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尿毒症患者血清蛋白电泳指标、NT-proBNP和Hb浓度的变化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血清蛋白Alb、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1-球蛋白、β2-球蛋白和γ-球蛋白百分比、NT-proBNP和Hb浓度在尿毒症患者中的变化.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于北京航天总医院血透中心治疗的136例尿毒症透析前患者作为试验组A组,以及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B组,对比2组基本资料及血清蛋白Alb、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1-球蛋白、β2-球蛋白和γ-球蛋白百分比、Hb和NT-proBNP浓度,采用t检验分析以上指标在疾病中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B组比较,A组更容易出现α1-球蛋白(P<0.0001)和γ-球蛋白(P<0.0001)百分比升高;Alb(P<0.01)和β1-球蛋白(P<0.0001)百分比下降;α2-球蛋白(P>0.05)和β2-球蛋白(P>0.05)百分比未发现明显变化;NT-proBNP(P<0.0001)水平显著升高;Hb浓度(P<0.0001)显著下降.结论 尿毒症患者的血清α1-球蛋白百分比、γ-球蛋白百分比和NT-proBNP浓度升高;Alb百分比、β1-球蛋白百分比和Hb浓度下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的诊疗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合并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特点及诊疗方法,并且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方法:选择2020年5月15日,璧山区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例68岁女性MM合并CLL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胸、腹部CT,免疫球蛋白(Ig)定量,血清免疫固定电泳,骨髓细胞形态学、免疫分型及 MYD-88基因测序检测结果,对其进行诊断。采用BLD(硼替佐米2.1 mg/d,d1、4、8、11+来那度胺25 mg/d,d1~14+地塞米松20 mg/d,d1、2、4、5、8、9、11、12)方案对患者进行3个疗程化疗。对患者的随访截至2022年6月26日。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诊疗过程进行分析。以"多发性骨髓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合并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oncomitant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and multiple myeloma""multiple myeloma combined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oexistence of multiple myeloma and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为中、英文检索词,在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华医学期刊网、中国知网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中,检索MM合并CLL研究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以上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12月31日。本研究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结果:①本例患者因"左侧肩胛区伴左上肢牵扯痛5个月,加重1个月"入院。入院后,患者胸、腹部CT,骨髓细胞形态学,Ig定量及血清免疫固定电泳检查结果示,其肋骨、胸椎、髂骨、腰骶椎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异常浆细胞、淋巴细胞比例增高(15%、62%),血清M蛋白值为23.80 g/L,尿M蛋白值为65.04 mg/24 h,血清中检出IgG-κ型异常单克隆条带。根据上述结果,本例患者被诊断为MM。患者骨髓细胞免疫分型结果示,异常单克隆成熟小B淋巴细胞比例为32.76%,表达CD19、CD79b dim、CD5、FMC-7 dim,部分表达CD23,不表达IgM;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积分为4~5分;异常单克隆浆细胞比例为0.24%,表达CD138、CD38、CD56、CD200、CD81、CD319、CD117、IgM、cKappa。7月10日,采用PCR-Sangers测序法对患者 MYD-88基因exon5(p.260-309)区域进行检测的结果为野生型。根据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结果,本例患者诊断为MM合并CLL。②患者分别于5月26日、6月15日、7月6日,接受BLD方案化疗。每个疗程化疗后患者左肩胛骨痛均有缓解。6月22日、7月8日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示,异常浆细胞比例均降低(5%、2%),淋巴细胞比例亦降低(50%、42%)。随访期间,患者病情控制良好。③根据本研究设定的文献检索策略,共检索出8篇MM合并CLL文献,报道9例MM合并CLL患者,加上本研究1例,共纳入10例MM合并CLL患者。其中,6例患者CT检查可见病理性骨折、多发性骨破坏等;9例外周血或骨髓中淋巴细胞比例升高,10例骨髓中可见不同分化程度的浆细胞;4例血清蛋白电泳可见M蛋白峰,2例尿本周氏蛋白呈阳性;5例免疫固定电泳结果示IgG-κ型。骨髓细胞免疫分型检查可见骨髓淋巴细胞表达CD19、CD5、CD23、CD38、CD138、CD56等。采用的治疗方案包括BLD、Rd(来那度胺+地塞米松)、MPV(美法仑+泼尼松+硼替佐米)、COP(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等。接受化疗后,3例患者死于感染,2例死于呼吸衰竭等。 结论:MM合并CLL罕见,应结合患者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诊断,避免漏诊。治疗以化疗为主,但是疗效不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复杂的肠病:如何运用 18F-FDG PET/CT鉴别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男,60岁,主诉间断腹痛、腹泻2年余。患者2020年2月起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腹痛、排稀糊便3~4次/d,便后腹痛可缓解,无脓血、里急后重。2021年7月外院查大便隐血试验(+),艰难梭菌毒素(+),胃镜提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结肠镜提示全结肠亚蒂息肉样隆起,表面粗糙糜烂,直肠黏膜充血水肿,散在大小不等息肉样隆起,表面发红伴糜烂,病理活组织检查(简称活检)提示直肠低级别绒毛状管状腺瘤。之后患者病情加重,表现为腹痛、水样便10+次/d,便中带血,偶有里急后重及肛门坠胀感,2022年2月患者外院再次查病原学、胃肠镜及病理检查结果均大致同前,予甲硝唑、万古霉素和利福昔明治疗后艰难梭菌检查转阴,但患者腹泻仍无改善。2022年5月入本院,查血常规、肝肾功大致正常,血清蛋白电泳M蛋白0.55(正常参考值为0) g/L,免疫固定电泳免疫球蛋白G κ(+),血清游离轻链(serum free light chain, sFLC)-κ 17.0(正常参考值范围3.3~19.6) mg/L, sFLC-λ 20.5(正常参考值范围5.7~26.3) mg/L,sFLC-κ/λ 0.83(正常参考值范围0.26~1.65),骨髓涂片、活检、刚果红染色(-),胃、小肠、结肠、齿龈黏膜活检刚果红染色(-)。结肠镜提示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较广泛黏膜充血水肿、表面可见糜烂,呈节段性分布,乙状结肠、直肠可见较多息肉,直肠尤著,且存在淋巴管扩张改变;活检病理为结肠黏膜慢性活动性炎,隐窝结构紊乱,上皮增生,符合炎性息肉。肠道彩超提示小肠、结肠肠壁黏膜层弥漫性增厚,肠系膜回声弥漫性增强、腹腔积液。腹盆腔增强CT及小肠重建(图1)提示降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管壁弥漫性增厚伴水肿,黏膜面明显强化。患者2022年8月行回肠造口术,每天1 500 ml肠外营养、500 ml肠内营养支持,效果不理想,仍每日经肛排1 000~1 500 ml黏液。鉴于患者存在不明原因的肠道病变,且实验室检查发现血清M蛋白,为评估肠道病变性质及明确血清M蛋白原因行 18F-FDG PET/CT检查(图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血清蛋白电泳对Tsukayama Ⅳ型假体周围感染的诊断意义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血清蛋白电泳对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9年6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关节外科因PJI或假体无菌性松动行单侧人工髋、膝关节翻修术的患者171例。根据翻修原因分为:PJI组55例,男29例、女26例,年龄(67.38 ±9.60)岁,26髋、29膝,均为Tsukayama分型Ⅳ型;无菌性松动(aseptic loosening,AL)组116例,男67例、女49例,年龄(69.69 ±9.20)岁,97髋、19膝。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术前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及血清蛋白电泳各条带的比例,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指标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依据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比较其诊断价值。结果:PJI组和AL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髋、膝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24.41, P<0.001)。PJI组α1球蛋白条带比例为6.40%(5.30%,8.10%),较AL组的4.20%(3.90%,4.8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453.50, P<0.001);PJI组白蛋白条带比例为49.00%(44.00%,52.20%),较AL组的54.35%(51.25%,56.7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4 954.00, P<0.001)。CRP、ESR、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电泳白蛋白条带和α1球蛋白条带的AUC分别为0.87[95% CI(0.80,0.93)]、0.88[95% CI(0.82,0.94)]、0.67[95% CI(0.58,0.76)]、0.87[95% CI(0.82,0.93)]、0.78[95% CI(0.70,0.85)]和0.87[95% CI(0.81,0.93)]。 结论:血清蛋白电泳中的白蛋白条带和α1球蛋白条带对PJI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中α1球蛋白条带的准确性近似于CRP、ESR和纤维蛋白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肝病无创诊断新策略:DSA-FACE技术的糖组学方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慢性肝病已经逐渐成为严重的全球性健康问题。肝活体组织检查是目前评价肝脏病变的金标准,但其属于有创操作且会造成严重并发症;因此,亟需一种可用于诊断的经济快速的无创检测方法应用于临床。近十几年来,蛋白质糖基化已成为研究热点;血清蛋白聚糖结构的变化是肝脏损伤的指征这一理念也逐渐得到众多研究者们的认可。同时,高效的糖谱分析技术(基于DNA测序仪的荧光毛细管电泳技术,DSA-FACE)也为各种慢性肝病带来了具有较高灵敏度和特异度的诊断模型(GlycoHepatoTest),是肝病无创诊断的新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MYD88 WTCXCR4 MUT华氏巨球蛋白血症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女,76岁,2021年3月起多次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大便不成形,黄色水样便为主,7~8次/d,伴有腹胀,无明显腹痛,无发热,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消化科门诊,增强CT检查提示部分小肠壁增厚水肿。给予止泻、调节肠道菌群等治疗后好转。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2021年4月7日患者因"面、颈部疱疹2 d"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皮肤科住院。查体:贫血貌,头面部左侧散在分布多个绿豆大小红斑,部分红斑上覆水疱。血常规:WBC 4.04×10 9/L、HGB 86 g/L、PLT 211×10 9/L。生化常规:总蛋白90 g/L、白蛋白30 g/L、血钾2.99 mmol/L、LDH 128 IU/L、红细胞沉降率121 mm/1h。免疫球蛋白:IgG 10.09 g/L、IgA 2.12 g/L、IgM 51.23 g/L。心电图大致正常。心脏超声:轻度三尖瓣关闭不全,肺动脉高压,收缩压41 mmHg(1 mmHg=0.133 kPa),即时心率62次/min。腹部超声未见明显异常。住院期间再次出现腹泻,给予止泻、调节肠道菌群、补液支持等治疗,腹泻症状无好转。因球蛋白明显升高转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血清蛋白电泳:在γ区可见M峰(占24.51%);血免疫固定电泳:检出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为IgM、κ型。骨髓象:增生活跃,粒红比值减低,粒系增生活跃,红系增生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成熟红细胞可见缗钱状排列,巨核系增生活跃,血小板散在或成簇可见,成熟淋巴细胞比例偏高(占35%),可见少量幼稚淋巴细胞,部分可见浆样分化,成熟浆细胞占5.5%,考虑淋巴浆细胞淋巴瘤。骨髓免疫分型:可见3.4%的单克隆浆细胞,免疫表型为CD138 +CD38 +CD19 +CD56 -CD117 -CD27 +CD81 +CD45 dimcLambda -cKappa +,胞质Kappa限制性表达。另外可见5.6%的成熟小B淋巴细胞,免疫表型为CD19 +CD5 -CD10 -CD23p +CD22 +CD79b +CD20 +FMC7 +CD200 +CD43 -CD103 -CD11C -CD25 -CD38 -CD138 -Kappa +Lambda -,免疫球蛋白轻链Kappa限制性表达,提示为单克隆B细胞。骨髓染色体核型:44~46,XX,del(6q21),del(7q22),del(19q12),+M1~M3[cp5]/46,XX。骨髓细胞基因重排:IGH FR1-JH、IGH FR2-JH、IGK VK-JK重排阳性。骨髓病理:考虑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骨髓免疫组化:CD20 +PAX5 +、CD5 +、CD10 -、BCL6 -、MUM1 +、BCL2 +、CD138部分 +、VS38C部分 +、λ -、κ +、CyclinD1 -、CD23 -、Ki67<5% +、EBER -、MPO粒系 +、CD42b巨核 +、CD235红系 +、CD34血管 +、CD117肥大细胞 +,结合免疫组化,符合具有浆样分化的低级别B细胞淋巴瘤累及骨髓,考虑为淋巴浆细胞淋巴瘤。骨髓单克隆淋巴细胞二代测序检测到以下基因突变:TNFAIP3(29.55%)、CCND3(1.92%)、CXCR4(8.93%)、ATM(25.81%),未检测到MYD88突变。肠系膜血管CTA增强:小肠黏膜弥漫性水肿,回肠黏膜空肠化改变,考虑血液系统疾病累及可能。PET-CT:纵隔区淋巴结代谢指标稍高,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为3.2。综上,诊断为MYD88 WTCXCR4 MUT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华氏巨球蛋白血症国际预后评分(IPSS WM)3分,高危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455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空洞形成的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空洞形成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16年10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在安康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确诊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患者的基本情况、常规检查、血清蛋白电泳、细菌学及免疫学等资料。根据患者胸部CT扫描情况进行分类,选择空洞型和非空洞型进行影响空洞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最佳临界点。结果: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男性[ OR(95% CI)=2.537(1.512~4.255)]、复治[ OR(95% CI)=2.000(1.222~3.271)]、初诊时痰菌载量[ OR(95% CI)=1.567(1.358~1.808)]、红细胞沉降率>52 mm/h [ OR(95% CI)=1.009(1.001~1.018)]是空洞的危险因素,体重指数>19.3 kg/m 2[ OR(95% CI)=0.892(0.824~0.966)],合并肺外结核[ OR(95% CI)=0.549(0.306~0.984)]者空洞发生较少。 结论:在肺结核的治疗过程中,临床应对具有空洞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评估和主动干预,以期减少患者空洞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无需抗体富集直接检测血清M蛋白方法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基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 MS)技术建立一种无需抗体富集直接检测血清M蛋白的方法,并评估其检测效能。方法:方法学建立。收集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申请M蛋白鉴定检测的患者检验后剩余血清标本712份。用TCEP还原剂处理IgG、IgA纯品获得免疫球蛋白轻链,初步确定检测方法。收集20名健康体检人群检验后剩余血清标本,确定κ和λ轻链离子峰质荷比范围。设置8个平行管和8个批次进行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评价;选取23例M蛋白阳性标本进行10倍、100倍和200倍稀释,采用所建MALDI-TOF MS方法检测M蛋白,评价灵敏度;采用IFE、SPE和MALDI-TOF MS 3种方法同时检测M蛋白,计算MALDI-TOF MS方法与IFE和SPE的符合率。结果:批内和批间重复性均为100%;对23份M蛋白阳性标本的原倍、10倍、100倍和200倍稀释标本进行测定,MALDI-TOF MS对M蛋白的检测限为0.06~0.18 g/L;在712份标本中,以IFE为金标准,SPE与MALDI-TOF MS总的符合率分别为85.9%和92.3%,SPE与MALDI-TOF MS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72.8%和99.7%;在M蛋白的不同型别中,MALDI-TOF-MS在IgA、IgD、IgM、游离轻链型和双克隆组中对M蛋白的检出率为100%,而SPE对IgM、IgA和游离轻链型标本的检出率分别只有66.7%、58%和19.5%;IgG组有1份阳性标本MALDI-TOF MS未检出。对23份M蛋白阳性标本进行原倍、10倍、100倍和200倍稀释后,10倍稀释时MALDI-TOF MS的检出率为100%,IFE为96%;100倍和200倍稀释时,IFE的检出率分别为MALDI-TOF MS的28%和23%。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血清M蛋白的MALDI-TOF MS检测方法,该法检测通量高、速度快,具有良好的灵敏度、特异性和符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M蛋白相关性杆状体肌病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男,63岁,1年前开始出现左下肢无力、变细,继而右下肢也出现同样症状,随后双上肢抬举费力,右上肢近端肌肉萎缩,入院前出现吞咽困难。既往腰椎间盘突出5年、颈椎间盘突出1年,家族史阴性。入院查体:行走呈鸭步。双上肢肌力:肩外展:左侧3级,右侧2级;屈肘:左侧4+级,右侧4-级;伸肘:左侧4级,右侧3级;余正常。双下肢肌力:屈髋:左侧3级,右侧3级;屈膝:左侧4级,右侧5级;伸膝:左侧4+级,右侧4+级;余正常。右上肢近端肌肉及左下肢肌肉明显萎缩,双侧翼状肩。全身肌肉无压痛。病理征(-)。心肌酶谱:肌酸激酶(CK)137 U/L(参考值38~174 U/L),乳酸脱氢酶(LDH)258 U/L(参考值91~245 U/L);甲状腺功能六项正常;风湿系列正常;血生化:球蛋白43.7 g/L(参考值20~40 g/L);血清免疫固定电泳游离L轻链阳性;尿免疫固定电泳阴性;血清蛋白电泳阴性;心脏超声、脑动脉超声、颈部超声均未见异常;胸部CT:双肺条索影;磁共振成像(MRI):双侧股前肌群、股内侧肌群、股后肌群对称性略萎缩,双侧小腿周围肌肉,包括外侧肌群及后部肌群对称性略萎缩,双侧盆腔周围臀区肌群、髂区肌群及股前肌群对称性轻度萎缩。骨髓象:浆细胞占1%,形态大致正常。骨髓流式细胞术未见异常浆细胞。肌电图:双侧股四头肌、肱二头肌、左侧三角肌静息下可见不同程度正尖样波或纤颤样波,部分肌肉可见窄小电位、左侧腓肠肌可见少量宽大电位,部分所检肌呈肌源性损害+自发电位表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急性布鲁氏菌病患者血清蛋白电泳测定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急性布鲁氏菌病(布病)患者血清蛋白电泳测定结果,为急性布病患者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客观指标。方法:以2021年1-6月包头市东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诊的30名急性布病患者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期参加体检的30名当地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集两组人群血液,分离血清,进行血清蛋白电泳测定。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比较两组人群血清蛋白电泳图谱中总蛋白含量,白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所占总蛋白百分比和白蛋白/球蛋白(A/G)比值。 结果:病例组患者年龄为(52.35 ± 6.74)岁,其中男性25人、女性5人,病程为0.3~2.6个月,平均1.78个月;对照组人群年龄为(52.74 ± 5.47)岁,其中男性25人、女性5人。两组年龄和性别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病例组血清总蛋白含量、α2-球蛋白所占总蛋白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 = 0.78、2.04,均 P > 0.05);血清白蛋白、α1-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所占总蛋白百分比,A/G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 4.78、4.76、2.89、2.20、3.65,均 P < 0.05)。 结论:急性布病患者血清白蛋白所占总蛋白百分比、A/G比值降低,α1-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所占总蛋白百分比升高。血清白蛋白、α1-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所占总蛋白百分比,A/G比值可作为急性布病患者临床诊断及治疗客观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