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血管内治疗后转归的预测因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急性基底动脉闭塞(acute basilar artery occlusion, ABAO)患者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herapy, EVT)后转归的预测因素。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5月至2022年9月在亳州市人民医院接受EVT的ABAO患者。收集人口统计学、临床资料、围操作期相关参数以及随访资料。在术后90 d进行转归评价,改良Rankin量表评分≤3分定义为转归良好,>3分定义为转归不良。应用多变量 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EVT后转归良好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果:共纳入42例ABAO患者,21例(50.0%)转归良好,21例(50.0%)转归不良组。两组患者在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后循环阿尔伯塔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posterior circulation 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 pc-ASPECTS)、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以及血管成功再通、使用补救治疗措施和发生并发症的患者构成比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均<0.05)。多变量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其他危险因素后,低NIHSS评分[优势比(odds ratio, OR)0.756,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0.615~0.903; P=0.008]、较少使用补救治疗措施( OR 0.170,95% CI 0.033~0.884; P=0.035)以及高pc-ASPECTS( OR 4.274,95% CI 1.418~12.882; P=0.010)是转归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 结论:半数ABAO患者EVT后转归良好,入院时低NIHSS评分、高pc-ASPECTS以及较少使用补救措施是ABAO患者转归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内镜超声下胰管会师术治疗胰管内占位性病变一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超声内镜引导下胰管穿刺引流术(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guided pancreatic duct drainage, EUS-PD)是ERCP胰管插管失败后的重要补救措施。本文报道一例十二指肠乳头癌切除术后出现复发性胰腺炎,经超声内镜诊断为胰管内占位性病变,ERCP插管失败后行超声内镜引导下会师术(EUS-guided rendezvous,EUS-RV),术中成功取出胰管内占位性病变,获得病理诊断,并解除胰管梗阻,术后无并发症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手术终止10周内早期妊娠技术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人工流产是避孕失败的有效补救措施,终止早期妊娠的人工流产方法包括手术流产和药物流产。随着医疗技术提高,越来越多新技术被应用于手术流产,如何保证手术流产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高质量的流产服务,成为临床工作者关注的重点。本文汇总了手术终止10周内早期妊娠的技术进展,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针状刀乳头开窗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通过十二指肠乳头完成选择性胆管插管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必备条件。然而在困难插管的患者中,插管失败率高,同时伴随着术后胰腺炎、穿孔等一系列并发症。过去针状刀乳头开窗术主要用于困难插管或作为常规插管方法失败后的补救措施,近年来涌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将其作为手术的初始术式,但是何时应用针状刀乳头开窗术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40岁及以上女性避孕指导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4天前
40岁及以上女性在完成生育后仍需长期避孕,其妇科内分泌功能及生育能力逐渐下降,且患全身系统性疾病的风险逐渐增加,避孕方法的选择与生育旺盛期女性有所不同,原则为既满足高效避孕需求,又兼顾防治月经相关疾病及缓解绝经综合征症状等额外获益。根据使用者的自身健康状况,无论新的使用者还是正在使用者,均首要推荐长效可逆避孕方法,包括含铜宫内节育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皮下埋植剂、醋酸甲羟孕酮注射液。单纯孕激素避孕方法对围绝经期月经异常、激素补充治疗、痛经等有额外获益。次要推荐避孕套,但需强调坚持和正确使用。不常规推荐复方甾体激素避孕方法、自然避孕法、外用避孕药。紧急避孕是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老年女性妇科手术后恶心呕吐的管理: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术后恶心呕吐(PONV)是妇科手术的常见并发症,而老年女性是PONV的高危人群,PONV严重影响了妇科手术后患者的康复进程。PONV的综合防治策略重点在于预防,防治PONV不仅是麻醉管理的内容之一,也是妇科医师需要关注的问题,同时其也是加速康复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通过对PONV的诱因、发生机制、风险评估、预防措施及补救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与论述,以期为妇科手术后PONV的规范化管理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强直性脊柱炎矫形术中截骨椎脱位的危险因素、预防及远期预后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截骨椎脱位(sagittal translation,ST)指截骨椎近端椎体的后下缘与远端椎体的后上缘之间的矢状面偏移>5 mm。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以附着点炎和异位骨化为特征的慢性进行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破坏脊柱、骶髂关节。晚期出现胸腰段后凸畸形导致患者平视及平卧困难,需实施截骨矫形手术改善生活质量。AS后凸畸形截骨矫形术中截骨椎脱位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矢状面偏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但严重的脱位易引起神经损伤、血管损伤、脑脊液漏等相关并发症。既往研究表明术中截骨椎脱位与术中操作不当、脊柱的骨化程度、后凸畸形曲线模式及矫正度、截骨椎前壁过早骨折、截骨量过多或不足、矫形棒铰链点与截骨闭合铰链点不在同一水平、不恰当地使用悬梁臂技术等有明显的相关性。防脱位器械的使用、术中透视及神经电生理监护可有效预防术中脱位的发生;对于术中已经出现脱位的患者,可根据神经功能情况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尝试复位或扩大椎板切除减压预防神经损害。AS患者较强的成骨能力使得脱位椎体可能发生重塑,随访期间可见良好的骨质重建、骨性融合。了解截骨椎脱位的发生机制和危险因素可使脊柱外科医生进一步认识截骨椎脱位,从而有助于减少术中截骨椎脱位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一种提高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质量的措施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索一种提高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质量措施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3月,在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内镜中心接受结肠镜检查的37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由内镜医师根据患者末次排粪性状的照片对肠道准备进行评估,合格者行结肠镜检查;不合格者先行肠道水疗,再行结肠镜检查。记录内镜医师评估的准确率、肠道清洁度波士顿量表评分(BBPS),其中BBPS≥6分为肠道准备合格,BBPS<6分为不合格;比较患者口服肠道清洁剂和肠道水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在推荐剂量聚乙二醇(PEG)电解质散肠道准备后,有335例评估为合格,结肠镜检查证实合格者(BBPS≥6分)322例,准确率为96.1%(322/335);有36例评估为不合格,肠道水疗结果证实不合格者(有深色粪水或固体粪便排出)36例,准确率100%(36/36)。36例患者在接受肠道水疗后即接受结肠镜检查,无患者延期,肠道清洁度BBPS评分为(7.1±1.1)分,合格者35例(97.2%)。36例患者口服PEG呕吐率发生率为16.7%(6/36),接受肠道水疗的患者均未发生呕吐,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2)。口服PEG腹胀发生率36.1%(13/36),肠道水疗为44.4%(16/36),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 =0.520, P=0.471)。 结论:由内镜医师在结肠镜检查前根据照片对患者肠道准备进行质量评估,并对准备不充分者采用肠道水疗补救,可以获得满意的结肠镜检查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栓塞性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首选取栓策略的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的首选取栓策略对栓塞性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AVBAO)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南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自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行血管内治疗的44例栓塞性AVBAO患者,根据首选取栓策略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支架取栓组(27例)和抽吸取栓组(17例),术后90 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的预后。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手术相关特征、预后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的发病至穿刺时间、靶血管闭塞部位、术中使用补救措施者所占比例、靶血管成功再通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抽吸取栓组比较,支架取栓组患者中间导管使用率较低,取栓次数较多,靶血管首次取栓再通率较低,穿刺至再通时间较长,新发栓塞的发生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血管破裂、术后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发生率及术后90 d预后良好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于栓塞性AVBAO患者,首选抽吸取栓可取得与支架取栓相近的血管再通率及短期预后良好率,同时具有再通时间短、新发栓塞并发症少、首次取栓再通率高等优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单中心前瞻性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估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ICA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11月至2019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中心诊断为ICAD、拟行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的患者,共78例。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后(无支架置入等补救措施)血管残余狭窄率≤30%为手术成功。评估术后72 h症状性脑梗死、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以及术后90 d内靶血管区域卒中事件和靶血管再狭窄的发生率。结果:78例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其中65例(83.3%)为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13例(16.7%)在球囊扩张成形术后给予补救性支架置入(6例因血管夹层,7例因术中出现血管弹性回缩)。术后72 h,2例出现并发症(2.6%),其中1例为症状性脑梗死,1例为症状性脑出血。78例患者中,球囊扩张成形后靶血管出现夹层22例(28.2%),其中16例(20.5%)因前向血流良好,未给予补救处理,6例(7.7%)给予支架置入。接受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的65例患者中,90 d内1例(1.5%)出现靶血管区域的缺血性卒中事件,6例(9.2%)再狭窄,其中症状性再狭窄2例(3.1%),1例给予支架置入治疗;非症状性再狭窄4例(6.2%)。13例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的患者中,4例(30.8%)90 d内出现靶血管再狭窄,其中2例为症状性,2例为非症状性。结论: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ICAD手术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疗效较好。尚需要随机对照等大样本研究进一步证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