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春芝教授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经验浅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在我国传染病中属于常见疾病,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而引起的.HBV属于外感浊毒,可侵袭人体肝脏,肝失疏泄,横逆犯脾,气机郁滞,气血不畅,内生湿、痰、瘀等浊毒,日久形成肝纤维化(hepaticfibrosis,HF).苏春芝教授通过总结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乙肝肝纤维化病位在肝,但与脾胃密切相关,并将乙肝肝纤维化的病机总括为"浊毒蕴肝、肝郁脾虚".强调以化浊解毒、调肝理脾为治疗原则,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将抗病毒药物与化浊健脾调肝方联合治疗,随证加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肝癌伴下腔静脉全程癌栓综合治疗完全缓解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 男性,38岁。因“双下肢水肿1个月,发现肝脏占位1周”于2021年4月20日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肝胆胰外科医学部。患者1个月前出现双下肢对称性水肿,进行性加重。1周前外院腹部超声检查、腹部增强CT检查和PET-CT检查结果提示肝脏6段占位伴下腔静脉癌栓,左侧腹内斜肌转移。既往慢性乙肝病史10年余,未接受抗病毒治疗;否认手术史、输血史、冶游史,家族史无特殊。入院后腹部超声检查结果显示,肝右叶见低回声占位,考虑恶性可能性大。腹部增强CT检查结果显示:(1)肝脏6段占位性病变,考虑原发性肝癌;(2)肝右静脉、下腔静脉及双侧肾静脉近段充盈缺损、明显强化,考虑癌栓形成;(3)腹水(图1)。PET-CT检查结果显示:(1)肝脏6段占位,代谢明显升高,考虑原发性肝癌;(2)下腔静脉全程充盈缺损伴代谢升高,考虑癌栓形成;(3)左侧腹内斜肌(L3层面)见结节状异常高代谢,考虑转移。实验室检查:乙肝表面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均为阳性;乙肝病毒DNA为1.12×10 4 U/ml;AST为376.5 U/L,ALT为106.3 U/L;甲胎蛋白为87.43 μg/L。其余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诊断:(1)原发性肝癌,中国肝癌分期(China liver cancer staging,CNLC)-Ⅲb期;(2)慢性乙肝。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抗埃博拉病毒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埃博拉病毒病是由埃博拉病毒感染引起的致死性烈性传染病,目前尚无完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针对病毒本身的抗病毒治疗就成为关注的焦点。现根据埃博拉病毒复制感染过程,简述作用于各环节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相关实(试)验过程及结果,进而评述新型抗埃博拉病毒药物的疗效,并提出联合治疗方案的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本期导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肝脏疾病相关新药的临床研究一直备受关注。本期执行主编陆伦根教授就肝病新药临床研发的现状和挑战进行了述评(第289~294页)。胡鹏教授、茅益民教授、陆伦根教授、胡和平教授等分别就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新药研究进展、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新药临床试验现状和挑战、肝纤维化新药临床研发的挑战及其优化策略、晚期肝细胞癌药物研发与未满足的需求等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第295~311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NK细胞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NK细胞是一种由淋巴样祖细胞分化而来的大颗粒淋巴细胞,通过发挥细胞毒性功能和产生细胞因子,主要在抗病毒和抗肿瘤中发挥重要作用。NK细胞功能的改变或调节的失衡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息息相关,但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研究报道较少。此外,NK细胞作为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之间的桥梁,在炎症和免疫调节中的作用同样值得深入探讨。该文对NK细胞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过敏性紫癜以及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协助进一步了解NK细胞与T、B细胞之间的关系及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宫颈腺癌中ProEXC和PRMT5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观察ProEXC蛋白和PRMT5蛋白在宫颈腺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探讨ProEXC和PRMT5的表达与宫颈腺癌辅助诊断及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5—2020年确诊的宫颈腺癌标本88例,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检测宫颈腺癌及癌旁组织中ProEXC和PRMT5的表达并进行分析。利用肿瘤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CGA)分析ProEXC和PRMT5与宫颈腺癌患者的预后相关性及其相关的基因通路。选取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中GSE39293数据集,对宫颈腺癌细胞株(HELA)经抗病毒药物处理前后ProEXC和PRMT5的表达量进行了对比分析。在宫颈腺癌组织中,ProEXC蛋白表达率(95.5%比4.6%, P<0.001)和PRMT5蛋白表达率(81.8%比26.1%, P<0.001)均高于癌旁组织,且其表达均与肿瘤的T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有无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相关( P<0.05)。TCGA数据库分析显示,PRMT5和ProEXC中MCM2高表达患者的总体生存率较低表达患者低(均 P<0.05)。在GSE39293数据集中,经西多福韦处理后细胞中MCM2的表达减少(9.34比9.68, P<0.001),PRMT5表达量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6比8.26, P=0.087),TOP2A表达无明显改变(8.54比8.42, P=0.056)。耐药组中PRMT5(8.42比8.16, P=0.002)和MCM2(9.51比9.34, P=0.029)表达增加,而TOP2A表达下降(8.06比8.54, P<0.001)。GSEA分析提示ProEXC高表达主要影响细胞周期通路,而PRMT5高表达主要影响RNA剪接体通路。本研究发现,ProEXC蛋白和PRMT5蛋白在宫颈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且高表达组预后更差,与宫颈腺癌临床病理特征有一定相关性,可能与其影响细胞周期和RNA合成通路有关,提示其可能在宫颈腺癌的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长期抗病毒治疗可减轻肝纤维化程度甚至逆转肝硬化,降低肝癌的发生率。早期准确识别CHB患者的纤维化程度在临床极为重要。因肝活体组织检查存在创伤性、取样误差、重复性差等缺点,故肝纤维化的无创诊断是近年的研究热点和重点。本研究就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磁共振弹性成像、肝纤维化单一血清学标志物和肝纤维化血清学诊断模型对CHB患者肝纤维化诊断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其诊断肝纤维化的优缺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05—2015年凉山彝族自治州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生存时间及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四川省凉山州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相关信息,选取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中的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2005—2015年在凉山州接受抗病毒治疗且年龄≥ 15周岁的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共14 219例。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进行抗病毒治疗患者生存时间的单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研究对象的年龄为(36.10±9.41)岁,其中男性10 021例,占70.5%,感染途径以静脉吸毒为主(61.0%,8 678例);至随访观察终止时间,依然在治者10 001例(70.3%),死亡1 425例(10.0%);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 HR(95% CI值)=0.67(0.55~0.81)]、性感染途径[ HR(95% CI值)=0.67(0.56~0.79)],CD 4+T淋巴细胞计数在200~350[ HR(95% CI值)=0.41(0.35~0.47)]及≥350者[ HR(95% CI值)=0.28(0.24~0.34)],是死亡的保护性因素,而开始治疗时患者临床分期Ⅱ期[ HR(95% CI值)=0.70(0.58~0.84)],以及体重指数异常[ HR(95% CI值)=1.75(1.50~2.03)]是死亡的危险因素(以上 P值均<0.05)。 结论:早期进行抗病毒治疗对提高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应进一步加强HIV感染者/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相关知识宣传教育,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还可通过营养支持的方式,增强患者体质,从而延长其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随着IFN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应用时间的延长,它的远期病毒学应答、预防肝硬化及肝癌的疗效被许多研究所证实,预测其疗效的各种因素进一步被揭示。IFN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适应症扩大到非活动性慢性乙型肝炎,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此外,不少学者还探索了IFN和核苷(酸)类似物初治联合、经治联合、经治序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进一步提高了疗效。此文就IFN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我国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及时性分析(2011—2020)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2011—2020年我国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ART)及时性的变化。方法:选取2011—2020年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新诊断的HI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以我国ART标准调整的时间节点为依据,划分"2011—2013年"(治疗标准:CD4 +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μL)、"2014—2015年"(治疗标准:CD4 +T淋巴细胞计数≤500个/μL)、"2016—2020年"(治疗标准:全部HIV感染者均可接受ART)三个ART标准阶段,回顾性分析不同ART标准阶段ART及时性的变化。 结果:2011—2020年新诊断的HIV感染者共计1 100 135例,3个ART标准阶段启动治疗的中位时间分别为300、70和24 d。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与2011—2013年确诊的感染者相比,2014—2015年( HR=1.45,95% CI:1.44~1.46)和2016—2020年( HR=2.41,95% CI:2.40~2.42)确诊的感染者ART启动更快。 结论:2011—2020年我国HIV感染者ART治疗及时性得到显著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