复查血常规、人绒毛膜促性腺素β亚单位(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β,β-HCG)及AFP均正常。腹部CT:肝周稍低密度肿块,内见少许钙化及脂肪,增强后轻度强化(图2A、2B)。盆腔MRI:盆腔两侧见多发大小不等囊样影,呈T1WI低、T2WI压脂高信号,部分弥散稍受限,增强后未见强化(图3A~3C)。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产前超声诊断胃壁未成熟畸胎瘤1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孕妇32岁,孕1产0,孕36周因当地超声提示胎儿腹腔混合回声包块来我院进一步检查。自诉孕33周及之前产前超声未见明显异常。既往体健,无传染病及家族遗传病史,无创DNA低风险。超声显示:胎儿左肾前方测及一囊实混合性肿物6.4 cm×4.9 cm×4.7 cm,边界尚清,上缘至脾、胃,下缘达左肾下极下方约1 cm,形状欠规则,其内中心部以实性低回声为主,并可见散在点片状、簇状、线样强回声及多发小片状无回声区(图1A),大小约5.1 cm×4.1 cm×3.8 cm,周边为多发不规则无回声区环绕,较大约1.9 cm×1.7 cm×1.5 cm。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示:肿物周边及内部可见少许点、条状血流信号,慢速血流成像(Slow Flow HD)示肿物周边呈半环状血流,并由周边深入其内呈树枝状及线状丰富血流信号(图1B),为低速低阻血流频谱,脐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9.01 cm/s,阻力指数(RI)0.48(图1C)。胃泡充盈欠佳且胃后壁与肿物分界不清,胎儿呼吸样运动时胃泡与肿物同步运动,左肾、脾脏、肠管受压变形。超声提示:未成熟畸胎瘤?胃来源可能性大。同期MRI示左肾前方巨大囊实性肿物,信号不均匀,呈长T1、稍长或长T2,大小约6.1 cm×4.9 cm×5.4 cm,边界尚清,其内可见多发流空血管影,囊实性成分分布无明显规律,外周以囊性为主,周围脏器受压,胃泡受压显示不清(图2A),提示神经母细胞瘤?孕37 +3周复查超声:腹腔肿物明显增大,约7.4 cm×6.3 cm×5.7 cm,胃泡较小且形状欠规则,SlowFlow HD示肿物周边及内部血流丰富,PSV 12.1 cm/s,RI 0.42;39周时肿物达9.3 cm×8.1 cm×7.1 cm,上缘至胃脾,下缘至盆腔,内部以实性成分为主,明显增大,大小约7.2 cm×6.8 cm×5.0 cm,周边为受压环绕的大片状无回声,较大者2.5 cm×1.9 cm×1.8 cm,SlowFlow HD示肿物周边及内部可见来自腹腔干分支的环状及线状丰富血流信号,部分沿线样强回声走行,胃泡小且细长,与肿物分界不清。孕妇于当日顺娩一男婴,体重3 250 g,Apgar评分为10-10-10分,腹部膨隆,腹壁静脉怒张,腹部偏左可触及大小约9.0 cm×9.0 cm×8.0 cm肿物,活动度差。血红蛋白(Hb) 91 g/L(140~200 g/L),甲胎蛋白(AFP)>1 000 μg/L。出生后1 d CT增强扫描示:病变实性部分呈渐进性强化,动脉期部分病变突入胃腔内且强化较明显(图2B)。提示腹腔偏左囊实性肿物,间叶组织来源可能,消化系统来源不除外。出生后2 d MRI T2-haste示腹腔偏左可见一囊实性巨大肿物,边界欠清,大小10.3 cm×8.6 cm×8.4 cm,部分病变位于胃腔内,肿物信号不均匀,实性部分呈等T2、等T2信号,囊性部分呈长T1、长T2信号,周围脏器受压移位,胃泡大部分显示不清,腹腔内可见片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图2C)。提示:腹腔偏左囊实性肿物,神经母细胞瘤可能;腹腔积液。因Hb达危急值,遂下病危通知,留置胃管后引流液呈咖色。给予输血、纠酸、抗感染、静脉补液、止血等治疗。患儿病情逐渐平稳,于出生后第6 d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肿物呈不规则圆形,侵犯胃后壁,局部包膜不完整,紧贴胃后壁切除大部分肿瘤。大体标本:肿物呈不规则圆形,大小约12.0 cm×10.0 cm×9.0 cm,肿瘤穿透胃壁部分大小约3.0 cm×2.0 cm×1.0 cm,包膜不完整,切面半囊半实,包膜下及实性部分内可见大小不等的囊腔,可见淡红色稍黏稠液体流出,部分实性区域灰黄灰褐色,未见明显油脂及毛发(图3A)。镜下所见:可见胚胎时期三胚层组织,另可见不成熟的神经上皮(图3B)(少量神经外胚层小管和菊形团结构)及不成熟软骨组织(图3C)。病理诊断:(胃后壁肿物)未成熟畸胎瘤1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卵黄囊瘤转移至子宫肌层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女,16岁,左卵巢卵黄囊瘤切除1年,术后给予顺铂、依托泊苷和博莱霉素(isplatin,etoposide and bleomycin,PEB)方案化疗6个疗程,因腹部胀痛就诊.超声检查:子宫前壁肌层内见约6.5 cm × 6.5 cm×6.0 cm囊实混合性团块,内膜明显受压,左侧浆膜连续性局部中断(图1a).彩色多普勒成像:团块周边采集到长条状血流信号(图1b).实验室检查:血清甲胎蛋白升高(1 739 ng/mL),超声结合实验室检查提示卵黄囊瘤侵犯子宫肌层可能.患者行开腹全子宫切除术及右侧附件切除术,术后标本:左侧肌壁类圆形肿物,大小约6.5 cm × 5.5 cm × 5.5 cm,切面灰黄灰褐色,伴出血,可见坏死,中央见一 3 cm的囊腔,左侧浆膜面见2 cm破口(图1c),病理:卵黄囊瘤穿透肌层达黏膜层,部分区域可见席勒-杜瓦尔体(Schiller-Duval小体)(图1d).免疫组化结果:CKp(+)、PLAP(+)、CDX2(+)、CD117(+)、Inhibin-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一种融合KPCA、FastICA及SVD的腹壁源胎儿心电信号提取算法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为实现从母体腹壁混合信号中提取高信噪比和波形清晰的胎儿心电信号,提出一种融合核主成分分析(kerne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KPCA)、快速独立成分分析(fast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FastICA)及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的胎儿心电信号提取算法.方法:首先,采用KPCA对母体心电信号进行降维,再利用改进的基于负熵的FastICA处理降维后的数据,得到独立成分.随后,引入样本熵进行信号通道选择,挑选出包含最多母体信息的信号通道.在选中的母体通道上进行SVD,得到母体心电信号的近似估计,再用腹壁源信号减去该信号得到胎儿心电的初步估计.最后,采用改进的基于负熵的FastICA成功分离出纯净的胎儿心电信号.在腹部和直接胎儿心电图数据库(Abdominal and Direct Fetal Electrocardiogram Database,ADFECGDB)和 PhysioNet 2013挑战赛数据库中对提出的算法进行验证.结果:提出的算法在主观视觉效果和客观评价指标上都表现出优越的性能.在ADFECGDB数据库中,胎儿QRS复合波检测的敏感度、阳性预测值和F1值分别为99.74%、98.85%和99.30%;在PhysioNet 2013挑战赛数据库中,胎儿QRS复合波检测的敏感度、阳性预测值和F1值分别为99.10%、97.87%和98.48%.结论:融合KPCA、FastICA及SVD的胎儿心电信号提取算法在提取胎儿心电信号的同时有效处理了附加噪声,为胎儿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有力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及超声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8/17
目的:分析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表现及超声特征,以提高该类型肿瘤的超声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患者的临床及超声特征.结果:50例均为单发,其中卵黄囊瘤16例,无性细胞瘤15例,未成熟性畸胎瘤10例,混合性肿瘤6例,类癌2例,胚胎性癌1例;除2例类癌患者为绝经后,其余均<40岁,平均年龄(25.3±12.5)岁.患者多以腹痛、腹部包块、不规则阴道流血就诊;无性细胞瘤多有乳酸脱氢酶(LDH)和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升高,卵黄囊瘤AFP升高,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糖类抗原125(CA125)、AFP、LDH轻度升高,未成熟性畸胎瘤CA125、AFP轻度升高.超声声像图上表现为附件区较大实性或囊实性肿块,无性细胞瘤以实性为主,呈分叶状,内可见稍高回声纤维分隔;卵黄囊瘤为囊实混合回声包块,内呈蜂窝状改变;未成熟性畸胎瘤和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主要表现为囊实混合回声包块,形态不规则,内回声杂乱不均,可见散在斑点状强回声,肿瘤实性部分血流信号较丰富.结论: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具有一定的超声声像图特征,结合临床特点及肿瘤标志物水平有助于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7
-
Rosai-Dorfman病的临床影像学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4/6/1
目的:分析总结Rosai-Dorfman病(RDD)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像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 17 例经病理证实的RDD的临床及影像特征.男 12 例,女 5 例,年龄 12~71 岁.结果:病变位于头颈部 9 例,胸部 6 例,腹部 1 例及下肢 1 例.研究发现部分RDD的发病与IgG4 等免疫相关疾病或淋巴瘤密切相关.影像表现为均匀的软组织密度/信号,无坏死及囊变,中度弥散受限及 18F-FDG高摄取,其中中枢神经系统及非中枢神经系统RDD影像表现有所不同.另外发现 3 例罕见病例:颅内外非沟通性RDD,全身广泛性腺体及淋巴结受累的混合型RDD,及MR表现类似"肝细胞癌"的肝脏RDD.结论:RDD发病部位广泛且影像表现多样,了解其共同特点及不同之处,有助于加强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