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通降探讨行气药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董建华院士的"通降论"是其治疗脾胃病的核心思想,本文基于"通降论"分别从疏肝解郁,理气和胃,补而不滞,滋而不腻,活血通络,理气化瘀,行气化湿,气顺痰消,除胀导滞,气利积消,辛开苦降,升阳散寒等方面探讨行气药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应用,并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以香附,苏梗,陈皮,枳壳为例分析其可能在消化系统中的作用机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董建华的脾胃学术思想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今年是已故董建华院士诞辰100周年.董建华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中医临床家、中医教育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先生行医60余年,学贯寒温两门,是著名的温病学家、脾胃病专家.脾胃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最具生命力的学说之一,其理论源于《内经》,辨证法于仲景,集大成者则系李杲.其后,代有发展.董建华教授作为一代名医、中医巨擘,对脾胃学说潜心研究,自成一家,其通降理论、胃热学说更是对中医临床有深远影响.现将其脾胃学说的主要观点整理成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运用董建华院士脾胃病学术思想治疗癌症
编辑人员丨2023/8/6
作为1986级博士研究生,笔者在随董建华院士学习的3年期间,专业方向是脾胃病.当时董老承担国家教委博士基金课题,研究关于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中医药治疗,笔者参与了这个课题研究,并将博士论文围绕这个课题进行.从那时起,笔者开始收集中医药治疗癌症的信息,并在临床中体会到董老治疗脾胃病的学术思想,将其运用于癌症的治疗,往往能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1996年,笔者来到美国,开始从事中医肿瘤专科,现将这些年来运用董老脾胃病学术思想治疗癌症的临床体会,整理为本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荜铃胃痛颗粒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荜铃胃痛颗粒是中医大家董建华院士继通降理论结晶——胃苏颗粒之后又一气血理论结晶的体现.中医大家董建华院士生前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央保健局医生,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善治内科疑难病,尤精于脾胃病的辩证论治,他博采中华医学之精华,结合自己长期的临床经验,在脾胃病的辩证施治上,提出“通降论”、“气血论”、“虚实论”三大理论,补充和完善了中医脾胃病辩证论治理论,在消化系统的辩证和治疗上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董建华教授通降理论在针灸治疗脾胃病临床上的拓展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董建华教授是一位非常著名的中医学家, 特别是他的通降理论在脾胃病临床上运用很广泛, 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董老按照通降理论创立的许多名方均具有很好的疗效.如在某些情况下患者不能服药或因在国外服药受到限制, 针灸疗法就被重视起来了.通降理论是对脾胃生理功能、病理表现和治疗要点的高度概括, 其实对临床上的针灸治疗亦具有指导意义.针灸的理、法、方、穴、术, 与中药的理、法、方、药有很多相通之处, 故董老的通降理论在针灸治疗脾胃疾病临床上的应用亦得到了拓展.当然, 如果能让针灸与药物相结合则是最完美的, 应该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国医大家董建华论治脾胃病学术经验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董建华教授,上海市青浦县人,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博士研究生导师.董老从事中医事业60余载,勤求博采、孜孜不倦,在论治脾胃病、温热病、妇儿等专科疾病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到的学术思想和颇高的学术造诣,为医界同道所推崇.学习和继承董老论治脾胃病经验,有利于后学者感悟其在辩证和处方方面灵活精妙的大医风采、启发中医临床思维和提高学术水平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脾胃病从“肝”论治十六法
编辑人员丨2023/8/6
脾胃病是临床中常见的内科疾病,治疗方法很多,疗效各异.本人从事脾胃病的临床诊治三十余载,结合历代医家经验,发现从“肝”论治脾胃病能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盖因肝属木,主疏泄条达,而脾胃属土,主受纳运化,肝与脾胃木土相克,其疏泄条达既可助脾运化,使清阳上升,又可助胃受纳腐熟,使浊阴下降,正如《素问·宝命全形论》所言“土得木而达”[1],而一旦肝失疏泄,则导致脾胃功能失调,引起脾胃病的发生.因此,本文参考清代医家王旭高的“治肝三十法”[2],在继承董建华院士“疏调肝木”治疗脾胃病的基础上,结合本人的临床经验,总结了脾胃病从“肝”论治十六法,滋述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史利卿教授祛风宣肺法治疗感染后咳嗽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感染后咳嗽临床常见,其病理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容易误诊误治,中医恰当辨治具有独特效果.史利卿教授师从著名中医学家董建华院士,从事中医呼吸专业教研工作近30年,针对该病开展了专项临床及基础研究,认为风邪为本病的主要病因,并可兼其他病理因素为病,基本病机为风邪犯肺,其中正气虚弱、脏腑失调为风邪致咳发病及迁延不愈之内伤基础,病程可较长,提示风邪不易祛除,余邪不尽,内伏于肺,外邪引动,咳嗽迁延不愈,临床自拟祛风宣肺方,以辨证论治为基础,用药轻宣灵动,祛风宣肺以透邪外出,注重肺脾同治,宣上畅中,重视中焦气机通顺,同时顾护阴津,寒热并用,驱邪不伤正,临床应用,效如桴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传承董建华“通降论”学术思想,创建脾胃病辨证新八纲
编辑人员丨2023/8/6
脾胃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最具生命力的学说之一,其理论源于《内经》,辨证法于仲景,集大成者则系东垣.董建华院士对脾胃学说潜心研究,师古而不泥古,在长期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脾胃“通降论”,既是对脾胃通降相关论述的继承总结,也是对传统脾胃学说的重要补充和深化,在中医学术界有着深远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董建华教授脾胃“心身论”学术思想的继承与发扬
编辑人员丨2023/8/6
在迎来恩师董建华教授诞辰100周年之际,笔者回顾30年前有幸作为门下弟子从师学习的经历,缅怀董师当年耳提面命对学生从专业训练到做人修养的谆谆教诲,以及他老人家为人师表而身体力行的许多具体事例,不禁感慨万千.董建华教授作为当代中国中医学界的临床大家,他在脾胃病领域的学术贡献与学术地位是为学界所公认的.至今,对董老富于特色且具有创新性的脾胃病学术思想,已经有关于“通降理论”、“气机理论”与“胃热学说”的总结[1],以及对于“通降论”、“气血论”、“标本论”、“湿热论”、“虚实论”等要点的归纳[2].本文试图就恩师在脾胃病“心身论”方面的学术思想加以挖掘和整理,并就自身的一些临床探索加以简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