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关节炎的孟德尔随机化分析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常见的关节慢性退行性疾病,是导致慢性疼痛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多项研究表明OA与许多因素存在因果关联,如细胞因子、代谢性疾病、营养物质、肠道菌群和生活行为等。危险因素包括肥胖、高血脂水平和骨矿物质密度等,保护因素包括使用保钾利尿剂和醛固酮拮抗剂、叶酸和精氨酸等。这些因素主要通过参与机体的炎症反应和物质代谢过程或通过改变负重关节的生物力学从而影响OA的进展。此外,OA的慢性疼痛症状、炎性因子的表达以及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使用可能会增加其他疾病的患病风险,如2型糖尿病、重度抑郁症和帕金森病。孟德尔随机化是一种探索疾病与危险因素之间因果关联的新方法,该方法利用遗传变异的随机分配模拟随机对照试验,使用与危险因素相关的工具变量与疾病进行分析,从而检验两者之间的因果关联。本综述纳入OA的孟德尔随机化相关研究,分析OA与代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骨骼肌肉系统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疾病、细胞因子、代谢组学、营养物质、肠道菌群、生活行为以及端粒长度和线粒体异质性之间的因果关联,对OA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生物信息学筛选唐氏综合征胎儿脑病变相关基因及信号通路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唐氏综合征(DS)胎儿脑病变相关基因及信号通路,探究其在DS神经病变发生发展中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回顾性研究。2021年12月从基因表达数据库下载数据集GSE59630,利用R软件筛选DS和正常胎儿脑组织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对其进行基因本体(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和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利用基因相互作用检索工具在线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确定核心模块及核心基因。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在3对22~33周龄DS和正常胎儿脑组织中验证神经退行性变相关核心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从DS和正常胎儿脑组织中共筛选出225个DEGs,其中18个为上调基因,207个为下调基因。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DEGs主要富集在神经发生、神经元凋亡、转录调控、线粒体能量代谢等过程,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DEGs与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有关,GSEA提示细胞凋亡、炎症反应在DS神经病变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根据PPI网络筛选出10个核心基因,主要与组蛋白乙酰化和转录调控相关。经组织验证,其中 RAB8A、TBP、TAF6表达变化趋势与芯片数据相一致。 结论:通过胎儿脑组织转录组学分析筛选出的核心基因及关键信号通路,有助于全面了解DS神经病变发生的分子机制,为探索DS神经发育异常和智力低下的临床诊断及治疗靶点提供了新的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2023年第10期导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起病较为隐匿且进行性发展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病理学特征主要是Aβ沉积及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导致神经原纤维缠结(NFT)形成。研究tau蛋白的脑内分布很有意义,但现有的tau蛋白示踪剂(如 18F-AV-1451、 18F-APN-1607)有较多脱靶结合的报道。本期报道的新一代tau蛋白示踪剂 18F-MK6240,具有较强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靶区结合较强,能显示AD患者脑内tau蛋白分布特征,且tau蛋白的沉积与认知功能相关(王惟一等)。 99Tc m-MIBI是传统的心肌灌注显像剂,本期有研究将其用于颈部肌张力障碍(CD)的诊断,较 18F-FDG PET/CT显像更为经济实用,充分体现了核医学功能显像的优势(王全鹏等)。更多内容欢迎登录本刊网站(https://www.cjnmmi.org)查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眼脑联动与神经精神疾病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眼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与脑具有高度的发育同源性和功能相似性,特别是细胞的组成、神经递质功能、血供等。通过对几种主要的神经发育性和退行性疾病,如孤独症、精神分裂症、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的眼、脑相关的研究结果进行系统回顾发现,在这些神经精神类疾病中眼和脑均存在广泛的功能及结构损害。但是将眼和脑视为一个整体进行的整合研究尚且不足。本文中进一步揭示了这一类将眼、脑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的困难、必要性和潜力,并提出了相应的基于人工智能的眼脑联动研究的基本研究框架,即眼脑联动框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大气细颗粒物不同组分的毒理学效应及其分子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大气细颗粒物(PM 2.5)是指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颗粒物,经由靶器官肺脏进入机体,可诱发多种不良健康效应(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和不良出生结局等)。PM 2.5具有组成的复杂性(可溶性/非可溶性成分和生物成分等)、来源的多样性和二次转化等特性,大量的流行病学和毒理学研究提示PM 2.5的不同组成在诱发不良健康效应时所涉及的毒理学作用机制存在差异。另外,PM 2.5作为载体,还存在多组分间的混合暴露和联合效应。本文对近几年大气细颗粒物不同成分暴露所涉及的毒理学作用机制及不同组分间的联合效应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主要包含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等,为PM 2.5不同组分暴露所引发的不良健康效应的防治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通过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改善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证明糖尿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存在相关性,两者有相似的病理生理过程和分子途径。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具有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潜力,特别是糖尿病相关的认知功能障碍。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是一种蛋白激酶,参与胰岛素途径、能量代谢、细胞增殖以及转录和翻译的调节。mTOR参与糖尿病和认知障碍的异常调节,并介导了GLP-1RA在治疗糖尿病中的作用。因此,mTOR可能是调节GLP-1RA改善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关键分子。该文就糖尿病相关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mTOR在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以及GLP-1RA通过mTOR改善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从而为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研究和早期防治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膜联蛋白A1与衰老及其相关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膜联蛋白A1(ANXA1)能通过影响炎症的发生,从而导致许多与衰老密切相关的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神经退行性病变、糖尿病等的发生发展。然而目前对于ANXA1参与的炎症性衰老机制研究还不够完善。本文就ANXA1与衰老及其相关性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Wolfram综合征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
编辑人员丨4天前
Wolfram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主要临床特征为尿崩症、糖尿病、视神经萎缩和感音神经性耳聋。绝大多数患者由 WFS1基因突变导致, CISD2基因可引起另一种表型特征的Wolfram综合征,称为Wolfram综合征2型。该病预后差,病死率高,60%的患者在35岁前死亡。虽然目前尚无有效的方法能够延迟、停止或逆转其进展,但规范的临床监测及支持性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现就Wolfram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诊断及新的治疗方法进行详细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脊髓性肌萎缩症的胚胎着床前遗传学检测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运动神经元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躯干和四肢近端为主的进行性、对称性肌无力和肌萎缩,人群携带率高,是儿科最常见的致死性神经肌肉病。单基因病胚胎着床前遗传学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PGT)可以有效预防SMA患儿的出生。为了规范SMA的PGT技术,由中国神经病学、儿科学和生殖遗传学专家组成脊髓性肌萎缩症胚胎着床前遗传学检测专家共识编写组,讨论和制定了本共识,供临床应用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铁死亡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铁死亡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细胞死亡方式,参与了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如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神经退行性疾病、肿瘤等.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a stroke,IS)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缺乏有效防治手段,而铁死亡参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oury,CIRI)过程,为治疗IS提供了希望.文章通过检索PubMed、万方、维普及CNKI等数据库近年来发表的相关文献后纳入50篇文章,从铁代谢、铁死亡的概念、机制和调控、铁死亡在CIRI机制中的作用以及抑制铁死亡的方法等方面入手,为探讨通过抑制铁死亡寻找潜在治疗IS的新策略的可能性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