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刺原位开窗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夹层累及主动脉弓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观察针刺原位开窗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主动脉夹层(AD)累及主动脉弓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接受针刺原位开窗TEVAR重建主动脉弓分支的AD累及主动脉弓患者,记录开窗数目、技术成功率及治疗相关并发症;通过随访评估夹层修复、开窗分支血管通畅性及有无内漏等,记录患者生存情况.结果 对16例均成功植入主动脉主体支架;对其中4例植入Z0、Z1及Z2区三开窗支架,6例植入Z1及Z2区双开窗支架,2例植入Z0及Z1区双开窗支架,4例植入Z2区单开窗支架.头臂干(BCT)开窗成功率 83.33%(5/6),对 1例未成功开通者行左颈总动脉(LCCA)-右颈总动脉搭桥术;LCCA开窗成功率 100%(12/12);左锁骨下动脉(LSA)开窗成功率87.50%(14/16),对 2 例未顺利开窗者改行腋-腋动脉人工血管旁路转流术.治疗技术成功率 100%(16/16).TEVAR中 1例发生Ⅰa型内漏,以弹簧圈栓塞后好转;1例TEVAR结束后出现心包压塞而死亡.15例接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20个月,期间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主体支架近端起始处局部小夹层各1例,均未经特殊处理而改善;1例出现Ⅰ型、2例出现Ⅲ型内漏,予近端开窗覆膜支架植入或以弹簧圈栓塞后好转;1例因冠心病死亡.结论 针刺原位开窗TEVAR治疗AD累及主动脉弓有效且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主动脉腔内全程重塑装置用于修复残余主动脉夹层的介入操作技巧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残余主动脉夹层(AD)可能导致主动脉持续扩张甚至动脉瘤形成,或影响内脏分支致脏器灌注不良,由于其特殊解剖特点,仍然是目前外科手术或腔内介入治疗的难点。由镍钛合金编织的双层三维(3D)立体网状结构构建的主动脉腔内全程重塑装置(AERD)有助于残余AD的修复。但由于这种装置与传统覆膜支架的设计理念不同,其操作过程需要完全不同的技巧。现回顾57例应用AERD治疗残余夹层的患者资料,总结AERD装置的介入操作技巧,以期促进该技术的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头颈鳞癌颈部转移淋巴结包绕颈动脉的外科处理策略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头颈鳞状细胞癌的颈部转移淋巴结包绕颈动脉的手术干预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3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62例病变包绕颈动脉的晚期头颈肿瘤患者资料,其中原发灶未见复发或原发灶不明的颈部淋巴结转移性鳞状细胞癌患者9例,均为男性,年龄48~79岁。患者的体力状态(performance status,PS)评分均在2级及以下,影像学诊断颈总动脉和/或颈内动脉均被肿瘤包绕≥270°。本组患者均予覆膜支架动脉内置入+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根治性切除术。总结覆膜支架动脉内置入的成功率和并发症、手术相关并发症、局部复发率、患者生存质量及总生存率。患者生存质量采用配对秩和检验进行对比分析,总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进行分析。结果:覆膜支架置入成功率100%,无支架置入并发症。手术R0切除8例,R1切除1例。术后患者生存质量提高,在“疼痛”“情绪”“焦虑”方面改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值分别为-2.236、-2.460、-2.200, P值均<0.05)。随访1~1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7个月;1例患者失访,3例出现局部复发,发生率为37.5%(3/8)。患者的12个月生存率为59.9%。 结论:覆膜支架动脉内置入+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根治性切除术是一种治疗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有效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Allium覆膜金属支架治疗腹膜后肿瘤所致输尿管梗阻的并发症、肾功能变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Allium覆膜金属支架治疗腹膜后肿瘤所致输尿管梗阻的并发症发生率及肾功能情况。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2018年6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41例腹膜后肿瘤所致输尿管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输尿管镜下或肾镜下行Allium覆膜金属支架治疗,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治疗效果,包括治疗前后的输尿管支架症状问卷(USSQ)评分、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T0)、治疗后1周(T1)、治疗后2周(T2)、治疗后2个月(T3)、治疗后6个月(T4)的肾功能情况。结果:41例患者中顺行置入支架者27例,逆行置入支架者14例,两种置入方式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等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所有患者治疗后的USSQ评分表中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 P<0.001);支架置入失败率为12.20%(5/41);支架置入成功患者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8.33%(3/36)。T4随访中发生6例支架移位,5例结石生长;与T0比较,T1~T4所有患者治疗后的尿素氮、血肌酐水平逐渐降低且均明显低于T0(均 P<0.05),肾小球滤过率逐渐升高且均高于T0(均 P<0.05)。 结论:Allium覆膜金属支架治疗腹膜后肿瘤所致输尿管梗阻的安全性较高、术后疗效确切,能够降低患者术后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肾功能,值得推广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Castor单分支支架治疗近端锚定区不足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Castor单分支主动脉覆膜支架治疗锚定区不足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BAD)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2021年9月潍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使用Castor支架治疗的TBAD患者25例,入选病例近端健康锚定区均≤15 mm,根据术前CTA检查及术中造影选择支架型号,记录手术情况及随访结果。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平均手术时间(137.8±35.8)min,平均出血量(52.8±24.5)ml,术中内漏2例,经球囊扩张贴附后内漏消失,分支支架狭窄2例,经球囊扩张后狭窄消失。中位随访时间14.6个月,随访期间分支支架通畅率为100%,术后3个月胸主动脉真腔直径较术前明显扩大,假腔直径较术前明显缩小( P<0.05)。 结论:应用Castor支架治疗近端锚定区不足的TBAD简单易行,近期临床效果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编辑导读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本期无重点号。论著《双侧突发性聋169例临床特征及疗效分析》通过回顾总结单中心169例(338耳)双侧突发性聋患者临床资料,得出双侧突发性聋患者听力损失严重,更多患者伴耳鸣、眩晕,疗效欠佳,发病30 d内就诊疗效优于30 d后就诊;对低频范围内听力损失,住院治疗听力提高更显著;且双侧突发性聋的发生可能存在免疫机制。论著《乙状窦异常搏动性耳鸣50例临床病例分析》通过回顾性分析50例经乙状窦手术治疗的单侧静脉源性搏动性耳鸣患者的病例资料,认为静脉源性搏动性耳鸣多见于女性,常见原因可能为乙状窦憩室、乙状窦周骨质缺损等乙状窦壁异常,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可以采用手术治疗。论著《光纤激光镫骨底板开窗治疗耳硬化症及听骨畸形58例疗效分析》采用980 nm光纤激光镫骨底板开窗术治疗耳硬化症(49例)及听骨畸形(9例)所致传导性聋患者,认为该方法治疗耳硬化症及听骨畸形所致的传导性聋有效。论著《内耳畸形相关性镫骨底板瘘的影像学表现》分析了48例(53耳)内耳畸形相关性镫骨底板瘘患者的CT和MRI资料,因其类型不同影像学表现具有多样性,了解其影像学表现特征,有助于其诊断。论著《前庭性偏头痛患者顶叶岛盖2功能连接异常的静息态fMRI研究》通过比较前庭性偏头痛与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的相关资料,认为前庭性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可能与前庭、疼痛、视动网络功能连接异常有关,这些神经通路的异常很可能是前庭性偏头痛发病重要的影像学生物标志物。论著《孟德尔随机化分析哮喘、变应性鼻炎与慢性鼻窦炎的因果关系》从IEU公开数据库中获取疾病的遗传数据,分析发现哮喘是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和慢性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RSsNP)的患病危险因素,而变应性鼻炎是CRSsNP的危险因素。论著《鼻腔微生物多样性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分析77例CRSwNP患者的鼻腔分泌物和鼻息肉组织,得出CRSwNP患者中性粒细胞介导的炎性反应与鼻息肉复发密切相关,鼻内镜术后鼻息肉的复发可能与保护性微生物丰度的减少和致病微生物数量的增加有关。论著《OSA患者药物诱导睡眠内镜下舌根平面塌陷的临床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通过回顾分析117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资料,认为OSA患者睡眠内镜下舌根平面的阻塞与扁桃体分度和N3期存在相关性,其构建的药物诱导睡眠内镜下舌根平面阻塞诺模图预测模型效能良好。论著《折叠皮瓣在梨状窝癌喉功能重建及梨状窝成形术中的应用及探讨》一文介绍10例采用折叠岛状皮瓣修复梨状窝癌的病例资料,认为折叠岛状皮瓣可恢复喉及下咽的生理性解剖结构,可用于喉功能重建及梨状窝成形。论著《头颈鳞癌颈部转移淋巴结包绕颈动脉的外科处理策略》一文介绍9例采用覆膜支架动脉内置入手术治疗原发灶未见复发或原发灶不明的颈部淋巴结转移性鳞癌患者,认为覆膜支架动脉内置入+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根治性切除术是一种治疗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有效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新型国产远段打孔覆膜支架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估新型国产远段打孔覆膜支架(Talos支架)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BA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使用Talos支架治疗的25例TBAD患者为研究对象。术中血管造影确定释放支架后保留的分支动脉数;术后第5天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情况;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6、12个月CT血管造影(CTA)气管分叉水平主动脉直径、真腔直径、假腔直径;在术后1、6、12、24个月进行随访,记录支架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再次手术情况及存活率。结果:纳入患者男19例,女6例,年龄(52.6±11.1)岁。术中血管造影显示保留了4(1,7)条分支动脉,术后第5天VAS评分为1(0,1)分。术前和术后6、12个月气管分叉水平主动脉直径分别为(34.9±1.1)、(34.6±0.9)、(34.8±1.0)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926);术前和术后6、12个月气管分叉水平真腔直径分别为(13.3±1.6)、(21.8±1.0)、(22.3±1.1)mm,术前和术后6、12个月气管分叉水平假腔直径分别为(20.8±2.2)、(4.5±1.5)、(4.6±1.7)mm,术后6、12个月真腔直径和假腔直径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术后30 d未发生支架相关不良事件;术后12个月未发生二次手术,未发生Ⅰ型和Ⅲ型内漏,无死亡病例与截瘫病例,支架结构、位置保持良好;术后24个月无死亡与截瘫病例,未发生支架相关不良事件。 结论:使用Talos支架治疗TBAD能够有效帮助主动脉重塑,同时能够保留肋间动脉与脊髓动脉,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神经内镜治疗复发或残余鞍区及斜坡区肿瘤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治疗复发或残余鞍区及斜坡区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及手术并发症的防治要点。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21年11月至2023年10月采用神经内镜治疗的49例复发或残余鞍区及斜坡区肿瘤患者(垂体瘤45例、颅咽管瘤3例、斜坡区脊索瘤1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其手术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49例患者中全切除29例(59.2%)、近全切除12例(24.5%)、部分切除8例(16.3%)。2例(4.1%)患者术中出现颈内动脉破裂,予急诊行覆膜支架置入术,恢复良好出院,但其中1例遗留单侧动眼神经麻痹。术后随访1~24个月,97.2%(35/36)患者的头痛及视力下降症状好转,无一例患者出现永久性尿崩或脑脊液鼻漏等并发症;3例(6.1%)患者出现残余肿瘤增大,但肿瘤全切除患者均无复发。结论:神经内镜治疗复发或残余鞍区及斜坡区肿瘤安全有效,但术中需重视对颈内动脉加强保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球囊扩张式覆膜支架在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回顾性分析2020年7至11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系统Lifestream 球囊扩张式覆膜支架应用于治疗血管疾病的9例病例,年龄39~80(64.3±12.7)岁,均为男性。共应用10枚Lifestream球囊扩张式覆膜支架,4枚应用于4例髂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1枚应用于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修复过程中髂支补救性重建;5枚应用于4例胸、腹主动脉患者腔内修复中内脏及弓上分支动脉重建,其中植入于肾动脉3枚、2枚分别作为烟囱支架用于左锁骨下动脉和左侧颈总动脉重建。4例髂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中,完全覆盖病变,无明显残余狭窄。1例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髂支压迫,经植入Lifestream后完全纠正。4例主动脉病例中,均完成分支动脉重建,其中1例主动脉弓假性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应用者(烟囱)出现少量Ⅰ型内漏,随访1个月后内漏消失。应用Lifestream总体技术成功率及手术成功率为100%,围手术期无心肌梗死、脑梗死、死亡等重大并发症发生;中位随访时间10个月,所有靶血管通畅,无支架移位、断裂、支架内狭窄等支架相关并发症发生。本研究显示Lifestream球囊扩张式覆膜支架适用于多种血管疾病,是安全和有效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外伤性复合损伤并发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治疗一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并探讨外伤性复合损伤并发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早期诊断及临床处理措施。方法:结合延边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外伤性复合损伤并发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经验进行文献分析。结果:本例复合损伤的患者,常规给予主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明确创伤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后,行覆膜支架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术后第6天患者顺利出院。结论:外伤性主动脉损伤作为危及患者生命的急危重症之一,早期的明确诊断和及时治疗对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