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颜色变化的麸炒白术最佳炮制火候的客观量化判别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拟建立麸炒白术最佳炮制火候的客观量化判别方法,为白术炮制工艺的规范化研究及改进该饮片的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其他中药饮片炮制火候判别方法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基于色度分析原理,引入色度空间参数L*,α*,b*(L*为亮度,a*为红绿色度值,b*为黄蓝色度值)值,采用色彩色差计对麸炒白术饮片颜色进行客观量化.经SPSS21.0统计软件分析,建立麸炒白术不同炮制火候的数学判别模型和双侧90%参考值范围.结果:建立了基于色度空间参数L*,b*的麸炒白术不同炮制火候的数学判别模型(判别符合率100%)及双侧90%参考值范围.麸炒12 min时白术达最佳炮制火候,非标准化典则判别函数式(1)为炮制时间=0.675×L*+0.972×b*-49.365,函数值范围为10.103 6 ~16.051 4.判别函数式(2)为炮制时间=0.884×L*-0.998×b*-11.277,函数值范围为-6.366 0 ~0.496 7.双侧90%参考值范围为L*44.127 8 ~47.661 2和b*30.674 5 ~34.112 3.结论:基于颜色变化能够实现麸炒白术最佳炮制火候的客观量化判别,后续将探索不同炮制火候的麸炒白术饮片颜色与药效作用之间的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色度学原理的颜色分析方法在药物研究领域的应用概况
编辑人员丨2023/8/6
颜色分析方法是一种基于色度学原理,可快速检测物体颜色的技术,其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通过将颜色以数值的形式进行描述,并与产品性状质量建立相关性,从而实现对产品颜色及品质的有效管理.本文对颜色分析在药物研究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概述,旨在为实现药物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广陈皮的外观颜色客观量化及其陈化年份判别模型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依据色度分析原理对广陈皮外观颜色进行客观量化研究,为广陈皮的陈化年份鉴别建立新方法.方法:采用色彩色差计对广陈皮外观颜色进行客观量化研究.采用非参数检验、秩相关检验法和判别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陈化年份与L*(明度值),a*(红绿分量值),b*(黄蓝分量值)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年份广陈皮的色度值有显著性差异,且L*,a*,b*与陈化年份之间分别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建立了基于L*,a*,b*的广陈皮陈化年份的数学判别模型,陈化年份=-43.637L* +5.351a* +42.430b*+30.790.结论:建立的客观量化方法稳定可行,为广陈皮的陈化年份鉴别提供了一种客观量化方法,可避免因传统人为鉴别方法所带来的误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现代色度原理研究大黄蒽醌类成分含量与其颜色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基于色度学分析原理研究大黄粉末蒽醌类成分含量与颜色值的相关性,为大黄品质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基于传统感官色度评价,收集多种色泽的大黄药材.采用分光测色仪对大黄药材粉末进行颜色值测定,并用HPLC测定大黄中总蒽醌及游离蒽醌的含量,研究其与颜色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大黄的总蒽醌含量与a*值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L*、b*、E* ab值不存在显著相关性;游离蒽醌含量与L*、E*ab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a*值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大黄药材蒽醌类成分含量与颜色值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色差原理分析龙胆有效成分含量与颜色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通过测定龙胆色差值及有效成分龙胆苦苷的含量,将代表颜色的外观指标值与代表质量的内在含量指标值相关联,探讨有效成分含量与颜色之间的相关性,为常用中药龙胆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色差仪对龙胆粉末进行测定,以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龙胆含量测定项下方法,采用HPLC进行测定,通过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龙胆中龙胆苦苷含量与L*(代表颜色深浅),E* ab(色差值)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表明在一定程度上,L*,E* ab值越大,龙胆苦苷含量越高;而龙胆苦苷含量与a*(代表颜色红绿色度),6*(代表颜色黄蓝色度)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表明在一定程度上,a*,6*值越小,龙胆苦苷含量越高.结论:龙胆外观颜色与有效成分龙胆苦苷含量有关,且颜色偏浅黄色的龙胆有效成分含量较高,质量相对较好.通过色差仪对龙胆色差值进行测定,快速预测龙胆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可为该药材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鹿茸规格与其颜色及化学成分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本实验旨在探讨不同年生鹿茸包括:二杠茸、三岔茸和再生鹿茸的蜡片、粉片(白粉片、红粉片)、血片和骨片的颜色特征与其中所含化学成分(蛋白、多糖、磷脂)含量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国际照明委员会(CIE L*a*b*)颜色空间,检测不同年生鹿茸中5个生长部位的色度指标;采用考马斯亮蓝比色法测定蛋白质含量,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钼蓝比色法测定磷脂含量;采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将各种鹿茸颜色与其成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不同年生的5种片型鹿茸在颜色和化学成分含量上有明显的差异,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鹿茸颜色参数b*与3种化学成分具明显的负相关性.结论 本实验表明,基于色度学原理的颜色测定方法可有效对不同生长期的鹿茸进行区分,并且相关性分析显示颜色数字化指标在一定程度内可以反映鹿茸化学组成的不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模拟加速实验研究大黄贮藏过程中颜色变化与药效成分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基于色度学分析原理研究大黄贮藏过程中颜色值变化与主要药效成分含量的相关性,为大黄变色机制研究及提升品质评价提供一定参考.方法:采用模拟加速试验方法,将同一批大黄药材贮藏在高温(40±5)℃,高湿RH(92.5士5)%,强光照(4 000±500) Lx条件下加速其变色.在不同时间点取样检测,采用分光测色仪测定大黄药材粉末颜色值,采用HPLC测定大黄中总蒽醌及游离蒽醌,番泻苷A,番泻苷B以及儿茶素、没食子酸的含量,并用SPSS软件分析大黄药材中6种药效成分与颜色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模拟加速实验过程中,肉眼观测到大黄药材的颜色明显地由浅变深,并逐渐变暗.根据色度值结果分析,色度值L*,a*,b*,E* ab变化趋势与儿茶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与游离蒽醌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性(P<0.05),与总蒽醌及番泻苷A无相关性.色度值a*与没食子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性(P<0.05),与番泻苷B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结论:大黄贮藏过程中颜色值变化与6种药效成分含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色度分析原理的青黛有效成分含量与其色度值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青黛粉末外观颜色及其提取液颜色与靛蓝、靛玉红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27批青黛中靛蓝、靛玉红的含量,采用分光测色仪测定青黛粉末及提取液的色度值L*,a*,b*.运用SPSS 20.0软件对青黛有效成分含量与其色度值进行相关性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感官评定青黛粉末外观颜色结果表明,随着粉末颜色加深,分光测色仪测定粉末和提取液的明亮度(L*)降低、红-绿色度(a*)升高.相关性分析表明,靛蓝含量与青黛粉末L*呈负相关(P<0.01),相关性系数为-0.520;与a*呈正相关(P<0.01),相关性系数为0.567.靛玉红含量与青黛粉末、提取液的L*呈负相关(P<0.01),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635,-0.580;与a*呈正相关(P<0.01),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706,0.493.结论:青黛粉末外观颜色较深者,其靛蓝、靛玉红含量较高;青黛粉末L*,a*与靛蓝、靛玉红含量的相关性比提取液的相关性大;青黛粉末颜色与靛蓝、靛玉红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为青黛快速鉴别方法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分光测色仪测定青黛色度值的方法具有稳定性、科学性和可靠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HPLC-一测多评法结合色差原理分析不同生长年限北苍术药材的质量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北苍术中白术内酯Ⅱ、β-桉叶醇、苍术素、苍术酮含量的方法,并结合色差原理评价不同生长年限北苍术药材的质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进行测定,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XDB-C18,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分别为208 nm(白术内酯Ⅱ、β-桉叶醇)、340 nm(苍术素)和220 nm(苍术酮),进样量为15μL.以苍术素为内参物,采用一测多评法建立白术内酯Ⅱ、β-桉叶醇、苍术酮的相对校正因子,并计算不同生长年限北苍术药材中各成分的含量;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上述成分含量,并与一测多评法结果进行比较.基于色差原理对不同生长年限北苍术药材粉末进行颜色测定,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对苍术药材中上述4种成分含量与其颜色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白术内酯Ⅱ、β-桉叶醇、苍术素、苍术酮的分离度均大于1.5,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1.01~10.10、3.30~33.00、4.40~44.00、5.34~53.40μg/mL,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试验的RSD均小于2%,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34%~104.67%(RSD<1.5%,n=6);以苍术素为内参物,白术内酯Ⅱ、β-桉叶醇、苍术酮的平均校正因子分别为3.8967、5.9282、9.7279,RSD分别为0.35%、2.89%、0.36%(n=6).采用一测多评法与外标法测得的24批北苍术药材中3种成分(除苍术素外)含量的相对偏差在0.03%~1.45%之间,表明2种方法测定结果一致,且各成分含量随药材生长年限的增加而升高.北苍术药材中白术内酯Ⅱ、β-桉叶醇、苍术素、苍术酮与其颜色亮度(L*)、色差值(E*ab)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红绿色度(a*)、黄蓝色度(b*)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HPLC-一测多评法可用于北苍术药材中白术内酯Ⅱ、β-桉叶醇、苍术素、苍术酮的含量测定;药材生长年限越长,各成分含量越高;药材颜色与各成分含量显著相关,且颜色偏暗黄棕色的北苍术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色差原理分析黄柏有效成分含量与颜色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通过测定黄柏色差值及有效成分黄柏碱和小檗碱的含量,将代表颜色的外观指标值与代表质量的内在含量指标值相关联,探讨有效成分含量与颜色之间的相关性,为常用中药黄柏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色差仪对黄柏进行测定,以2015年版中国药典黄柏含量测定项下方法,采用HPLC进行测定,通过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黄柏中黄柏碱、小檗碱与颜色指标值a *(代表颜色红绿色度)、L*(代表颜色亮度)、b*(代表颜色黄蓝色度)、E* ab(色差值)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或P<0.01),表明在一定程度上,颜色指标值L*、a *、b*、E* ab值越大,黄柏中黄柏碱、小檗碱含量越高.结论:黄柏药材颜色与有效成分小檗碱以及黄柏碱含量密切相关,且颜色偏亮黄色的黄柏有效成分含量较高,质量相对较好,通过色差仪对黄柏色差值进行测定可快速预测黄柏中有效成分的含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