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人机调查白鹤种群数量和越冬分布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白鹤(Leucogeranus Leucogeranus)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唯一一种极度濒危(CR)鹤类,分布和种群数量是评估其濒危程度的重要参数.无人机调查作为目前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调查方法,为查明白鹤的越冬分布、种群数量及幼鸟比例,于2022年1月使用地面监测结合无人机调查的方法在江西、山东、安徽、湖南、湖北等地的湖泊和农田中开展越冬白鹤调查.野外调查共记录白鹤5607只,网络信息检索在调查区域外的8个地点记录白鹤9只,合计记录越冬白鹤5616只.其中江西鄱阳湖记录到越冬白鹤4813只,占总数的85.7%,主要分布在康山垦殖场、五星垦殖场和成新垦殖场;山东黄河三角洲记录到越冬白鹤625只,占总数的11.1%.安徽、湖南、湖北分别记录到越冬白鹤34,63和72只.对部分群体的白鹤幼鸟数量进行统计,4680只白鹤中,记录到幼鸟674只,幼鸟比例为14.4%,其中湖南越冬白鹤幼鸟比例最高,达28.6%,山东越冬白鹤幼鸟比例最低,为11.5%.调查刷新了白鹤种群数量,证实了山东黄河三角洲是目前除江西鄱阳湖外最重要的白鹤越冬地,缓解了白鹤越冬期过度集中的压力.基于本研究结果,我们推测目前白鹤的种群数量已超过5500只,成年个体数量已超过3000只.未来,其受胁程度需要更细致的评估.研究为无人机调查在水鸟监测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了案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极端洪水作用下升金湖消落带生境变化对越冬水鸟群落结构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水鸟是湿地生境质量的重要指示性动物类群,可敏感地反映湿地环境变化.浅水通江湖泊消落带具有复杂多样的生境和丰富的食物资源,是水鸟特别是越冬水鸟的重要聚集区,其食物资源的丰富度和可获得性受水文节律影响.在极端洪水作用下,消落带生境变化对越冬水鸟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的影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水鸟及湿地生态学问题.选择了具有典型消落带生境的升金湖作为研究区域,对2019年(正常水位)和2020年(异常水位)两个越冬季水鸟的数量、种类进行调查统计,分析了消落带的生境变化情况对越冬水鸟群落结构的影响.2019年越冬期,记录到水鸟(50984.20±9595.71)只(n=5),隶属7目13科51种;2020年越冬期,记录到水鸟(27923.00±13808.47)只(n=5),隶属7目12科53种.整个越冬季消落带的水鸟种类略增但数量减少,2019年游禽中的优势种为豆雁,2020年游禽中的优势种增加为豆雁和斑嘴鸭,但涉禽中的优势种由白琵鹭、反嘴鹬、凤头麦鸡转变为苍鹭、大白鹭和反嘴鹬.洪水导致的草滩-水域混合区生境面积减小使湿生植物退化,可能是导致以豆雁为主的食苔草水鸟数量大幅度减少的重要原因;因湖水延迟消退,裸露的泥滩面积大幅度下降,可能致使食底栖动物水鸟数量减少;湖泊水位上升和消落带水域面积的增加,加大了食鱼水鸟的捕食难度,导致数量锐减;提供植物种子的生境缺少,使觅食种子的斑嘴鸭和绿翅鸭数量明显下降;沉水植物的适宜生境面积下降直接影响到食地下茎的水鸟分布,并致其数量减少.研究结果有利于理解升金湖消落带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为越冬水鸟的保护和湿地的管理提供基础资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广东海丰县赤坑越冬黄鹡鸰的集群夜栖行为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夜栖地是动物夜间休息的场所,了解夜栖地的利用模式对于动物的保护和管理至关重要(Naniwadekar et al.,2020).鸟类的夜栖地选择与寄生虫回避(Rohner et al.,2000)、配偶选择和人为干扰(Peters & Otis,2007)、捕食压力(Bock et al.,2013;Johnston-González & Abril,2019)、栖息地偏好和躲避极端天气(Zoghby et al.,2016)、食物资源(Johnston-González & Abril,2019)等因素有关.在开展广东省汕尾市小微湿地越冬水鸟调查期间,2023年1月1日17∶54在海丰县赤坑镇吉屿村(115.512°E,22.889°N)发现黄鹡鸰Motacilla tschutschensis集群夜栖(图1),其飞离夜栖地时间为06∶40—06∶48,返回时间为16∶50—18∶03,个体数516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黄渤海濒危水鸟栖息地动态变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9/16
中国滨海湿地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上候鸟重要的停歇地、繁殖地和越冬地,土地利用变化所引发的滨海湿地退化导致水鸟栖息地类别和面积发生了很大转变,影响迁徙水鸟种群数量的稳定性.然而,土地利用变化在哪些区域和多大程度上影响了迁徙水鸟的栖息地分布尚不清晰.以土地围垦典型区域黄渤海滨海湿地为研究区,以受胁濒危水鸟物种勺嘴鹬、大滨鹬、大杓鹬、小青脚鹬、黑脸琵鹭、黄嘴白鹭、遗鸥、黑嘴鸥为研究对象,结合物种分布模型MaxEnt和GIS空间分析,模拟2000、2015、2020年水鸟栖息地时空分布,探索过去20年栖息地分布的时空变化,分析水鸟种群变化趋势,识别水鸟栖息地保护优先区域,提出水鸟栖息地保护管理建议.结果显示:2000-2020年,8个水鸟物种栖息地主要分布在渤海湾、莱州湾、江苏盐城沿岸、如东-东台沿岸区域.所有物种的栖息地面积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其中7个物种栖息地下降比例超过50%,下降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渤海湾、江苏盐城沿岸、东台条子泥、小洋口沿岸,滨海湿地丧失是导致水鸟栖息地面积下降的直接因素.7个物种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研究所确定的水鸟保护优先区面积达240.32 km2,其中如东沿岸存在保护空缺,建议扩增盐城候鸟世界遗产地分布范围,将如东沿岸纳入到保护地范围内,加强保护和管理,缓解水鸟栖息地的持续丧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云南大山包黑颈鹤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及其与生境结构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6
2015-2016年4个季节,采用样线法和样点法结合调查鸟类并基于遥感信息分析生境结构,研究了大山包自然保护区9个1 km2样点鸟类多样性及其与生境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山包共有鸟类16目41科127种,包含国家重点保护鸟类14种;雀形目、雁形目、鸻形目鸟类为主,共27科80种,数量最多的是斑头雁(Anser indicus)、小云雀(Alauda gulgula)、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共占总数量的50.09%;种类以留鸟(占49.61%)和鸣禽(51.97%)为主,数量以冬候乌(58.13%)和水鸟(60.28%)为主;40.94%的种类和60.28%的数量均偏好水域湿地生境类型;Pearson相关系数表明,水域面积占比与冬季和春季鸟类数量显著相关(P<0.05),森林-灌丛面积占比与夏季和秋季鸟类种类显著相关(P<0.05);大山包是重要的鸟类栖息地和越冬地,其生境结构对鸟类种类和数量有巨大影响;营建水域、森林-灌丛、沼泽湿地等多种生境类型及其空间组合,是保护大山包鸟类多样性的重要途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水位变动影响下三峡库区汉丰湖鸟类群落及多样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受三峡水库夏落冬涨的水位调控方式影响,位于三峡库区腹心的重庆开州区汉丰湖形成22.5m水位落差.为了解汉丰湖鸟类群落结构与动态水位变化之间的响应关系,2015年3月-2016年2月对汉丰湖鸟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鸟类97种,隶属12目32科,其中湿地鸟类49种,主要包括雁鸭类(18种)、鹆鹬类(13种)、鹭类(7种)及秧鸡类(5种).研究表明:受水位变化影响,鸟类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变化显著.夏季(8月)低水位期(水位高程152.50m),鸟种数最高,为34种,Shannon-Wiener指数最高;肉食性鸟与食虫鸟是主要取食功能群;与夏季低水位期生境类型多样、消落带植物正处于生长旺盛期、食物资源丰富有关,是雀形目鸟类、鹭类、秧鸡类等适宜的栖息地.冬季(12月)高水位期(水位高程174.50m),鸟种数为30种,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指数均最低,植食性鸟类是主要的取食功能群,鸟类数量最高;与冬季高水位期水面开阔、生境类型单一有关,高水位期的大水面有利于鸭类集群越冬.冬季在退水期(水位高程170.01m),水位下降导致汉丰湖生境结构变化,越冬鸟类数量和物种丰度降低,空间分布格局也随之变化.鸟类是三峡水库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护和提升三峡水库生物多样性,恢复和营造鸟类栖息地,应针对繁殖鸟和越冬水鸟的功能需求进行生态设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俄罗斯远东地区勺嘴鹬繁殖地夏季水鸟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俄罗斯远东地区是全球鸟类重要的繁殖地之一,特别是楚科奇半岛的阿纳德尔地区是全球极危鸟种勺嘴鹬(Calidris pygmeus)已知的重要繁殖地.为了履行中俄候鸟及其栖息地保护双边协定,掌握俄罗斯远东的阿纳德尔地区夏季水鸟的资源状况,2017年6月25日至7月20日,中俄双方对阿纳德尔南部地区进行了夏季水鸟资源调查.调查区域主要包括阿纳德尔、从阿纳德尔至白令戈夫斯基的海域、白令戈夫斯基、梅内皮尔吉诺周边苔原区域以及附近海域四个部分.共记录35种水鸟,隶属于6目10科,其中14种有繁殖活动.分析中俄环志回收数据表明,在我国长江流域和东部沿海地区越冬的雁鸭类和鸻鹬类水鸟,夏季迁徙到俄罗斯的哈巴罗夫斯克、萨哈林岛、勘察加半岛、雅库特、楚科奇等远东地区繁殖.此外,勺嘴鹬的主要繁殖繁殖地梅内皮尔吉诺周边苔原地区存在着巢址被洪水淹没、卵和雏鸟遭天敌捕食等风险;在勺嘴鹬迁徙路线上的重要迁徙停歇地和越冬地的退化、环境污染和人为活动是导致勺嘴鹬种群数量下降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需要进一步加强中俄双方勺嘴鹬保护的合作与交流,共同保护鸟类的栖息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鄱阳湖越冬雁类食源植被适宜取食时间窗口
编辑人员丨2023/8/6
雁类是长江中下游越冬水鸟的优势种群,以苔草(Carex spp)等湿生植被为主要食物来源.作为长江中下游仅存的通江湖泊之一,鄱阳湖显著受到水文波动的影响,湿地植被的生长发育与洲滩淹没和出露时间密切相关.雁类对食物资源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建立雁类取食植被的特征和苔草生长过程之间的关系,是刻画适宜栖息地时空分布范围,开展雁类及其食物资源保育的关键.选择鄱阳湖典型子湖泊常湖池作为研究区,对苔草春季生长期开展了原位观测试验,对4个高程梯度的苔草株高和生物量等关键生长因子进行了12次野外监测和采样.同时,结合遥感影像、气温数据及实地观测记录,确定了4个高程梯度洲滩的出露时间和苔草有效生长时间.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Logistic方程的苔草株高和生物量的生长过程曲线.并根据实地观测的雁类觅食苔草的特征,反推得到雁类适宜取食苔草的时间窗口.结果表明:苔草株高与地上生物量显著正相关,水文条件和气温是影响苔草生长的关键因素,而退水时间的推迟,会导致生长期缩短和低温限制下的有效生长时间减少,影响雁类食物资源的分布.苔草在秋季生长期出露达到12-28 d,而在春季生长期出露达到83-182 d时适宜雁类取食.研究提出了确定越冬雁类苔草适宜取食时间窗口的方法,证实洲滩退水时间推迟超过20 d,苔草生长节律将难以匹配雁类数量峰值期觅食的需要.本研究对鄱阳湖湿地水文调控和湿地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越冬水鸟对升金湖周边间歇性湿地氮磷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近年来,由于升金湖湖区食物资源的匮乏,一些在此越冬的水鸟会到周边间歇性浅水农田、草滩去摄食和栖息.为了解水鸟活动对这类湿地环境N、P营养盐的影响,本文以安徽升金湖小鹭咀以西3块有小天鹅和豆雁活动的浅水农田、草滩为对象,于2016-2017年水鸟越冬季旱、中、晚期分别采集表层水样并分析其中的N、P营养盐浓度变化,结合鸟粪中N、P含量及鸟类数量观测结果,研究了小天鹅和豆雁活动对间歇性湿地营养盐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研究时间段内草滩水体TN和TP浓度最高,且均显著高于对照(沟渠,其水源与农田和草滩一致),表明受豆雁活动影响强烈;旱期农田1水体TN和TP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表明受小天鹅活动影响强烈,其余月份与对照则差异不明显;农田2水体TN和TP浓度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表明受小天鹅活动影响不明显;N、P其他形态含量与对照之间呈现不同的规律,反映了它们受到水鸟活动强度变化和鸟粪分解等多重影响.本研究表明,越冬水鸟的栖息、摄食活动对升金湖小鹭咀周边浅水湿地中的N、P营养盐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升金湖湿地景观格局与水位关系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在季节性消涨的湖泊湿地中,水位的升降使湿地景观格局发生显著变化.升金湖是典型的浅水通江湖泊,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的水鸟提供重要的停歇地与越冬地,其湿地景观格局随水位的季节变化对越冬水鸟产生重要影响.采用最大似然法对升金湖不同水位下的遥感影像进行监督分类并计算景观指数,结合同期水位数据,探讨湿地景观格局与水位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升金湖水位呈明显的季节动态,水面面积随水位升高呈线性增加,草滩、泥滩和农田的面积相应减少,景观斑块的多样性和均匀度下降.秋冬季水位降低时,草滩、泥滩等景观斑块集中于上湖河口淤积区及下湖的中部区域,为在此越冬的大量水鸟提供重要的觅食地.然而,为利于渔业养殖,升金湖水位受人为控制,在水鸟越冬前期依旧保持较高水位,暴露的草滩、泥滩较少,为在此觅食的水鸟提供的食物资源有限.基于研究结果,建议在水鸟越冬期,对升金湖水位实施分步调控,使各种栖息地斑块渐次暴露,以满足多种水鸟对栖息地的不同需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