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脓毒症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男性,45岁,公司职员.因皮肤巩膜黄染、腹胀入我科诊治.2023年5月10日患者劳累后出现皮肤巩膜黄染,伴腹胀、纳差、尿色加深,无恶心、呕吐、发热、腹痛、腹泻,未诊治,前述症状逐渐加重.2023年6月12日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5℃,伴畏寒寒战、胸闷、气促、周身水肿,至我院急诊就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和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全因死亡预测价值:随访5年的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背景 已有研究表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全因死亡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少有研究探讨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CAR)对MHD患者全因死亡的预测及NLR联合CAR能否增强对MHD患者全因死亡的预测价值.目的 探讨NLR联合CAR对MHD患者全因死亡的预测价值,为提高MHD患者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2017 年 1 月选取 175 例在海南省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治疗的MHD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基线人口学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随访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随访截止日期为 2021-12-31.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NLR、CAR及NLR联合CAR在MHD患者全因死亡中的预测价值,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不同的NLR及CAR患者随访过程中累积生存率的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MHD患者 5 年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预测MHD患者全因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 0.743(95%CI=0.669~0.817,P<0.001);CAR预测MHD患者全因死亡的AUC为 0.710(95%CI=0.627~0.794,P<0.001);NLR联合CAR预测MHD患者全因死亡的AUC为 0.799(95%CI=0.732~0.867,P<0.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至随访终点,基线NLR>4.93 的患者随访期间累积生存率低于基线NLR≤4.93 的患者(χ2=32.753,P<0.001).基线CAR>0.795 的患者随访期间累积生存率低于基线CAR≤0.795 的患者(χ2=38.091,P<0.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NLR>4.93(HR=2.071,95%CI=1.226~3.499)、CAR>0.795(HR=1.903,95%CI=1.155~3.136)是MHD患者 5 年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透析龄增加(HR=0.984,95%CI=0.976~0.992)及铁蛋白升高(HR=0.998,95%CI=0.998~0.999)、25-羟维生素D[25-(OH)D]升高(HR=0.964,95%CI=0.941~0.987)、三酰甘油(TG)升高(HR=0.695,95%CI=0.506~0.955)是MHD患者 5 年全因死亡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NLR、CAR对MHD患者全因死亡有预测价值,两者联合的预测价值更高;同时NLR及CAR升高均是MHD患者 5 年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β2-MG、CRP、SCr、UA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分析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β2-MG、CRP、SCr、UA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秦皇岛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HD组、LD+HDF组以及HD+HDF组,各30例.比较三组观察指标.结果 治疗6个月后,与HD组、LD+HDF组比较,HD+HDF组的临床总有效率相对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6个月后三组血液β2-MG、CRP、ESR、血清UA、SCr、Hcy、PTH、AGEs水平、VAS评分均降低,与HD组、LD+HDF组相比,HD+HDF组相对较低;血清BUN水平则均升高,且与HD组、LD+HDF组相比,HD+HDF组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于HD联合HDF能够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肾功能,降低患者的炎症反应及毒素指标水平,缓解患者的皮肤瘙痒情况,血液净化效果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两种血液透析方式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与低通量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感染风险和炎性指标的影响,提出预防护理对策。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8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高通量透析组(43例)和低通量透析组(41例)。高通量透析组给予每周2次低通量血液透析联合1次高通量血液透析,低通量透析组给予单纯的低通量血液透析,两组均持续透析12个月。比较两组透析期间感染发生率、透析前后炎性指标变化情况。结果:透析期间高通量透析组感染率低于低通量透析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干预12个月后血清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和白细胞介素-6(IL-6)均较干预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12个月后,高通量透析组血清内毒素、TNF-α、IL-1及IL-6均低于低通量透析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可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机体的炎症状态,降低患者感染风险。在透析过程中加强透析用水质量、加强监测力度、增强患者营养以及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可有效提高治疗质量,确保治疗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急性亚硝酸盐食物中毒4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亚硝酸盐具有较高的毒性,常见于食物中毒,中毒患者可出现皮肤、口唇发绀,恶心、呕吐,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或昏迷。现报道4例由基层医院转诊至甘肃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亚硝酸盐中毒患者,经应用特效解毒剂亚甲蓝、吸氧、血液净化等对症支持治疗,患者治疗4 d后痊愈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血液净化治疗酒精性肝病合并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2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酒精(乙醇)是导致横纹肌溶解发生的常见致病因素之一,可直接对肌细胞膜产生毒性作用,使得肌红蛋白大量释放入血,与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的Tamm-Horsfall蛋白结合形成管型堵塞远端肾小管导致肾功能下降和肾脏结构损伤,甚至肾功能衰竭,血液滤过联合血液灌流等模式治疗横纹肌溶解相关急性肾衰竭具有一定临床优势,有利于肾功能恢复和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血液透析滤过串联血液灌流治疗SHPT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滤过串联血液灌流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并发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的疗效。方法:采取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2021年2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MHD并发SHPT患者4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0例、观察组20例。对照组接受单一的高通量血液透析,观察组采用血液透析滤过和血液灌流相结合的方法,两组透析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透析前后血红蛋白(Hb)、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清钙(Ca 2+)、血磷(P 3+)、甲状旁腺激素(PTH)的变化。 结果:透析后,观察组Hb为(119.45±5.27)g/L,高于对照组的(106.30±6.52)g/L( t=-7.02, P < 0.001),P 3+为(1.18±0.17)mmol/L,低于对照组的(1.52±0.22)mmol/L( t=5.49, P < 0.001),PTH为(122.14±40.57)ng/L,低于对照组的(168.78±78.27)ng/L( t=2.39, P=0.023)。 结论:运用血液透析滤过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可以减轻MHD并发SHPT患者的临床症状,升高Hb,降低P 3+、PTH,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血液净化治疗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和重症急性胰腺炎102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BP)治疗MSAP和SAP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9年3月间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收治的102例MSAP、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46例)和BP组(56例);根据预后不同两组又分别分为对照生存组(43例)与对照死亡组(3例)、BP生存组(37例)与BP死亡组(19例);根据每次治疗持续时间将BP组进一步分为BP短时组(4 h≤T<8 h,38例)和BP长时组(8 h≤T≤12 h,18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发症、住院日平均费用、预后、BP持续时间对血尿素氮改善的情况等。结果:与对照生存组比较,BP生存组乳酸、尿素氮等代谢产物水平降低,SIRS持续时间缩短[12(7,16)d比5(3,9)d, HR=0.19,95% CI 0.11~0.35, P<0.0001]。BP短时组清除血尿素氮水平较BP长时组更明显(χ 2=4.44, P=0.035)。入院时APACHEⅡ评分( OR=1.33,95% CI 1.087~1.617, P=0.005)及功能衰竭的器官数量( OR=3.445,95% CI 1.426~8.323, P=0.006)是BP治疗下影响MSAP或SAP患者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对于预后极差的患者,BP治疗仍难以逆转MSAP或SAP病情发展趋势及预后。 结论:BP能有效清除MSAP、SAP患者急性期蓄积的代谢产物,缩短SIRS持续时间。每次BP治疗持续时间4~8 h可能更有利于改善病情严重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和液体管理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具有挑战性的危重症之一,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技术作为各种危重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对ARDS患者救治的影响力也成为关注的热点之一。尽管CRRT技术尚未被纳入指南推荐,但大量研究已经显示CRRT能改善ARDS患者的生存及预后,其中对ARDS炎症因子的清除与液体管理的影响值得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地区恶性高热病例的对比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比分析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地区恶性高热(malignant hyperthermia, MH)病例的临床资料,探讨MH的早期诊断、治疗措施及效果,以及特效药丹曲林的使用情况。方法:分别检索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及台湾学术期刊在线数据库,收集1976年1月至2022年4月报道的所有MH病例,对比分析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地区MH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病特点、临床表现、治疗措施、丹曲林使用情况及预后转归等。结果:中国大陆报道的MH病例共140例,中国台湾地区报道的MH病例共12例,均以青少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主要集中于口腔科手术(唇腭裂修补术)、骨科手术(先天性脊柱侧弯矫形术)等。MH病例的典型临床表现为体温快速升高、心率异常增快、肌紧张或肌肉强直、P ETCO 2异常升高等。所有病例以临床诊断为主,少数进行了肌肉活检或基因检测。治疗措施主要为降温、呼吸循环支持、利尿、纠酸、碱化尿液等。中国大陆在缺少丹曲林的情况下,少数病例联合应用血液净化治疗,MH患者总存活率为54.3%;中国台湾地区丹曲林应用率为83.3%,MH患者存活率为100%。 结论:与中国台湾地区患者相比,中国大陆患者丹曲林应用较少,MH患者存活率较低,但随着对MH相关知识的重视及了解增多、新版专家共识的发布以及国产注射用丹曲林钠的上市应用,中国大陆MH病例的救治水平有望得以提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