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革热继发急性白血病一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登革热由登革病毒感染引起,罕见病例感染后可能通过侵犯骨髓、扰乱免疫功能或影响造血干细胞功能而引起急性血液系统疾病,国内大陆鲜见报道。本例患者在老挝患重症登革热治愈后1个月出现不规律发热,伴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及肝脾肿大,血常规示三系降低,以粒系和巨核系减少为著,最终骨髓涂片提示急性白血病。登革热后应随访血象变化,警惕继发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老挝草药资源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采用文献整理分析、样线调查、走访调查等多种方式收集老挝药用植物物种资源信息,初步获取老挝境内药用植物资源、民间草药使用方法及传统医药知识档案资料,发现老挝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丰富,有214科1 014属2 165种(含变种),其中蕨类植物29科40属57种,裸子植物8科17属32种,被子植物177科957属2 076种。目前市场流通的药材有108种。老挝有广泛应用草药资源的基础,农贸市场中的一些鲜药具有止咳生津、祛湿、祛暑、滋阴凉血等功效,市场上驱风、壮腰膝类药材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前景,应重点加强开发和管理。中国与老挝可在传统用药经验方面深入研究、加强交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1990-2019年亚洲地区下呼吸道感染的疾病负担分析及2020-2029年预测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分析1990-2019年亚洲48个国家和地区按年龄、性别和国家划分的下呼吸道感染(LRIs)的疾病负担及其可归因风险因素以及未来10年的趋势预测.方法 通过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GBD)数据库,报告了LRIs导致的残疾调整生命年(DALYs)和年龄标准化DALYs率;通过R 4.2.2软件中移动自回归平均模型(ARI-MA)对2020-2029年亚洲地区LRIs的年龄标准化DALYs率进行预测.结果 2019年,亚洲地区LRIs的总体DALYs为4 277.77万人年,自1990年以来下降了 69.1%;LRIs的总体年龄标准化DALYs率为每10万人1 130例(999.4~1 291),自1990 年以来下降了 70.5%,EAPC 为-4.20(-4.29~4.11);2019 年印度的 DALYs(1 852.70万人年)最高,其次为巴基斯坦(486.06万人年)和中国(402.07万人年),LRIs年龄标准化DALYs率最高的是柬埔寨(3 385.66/10万),其次是老挝(2 665.93/10万)和阿富汗(2 642.72/10万);2019年在亚洲地区全年龄段人群中,LRIs的DALYs率在0~5岁患儿中最大,其中0~6天新生儿的疾病负担最重;2019年亚洲地区儿童消瘦(3 489.26/10万)、低体质量儿童(1 934.65/10万)和固体燃料引起的居家空气污染(1 434.29/10万)是<5岁LRIs患儿DALYs率的三大危险因素.结论 尽管LRIs的疾病负担在1990-2019年期间以及2020-2029年的预测中均为下降趋势,但<5岁患儿的疾病负担仍然较重.应实施接种疫苗,改善营养和运动等相应的预防措施,重点是减少相关风险因素的暴露,特别是在欠发达国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2024年5月全球传染病事件风险评估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对2024年5月中国境外发生的全球传染病事件进行监测,并评估对我国的输入风险和海外旅行风险.方法 运用多种来源的互联网开源情报信息,对重点关注传染病开展基于事件的监测,并采用风险矩阵法,从传播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两个维度,整合疾病、国家和事件特异性指标构建指标体系,对传染病境外输入风险和海外旅行风险开展评估.结果 2024年5月监测到12种传染病在全球36个国家形成突发事件或暴发疫情.对我国的输入风险方面,低风险事件39个;海外旅行风险方面,中风险事件32个.结论 建议一般关注南美洲、非洲和亚洲部分国家的登革热,埃塞俄比亚、刚果(金)、津巴布韦、喀麦隆、科摩罗、索马里和莫桑比克的霍乱,刚果(金)、泰国、印度尼西亚和南非的猴痘,安哥拉、乍得、阿富汗、尼日利亚、也门、埃塞俄比亚、几内亚、巴基斯坦、刚果(金)、尼日尔的脊髓灰质炎,玻利维亚的黄热病,刚果(金)的埃博拉出血热,也门的白喉可能带来的输入风险.海外旅行风险方面,无重点关注疫情,建议出国旅行者一般关注中国周边亚洲国家(孟加拉国、新加坡、老挝、尼泊尔、斯里兰卡、泰国、柬埔寨、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巴西、阿根廷、危地马拉和布基纳法索的登革热疫情,莫桑比克、埃塞俄比亚、刚果(金)、喀麦隆、科摩罗、索马里和津巴布韦的霍乱疫情,安哥拉、乍得、阿富汗、尼日利亚、也门、埃塞俄比亚、几内亚、巴基斯坦、刚果(金)和尼日尔的脊髓灰质炎,刚果(金)、泰国、印度尼西亚的猴痘、吉尔吉斯斯坦和印度的炭疽,刚果(金)的埃博拉出血热,沙特阿拉伯的中东呼吸综合征,也门的白喉,美国的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玻利维亚的黄热病可能带来的感染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珍稀濒危飘带兜兰叶绿体全基因组种内变异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飘带兜兰(Paphiopedilum parishii)分布范围狭窄,仅在中国、缅甸、泰国以及老挝有少量分布.近年来,因生境破坏和人为滥采而导致飘带兜兰野生种群极度缩减.为开发种内多态性的分子标记用于保护生物学研究,该研究对飘带兜兰4个野生个体经测序、组装、注释获得的叶绿体基因组序列,与已公布的飘带兜兰2个个体的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分析飘带兜兰叶绿体基因组的种内差异.结果表明:(1)飘带兜兰叶绿体基因组具有典型被子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环状四分体结构,基因组长度为154 403~154 809 bp,共编码129个基因,包括78个蛋白质编码基因、39个tRNA基因、8个rRNA基因,以及4个假基因.(2)在飘带兜兰6个个体叶绿体基因组中检测到103~107个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s)位点,其中21个SSR位点具有多态性.此外,在6个个体叶绿体基因组中还检测到60个长序列重复,包括17~21个正向重复、18~29个反向重复、9~16个回文重复、4~9个互补重复.(3)通过比较6个个体叶绿体基因组序列的核苷酸多样性,共发现70处变异,包括10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s)、60个插入缺失(InDels).其中,有3个SNP位点发生了非同义替换,导致编码功能基因的氨基酸发生改变;19个插入缺失多态性较高,具有开发为分子标记的潜力.(4)通过计算核苷酸多样性值(Pi)共发现8个有变异的区域,Pi值为0~0.006 32,其中变异度较大的是rps3-rpl22、trnL-UAC-rpl32、rpoB-trnC-GCA以及ycf4,这些高变区可开发为分子标记用于评估飘带兜兰遗传多样性.(5)系统发生分析结果表明,飘带兜兰6个个体叶绿体基因组序列聚在一起,与长瓣兜兰互为姐妹群.综上表明,飘带兜兰叶绿体基因组的SSRs、长序列重复、SNPs、InDels以及核苷酸序列呈现了足够的种内多样性,可开发成分子标记用于该种的系统演化及保护生物学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2017-2022年中国口蹄疫流行状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分析近年来中国口蹄疫流行和传播特点,研判口蹄疫流行趋势.[方法]以2017-2022年间中国报告发生的口蹄疫疫情为研究对象,从疫情的"三间分布"、生产环节分布、流行毒株分子流行病学分析及溯源等方面,对近6年的疫情情况进行系统梳理.[结果]2017-2022年间中国共有15个省份报告发生口蹄疫疫情54次.总体形势稳定:Asia 1型口蹄疫维持无疫状态;2019-2022年连续4年未发生A型口蹄疫疫情;田间以散发O型口蹄疫为主.六年间报告牛口蹄疫疫情36次,羊疫情1次,猪疫情17次.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表明,O/Mya-98、O/Ind-2001、O/CATHAY、O/PanAsia和A/Sea-97这5个流行毒株同时流行,且与同时期周边国家(缅甸、老挝和越南等)口蹄疫毒株遗传关系密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疫情(尤其是牛疫情,占比66.7%)主要发生在流通(57%)、散养(32%)等免疫薄弱环节.[结论]对内强化疫苗免疫和流通动物管控,对外严防境外毒株传入仍是今后中国口蹄疫防控的重要任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山西省绵羊捻转血矛线虫的感染现状及遗传变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了解山西省绵羊捻转血矛线虫的感染现状及遗传变异情况.方法 采集山西省晋北的山阴县、晋中的祁县和晋南的稷山县绵羊粪样,并提取粪样基因组DNA.利用捻转血矛线虫种特异性引物,扩增样品的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2(ITS-2)部分序列,经凝胶电泳观察和DNA测序分析鉴定其种属,评估不同地区绵羊捻转血矛线虫的感染现状.取PCR阳性样品,采用扩增捻转血矛线虫ITS全长序列的保守引物,PCR扩增ITS全长序列并测序,在DNAMAN 9.0中与GenBank中已公开的捻转血矛线虫ITS-2和ITS全长序列进行比对,查找碱基变异位点.使用DNAstar 7.1软件计算捻转血矛线虫ITS序列的碱基含量,并对GenBank中已报道的不同地区、不同宿主来源的18条捻转血矛线虫ITS全长序列及本研究获得的2条ITS全长序列进行序列相似性分析,用最大似然法构建基于ITS全长序列的系统进化树,分析捻转血矛线虫的遗传变异情况.结果 共采集401份绵羊粪样,其中69份粪样扩增出ITS-2片段(占17.2%);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获得的ITS-2部分序列与捻转血矛线虫(GenBank登录号OQ674251)的序列相似性为100%,故鉴定为捻转血矛线虫.其中山阴县、稷山县和祁县的绵羊捻转血矛线虫阳性率分别为47.4%(64/135)、3.0%(5/169)和0(0/97).69份ITS-2阳性的粪样中,4份样品成功扩增出ITS全长序列,其存在两种基因型,且这两种基因型之间仅在ITS-1序列中226 bp处存在1个碱基差异.基于捻转血矛线虫ITS全长序列的序列相似性分析发现,两种基因型之间的变异率仅为0.1%;18条不同地区和不同宿主来源的捻转血矛线虫的序列间变异率为0~2.6%.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中鉴定的序列(GenBank登录号OP518297和O P518298)与来自美国(GenBank登录号EU086378)、老挝(GenBank登录号AB908961)和中国其他地区(GenBank登录号HQ844231)的序列处于同一分支上;捻转血矛线虫的群体遗传结构无明显的地理和宿主相关性.结论 山西省调查地区的绵羊捻转血矛线虫感染率较高,捻转血矛线虫的遗传变异率较低,与其他地区、不同宿主来源的捻转血矛线虫之间无明显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蓝额红尾鸲在中国分布变化浅析
编辑人员丨2024/1/20
蓝额红尾鸲(Phoenicurus frontalis)隶属于雀形目(Passeriformes)鹟科(Muscicapidae),无亚种分化,国内已知分布于山东、陕西南部、内蒙古西部、宁夏、甘肃、西藏、青海南部和东部、云南、四川、重庆、贵州、湖北、湖南、浙江、广东(郑光美2017)、广西(周放2011,伊剑锋等2016)、江西永修(刘涛等2019)、台湾(台湾野鸟学会2020),香港亦有记录,但可能是笼养逃逸或人为放生种(香港观鸟会2020);国外分布于阿富汗西北部、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尼泊尔、锡金、不丹等喜马拉雅山地区和印度阿萨姆邦,冬季见于缅甸北部(赵正阶2001)、老挝、泰国和越南,种群数量稳定(BirdLife International 201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叶猴野外投食群动态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属灵长目猴科疣猴亚科乌叶猴属(Trachypithecus).全球范围内分布很窄,仅分布于中国的贵州、重庆、广西以及越南、老挝的部分地区,分布范围窄与其生活的石山环境和物种形成机制有密切关系(Nadler and Brockman,2014),目前全球黑叶猴数量接近2 500~3 000只(黄乘明等,2018).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2023年7月全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风险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目的 评估2023年7月新型冠状感染病毒感染(COVID-19)疫情全球流行情况及对我国的输入风险.方法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开发布的每日COVID-19疫情数据,结合全球COVID-19入境政策分析,采用流行病学描述方法,通过总体概述、各大洲及重点国家疫情趋势综合评估和周边十四国疫情分析,对全球COVID-19疫情风险进行综合、全面与及时的评估.结果 与2023年6月相比,7月全球月新增确诊病例环比下降了2.89%,月新增死亡病例环比下降了52.27%.全球月新增确诊病例前10位国家中,韩国和危地马拉为全球重点关注国家;各大洲月新增确诊病例前3位国家中,秘鲁为南美洲一般关注国家,帕劳为大洋洲一般关注国家.老挝是周边十四国特别关注国家.结论 全球每日新增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7月整体呈下降趋势,对于重点国家和地区要持续加强疫情监测,同相关机构建立沟通机制,互通有无,及时预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