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白香青的生药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采用生药学方法鉴别藏药乳白香青.方法 采用原植物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薄层色谱分析及DNA条形码鉴定方法进行鉴别.结果 乳白香青的药材断面和粉末显微特征明显;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效果好;经对ITS序列进行PCR扩增并测序,首次获得其ITS序列,GenBank注册号为:OQ096626,确定了乳白香青的DNA鉴定条形码.结论 所用方法可为乳白香青药材的鉴定、控制质量及资源开发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大鼠体内验证的藏药红景天改善脑微循环障碍作用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基于文献研究、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与实验验证的方法,探究藏药红景天改善脑微循环障碍的核心靶点、关键成分和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文献和数据库收集红景天化学成分,利用反向药效团匹配预测红景天的潜在靶点;获取脑微循环障碍靶点,并与红景天靶点映射,构建交集靶点蛋白互作网络,获取核心靶点;构建"中药-成分-核心靶点-疾病"调控网络并获取关键成分;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构建"核心靶点-信号通路-生物过程"网络;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进行动物实验验证,进一步证实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结果 从红景天中筛选出76个活性成分和285个靶点,获取脑微循环障碍靶点1 074个,交集靶点97个,核心靶点6个,关键成分6个.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有3个关键成分与核心靶点的结合性大于核心靶点蛋白与其原始配体结合性.RT-qPCR结果显示红景天能下调核心靶点CASP3、AKT1 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藏药红景天能降低CASP3、AKT1蛋白表达(P<0.05).结论 藏药红景天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改善脑微循环障碍,该研究为临床应用藏药红景天治疗脑微循环障碍提供实验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数据挖掘的藏医骨伤用药特点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研究藏族医药骨伤科用药规律,为完善少数民族医药骨伤用药特色及理论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中华本草?藏药卷》《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藏医学》中治疗骨伤科疾病的藏医验方,采用Office Excel 2019、IBM SPSS Statistics 26.0、IBM SPSS Modeler 14.1分别对药物进行频次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获得藏医骨伤科验方202条,涉及338味药物,使用频次排名前3位的中药为诃子、藏木香、红花;药物药性以寒、温、凉为主,药味以辛、苦、甘居多,归经主要归肝、肺、胃、脾经;涉及病种有创伤、关节类痹证、腰骶部筋伤、胸背部筋伤4种。获得4类用药聚类组合,核心药物有诃子、毛诃子、余甘子、决明子、乳香、黄葵,常见药对组合有诃子-毛诃子、黄葵-决明子、乳香-黄葵等。结论:藏医治疗骨伤疾病以清热药为主干黄水,其次为活血药、理气药、祛风湿药,以藏医经方三果汤、三黄水药为药物核心,常配伍其他清热凉血、续筋接骨药,注重干黄水理论运用,体现了藏医的清泻法、黄水学说核心理论在骨伤疾病诊疗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温针灸联合藏药白脉软膏外涂治疗寒湿腰痛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温针灸联合藏药白脉软膏外涂治疗寒湿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选择2021年5-7月错那县藏医医院门诊6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外涂白脉软膏,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温针灸。2组均连续治疗2周,随访3个月。采用VAS量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部疼痛及功能障碍程度,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即刻、末次随访VAS评分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18.17、-6.05, P<0.01)。治疗组末次随访ODI评分低于对照组( t=-15.86, 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29/30)、对照组为93.3%(28/3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01, P=1.000)。 结论:温针灸联合藏药白脉软膏外涂可有效改善寒湿腰痛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藏药印度獐牙菜中9个成分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印度獐牙菜中9个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用Waters SunFire C18柱(4.6 mm×250 mm,5 μm);以甲醇-0.05%磷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30 ℃,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结果: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当药苷、芒果苷、异荭草素、苦龙胆酯苷、当药醇苷、8-羟基-1,3,5三甲氧基 酮、雏菊叶龙胆酮在进样质量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5.38%、92.41%、95.14%、91.87%、92.24%、92.51%、95.08%、91.72%、95.74%。 结论:该方法简便、高效、灵敏、准确、经济实用,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为印度獐牙菜的质量控制、综合利用提供了有效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肺热普清散对MHV-A59感染小鼠治疗作用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探讨藏药经典方肺热普清散对小鼠肝炎病毒A59(MHV-A59)感染小鼠模型的影响及其对炎症因子的作用.方法 以雄性昆明种小鼠为实验对象,利用MHV-A59滴鼻操作建立小鼠冠状病毒感染模型,设置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利巴韦林)组和肺热普清散低、中、高剂量(25、50、100mg·kg-1)3组,每天ig给药1次,连续给药10d,考察记录造模期内小鼠体质量变化,处死后称体质量并计算小鼠肺脏指数和肝脏指数;使用Elisa试剂盒测定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8(IL-18)含量;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小鼠肝脏中IL-1β、IL-18的mRNA表达水平和血清中MHV-A59病毒载量;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肺热普清散对肝脏和肺脏细胞坏死及炎症细胞浸润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体质量增长缓慢(P<0.01);肺热普清散3个剂量组的体质量每日递增,中、高剂量组在第5~8天均与模型组有显著差异(P<0.01);各组小鼠肺脏指数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肺热普清散中剂量组肝脏指数与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病毒感染后血清中炎症因子IL-1β和IL-18显著性升高(P<0.001),与模型组比较,肺热普清散3个剂量组均可降低血清中IL-18水平(P<0.001、0.01);模型组肝脏组织中IL-1β和IL-18的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01);与模型组比较,肺热普清散高剂量组肝脏中IL-1β转录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肺热普清散3组实验动物肝脏组织中IL-18水平未出现显著性变化;MHV载量测定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利巴韦林组和肺热普清散高剂量组血清中MHV载量显著性降低(P<0.01);病理切片结果显示,模型组肝脏细胞出现广泛坏死和变性,并出现炎症细胞浸润,气球样变等现象,肺热普清散高剂量和利巴韦林组出现点状病灶、炎症细胞浸润等明显减少现象;模型组肺组织肺泡明显间隔增厚,间质水肿,肺泡被压缩,有炎症细胞浸润,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等现象,而肺热普清散中、高剂量组和阳性组肺组织肺泡间隔较窄,肺泡舒展,局部有炎性浸润和出血,肺泡腔内的分泌物明显减少.结论 肺热普清散对MHV-A59感染小鼠模型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病毒复制和抑制感染后炎症因子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陇中地区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整理陇中地区药用植物名录,归纳该地区药用植物的种类及分布,为该地区中药资源的保护及开发利用等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中药资源普查数据库获得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数据,并参考《中国植物志》《黄土高原植物志》《甘肃中草药资源志》《甘肃省中药材标准》(2020年版)、《甘肃省中藏药材标准》(2020年版)等书籍及相关文献资料补充,对陇中地区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及分布状况汇总,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陇中地区药用植物资源共178科829属2 101种,主要存在被子植物、裸子植物及蕨类植物等类群中,其中优势科主要集中在菊科、蔷薇科、豆科等,主要药用部位为全草类,以清热药为主,栽培药用植物51种,包括蒙古黄芪、玫瑰、忍冬等.结论 陇中地区植物资源丰富,药用植物种类多,在保护的基础上应合理开发利用,并依据地理环境大力发展特色中药材产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诃子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周前
诃子广泛应用于各种传统医药体系中,被称为"藏药之王""蒙药之王",具有涩肠止泻、敛肺止咳、降火利咽的功效,临床常用于肺虚喘咳、久嗽不止、咽痛音哑等多种病证.通过查阅近几年国内外文献,对诃子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结果显示,诃子化学成分丰富多样,主要包括鞣质类(31种)、酚酸类(15种)、三萜类(13种)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诃子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抗菌、抗肿瘤、抗病毒、抗炎、肝保护、神经保护等多种药理活性.该文系统阐述了诃子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为诃子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诃子,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有效的治疗方案,也为传统医药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单用西红花或牛黄对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程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观察单用西红花或牛黄对CCL4 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程度的影响.方法 SD雄性大鼠 50只,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鳖甲软肝片)、牛黄组、西红花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大鼠均建立CCL4 肝纤维化模型.造模1周后给药,4周后取材.测定肝、脾指数,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含量;HE染色、MASSON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肝组织形态学改变;ELISA法检测肝脏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肝脏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肝脏中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TIMP-1)的含量;比色法检测肝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程度和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肝脾指数均升高(P<0.001);血清AST、ALT、TBil含量升高(P<0.05,P<0.01,P<0.001);肝脏中HYP、TIMP-1、TNF-α、IL-1β、MDA含量升高(P<0.05或P<0.001),肝脏中GSH-Px活力和SOD活性显著下降(P<0.001).与模型组比较,牛黄组、西红花组肝脏指数及脾脏指数降低(P<0.05,P<0.01,P<0.001);血清AST、ALT及TBil含量明显下降(P<0.05,P<0.001,P<0.001);肝组织中HYP、TIMP-1、TNF-α、IL-1β、MDA含量明显下降(P<0.05,P<0.01,P<0.001),GSH-Px活力和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 西红花和牛黄均能减轻 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且改善肝脏功能,其机制可能与缓解炎症反应、抑制胶原生成、增强抗氧化能力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藏药黄帚橐吾化学成分及抗炎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黄帚橐吾(Ligularia virgaurea)为藏药"日肖"的基原植物之一,具有清热解毒、干黄水功效.为探究黄帚橐吾抗炎活性成分,该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ODS反相柱色谱等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各种波谱学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采用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 细胞模型测定化合物对一氧化氮(NO)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1)从黄帚橐吾石油醚和正丁醇部位共分离得到 21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spiroeuryolide(1)、cacalol acetate(2)、oplopenone(3)、8-ethyl-palmosalide A(4)、1-hydroxy-3,7-dimethyl-2-(pent-3-enyl)benzofuran(5)、丁香脂素-O-β-D-葡萄糖苷(6)、松脂酚-O-β-D-葡萄吡喃糖苷(7)、isoeucommin A(8)、eucommin A(9)、6,7-二甲氧基香豆素(10)、阿魏酸(11)、咖啡酸乙酯(12)、咖啡酸甲酯(13)、阿魏酸甲酯(14)、阿魏酸乙酯(15)、咖啡酸(16)、2-[(2′E)-3′,7′-dimethyl-2′,6′-octadienyl]-4-methoxy-6-methylphenol(17)、2,8-dimethyl-6-methoxy-2-(4′-methylpent-3′-enyl)-chromene(18)、β-谷甾醇(19)、dodecyl(Z)-9-hexadecenoate(20)、hexacosanal(21).其中,化合物 1-4、6、11-16、18、20、21 为首次从黄帚橐吾中分离得到.(2)体外抗炎实验表明,化合物 1-3、6、11-16、17、19 在检测浓度下(1.56~50.00 μmol·L-1)均能显著抑制NO释放量(P<0.05 或P<0.01),化合物 5 在浓度为 50.00 μmol·L-1时对NO的释放量无抑制作用,但在 12.50、25.00 μmol·L-1的浓度下,对NO的释放量有抑制作用(P<0.05).该研究结果丰富了黄帚橐吾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为黄帚橐吾抗炎活性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