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潍坊市2017—2019年新发现HIV感染者及病人首次CD4 + 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潍坊市2017—2019年新发现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首次CD4 + 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为潍坊市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2017—2019年新发现HIV/AIDS 564例,对免疫状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564例新发现HIV/AIDS CD4、CD8、CD3细胞计数中位数分别为390.5个/μL、1 111.0个/μL、1 614.5个/μL。HIV感染早期178例,占31.6%,HIV感染中期279例,占49.4%,艾滋病期107例,占19.0%,艾滋病期构成比逐年增加。不同性别CD4、CD8、CD3细胞计数中位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岁与30~59岁、≥60岁两个年龄段CD4、CD8、CD3细胞计数中位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样本来源标本检测CD4、CD8、CD3细胞中位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潍坊市部分HIV感染者发现较晚,应加大宣传和检测力度,最大程度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减少艾滋病的传播和流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015-2020年广西新报告不同民族HIV/AIDS流行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2015—2020年广西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HIV/AIDS)不同民族流行特征。方法:选取广西2015—2020年57804例新发现报告HIV/AIDS,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不同民族流行特征。结果:少数民族病例在广西分布广泛;汉族所占比例从2015年的62.67%降至2020年的55.78%,而壮族从33.21%升至38.42%,瑶族从2.48%升至3.09%;汉族在男性、50岁及以上的年龄所占的比例均高于少数民族,而婚姻状况为离异或丧偶、职业为农民、小学及以下的文化程度、经异性传播所占的比例低于少数民族( P<0.05)。 结论:2015—2020年广西新报告HIV/AIDS中少数民族占比逐年增加,汉族和少数民族HIV/AIDS具有不同的流行特征,应制定适合少数民族的艾滋病防治策略,减少艾滋病传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仁寿县2 053例HIV/AIDS患者合并HCV、TP感染现状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分析仁寿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IV)/艾滋病病人(AIDS)合并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螺旋体(TP)感染情况,为制定"多病同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将仁寿县2023年1至7月做HIV病毒载量检测的2 053份HIV/AIDS患者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HCV抗体、TP抗体检测,TP抗体阳性再进行TRUST试验复验.使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53例HIV/AIDS患者中,检出合并HCV抗体阳性29例(1.4%)、TP抗体阳性445例(21.7%)、TP抗体+TRUST双阳性241例(11.7%)、HCV抗体+TP抗体双阳性14例(0.7%)、HCV抗体+TP抗体+TRUST三阳性5例(0.3%);不同感染途径HCV抗体、TP抗体+TRUST双阳性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CV抗体阳性以静脉注射毒品途径感染最高,TP抗体+TRUST双阳性异性性接触途径感染高于同性性接触;不同接触史男女非婚商业异性性接触、非婚非商业异性性接触、配偶/固定性伴3种接触史感染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男性非婚商业异性性接触高于女性,女性非婚非商业异性和配偶/固定性伴性接触高于男性;不同性别TP抗体阳性率、TP抗体+TRUST双阳性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男性均高于女性;不同年龄段HCV抗体阳性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1~50岁年龄组阳性率高于其他组别.结论 仁寿县HIV/AIDS患者存在一定程度HCV、TP合并感染,其中合并现症梅毒感染率较高,应加强HIV/AIDS患者HCV、TP等相关检测,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HIV感染者/AIDS病人健康素养与生存质量现状及其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健康素养与生存质量现状,探讨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3月在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感染科门诊启动治疗的229例HIV感染者/AIDS病人为研究对象,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慢性病健康素养测评量表、简体中文版艾滋病病人生存质量(MOS-HIV)量表进行调查.结果:229例初治HIV感染者/AIDS病人健康素养得分为97.00(91.00,109.00)分,生存质量得分为(74.31±12.03)分,健康素养与生存质量呈正相关(r=0.448,P<0.05).结论:HIV感染者/AIDS病人健康素养及生存质量处于中等水平,健康素养与生存质量呈正相关,提示医护人员需采取干预措施增加初治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健康素养,更好地改善其生存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1例及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提高临床医师对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药疹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住院的1例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伴HIV感染者的临床资料,并行文献复习.结果 病人因"全身出红斑伴痒20 d"入院,入院前有复杂的用药史,入院后反复发热,查体面部水肿、淋巴结肿大、脾大,辅助检查提示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升高、HIV抗体筛查阳性,明确诊断为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予以糖皮质激素联合人免疫球蛋白为主的治疗,病情缓解.结论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是一种病毒激活相关的重症药疹,典型特征为发热、皮疹、面部水肿、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淋巴结肿大、肝酶异常和病情反复,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有效.HIV感染可参与该病的发生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AIDS病人/HIV感染者孤独感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4/27
对艾滋病(AIDS)病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孤独感的概念、机制、现状、评估工具、影响因素以及干预措施进行综述,旨在为今后对AIDS病人/HIV感染者进行心理干预,促进其身心健康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2013-2022年山东省HIV/AIDS患者死亡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 了解山东省2013-2022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HIV/AIDS)的死亡趋势,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以2013-2022年现住址为山东省的25 181例HIV/AIDS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抗病毒治疗以及死亡原因等信息,根据生存状况将患者分为存活、艾滋病相关死亡和非艾滋病相关死亡三组,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x2检验等进行组间比较,Joinpoint回归模型进行病死率趋势变化分析,并应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HIV/AIDS患者死亡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山东省2013-2022年共报告HIV/AIDS患者死亡病例1 187例,其中艾滋病相关死亡占34.63%,非艾滋病相关死亡占65.37%,病死率呈逐年下降趋势(APC分别为-13.58,-20.29和-9.67,均P<0.05).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确诊到开始ART时间>30天、WHO临床分期为Ⅱ、Ⅲ和Ⅳ是HIV/AIDS患者发生艾滋病相关死亡的危险因素,OR(95%CI)值分别为1.74(1.41~2.16)、1.93(1.38~2.70)、2.61(1.87~3.63)和4.81(3.71~6.23);确诊到开始ART时间>30天、男性、农民和异性传播是HIV/AIDS患者发生非艾滋病相关死亡的危险因素,OR(95%CI)值分别为2.10(1.79~2.46)、1.75(1.38~2.20)、1.60(1.28~2.01)和1.75(1.48~2.08).结论 2013-2022年山东省HIV/AIDS患者开始ART后病死率呈下降趋势,死亡年龄增加,发生非艾滋病相关死亡的病死率总体高于艾滋病相关死亡.艾滋病相关死亡和非艾滋病相关死亡的影响因素存在一定差异,应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2017-2021年宜宾市HIV感染者/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后耐药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分析2017-2021年宜宾市HIV/AIDS抗病毒治疗耐药情况,为宜宾市科学高效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7-2021年宜宾市抗病毒治疗半年以上的HIV感染者/AIDS病人血浆进行病毒载量检测,对病毒载量≥1 000cps/ml的样本进行耐药监测,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治疗效果、耐药情况和影响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17-2021年共收集到38 182例接受抗病毒治疗半年以上的血浆样本,总病毒抑制率为87.76%,有4 674例病毒载量≥1 000cps/ml,成功获得gag基因序列4 156例,1844例感染者发生耐药,耐药发生率为4.83%.基因亚型以CRF85_BC、CRF01_AE、CRF08_BC和CRF07_BC为主,CRF85-BC为宜宾市HIV主要基因亚型;各基因亚型在性别、年龄、婚姻、文化、传播途径、抗病毒治疗时间、CD4基线以及是否耐药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耐药发生与抗病毒治疗时间、基因亚型、初始治疗时基线CD4细胞数有关;患者耐药以NNRTIs(1 780例,42.83%)和NRTIs(965例,23.23%)为主;耐药突变位点以M184和K103为主.结论 宜宾市耐药率仍处于中度流行水平,今后需进一步加强耐药监测,及时为临床治疗和后续随访提供科学依据,不断提升全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质量,减少耐药株的传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2004-2021年雅安市报告15岁及以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死亡病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9/23
目的 分析雅安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以下简称"HIV/AIDS")死亡病例特征,发现导致死亡的相关因素,为艾滋病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支撑依据.方法 从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下载2021年历史卡片,筛选自2004-2021年雅安市15岁及以上HIV/AIDS死亡病例,描述其死亡特点及死亡比例随时间变化趋势,并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雅安市累计报告15岁及以上HIV/AIDS死亡病例737例.死亡患者的平均确证年龄段为(53.92±18.00)岁,死亡时平均年龄段为(55.80±17.67)岁.死亡时病程阶段为HIV占65.81%(485/737);男性占80.87%(596/737);小学文化程度占44.10%(325/737);医疗机构就诊者检测发现占75.58%(557/737);未接受抗病毒治疗占52.24%(385/737);确诊后1年内未接受CD4+T检测占63.09%(465/737);CD4+T细胞计数小于200个/ul占44.09%(205/465).主要死因分类中艾滋病无关死亡占69.15%(446/645);2004-2021年,死亡比例从25.00%下降到3.12%,死亡病例的平均存活时长从1.00月延长到36.40月.Cox比例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死亡风险的危险因素包括AIDS(HR=5.28)、男性(HR=1.64)、医疗机构检测发现(HR=1.91)、确证年龄在50岁以上(HR=1.77);死亡风险的保护因素包括初中及以上文化水平(HR=0.73)、首次CD4检测值在200以上(HR=0.07)、抗病毒治疗(HR=0.06).结论 雅安市艾滋病患者死亡数逐年上升,死亡比例逐年下降,应继续实施早检测、早发现、早治疗策略,规范管理,提升抗病毒治疗效果,降低死亡比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3
-
铜川市91例男男性行为者HIV/AIDS病例的流行病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铜川市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IV)和艾滋病病人(AIDS)的流行现状,为掌握当地艾滋病流行特征及采取针对性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下载报告时间截至2016年12月31日,现住址为铜川市的所有HIV/AIDS病例,利用Excel 2007和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6年共报MSM HIV/AIDS 91例,死亡5例.报告MSM HIV/AIDS地区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王益区和耀州区,分别占58.24%和32.97%.平均年龄为(40.89±12.85)岁,20~39岁年龄组病例最多,占56.04%.职业分布主要集中在家政、家务及待业占31.87%,干部/工人/离退人员占23.08%,农民占21.98%.检出途径以专题调查和临床检验为主,分别占45.05%和38.46%.结论 铜川市MSM HIV/AIDS疫情呈上升态势,应采取加强政府领导,开展健康教育,实行安全套推广、加强疫情监测、动员参与检测等综合防治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