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为血液透析患者住院事件独立危险因素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筛选导致门诊血液透析患者住院事件的危险因素,评价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与透析患者住院事件的关系。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7年12月1日起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北院血透室进行门诊透析的患者80例,其中男47例(58.8%),年龄(60.9±11.7)岁,中位透析龄为43.6个月。收集透析相关数据,检测生化指标,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RBP水平,随访至2019年6月30日,记录患者19个月以来的各种住院事件。采用 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卡方检验比较住院事件组与非事件组各项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的方法分析住院事件的相关危险因素,生存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分析。 结果:在19个月的随访期内,80例患者共有26例(32.5%)发生了各种住院事件67次。发生住院事件的患者在年龄、性别组成、透析龄、糖尿病/高血压比例、透析间期体重平均增幅、透析前收缩压/舒张压、kt/v、URR等方面与未发生住院事件组的患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B型钠尿肽、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nT)、C反应蛋白(CRP)、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白蛋白、β-微球蛋白、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清铁、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发生住院事件的患者血清RBP水平高于对照组(189.16 mg/L>163.82 mg/L, P=0.028)。通过获得最高的Youden指数来计算血清RBP的截止点,按照165.34 mg/L水平将患者分为高RBP组( n=44)和低RBP组( n=36),高RBP组住院事件发生率明显增加(45.45%>16.67%, P=0.006)。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在校正了性别、年龄、白蛋白和总胆固醇后,只有RBP水平与患者住院事件独立相关,RBP高水平组较低水平组发生住院事件的优势比( OR)为3.64(95 %CI,1.14~11.58; P=0.029)。发生住院事件的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提示,高RBP组的住院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低RBP组( P=0.005 8)。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检验结果发现对于血液透析患者而言,升高的血清RBP水平是住院事件的独立危险因子。 结论:升高的血清RBP水平与血液透析患者住院事件相关,RBP是门诊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住院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冠心病患者血清perilipin-5、RBP-4、FGF-23水平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脂滴蛋白-5(perilipin-5)、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水平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1月两院收治的142例冠心病患者(观察组),另选取100例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perilipin-5、RBP-4、FGF-23水平,比较不同冠心病类型、病变支数、狭窄程度患者血清perilipin-5、RBP-4、FGF-23水平,分析血清peril-ipin-5、RBP-4、FGF-23与病变支数、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及对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RBP-4、FGF-23 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perilipin-5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perilipin-5水平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RBP-4、FGF-23水平低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狭窄患者血清perilipin-5水平高于中度狭窄、重度狭窄患者,血清RBP-4、FGF-23水平低于中度狭窄、重度狭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病变患者血清perilip-in-5 水平高于双支病变、多支病变患者,血清RBP-4、FGF-23水平低于双支病变、多支病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perilipin-5与病变支数、狭窄程度呈负相关,RBP-4、FGF-23与病变支数、狭窄程度呈正相关.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血清perilipin-5、RBP-4、FGF-23联合诊断冠心病狭窄程度的AUC为0.819,优于各单一指标诊断(P<0.05).[结论]血清perilipin-5、RBP-4、FGF-23水平变化与冠心病患者病情显著相关,三者联合诊断有助于实现疾病危险分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新生儿营养评价生化指标参考区间的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对新生儿营养评价指标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视黄醇结合蛋白的参考区间进行调查.方法 收集2016年12月至2017年8月间湖南省儿童医院健康体检新生儿的血清标本403例,测定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视黄醇结合蛋白的浓度;对各检测项目结果按性别、周龄进行分组比较后建立各项目的参考区间.结果 健康新生儿各项目测定值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蛋白、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在出生后各周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周龄的新生儿前白蛋白浓度与其他周龄的新生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新生儿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及前白蛋白的参考区间依次为:40.69~65.72 g/L、28.77~ 42.3 g/L、12.13~ 33.19 mg/L、42.26~ 161.52 mg/L(≤7 d)及59.05~ 170.23 mg/L(8 ~ 28d).结论 新生儿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建立参考区间时可不区分性别、周龄,而前白蛋白1周内新生儿的参考区间需要与其他周龄的新生儿区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