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黄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通过搜集古代名医及现代医家临床应用中药地黄的不同经验及用量,总结出汤剂中地黄用量约10~440 g;常用剂量约10~30 g;散剂用量约0.305~12.393 75 g.如治疗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硬皮病、肌无力、脑萎缩、老年性白血病、多囊卵巢综合征、骨纤维发育异常等疾病,可使用熟地黄益精填髓,生地黄清热凉血解毒,常配伍当归、淫羊藿、生晒参、山茱萸、菟丝子、鹿角胶等,剂量为15~30 g;再生障碍性贫血、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慢性乙肝、肝硬化、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等疾病,可使用生地黄清热凉血解毒,常配伍牡丹皮、赤芍、水牛角、玄参、枸杞、当归等,剂量为10~30 g;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阿尔茨海默病、崩漏等疾病,可使用熟地黄补肾扶正,生地黄滋阴养血,常配伍淫羊藿、海风藤、乌梢蛇、山茱萸、生晒参等,剂量为10~30 g;治疗崩漏时常取其滋补肾精、充养冲任、凉血止血之功,常配伍菟丝子、女贞子、枸杞子,剂量为10~30 g.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以通为用,寓补于通"探析早泄因机证治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基于《黄帝内经》"以通为用"理论,结合临床早泄的病机特点,总结出"精室失用,虚实夹杂"的核心病机.提出早泄基础病机为心肾不交,精室统摄失司;肾虚邪滞,精室开阖无度;肝郁脾虚,精室藏泄失调."以通为用,寓补于通"是核心治法,该病的基本治疗方法为:交通心肾,率精室统摄之权,方选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交泰丸加减;益肾祛邪,固精室开阖之枢,方选金匮肾气丸合水陆二仙丹加减;疏肝健脾,畅精室藏泄之机,方选自拟柴芍畅精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补中益气汤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免疫耐受状态的量效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研究补中益气汤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utoimmune thyroiditis,AIT)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免疫耐受状态的影响及其量效关系.方法 选取90只6~8周龄SPF级雌性NOD.H-2h4小鼠,随机分为正常(NC)组、对照(AIT)组、补中益气汤高剂量(BZH)组、补中益气汤中剂量(BZM)组、补中益气汤低剂量(BZL)组、亚硒酸钠(SS)组,共6组,每组15只.BZH组每日予以16.38 g·kg-1补中益气汤灌胃,BZM组每日予以8.19 g·kg-1补中益气汤灌胃,BZL组每日予以4.10 g·kg-1补中益气汤灌胃,SS组每日予以0.26 mg·kg-1亚硒酸钠片灌胃,NC组及AIT组每日予以等体积蒸馏水灌胃,连续灌胃8周后,HE染色检测各组小鼠甲状腺淋巴细胞浸润情况;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 antibody,TgAb)、TSH及脾脏IL-10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表面MHC-Ⅱ及CD80、CD86、CD40分子表达,以及脾脏Th17/Treg细胞比例.结果 ①HE染色可见AIT组小鼠甲状腺淋巴细胞浸润显著,各治疗组甲状腺淋巴细胞浸润情况均有所恢复,其中BZM组小鼠每日灌胃8.19 g·kg-1补中益气汤效果最为显著.②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TgAb、TSH水平发现,AIT组小鼠血清TgAb较NC组显著升高,其余各治疗组均能够降低小鼠血清TgAb水平,其中BZH组效果最为明显,但BZH组与BZM剂量组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与NC组相比,其余组小鼠血清TSH均有所升高,但各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③AIT组小鼠脾脏IL-10分泌较NC组降低,其余各治疗组均能够升高脾脏IL-10的分泌水平,与TgAb结果相似,BZH组效果最为明显,但BZH组与BZM组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④AIT组小鼠较NC组比较脾脏DCs表面因子CD40、CD80、CD86及MHC-Ⅱ表达升高,脾脏T细胞Th17/Treg水平升高,各治疗组脾脏DCs表面因子水平降低,Th17/Treg水平降低.结论 补中益气汤能够降低AIT小鼠甲状腺自身抗体水平,改善甲状腺组织病理损伤,降低DCs表面CD80、CD86、CD40及MHC-Ⅱ的表达,促进IL-10的分泌,维持Th17/Treg轴平衡,延缓AIT发生.推荐小鼠最佳灌胃剂量为9.18 g·kg-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中药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痰湿阻肺证方药规律信息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基于R语言数据挖掘平台探讨中药治疗COPD合并RF痰湿阻肺证的方药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8个数据库,按照预先设定的纳入、排除标准筛选自建库起至2022年2月期间收录的中医药治疗COPD合并RF痰湿阻肺证的文献,采用Excel软件提取纳入文献信息,运用R语言对中药频次、频率、中药剂量、关联度、聚类等进行挖掘分析,并结合方药频次、频率,分析中药治疗COPD合并RF痰湿阻肺证的用药规律.结果:本研究共检索到文献1 357篇,最终纳入文献37篇.共纳入中药37味,累计频次196次,其中频次>5的中药共5味,累计频次142次,占比72.45%,依次为茯苓(30,15.31%)、橘红(30,15.31%)、陈皮(29,14.80%)、厚朴(28,14.29%)、姜半夏(25,12.76%).37味中药可分为13类,前5类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理气药(64,32.65%)、化痰止咳平喘药(40,20.41%)、化湿药(33,16.84%)、利水渗湿药(32,16.33%)、补益药(13,6.63%).其中化痰止咳平喘药以温化寒痰药(34,17.35%)、止咳平喘药(4,2.04%)为主;补益药以补气药(11,5.61%)为主.药性偏温、平、微寒,药味偏辛、苦、甘;主归肺、脾、胃经.共涉及方剂6首,累计频次38次,其中频率最高的方剂为燥湿化痰方(30,78.95%),其次为二陈汤(4,10.53%).关联规则与聚类分析形成以茯苓、橘红、陈皮、厚朴、姜半夏为基础的核心药物组方.结论:中药治疗COPD合并RF痰湿阻肺证以茯苓、橘红、陈皮、厚朴、姜半夏为核心药物组方,以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为主要治则,在此基础上加入益气健脾和中、宽胸散结的中药,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未来可进一步规范COPD合并RF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制定,进一步增加以辨证为前提精准施治的相关研究,为本病的中医辨证施治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和宣肺败毒方体外抗补体活化作用的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平行比较新冠肺炎"抗疫三方"(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和宣肺败毒方)对抗新冠肺炎(COVID-19)重要病机补体活化的作用.方法:基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原理,采用免疫球蛋白M(IgM)、酵母多糖和甘露聚糖作为包被物分别启动经典途径、替代途径和凝集素途径,通过测定补体活化终端产物攻膜复合物(C5b-9)水平以评价补体活化程度.不仅如此,通过包被新冠病毒刺突蛋白(S蛋白)与核衣壳蛋白(N蛋白)还可考察"三方"对抗这两种蛋白引起补体活化的作用.结果:"三方"均能剂量依赖地对抗经典途径、替代途径和凝集素途径引起的C5b-9生成,也均对S蛋白与N蛋白引起的C5b-9生成具有抑制作用,其中宣肺败毒方的作用最强.结论:"三方"均可在体外对抗三条补体途径的激活并抑制新冠S蛋白与N蛋白引起的补体活化,此作用可能是三方发挥治疗COVID-19作用的药效学基础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Keap1-Nrf2信号通路探讨大补肺汤预防给药对高原低氧大鼠脑损伤的干预作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预防给药大补肺汤通过调控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及相关分子的表达,从而对高原低氧大鼠脑损伤的干预作用.方法:6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地塞米松0.5 mg/kg组、大补肺汤8.8、17.6、35.1 g/kg组,大补肺汤各组灌胃给予相应药物,连续给药14 d,地塞米松组腹腔注射给药,进舱前连续给药3d,其余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除正常对照组外,第15 d起各组大鼠于实验动物低压模拟舱中进行低氧暴露,连续3 d.造模结束后处死动物,HE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海马形态;TBA法、比色法、微板法分别检测脑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谷胱甘肽(GSH)的含量;Werstem blot和RT-qPCR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Keap1、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醌氧化还原酶-1(NQO-1)蛋白与mRNA的表达.结果:HE结果显示模型对照组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水肿,排列不规则,胞质疏松淡染;与正常对照组比较,GSH-Px活性和GSH含量明显降低(P<0.05或P<0.01),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Nrf2、HO-1、NQO-1、Keap1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5或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给药各组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排列紧密,边界较清,细胞水肿改善;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GSH-Px活力和GSH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Nrf2、HO-1、NQO-1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上调,Keap1表达明显下调(P<0.05或P<0.01).结论:大补肺汤可调控Keap1-Nrf2信号通路,减轻高原低氧大鼠脑组织氧化应激反应,对高原低氧大鼠脑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补气增液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气阴两虚型慢传输型便秘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观察补气增液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气阴两虚型慢传输型便秘(ST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气阴两虚型ST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对照1组及对照2组,每组30例.对照1组剔除2例,对照2组剔除1例,最终纳入试验组30例、对照1组28例、对照2组29例.对照1组给予补气增液汤加减治疗,对照2组给予针刺治疗,试验组给予补气增液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3组均治疗30 d.比较3组临床疗效、便秘症状积分、标记物排出结果及胃肠激素[P物质(SP)及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评估治疗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1组75.00%、对照2组68.97%(P<0.05).3组粪便性状,腹胀,排便困难,排便时间,下坠、不尽、胀感,排便频率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试验组上述6项便秘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3组运输异常数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试验组运输异常数少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3组48 h标记物排出数、72 h标记物排出数、72 h标记物排出率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试验组上述3项指标值均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3组血清SP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血清VI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试验组血清SP水平均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血清VIP水平均低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对照1组、对照2组上述各项指标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3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补气增液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气阴两虚型STC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结肠传输功能,调节胃肠激素水平,安全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补阳还五汤调控自噬稳定斑块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基于自噬探讨补阳还五汤通过稳定动脉斑块,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选取ApoE-/-小鼠进行模型复制,模型复制成功后分为模型组、补阳还五汤(低、高剂量)及阿托伐他汀组;C57BL/6J背景的ApoE-/-小鼠设为空白组,连续灌胃 4 周.Masson染色观察小鼠主动脉窦斑块纤维化程度;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脂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被泛素结合蛋白 62(p62)、微管相关蛋白 1 轻链 3(LC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模型比较,补阳还五汤能够减轻小鼠主动脉窦补胶原纤维面积;升高小鼠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表达水平(P<0.05),降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表达水平(P<0.05);降低小鼠主动脉中MMP-2、MMP-9 表达水平(P<0.05),升高PPARγ表达(P<0.01);降低小鼠主动脉p62 蛋白表达(P<0.01),升高LC3Ⅱ/LC3Ⅰ蛋白表达(P<0.05).提示补阳还五汤发挥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可能与促进自噬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补阳还五汤调控脊髓损伤后NLRP3炎症体介导炎症反应的机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对脊髓损伤后NOD样受体家族3(NOD-like receptors, NLRP3)炎症体介导炎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每组16只。模型组和补阳还五汤组采用脊髓打击器击打脊髓,建立脊髓损伤模型。补阳还五汤组灌胃补阳还五汤12.6 g/(kg?d),假手术组与模型组灌胃等体积无菌生理盐水,1次/d,连续给药3 d。采用尼氏染色法观察各组脊髓组织神经细胞形态,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脊髓组织NLRP3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IL-1β、IL-18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脊髓组织活化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leaved Systeinyl aspartate-specific protease, cleaved-Caspase1)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组脊髓组织NLRP3阳性表达平均光密度值[(0.54±0.04)比(0.78±0.06)]降低( P<0.05),血清IL-1β[(43.66±1.21)pg/ml比(67.64±2.43)pg/ml]、IL-18[(49.43±3.88)pg/ml比(65.87±2.53)pg/ml]水平降低( P<0.05),脊髓组织cleaved-Caspase1蛋白[(0.63±0.02)比(0.79±0.07)]表达降低( P<0.05)。 结论:补阳还五汤通过抑制脊髓损伤后NLRP3炎症体表达,减少Caspase1活化,从而减轻炎症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补阳还五汤单味药-复方提取过程中挥发性成分传递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采用总量统计矩法分析补阳还五汤复方与单味药(中药饮片)挥发油指纹图谱,研究补阳还五汤中单味药-复方提取过程中质量的传递性和稳定性.方法 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获取补阳还五汤复方及组方药材挥发油,建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指纹图谱,计算分析复方与单味药总量统计矩各参数的传递规律,并分析复方和单味药挥发性成分的变化.结果 建立补阳还五汤GC-MS测定方法,获得组方药材和复方指纹图谱总量统计矩参数.复方挥发油图谱得到65个成分,其中45个化合物来自组方药材挥发油.药材至复方总体挥发性成分的传递性为88.74%,说明药材及复方在成分和含量上遵循Hard-Weinberg平衡,也验证了指纹图谱总量统计矩的加合性.结论 该方法为补阳还五汤质量控制提供了方法支撑,统计矩的加合性能阐述药材-复方的传递性,旨为经典名方质量控制方面提供一种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