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血液透析治疗马蜂蜇伤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血液透析治疗马蜂蜇伤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本院的50例马蜂蛰伤并发MODS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实施血液灌流联合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实施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血液透析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液透析治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室(ICU)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治疗前后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Ⅱ)、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病例。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较高( 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血液透析治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减少( P<0.05)。治疗前,两组APACHE Ⅱ评分、CRP、IL-6、PCT、APTT、PT、TT、INR、ALT、AST、BUN、Scr、LVEDd和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APACHE Ⅱ评分、CRP、IL-6、PCT、ALT、AST、BUN、Scr和LVEDd明显降低( P<0.05),APTT、PT、TT、INR和LVEF均有不同程度地增加( P<0.05),不良反应明显降低( P<0.05)。 结论:在马蜂蛰伤并发MODS患者治疗中,应用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血液透析方案,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其机制与改善炎症因子、凝血、肝肾和心功能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蜂蜇草萃取物对胡蜂蜂毒致人红细胞溶血的拮抗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蜂蜇草萃取物对胡蜂蜂毒致人红细胞溶血的拮抗作用。方法:采用水提取法对干蜂蜇草进行萃取,真空干燥获得蜂蜇草萃取物,配制成1 g/L备用;从胡蜂工蜂尾部收集蜂毒原液备用。获取A、B、O、AB型健康献血者悬浮红细胞液制成洗涤红细胞,调节红细胞计数(4.0~80.0)×10 9/L(血细胞计数板上计数红细胞数量1~20个/小格),按处理因素分成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红细胞液200 μL +生理盐水20 μL)、蜂蜇草萃取物组(FZC组,红细胞液200 μL+蜂蜇草萃取物10 μL +生理盐水10 μL)、蜂毒组(FD组,红细胞液200 μL+蜂毒10 μL+生理盐水10 μL)、蜂蜇草萃取物+蜂毒组(FCD组,红细胞液200 μL +蜂蜇草萃取物10 μL +蜂毒10 μL),每组10份。将各组溶液置于玻璃试管中,放入37 ℃温箱,10 min后于显微镜下直接观察血细胞计数板并进行红细胞计数,比较不同血型相同处理因素之间以及相同血型不同处理因素组之间红细胞计数的差异。 结果:在相同处理因素下,各血型间红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S组中A、B、O、AB型红细胞计数(×10 9/L)分别为5.567±1.368、5.146±1.690、4.577±0.774、5.197±1.587( F=0.852, P=0.475),FZC组分别为5.751±1.489、5.268±1.418、4.727±1.174、5.298±1.229( F=0.987, P=0.410),FD组分别为0.546±0.450、0.804±0.428、0.679±0.283、0.846±0.453( F=1.089, P=0.366),FCD组分别为5.532±1.330、5.051±1.596、4.589±0.879、5.140±1.492( F=0.820, P=0.492)。相同血型不同处理因素组间比较红细胞计数:在FZC组与NS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蜂蜇草萃取物对红细胞溶血无影响;而在FD组则明显低于NS组(均 P<0.05),说明蜂毒对红细胞有明显的溶血作用;但在FCD组与NS组间比较红细胞计数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蜂蜇草萃取物拮抗蜂毒的溶血作用而不影响红细胞计数;而FCD组红细胞计数明显高于FD组(均 P<0.05),进一步说明蜂蜇草萃取物拮抗蜂毒的溶血作用。 结论:胡蜂蜂毒具有明显的溶血作用,而蜂蜇草萃取物能有效拮抗蜂毒的溶血作用;蜂毒的溶血作用与人ABO血型无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急性中毒流行病学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通过调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急性中毒流行病学特征,为该地区急性中毒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连续收集2017-03-01—2018-03-01期间于我院就诊的急性中毒患者,由经过统一培训的人员采集急性中毒患者信息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患者来源、毒物种类、中毒原因、季节分布等特点.结果:1年间我院中医部和西医部急诊科共收治急性中毒患者332例,男女比例为1.44 : 1,男性高于女性.其中城区人口142例(42.8%)、农村人口190例(57.2%).该地区排名前3的急性中毒种类为酒精中毒(75例,22.6%)、CO中毒(64例,19.3%)、毒蕈中毒(42例,12.7%)和毒蛇咬伤(42例,12.7%),其中CO中毒患者主要为城区人口(76.6%), 83.3%的毒蕈中毒患者来自农村,毒蛇咬伤和蜂蜇伤患者也以农村人口为主(93.6%).药物中毒主要为镇静安眠药,占61.5%; 农药中毒主要为有机磷中毒(23例,6.9%)、百草枯中毒(11例,3.3%)、除草剂中毒(21例, 6.3%).中毒年龄以40~59岁年龄段为主,病死率最高的是百草枯中毒.结论:酒精、CO是该地区城区人口急性中毒的常见毒物,而有机磷农药及百草枯是该地区农村人口急性中毒的主要原因,也是预后最差、病死率最高的中毒类型.健康宣教、天然气及农药规范化使用的普及应当成为该地区社会干预关注的重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儿童蜂蜇伤并多器官功能衰竭三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病例1,患儿,男,8岁3个月,因"黄蜂蛰伤32 h,血尿、少尿1 d"于2016 年8 月12 日23:43 由急诊科护送至PICU.患儿于8月11日16:00左右在外玩耍时被黄蜂蛰伤,当时约有30~40次蜇伤,集中于头颈部、双侧手背及双侧下肢.蛰伤后患儿诉头痛、伤口疼痛,伤后5h解3 次葡萄酒样小便,遂至当地医院治疗(具体治疗不详),入院前晨间出现气促,尿少,为进一步诊治,转至我院,急诊以"蜂蜇伤"收入PICU.病程中患儿精神反应差,无抽搐,无昏迷,无大小便失禁.体查:T 36.7℃,HR 102次/min,R 32次/min,BP 117/84 mmHg,SpO292%(未吸氧下),一般情况差,神清,头皮肿胀明显,皮肤巩膜重度黄染,颜面及双下肢非凹陷性水肿,头顶部、额部、颈部及双侧手背、双下肢可见蜂蜇伤口.咽充血,三凹征(-),气稍促,两肺呼吸音粗、对称,未闻及罗音.心、腹、神经系统查体无异常.辅助检查:入院血细胞分析:白细胞计数(WBC) 32.05 ×109/L,中性粒细胞(N) 0.87,淋巴细胞(L)0.07,血红蛋白(Hb)125g/L,血小板计数(PLT)178 ×109/L,C-反应蛋白(CRP)31.86 mg/L.血气分析:pH 7.261,二氧化碳分压(PaCO2) 30.9 mmHg,氧分压(PaO2) 132.7 mmHg,HCO3-14.9 mmol/L,剩 余 碱(BE)-12.7 mmol/L,乳酸浓度1.2 mmol/L.电解质:钾离子(K+) 5.5 mmol/L,钠离子(Na+)123.0 mmol/L,氯离子(Cl-)80.6 mmol/L,钙离子(Ca2+)1.99 mmol/L;肾功能:尿酸(UA)622.6 μmol/L,尿素氮(BUN)30.23 mmol/L,肌酐(Scr) 305.03 μmol/L;肝功能:天冬氨酸转氨酶(ALT) 4120 U/L,谷草转氨酶(AST)9310 U/L,总胆红素(TBIL) 336.4 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187.2 μmol/L,间接胆红素(IBIL) 149.2 μmol/L;心肌酶谱:肌磷酸激酶(CK) 48970 U/L,CK-MB 2504 U/L,α-羟丁酸7290 U/L,乳酸脱氢酶-1(LDH1)1440 U/L,乳酸脱氢酶(LDH)16210 U/L;心肌标志物:肌钙蛋白1.9 μg/L,肌红蛋白1063 μg/L.红细胞沉降率6 mm/h;血氨13.4 μmol/L;降钙素原>100 μg/L.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糖皮质激素联合序贯血液净化治疗蜂蛰伤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联合序贯血液净化治疗重症蜂蜇伤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疗效.方法 我院收治的蜂蜇伤致MODS患者35例,在激素治疗基础上序贯给予血浆灌流联合血浆置换、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治疗.结果 痊愈30例(85.71%),死亡2例(5.71%),转为慢性肾功能不全2例,失访1例.治疗后各时间点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肌红蛋白(MYO)、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比较,住院第3天最高(P<0.05);随着治疗的进行,上述指标逐渐下降,第14天AST,ALT,TBIL,CK,CK-MB等指标基本恢复正常.治疗后各时间点SCr水平比较,第14天最高(P<0.05).结论 激素联合序贯血液净化是治疗蜂蜇伤致MODS的有效方法,能显著改善患者心,肝,肾功能,降低死亡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招蜂引蜇,命悬一线
编辑人员丨2023/8/5
2013年陕西1 600余人遭胡蜂攻击受伤,造成41死亡的事件[1]轰动一时,随即蜂蜇伤便正式进入了人们的视线.胡蜂为何有如此大的攻击性,损伤为何如此凶猛,如何防范其蜇伤,让我们一探究竟.1 关于胡蜂胡蜂,俗名黄蜂、马蜂,属于群居性社会昆虫,其繁殖和活动受气候影响较大,每年5-10月是筑巢期,其生长、发育、繁殖和筑巢速度加快,9、10月份是蜂群繁殖、迁居的季节.胡蜂食昆虫尸体,也喜甜食,城市树木花草为胡蜂提供了丰富的昆虫和蜜源等食物,垃圾堆里也有大量适合胡蜂的食物,使得原本生长于野外的胡蜂越来越多地迁居到城市筑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