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藏横断山种子植物区系新资料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横断山脉北部生物多样性丰富,最近10多年,有许多关于该区域生物多样性的考察报道.考察队于2023年6-8月在横断山北部开展植物多样性和植被结构调查,获得了不少新的考察成果.[方法]通过野外调查对植物进行采集和拍照,制作标本,并进行分类鉴定.[结果]报道采自西藏横断山北缘昌都察雅地区的8个西藏新记录种.分别为矮麻黄(Ephedra minuta Florin)、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 Kom.)、炉霍杜鹃(Rho-dodendron luhuoense H.P.Yang)、长柱直枝杜鹃(R.orthocladum var.longistylum Philipson et M.N.Philip-son)、千里香杜鹃(R.thymifolium Maxim.)、南方雪层杜鹃(R.nivale Hook.f.subsp.australe Philipson et M.N.Philipson)、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细穗藜[Chenopodiastrum gracilispicum(H.W.Kung)Uo-tila].[结论]新分布植物的发现对于补充西藏横断山区植物区系具有重要意义.凭证标本保存于宜宾学院植物标本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青藏高原灌丛土壤碳氮含量及其相关功能基因分布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4/3/2
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下,土壤中有机态碳氮化合物矿化分解释放矿质养分和二氧化碳,深刻影响着自然生态系统土壤碳、氮等元素的循环转化、土壤的养分供应和有机质的更新,并对地上植被的演替和分布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青藏高原灌丛面积分布广泛,地形和气候条件复杂,但目前对灌丛分布地区土壤碳氮含量、矿化作用强度及其影响因素等的认识较少.研究结合土壤理化分析和高通量定量PCR(quantitative microbial element cycling,QMEC)技术研究了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地区不同类型灌丛土壤碳氮含量、碳氮矿化速率和相关功能基因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植被、气候和土壤因子间的耦联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灌丛土壤的有机碳、全氮含量、CO2释放速率、净氮矿化速率、碳氮矿化基因的丰度有显著差异.其中,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的雪层杜鹃和香柏灌丛分布区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CO2释放速率、净氮矿化速率显著高于位于中西部的变色锦鸡儿、金露梅和砂生槐灌丛地区,并与年平均降雨量显著正相关.然而,碳、氮矿化基因丰度分布趋势与之相反,在雪层杜鹃和香柏灌丛分布区丰度显著低于中西部的三类灌丛,且与年平均降雨量呈显著负相关,但与土壤pH呈显著正相关.同时pH与年平均降水量、湿润指数和土壤含水率均为显著负相关.这些结果表明降水可通过增加盐基离子淋溶,使土壤盐基饱和度下降、氢饱和度增加,引起土壤酸化,进而影响碳氮循环过程,导致不同类型灌丛土壤碳氮元素的赋存及其周转速率差异.同时,碳、氮矿化相关功能基因丰度各类群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土壤碳氮循环过程间紧密的耦联关系.这些结果为准确评估青藏高原土壤碳、氮库及其动态平衡提供了重要信息和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
藏药防治高原病的药理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12
藏药预防和治疗高原病主要从抗缺氧、抗氧化、保护心脑组织、改善心肺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调节胃肠道功能、保护脑组织等方面发挥疗效,且药理作用明显,但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藏药防治高原病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治疗,预防高原病的研究较少;(2)部分单味药及复方藏药缺乏系统的药理学、毒理学研究,限制了藏药的临床应用;(3)大部分治疗高原病的复方制剂是藏医师继承前人经验并经过临床实践反复验证而得出来的.今后,应对药食同源的藏药如红景天、沙棘、锦鸡儿、蕨麻等进行二次开发,研制出预防高原反应的保健品,以减少高原病的发病率.此外,还需对藏药进行有效物质、作用机理和不良反应的系统研究,建立"基于藏药药性理论的藏药复方制剂安全性评价体系",并对藏医药古代文献进行多方面、多维度发掘,总结名医名方的临床经验,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加以提高和创新,促使藏药在防治高原病中为更多患者接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2
-
藏药藏锦鸡儿的基原植物与代用品考证
编辑人员丨2023/8/6
藏锦鸡儿作为藏药始见于公元8世纪的《四部医典》,后被《晶珠本草》和许多汉、藏医药著作收录.不同文献记载的藏锦鸡儿名称、基原等存在较大差异.通过考证相关的文献记载,对藏锦鸡儿的名称、基原植物及其代用品、药用部位等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对相关植物的形态、名称、资源分布及传统用药等进行了总结.现有文献分析表明,虽然在不同文献中藏锦鸡儿涉及10余种豆科植物,但产于青藏高原的鬼箭锦鸡儿与多数经典文献的描述一致,其红色木部心材作为藏锦鸡儿正品使用.昌都锦鸡儿和川青锦鸡儿在一定范围内可作为基原植物使用,而锦鸡儿属中的其他5种植物以及苏木等常用作藏锦鸡儿的代用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恢复措施对内蒙古乌拉特中旗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处于干旱地区的内蒙古荒漠草原,在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保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及气候变化的影响,内蒙古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发生了严重的退化.如何有效恢复荒漠草原的生态功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科学合理地进行人为定向培育是荒漠草原植物群落恢复与重建的重要措施.本研究以乌拉特中旗荒漠草原为对象,通过控制实验探讨了不同退化程度下植物群落结构及地上生物量对不同恢复措施的响应.结果表明:在重度退化的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短期封育提高了杂类草的相对盖度,使群落地上生物量增加2.11倍;添加有机肥提高了禾草物种丰富度,使群落地上生物量提高了3.97倍;补播显著提高了植物群落的盖度、密度,使群落地上生物量提高了 9.76倍.在重度沙化区,补播显著提高了群落的盖度、密度、地上生物量,但对物种多样性无显著影响.在中度退化区,添加复合肥显著降低了短花针茅群落杂类草物种数,提高了禾草及植物群落的地上生物量;添加复合肥显著提高了柠条锦鸡儿-丛生禾草群落中禾草物种丰富度,但对植物群落盖度、密度及地上生物量无显著影响;喷施叶面肥显著降低了藏锦鸡儿-灌丛化禾草群落杂类草的盖度和密度,提高了禾草的地上生物量.上述研究结果可为半干旱区荒漠草原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青藏高原草枯期植物群落与海拔对西藏马鹿食物组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西藏马鹿如何适应草枯期高海拔环境是其维持营养摄入所面临的挑战之一.深入研究草枯期植物群落随海拔变化规律以及二者变化如何影响西藏马鹿食物组成是开展高原生态系统野生大型有蹄类营养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基础.本研究以西藏山南地区桑日县西藏马鹿种群为对象,于2021年3月和2022年3月青藏高原草枯期,对西藏马鹿种群出现点的海拔、植物群落和采食痕迹开展野外调查,通过去趋势对应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分别研究植物群落随海拔变化的特点和西藏马鹿食物组成随海拔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西藏马鹿草枯期食物组成主要包括褐背柳、腺果大叶蔷薇和小叶金露梅等,其中褐背柳的采食比例超过50%,为草枯期西藏马鹿重要食物来源;在低海拔区域(4100-4300 m),植物群落主要包括变色锦鸡儿、腺果大叶蔷薇和西藏沙棘等,西藏马鹿主要以腺果大叶蔷薇、变色锦鸡儿和藏沙蒿为食物;在高海拔区域(4300-4600 m),植物群落由雪层杜鹃、草莓花杜鹃和窄叶鲜卑花等组成,西藏马鹿主要以褐背柳、毛坡柳、康藏嵩草等为食物.西藏马鹿在不同海拔均以植物群落优势种为主要食物,表明植物群落组成随海拔的变化直接影响西藏马鹿的食物组成,即西藏马鹿随海拔变化具有不同的食物组成模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藏药佐摸兴的本草考证及用药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厘清藏药佐摸兴的基原、药用部位、临床及市场流通使用情况,为其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本草文献考证针对佐摸兴基原、药用部位及制剂等进行梳理;对四川、青海、西藏、云南4省区、41个市县、21家藏医院、13个制药厂及药材公司、6位藏医药专家进行了基原及药用情况调查,并结合所收集的药材鉴定结果推导出相应基原使用情况.结果 文献考证显示佐摸兴涉及10个基原,药用木质部心材、煎膏、叶、花等.调研结果显示最广泛认可的佐摸兴基原为昌都锦鸡儿Caragana changduensis Y.X.Liou,其次是鬼箭锦鸡儿C.jubata(Pall.)Poir.,主要以昌都锦鸡儿红色心材入药,质量最佳,其他颜色鬼箭锦鸡儿心材使用较少,效果稍差.市场上流通佐摸兴药材以昌都锦鸡儿为主,少数藏医院使用鬼箭锦鸡儿.文献考证和调查总计涉及成方制剂20个,佐摸兴在制剂中常用的功效主要为降压、清血热、化血瘀,并可治疗多血症.结论 明确了藏药佐摸兴药材的主要来源为昌都锦鸡儿的红色心材,可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