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菜子湖禁捕初期鱼类群落特征及其历史变化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为了解菜子湖禁捕初期鱼类群落特征及其历史变化,于2022年7月(夏季)、10月(秋季)和2023年5月(春季)开展了3次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共采集鱼类46种,隶属于6目11科36属,其中鲤科鱼类占63.04%,主要优势种包括短颌鲚(Coilia brachygnathus)、似(鱎)(Toxabramis swinhonis)、达氏鲌(Chanodichthys dabryi)、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似鳊(Pseudobrama simoni)和鲫(Carassius auratus)等7种.按生活习性划分,菜子湖主要以定居性鱼类为主,占总种类数的89.13%;空间和营养生态位方面,主要以底栖性和杂食性鱼类为主,分别占总种类数的39.13%和41.30%.三个不同季节之间鱼类多样性指数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春、秋两季Shannon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均显著高于夏季,但夏季Simpson优势度指数显著高于春季和秋季.NMDS和SIMPER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季节之间鱼类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任意两个季节之间虽有一定重叠,但仍能够较好的分离,其中短颌鲚、达氏鲌和似(鱎)为主要贡献种.RDA分析结果显示,水深、电导率和叶绿素a是影响菜子湖鱼类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与历史资料相比,本次调查记录到的种类数远低于2001年前以及2007-2008年,但与2017-2018年记录的种类数差异不大,且鲂(Megalobrama mantschuricus)、花斑副沙鳅(Parabotia fasciata)、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和光泽黄颡鱼(Pelteobaggrus nitidus)等4种鱼类仅在本次调查中出现.总体而言,菜子湖禁捕初期鱼类种类数并未明显上升,仍需采取针对性措施并持续开展跟踪监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遥感反演预测"引江济淮"工程对菜子湖越冬水鸟栖息地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菜子湖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为越冬水鸟提供重要的栖息地."引江济淮"工程拟通过菜子湖调引长江水,向巢湖和淮河输送水资源.工程实施后,菜子湖冬季水位将明显抬升,改变原有自然节律,导致湿地景观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可能对在此越冬的水鸟产生重要影响.结合遥感影像、水位季节动态及野外水鸟调查,分析不同水位时各类湿地景观斑块的分布及面积,预测工程实施后湖泊水位变化对越冬水鸟栖息地的影响.2016年和2017年两次同步调查共记录到水鸟49450只,隶属于6目12科42种.菜子湖水位和湿地景观格局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10月份水位开始下降,暴露多种湿地景观斑块,泥滩和草滩面积随水位下降而增加,为多种越冬水鸟提供觅食地.泥滩和草滩的分布具有空间异质性,越冬水鸟的空间分布与此相适应."引江济淮"工程实施后,菜子湖冬季水位较高,导致大量泥滩和草滩不能暴露,越冬水鸟栖息地丧失严重,如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EN)、白鹤(Grus leucogeranus)(CR)、白头鹤(Grus monacha)(UV)和鸿雁(Anser cygnoides)(UV)等濒危物种.为降低工程对越冬水鸟栖息地的影响,建议工程实施后菜子湖越冬期水位应不超过11.5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安徽安庆菜子湖国家湿地公园景观格局变化对鸟类多样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浅水通江湖泊的湿地景观格局由于受到自然水文节律规律的影响,呈现明显的季节动态.为了阐明景观格局变化对鸟类产生的影响,本研究于丰水期(2019年8-10月)和枯水期(2019年11月—2020年1月)对安徽安庆菜子湖国家湿地公园鸟类种类和数量分布进行调查,基于同期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利用景观格局指数法对景观要素特征进行分析,并进一步研究鸟类多样性与景观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共调查到鸟类11目31科61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3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6种,安徽省重点保护鸟类15种;丰水期菜子湖国家湿地公园鸟类主要分布于合理利用区内,以森林鸟类为主;枯水期鸟类集中分布于生态保育区,主要为雁鸭类,数量最多达10947只;丰水期物种丰富度和鸟类多样性指数均高于枯水期,枯水期的水鸟类数量高于丰水期;鸟类多样性分布特征表现为合理利用区的鸟类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功能区,并且多样性指数逐月降低;典范对应分析表明,景观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破碎度指数、泥滩面积和草滩面积是影响该湿地公园鸟类多样性的主要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菜子湖冬季水鸟空间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水鸟空间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是生态研究的重要内容,环境因子的变化可以通过改变栖息地的生境特征、食物资源从而直接或间接影响水鸟的种类、数量和分布.利用网格单元对2019—2020年菜子湖冬季水鸟及其环境因子进行调查,共记录到水鸟6目12科41种,其优势种为豆雁(Anser fabalis)和黑腹滨鹬(Calidris alpina).运用空间自相关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研究冬季水鸟的空间分布特征,并确定影响不同取食集团水鸟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网格鸟类占比显示,菜子湖冬季水鸟主要分布在堂屋(30.98%)、梅花大圩(10.53%)、季庄(7.87%)、车富岛(6.49%)以及双兴村(5.67%);食苔草水鸟与食块茎水鸟呈现显著的空间自相关,聚集分布(P<0.05,I>0);食鱼水鸟、食无脊椎水鸟和食种子水鸟为随机分布(P>0.05).环境因子对不同取食集团水鸟的影响也有所差异,食鱼水鸟会倾向于选择大面积的开阔水域,湿地裸露出的泥滩会吸引食无脊椎水鸟在此栖息,沉水植被的退化使得食块茎水鸟聚集分布在农田和草滩中,广阔草滩的形成使得食苔草水鸟数量明显增加,食种子水鸟往往分布在植被量低且水域开阔的生境中;到居民点距离或到道路距离对食块茎水鸟、食苔草水鸟、食种子水鸟和食鱼水鸟均产生显著性影响(P<0.05).因此,在菜子湖湿地保护和管理时应考虑环境因子对不同取食集团越冬水鸟影响的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升金湖和菜子湖越冬白额雁肠道寄生线虫多样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肠道寄生虫是鸟类中常见的病原体之一,可以传播给人类及其他动物,引起严重的人禽共患病.通过采集菜子湖和升金湖60份越冬白额雁粪便样本,以肠道寄生线虫特异引物作为标记基因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两个湖泊越冬白额雁的肠道寄生线虫感染种类、多样性及其群落组成结构.将3299430条reads归属为肠道寄生线虫门,共定义3249个肠道寄生线虫的OTUs,鉴定到4个目,91属和191种;4个目分别为小杆目(Rhabditida)(62.12%)、垫刃目(Tylenchida)(32.20%)、疏毛目(Araeolaimida)(3.40%)和单宫目(Monhysterida)(2.27%),其中小杆目为优势物种.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显示,菜子湖越冬白额雁的肠道寄生线虫alpha多样性高于升金湖越冬白额雁,而差异性不显著,PCA聚类分析表明,两个湖泊中越冬白额雁肠道寄生线虫群落的组成结构相似.系统发育关系显示,样品与湖泊匹配度不高,部分样品分布不均匀.升金湖和菜子湖越冬白额雁的肠道寄生线虫群落群落结构相似,可能是由于食物来源相似、食性相似、栖息地环境类似等因素引起寄生虫间的交叉传播与感染导致.通过本研究,初步掌握升金湖和菜子湖越冬白额雁的肠道寄生线虫感染现状,为进一步探讨越冬白额雁的寄生虫流行病学研究积累基础资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退耕还湿后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生物量变化过程
编辑人员丨2023/8/5
土壤细菌对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和健康维持起着重要作用.以菜子湖原始湿地、不同退耕年限湿地(3a、7a、11a和 21a)和仍耕作油菜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高通量测序和磷脂脂肪酸(PLFAs)方法分析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和生物量,探讨它们在退耕还湿后的变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退耕还湿后土壤变形菌门(α-变形菌纲、β-变形菌纲和δ-变形菌纲)、酸杆菌门(酸杆菌纲和全噬菌纲)、Nitrospinae(Nitrospinia纲)和硝化螺旋菌门(硝化螺旋菌纲)相对丰度先增高后降低;这些参与氮循环的土壤细菌对退耕后湿地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氮素提升起着重要作用.与农业生产活动密切关联的厚壁菌门(芽孢杆菌纲和梭菌纲)和放线菌门(放线菌纲)相对丰度逐渐降低.湿地土壤细菌多样性在退耕初期(3-7a)上升达到最大,退耕中后期逐渐降低.表层土壤各类群细菌生物量逐渐升高,亚表层土壤各类群细菌生物量则先降后升再降.水分条件和容重是与研究区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密切相关的土壤因子,而全氮是与土壤细菌生物量密切相关的土壤因子.研究从生态过程视角解析了土壤细菌群落较详细的演变信息及其生态意义,有助于丰富退化湿地生态系统恢复过程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