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线粒体钙单向转运体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随着全球老龄化加剧,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患病率逐年攀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但有效的治疗药物仍然匮乏,迫切需要发现新的治疗靶点和研发新的治疗策略.近年研究发现,线粒体钙单向转运体(MCU)在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具有重要功能,其表达或功能异常引起神经细胞线粒体钙稳态失衡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重要机制之一,抑制MCU功能可起到良好的神经保护作用,MCU特异性抑制剂在治疗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已展现出良好前景.为此,该文简述了 MCU的结构、功能、调控机制及其特异性抑制剂,重点分析了 MCU在不同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对深入探索MCU作为神经退行性疾病新的治疗靶点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衰老相关分泌表型因子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细胞衰老可由应激损伤或生理过程引发,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ASP)是细胞衰老的重要表现形式。前列腺癌和正常前列腺的SASP因子包括白介素(IL-1、IL-6)、趋化因子(CXCL-8、GRO-a)、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家族、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等。P53、IL-1α、KDM4、ATM/HIF1α、ATM /TRAF6、MTORC1均调控了SASP。内分泌治疗、放疗、化疗均可诱导细胞衰老并发生SASP。SASP因子在前列腺癌细胞中的作用目前仍不完全清楚,尽管许多研究显示SASP因子在前列腺癌细胞存活、生长增殖、血管生成、转移、疾病进展、治疗抵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现有结果仍有不一致的地方,SASP因子在免疫反应上也同时具有抑制和促进的作用。并且SASP因子在其他恶性肿瘤中显示出了潜在的抑制肿瘤作用。此外,诱导前列腺癌细胞衰老是潜在的抗癌策略,多种分子均可通过诱导前列腺癌细胞衰老发挥肿瘤抑制作用,但研究显示,SASP因子诱导了前列腺正常上皮细胞系(PNT2)永生化前列腺细胞衰老,但未诱导前列腺癌细胞衰老。鉴于SASP因子在前列腺癌中的作用尚不完全清楚,并且现有的SASP因子靶向治疗临床研究仍然不足,未来应进一步加强SASP因子相关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激动剂与激活剂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oluble guanylate cyclase,sGC)是一种胞质异二聚体蛋白,由α和β亚基组成,并带有血红素-一氧化氮和氧结合域.一氧化氮(dnitrogen monoxide,NO)通过与血红素基团的Fe2+结合来刺激sGC活性,使环鸟苷酸(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cGMP)水平上升.sGC可以以2种不同的形式存在,即作为内源性NO受体的天然含血红素形式和不能结合NO的无血红素形式.采用sGC激动剂或激活剂刺激sGC,是一种治疗心血管、心脏和肾脏疾病的一种有效策略.通过对sGC激动剂与激活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sGC调控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sGC激动剂与激活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靶向抗HSV-1的siRNA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单纯疱疹病毒1 型(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1,HSV-1)是一种能够在各类人群中携带和传播并能引起包括口唇疱疹、荚膜炎、角膜炎和病毒性脑炎等疾病的重要病原体.虽然已有多种类型的HSV-1 疫苗处于研发的不同阶段,但仍没有商业化的疫苗上市销售.临床上使用的特异性抗HSV-1 药物如阿昔洛韦、伐昔洛韦和喷昔洛韦等也面临严重的抗药性威胁,开发新的特异性抗HSV-1 药物是当前所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siRNA是一种长度为 20~25 核苷酸的双链RNA,通过在转录后水平上沉默基因表达发挥干扰作用.siRNA作为一种新的、有潜力的抗病毒药物备受关注,发展也较为迅速.综述近年来siRNA在抗HSV-1 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靶向HSV-1 关键基因和HSV-1 互作的宿主细胞基因的siRNA设计、递送和靶向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转录组测序数据的许兰毛癣菌热应激相关信号通路及候选基因的筛选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为了筛选和鉴定许兰毛癣菌热应激相关差异表达基因,进一步探索许兰毛癣菌差异表达基因的分子机制.方法 本研究采用Illumina平台PE150测序策略,对热应激(42 ℃)、生理温度(37 ℃)处理30 min和常温生长(27 ℃)条件下的许兰毛癣菌转录组测序和差异表达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工具进行功能注释、分类和分析相关信号通路等.结果 常温组、37 ℃和42 ℃热处理样品的RNA中30076菌株分别获得146 351 442、142 326 366和134 764 862条原始reads.对30079菌株分别获得143 815 046、134 081 574和117 121 246条原始reads.对于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结果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酰胺代谢过程"(13个上调基因和3个下调基因)、"肽生物合成过程"(12个上调基因和3个下调基因)、"核糖体"(11个上调基因)亚类(校正P<0.05).KEGG数据库富集分析显示,参与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基因以及热休克蛋白编码基因发生了显著变化,表明热应激对这些通路的影响很大.结论 本研究中获得的差异表达基因,特别是与碳代谢、氨基酸的生物合成、内质网中的蛋白质加工、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等代谢途径相关的基因尤其是编码热休克蛋白的相关基因可能参与了许兰毛癣菌在热应激条件下的致病机制,其具体调控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环状RNA在原发性心肌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心肌疾病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可导致患者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甚至猝死.研究发现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对很多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调控作用.circRNA是一种特殊的非编码RNA,RNA外切酶无法对其进行切割分解,具有共价闭合环状结构,富含微小RNA(miRNA)结合位点,能结合miRNA并抑制其靶基因,发挥竞争性内源性RNA机制.本文综述circRNA与原发性心肌病之间的关系,分析circRNA参与心肌细胞功能调控的可能机制,旨在为识别潜在的治疗靶点和开发新的治疗策略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生物模拟纳米药物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非甾体抗炎药和改善病情抗风湿药虽能缓解RA症状,但伴随显著副作用且疗效有限.生物模拟纳米药物通过模仿体内天然结构和功能,提升药物生物相容性和靶向性,减少免疫原性和副作用,展现巨大的治疗潜力.这些纳米药物可调节免疫细胞功能、控制炎症介质释放并靶向递送抗炎因子,有效减轻RA症状并防止关节损伤.尽管面临长期安全性、生产复杂性及个体差异等挑战,但生物模拟纳米药物在RA治疗中仍具有广阔前景.优化设计和制造工艺,研究代谢行为和长期安全性,发展个体化治疗策略,将进一步推动其临床应用,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以G-四链体为靶标的小分子抗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G-四链体(G-quadruplexes,G4s)是由富含串联重复鸟嘌呤(Guanine,G)的DNA或RNA折叠形成的核酸二级结构,广泛存在于所有生物的基因组中,参与调控基因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等多种过程.G4s因其关键的生物学作用而引起人们的兴趣,前期人们主要关注于G4s在癌症中的研究并将其作为抗肿瘤药物的靶点.最近,对病毒基因组学的研究发现许多G4s出现在病毒基因组的调节区,对调节病毒生命周期发挥关键作用.随着新病毒的出现和现有病毒的快速突变,需要开发新的抗病毒靶标和药物.目前现有的大多数抗病毒药物是以病毒的蛋白质为靶标,直接靶向病毒核酸的研究较少.以G4s为靶标的小分子配体的开发有助于帮助理解G4s介导的机制在病毒生命周期中的重要作用,也是一种新的抗病毒药物开发策略.通过对以G4s为靶标的小分子配体在抗病毒中的应用进行总结,旨在为基于G4s的抗病毒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通气策略对不同有机物料腐殖化进程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基于通气量影响好氧堆肥微生物呼吸强度并影响腐殖化进程的预判,设计不同通气策略下玉米秸秆+尿素、玉米秸秆+牛粪、玉米秸秆+鸡粪等不同有机物料的堆肥腐殖化进程实验,进行反应器方式堆肥.结果表明,经40天堆肥,分阶段通气调节策略能使尿素、鸡粪氮源有机物料组合干物质损失率分别减少12.4%和16.2%,并分别提高腐殖质聚合度至17.9%和18.1%;牛粪氮源有机物料对分阶段通气调节策略堆肥的反馈主要是胡富比的增加.对堆肥后各处理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分析表明,通气量和堆肥物料共同作用于堆肥物料的微生物群落,且较易分解物质的堆体有着相似的微生物物种组成.研究发现,分阶段通气调节策略对不同有机物料腐殖化进程的影响效果不同,更适用于较易分解有机物料腐殖化进程的调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内质网应激——凋亡途径与创伤后应激障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作为一种合成蛋白质的重要细胞器,对维持细胞稳态起重要作用.在内质网应激初期为了保证内质网功能的正常运行,启动未折叠蛋白反应来维持体内细胞存活,但当未折叠或错误折叠蛋白过多,则会诱导细胞凋亡.越来越多证据表明,由内质网应激介导的细胞凋亡路径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各个病理阶段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氧化应激、钙稳态失衡和炎症反应作为导致内质网功能障碍的主要病理因素,也广泛参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病.内质网应激启动非折叠蛋白反应,并通过活化内质网三条通路PERK、IRE1 及ATF6,启动细胞凋亡路径.通过调控内质网应激-凋亡途径或抑制相关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以降低神经细胞凋亡率,可能会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靶点.而内质网应激-凋亡途径在创伤后应激障碍中的具体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探究,该途径将有助于开发新的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药物和治疗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