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北太平洋北方拟黵乌贼角质颚外部形态生长特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角质颚是研究头足类渔业生态学的重要材料.基于2018年9-11月中国鱿钓船在西北太平洋生产调查期间采集的268尾北方拟黯乌贼样本,对其角质颚外部形态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主成分分析表明:北方拟黯乌贼角质颚的上头盖长(UHL)、上脊突长(UCL)、上喙长(URL)、下头盖长(LHL)、下脊突长(LCL)和下喙长(LRL)可作为研究其角质颚外形变化的特征因子.协方差分析表明:各特征因子与胴长和体重的生长关系在性别间均不存显著性差异.赤池信息准则分析显示:UHL、LHL与胴长生长的关系最适于用幂函数表示,UCL、URL、LCL与胴长生长的关系最适于用对数函数表示,而LRL与胴长生长的关系则最适于用线性函数表示;各特征参数与体重生长的关系,除LHL最适于用幂函数表示外,其余均最适于用对数函数表示.外形特征因子生长模型的确定,为北方拟黵乌贼的资源评估等研究打下科学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3种经济头足类透明标本的制作方法
编辑人员丨2023/8/6
近年来,透明鱼类标本的制作技术日臻成熟.以日本枪鱿、无针乌贼及短蛸3种经济头足类为实验材料,借鉴透明鱼类标本制作技术,首次探索了头足类透明标本的制作方法.结果 显示:在碱处理前应除去墨汁,避免后期墨囊破裂、墨汁流出污染标本头部;使用了阿利新蓝、甲苯胺蓝、番红O及茜素红4种染色剂,并证明这些染色剂对于头足类透明标本的染色具有良好的效果;标本充分透明后,清晰展现出内脏团、角质颚、海螵蛸等内部结构,为头足类分类鉴定提供了便利;在褪色步骤中,使用甘油、氢氧化钾混合液代替过氧化氢,避免了过氧化氢过度氧化处理标本造成发白起泡现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国南海西沙群岛海域鸢乌贼角质颚色素沉积变化
编辑人员丨2023/8/5
角质颚是头足类的主要摄食器官,蕴藏着大量的渔业生物学及生态学信息.根据2017年5-8月中国灯光罩网渔船于中国南海西沙群岛海域采集的860尾鸢乌贼样本,对其角质颚色素沉积等级进行了划分和判定,研究了鸢乌贼角质颚色素沉积等级变化与胴长、体质量、净重、性腺成熟度和角质颚外部形态参数等因子的关系.结果 表明:鸢乌贼的角质颚色素沉积变化存在性别间显著性差异(P<0.05),雌性个体角质颚色素沉积速度快于雄性;色素沉积等级与胴长、体质量和净重均呈正相关,并随着性腺成熟度的增加而增加;雄性个体角质颚下颚除翼长外,其余各部色素沉积的速度均快于上颚各部;雌性个体上颚各部色素沉积速度均快于下颚.本研究为后续利用角质颚研究鸢乌贼渔业生物学和对该资源的有效开发及科学管理提供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西北印度洋鸢乌贼角质颚色素沉积特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角质颚是头足类主要的摄食器官,蕴含着大量渔业生态学信息.根据2019年3至5月中国灯光罩网渔船在西北印度洋海域采集的1 009尾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样本,对其角质颚色素沉积等级进行了划分和判定,分析了色素沉积等级与胴长、体重、性腺成熟度和角质颚形态参数的关系.结果 显示,3至5月西北印度洋鸢乌贼角质颚色素沉积等级以2级为主,占总样本的33.87%,色素沉积等级总体上随着月份的增加而增加.鸢乌贼角质颚的色素沉积与胴长、体重和性腺成熟度的关系均存在性别间显著性差异(P<0.05),总体而言雌性个体的沉积速度快于雄性个体.角质颚色素沉积等级与胴长、体重和角质颚外部形态参数均呈正相关,并且都随着性腺成熟度的增加而增加.本研究开展了西北印度洋鸢乌贼角质颚色素沉积研究,确立了鸢乌贼色素沉积等级与胴长、体重、性腺成熟度和角质颚形态参数的关系,并拟合了相关生长方程,为进一步研究鸢乌贼的渔业生态学及合理开发该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冬春季西北印度洋鸢乌贼角质颚外部形态及生长特性
编辑人员丨2023/8/5
角质颚是头足类重要的硬组织之一,被广泛用于研究头足类渔业生态学及资源评估等.根据2019年冬春季(2-5月)中国灯光罩网渔船于西北印度洋海域采集的1009条鸢乌贼样本,对其角质颚外部形态生长特征开展了研究.主成分分析表明,上头盖长(UHL)、上脊突长(UCL)、上侧壁长(ULWL)、下脊突长(LCL)、下翼长(LWL)和下侧壁长(LLWL)可作为角质颚外形变化特征指标.协方差分析表明,除UCL外所有外形特征参数与胴长(ML)的关系以及所有外形特征参数与体重(BW)的关系在性别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根据方程拟合和赤池信息准则(AIC),雌雄个体的LCL、UCL与胴长的关系均最适合用线性函数拟合;雌性个体的UHL、LWL与胴长的关系最适合用幂函数拟合,而ULWL和LLWL与胴长的关系则最适合用线性函数拟合;雄性个体的ULWL与胴长的关系最适合用幂函数表示,UHL、LLWL和LWL与胴长的关系则最适合用对数函数表示.雌性个体所有特征参数与体重的关系均最适合用幂函数拟合;雄性个体除ULWL与体重的关系最适合用幂函数拟合外,其余均最适合用对数函数拟合.特征参数及其与胴长和体重生长方程的确定,为后续利用角质颚研究印度洋鸢乌贼渔业生态学及资源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云南省江城县五黑阿蠓形态学鉴定及ITS-1和COⅠ基因序列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对在云南省江城县采集的1种阿蠓进行形态学鉴定,并获得该蠓虫分子鉴定所需间隔区-1基因(ITS-1)和细胞色素氧化酶Ⅰ(COⅠ)基因序列信息.方法 2019年5月用诱蚊灯在云南省江城县坝伞村养牛场采集蠓虫样本,提取蠓虫基因组DNA,用特异引物扩增蠓虫ITS-1基因和COⅠ基因并测序,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序列分析;同时对蠓虫进行压片和形态学鉴定.结果 在江城采集到的1只雌性蠓虫BS9,具有以下主要形态学特征:大颚有齿20枚,端部9枚大而尖;翅面有明显17块暗斑.各足股节远端、胫节两端均有明显白环;第8腹节背板角质化深,覆盖住腹板.这些形态特征与五黑阿蠓相似,提示这只蠓虫为五黑阿蠓.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在ITS-1基因和COⅠ基因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上,蠓虫BS9均位于独立的进化分支,与贝蠓(Bezzia)、阿蠓(Alluadomyia)和裸蠓(Atrichopogon)较近,核苷酸同源性在86.3%~89.8%之间.结论 形态学鉴定提示江城采集的蠓虫BS9为阿蠓属多斑阿蠓种团的五黑阿蠓.获得五黑阿蠓分子鉴定所需要的ITS-1基因和COⅠ基因序列信息,为今后五黑阿蠓的分子鉴定和遗传进化研究提供了序列信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西北印度洋鸢乌贼角质颚外形变化的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3/8/5
根据2019年冬春季(2-5月)中国灯光罩网渔船在西北印度洋生产调查期间采集的1009尾鸢乌贼样本,分析了其角质颚外部形态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角质颚外形特征参数在不同性别、不同胴长组和不同性腺成熟度间均存在显著差异.胴长组201~250mm以及雌性个体性腺成熟度Ⅱ期和雄性个体性腺成熟度Ⅲ期的各特征参数增幅达到峰值.除上翼长与上脊突长比值(UWL/UCL)和下头盖长与下脊突长比值(LHL/LCL)存在性别间显著差异外,其余特征参数与脊突长的比值均无性别间显著差异,各特征参数与脊突长的比值在不同性腺成熟度、不同胴长组间也无显著差异,比值保持稳定,表明角质颚各区域生长保持一致.研究表明,201~250 mm可能是西北印度洋鸢乌贼角质颚外部形态在胴长上的生长拐点,雌性个体性腺成熟度Ⅱ期和雄性个体性腺成熟度Ⅲ期可能对应角质颚外部形态在性腺成熟度上的生长拐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头足类角质颚地标点定量初步研究:以剑尖枪乌贼为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几何形态测量学是头足类角质颚形态分析的重要研究方法,其中包括地标点法和轮廓线法.虽然地标点类型被划分为三种,但基于地标点法的角质颚形态研究对于地标点的选取与建立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此探究可以更好地展示角质颚形态变异程度所需要的地标点以及样本数是十分必要的.为探究不同地标点和样本数对角质颚形态分析的影响,本研究利用2018和2019年捕捞的剑尖枪乌贼(Uroteuthis edulis)角质颚样本,使用R语言LaMBDA包LaSEC函数,对300对角质颚样本分别使用10、20、28个地标点和50、80、100、200、300对样本组合,以探讨不同地标点和样本数方案时表示形态变异的平稳度.研究结果表明,地标点数量会使质心大小结果产生误差;为了更好地展示角质颚的形态变异程度,最终确定研究样本在50对以内时,上颚和下颚采用26个地标点;研究样本为50~300对时采用27个地标点.研究分析认为,基于LaSEC的头足类角质颚地标点和样本定量分析可以拟定表示角质颚形态变异的最佳地标点数量,并通过角质颚形态变异箭头图来明确表示角质颚形态变异的最佳地标点方案,为后续基于地标点法的头足类角质颚形态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日本海舍氏贝乌贼角质颚形态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角质颚作为头足类的摄食器官,蕴含丰富的生态信息.根据2018年中国鱿钓船在日本海采集的303尾舍氏贝乌贼(Berryteuthis magister shevtsovi)样本,对其角质颚形态特征进行了分析.主成分分析显示,上头盖长、上喙长和上喙宽可解释舍氏贝乌贼上颚形态特征80.71%的信息,选为上颚的外形表征参数,下头盖长、下脊突长和下喙长可解释形态特征81.57%的信息,选为下颚的外形表征参数.协方差分析表明,舍氏贝乌贼角质颚外形表征参数与胴长和体重的关系均不存在性别间显著性差异.方程拟合和赤池信息准则结果表明,上头盖长与胴长的生长关系最适合用线性方程表示,而上喙长、上喙宽、下头盖长、下脊突长和下喙长与胴长的生长关系均最适用对数方程表示.上头盖长与体重的生长关系最适合用线性方程表示,而上喙长、上喙宽、下头盖长、下脊突长、下喙长与体重的生长关系均最适用对数方程表示.表征参数及其与胴长(或体重)关系式的确定,为后续利用角质颚外形进行种群鉴定和资源评估打下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东太平洋公海茎柔鱼饵料中鱼类和头足类组成初步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茎柔鱼(Dosidicus gigas)广泛分布于东太平洋海域,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研究根据2019年6-12月我国鱿钓生产船在东太平洋公海采集的62尾茎柔鱼样本,对其胃含物残留的4131个耳石和75个角质颚样本进行鉴定分析.结果 表明:茎柔鱼主要摄食鱼类10种、头足类4种.从摄食饵料的出现频率和数量百分比来看,主要摄食的鱼类饵料为荧串光鱼、朗明灯鱼和墨西哥尾灯鱼,荧串光鱼在不同胴长组的茎柔鱼胃内均有出现,是茎柔鱼最重要的饵料;摄食的头足类主要有茎柔鱼、鸢乌贼和爪乌贼.随着胴长的增大,茎柔鱼摄食的饵料种类不断增加,头足类和灯笼鱼饵料比例增加,且摄食的饵料尺寸增大,摄食营养结构发生改变,摄食营养水平随之提高.研究结果可为评估不同饵料生物在茎柔鱼食性转变过程中的食物贡献提供基础资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