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加索三叶草花蜜腺发育解剖及小花糖分变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摘 要[目的]高加索三叶草是优良的蜜源植物,了解其花蜜腺形态特征、组织结构及其发育规律对认识其小花糖分变化规律和合理利用该植物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取5个发育时期的高加索三叶草小花,石蜡切片观察细胞组织结构,毛细管法和生理试剂盒测定花蜜量和糖分含量.[结果](1)单个小花的花蜜量为(0.394±0.095)μL,每1 m2草地花蜜量为(4536.93±1319.34)μL.(2)蜜腺位于9枚合生雄蕊的花丝内侧基部,为雄蕊蜜腺.蜜腺组织在整个泌蜜过程中淀粉粒分布有明显的动态变化,属于淀粉型蜜腺.(3)可溶性糖含量在盛花期最高,为7.978 mg/g;可溶性糖各组分中果糖占比最大,超过50%,在小花的整个发育过程中呈逐渐下降趋势;淀粉占全糖含量的81%~82%,其中盛花期最高,为35.173 mg/g.[结论]高加索三叶草花蜜腺属于雄蕊蜜腺,由分泌表皮和泌蜜组织构成.原蜜由花托维管束提供,经泌蜜组织加工成蜜汁,后由表皮的气孔泌出.小花的可溶性糖含量在盛花期最高,其中果糖占比最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流质黏稠度对健康男性口咽吞咽生理运动时程影响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明确不同黏稠度的流质对健康男性正常口咽吞咽生理运动时程的影响。方法:2011年11月至2012年2月,通过社会招募方式招募日本大阪地区15名健康成年男性受试者,年龄(27.7±1.8)岁,直立坐位分别吞咽15 ml水、花蜜状流质及蜂蜜状流质。通过传感器系统中的舌压传感器测量舌与硬腭接触产生的舌压、屈曲传感器反馈舌骨运动、表面肌电仪监测舌骨上下肌群活性、微型麦克风记录吞咽音发生时间。以吞咽音作为参考时间,应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法比较不同黏稠度流质对舌压、舌骨以及肌电生理活动发生顺序的影响。结果:吞咽水、花蜜状流质和蜂蜜状流质时,舌骨预运动和舌骨上肌肌电出现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紧随舌骨快速运动、舌骨上肌肌电峰值、舌骨下肌肌电开始以及舌前部舌压起始时间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舌骨下肌肌电峰值时间与舌前部舌压峰值时间非常接近( P>0.05),并略早于舌骨到达最高位置时间( P>0.05);最后,舌骨离开最高位置时间与舌骨上肌肌电消失时间、舌骨下肌肌电消失时间以及各部位舌压消失时间同步发生( P>0.05)。硬腭中线上舌压开始时间和峰值出现均是由前向后逐渐发生,其中硬腭中线前部舌压开始时间显著早于硬腭中线中部( P<0.05)及后部( P<0.001),但硬腭中线前、中、后部的舌压峰值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硬腭后部两侧的舌压开始时间和舌压峰值出现时间亦相似( P>0.05)。吞咽蜂蜜状流质时的舌骨预运动和舌骨上肌肌电起始时间[(-1.03±0.47)和(-0.90±0.50)s]与吞咽水时[(-0.87±0.32)和(-0.74±0.31)s]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而其他所有生理运动参数的发生时间随着吞咽液体黏稠度的逐渐增加而逐渐后移。除舌骨下肌肌电开始时间以及前部舌压开始时间外,其余各参数在吞咽蜂蜜状流质时的发生时间均显著晚于吞咽水时的发生时间( P<0.05)。吞咽花蜜状流质与蜂蜜状流质时,以及吞咽水与花蜜状流质时比较,所有生理活动发生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流质黏稠度的改变不影响健康成年男性吞咽过程中舌、舌骨、肌肉的运动顺序,但上述口咽结构的运动时间随着流质黏稠度变化出现生理调控,确保吞咽过程安全顺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青藏高原东缘两种马先蒿植物花性状与报酬的遗传力和遗传相关
编辑人员丨2024/7/20
与报酬质量信息相关的花性状通常受到传粉者的偏好和选择,而遗传变异和遗传相关可反映这些性状的进化潜能.青藏高原广泛分布的马先蒿属植物具有多样的花冠类型,其演化已被证明与传粉者选择作用密切相关.本研究以青藏高原东缘分布的无蜜的半扭卷马先蒿(Pedicularis semitorta)和有蜜的甘肃马先蒿(P.kansuensis)为对象,通过数量遗传实验分析花吸引性状和报酬(花粉、花蜜)的遗传力及两者间的遗传相关大小.结果表明:半扭卷马先蒿的花高、花大小和花粉量遗传力较高,但花序数和花数目遗传力较低;甘肃马先蒿的花高、盔高和糖含量遗传力较高,而花大小、花序数、花数目、糖浓度和花蜜量遗传力较低;半扭卷马先蒿的花粉量与花性状间无显著相关性,说明花吸引性状不能反映其报酬量;甘肃马先蒿的糖浓度与花序数、花数目之间具有显著正的表型相关,但遗传相关不显著;花蜜量与花大小、花高、花数目等具有显著正的表型相关,花蜜量与花大小和花高具有显著正的遗传相关,糖含量与所测花性状的表型与遗传相关均为显著正的关系;这说明多个花性状可作为甘肃马先蒿报酬的诚实信号;甘肃马先蒿花性状和报酬之间的表型和遗传相关大小显著高于半扭卷马先蒿;这可能与马先蒿属植物花冠形态演化有关;较强的遗传相关可能限制甘肃马先蒿花性状与报酬的独立进化,而半扭卷马先蒿的花性状具有较高的独立进化的潜能.本研究有助于更好理解青藏高原植物多样性的形成与维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中国特有的两种同域分布凤仙花属植物的传粉生物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1
中国是凤仙花属物种多样性分布中心之一,存在着大量的特有和同域分布现象.为更好地理解同域分布近缘种的传粉综合征分化以及传粉昆虫资源分配问题,该文以中国特有种黄麻叶凤仙花(Impatiens corchorifolia)和金凤花(I.cyathiflora)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实验完成传粉生物学的相关研究,比较分析了这两个种的开花物候、花形态结构、传粉昆虫的种类及访花行为和人工授粉实验等方面的异同.结果表明:(1)两种凤仙花的花距不同,花距的长度与花蜜量呈正比,但与花蜜含糖量无关.花距类型决定了两种植物的传粉昆虫种类的分化.具短花距的黄麻叶凤仙花的花蜜含量为(4.57±1.43)μL,花蜜糖含量为(45.48±2.28)%,由蜜蜂和胡蜂为其传粉.拥有长花距的金凤花的花蜜含量为(10.15±3.28)μL,花蜜糖含量为(46.12±1.48)%,除蜜蜂和胡蜂传粉外,天蛾和熊蜂也为其传粉昆虫.(2)两种植物虽然共享3种传粉者,但表现为明显的错峰访花,传粉行为和花通道的差异决定了传粉者携带花粉的部位不一致.(3)繁育系统实验表明,两种植物均表现出明显的种间杂交障碍和异花授粉偏好性.因此,花距形态差异显著导致了传粉综合征分化明显和传粉昆虫行为各异.两种植物授粉均需要传粉昆虫且均无法自花授粉,呈现异交优势;并且可以通过部分传粉昆虫、花形态差异以及杂交不亲和等情况维持生殖隔离.该研究结果为理解凤仙花属的传粉综合征、同域分布近缘物种传粉昆虫资源分配等方面提供了新资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春季开花植物膜苞鸢尾的花部综合征与繁育系统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1
膜苞鸢尾(Iris scanosa)为鸢尾科鸢尾属的多年生春季开花植物,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为了探究该物种的花部综合征和繁育系统特性,促进其杂交选育和种质资源挖掘利用,该研究以膜苞鸢尾为研究材料,采用野外观测和控制性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开花物候、花部综合征、繁育系统及传粉特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该物种于5月初进入始花期,5月中旬进入盛花期,5月下旬进入末花期,开花持续时间为16 d.(2)花为蓝紫色,具有特殊气味和少量花蜜,单花花期为2.5~3.0d.(3)人工授粉实验结果表明,该物种属于专性异交的繁育系统,不存在无融合生殖和自主自交能力.(4)该物种属于泛化传粉系统,意大利蜜蜂、中华蜜蜂、隧蜂是主要传粉者,访花频率分别为(0.57±0.05)、(0.42±0.04)、(0.19±0.03)times·flower-1·h-1.膜苞鸢尾花具有的艳丽颜色、较大的花展示、昆虫访花高峰期与花粉活力最高时期及柱头最佳授粉期相吻合,外花被片中脉上的黄色须毛状附属物等特征对保证其传粉过程的顺利完成并促进异交繁殖成功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结果为膜苞鸢尾的资源利用与种质创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道地产区阳春砂仁中华蜜蜂访花行为及携粉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作为我国四大南药之一,阳春砂仁Amomum villosum Lour.具有多重功效和悠久的应用历史.阳春砂仁的道地产区为广东省阳春市及周边地区.长久以来,受制于野生优势传粉昆虫资源匮乏,道地产区阳春砂仁自然结实率低、产量低,已严重影响到当地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本研究观察道地产区阳春砂仁的开花过程及花朵形态,记录访花昆虫种类,并着重分析了中华蜜蜂的访花行为特点和传粉潜能.观察发现,阳春砂仁花朵形态特征不利于自花传粉及一般昆虫传粉,但其花朵散粉量和泌蜜量均较大而有利于吸引昆虫传粉.本研究共调查到4种访花昆虫,分别为中华蜜蜂Apiscerana cerana Fabr.、黑头酸臭蚁 Tapinoma melanocephalum Fabr.、果蝇 1 种 Drosophila sp.和欧洲球螋Forficula auricularia L.,其中,中华蜜蜂是主要访花昆虫.中华蜜蜂存在采粉和采蜜两种采集行为,且存在显著偏好性,其更频繁采集砂仁花蜜(平均占比77.4%),而不是花粉(平均占比22.6%),采粉行为具有潜在传粉功能,而采蜜行为则不具有传粉作用.另外,中华蜜蜂虫体各部位在采集过程中都可能携带花粉,但不同部位携带花粉量不同.中华蜜蜂是道地产区阳春砂仁的主要传粉昆虫,但其采集偏好性降低了对阳春砂仁的传粉效能,通过一定措施提高其采粉行为比率,将可能提高中华蜜蜂对道地产区阳春砂仁的授粉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海拔及环境因子影响杜鹃属植物的表型特征和化学性状
编辑人员丨2024/4/13
植物-环境间的长期相互作用驱动着植物表型及次生代谢物的变异.随着海拔梯度的变化,环境中的非生物因子会发生变化,但它们如何影响植物的表型以及次生代谢物的组成和含量,以及植物不同组织器官的次生代谢物是否存在差异,目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还较少.本文选取3个不同海拔中的柳条杜鹃(Rhododendron virgatum)和大白杜鹃(R.decorum)(大理苍山居群)及红棕杜鹃(R.rubiginosum)(老君山居群)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海拔的环境因子(温度、相对湿度和相对光照强度),测量和分析了不同海拔植物的表型性状,花蜜体积、糖浓度及花蜜中糖成分(HPLC分析方法),以及植株的茎、叶、花瓣、花粉、花蜜中次生代谢物组成及含量(UPLC-Qtof分析法).结果表明:随着海拔升高,温度、相对湿度和相对光照强度降低,杜鹃的植株高度、花冠大小和花药体积显著减小,而枝条直径、雌蕊和雄蕊长度显著增大.3种杜鹃在海拔C的花蜜体积和糖浓度均显著高于海拔A和海拔B,海拔C中花蜜的蔗糖成分也显著增多.杜鹃属植物主要含黄酮类、甾体类、苯丙素类、萜类和生物碱类等次生代谢物,随着海拔的变化,这5类次生代谢物质的相对含量没有显著变异,但是它们两两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杜鹃属植物不同组织中次生代谢物的含量有明显差异,整体来说,花粉和花蜜中次生代谢物的种类和含量要显著低于其他组织.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海拔A和海拔B中杜鹃的表型和化学特征比较相似,海拔C杜鹃的黄酮类物质组成和含量与海拔A和海拔B具有显著差异.本研究表明,随着海拔及其环境因子的变化,杜鹃属植物的表型特征和化学性状都存在一定程度的适应性变异,但表型特征的变异程度远大于次生代谢物的组成和相对含量.相对于植物内在的次生代谢物,环境因子的差异更容易影响植物的表型特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花蜜微生物与传粉者的相互作用:现状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2024/1/20
传粉者是花蜜微生物的重要传播载体,驱动了花蜜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微生物在花蜜中定殖后,能够改变花蜜质量和花信号,间接影响传粉者觅食决策和适合度,也能通过直接作用影响传粉者健康.本文总结了传粉者对花蜜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以及花蜜微生物对传粉者觅食行为和适合度的改变,最后阐述了相关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旨在为花蜜微生物和传粉者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资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荆花蜜质量控制指标与药用价值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对荆花蜜质量控制指标和药用价值进行研究.方法 收集近 4 年广西都安地区定地饲养模式生产的荆花蜜样品,研究其理化特征和对盐酸哌洛丁胺诱导的小鼠传输障碍便秘模型的影响.结果 经蜜蜂充分酿造的荆花蜜中花粉以荆条花花粉粒为主,水分可稳定达到 20%以下,电导率低于 0.8 mS·cm-1,pH 3.67~3.93,游离酸 27.3~32.3 meq·kg-1、内酯15.6~21.5 meq·kg-1、总酸35.4~53.7 meq·kg-1、淀粉酶17.6~21.5 U、羟甲基糠醛(5-HMF)3.3~11.6 mg·kg-1,总酚含量450~650 mg·kg-1,总黄酮含量 16.3~26.6 mg·kg-1,DPPH清除EC50 67.5~90.1 mg·mL-1.薄层色谱研究结果显示,荆花蜜与其他 10 余种蜂蜜呈现不同的特征图谱,但不同年份荆花蜜的图谱特征相似;每日饮用不同浓度的蜂蜜水溶液,盐酸哌洛丁胺诱导的传输障碍小鼠便秘模型的便秘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和缓解.结论 为荆花蜜各级各类质量标准制定和其药用价值研究进行了有益探索,以期为后续标准制定和产品开发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基于同质园栽培的21种淫羊藿属植物花部特征的分类学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以采自中国多地并同质园栽培于吉首大学种质资源圃的21种淫羊藿为研究材料,通过观测这些物种的花梗长、花直径、内萼片长宽、蜜距长、雌雄蕊长、花药长、花柱长、胚珠数、花粉大小及花粉量等16个花部特征数量性状和花序类型、有无蜜距、花瓣颜色、内萼片颜色、内萼片与花瓣相对长度及花粉颜色6个质量性状,并对其分类学意义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21种淫羊藿内轮萼片花瓣状,4枚花瓣除无距淫羊藿外均特化成蜜距,但花部形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尤其体现于花直径、内萼片长宽、蜜距长、雌蕊长、胚珠数、花粉量、花粉直径等特征.(2)主成分分析显示花直径、内萼片长、花药长、胚珠数和花粉直径等性状信息负荷量较大,在该属分类中起主要作用.(3)根据花部特征聚类分析,物种间区分良好,21物种可分为4支:第1支花小,花瓣短于内轮萼片,囊状距或兜状距;第2支花较大,花瓣远长于内轮萼片,长距状;第3支花小,花瓣没有特化形成蜜距;第4支花较小,花丝伸长明显,可达10 mm,花蜜距呈钻状.(4)依据所观察到的花部形态特征编写了淫羊藿属21种植物花部特征分种检索表.研究认为,基于同质园栽培下的淫羊藿属物种的花部特征具有分类学意义,可以为该属分类提供一定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