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RT1调控BMSCs成骨分化与H型血管生成促进骨质疏松骨缺损愈合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通过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成骨分化与H型血管生成对老年骨质疏松状态下骨缺损愈合的作用,并探讨其具体分子机制.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小鼠骨组织中SIRT1表达的增龄性改变.使用SIRT1激活剂SRT1720与抑制剂EX527作用于BMSCs,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RT-qPCR)与Western blot检测成骨标志物以及促H型血管形成因子的表达变化,免疫荧光染色与Western blot检测上述过程中Wnt/连环蛋白β(β-catenin)信号通路变化.构建老年骨质疏松骨缺损模型,SRT1720与EX527作用的同时,分别给予Wnt信号通路抑制剂XAV939与激活剂CHIR-99021,Micro-CT、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Masson染色与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各组骨缺损区域新骨形成与H型血管含量差异.结果:小鼠骨组织中SIRT1表达呈现增龄性下调趋势.SIRT1能够促进成骨因子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矮小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和促H型血管形成因子slit同源物3(slit homolog 3,SLIT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并促进老年骨质疏松骨缺损区域内H型血管形成与骨再生,且上述作用由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介导.结论:SIRT1能够通过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BMSCs成骨分化与H型血管生成,进而促进老年骨质疏松小鼠的骨缺损愈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苦参及其炮制品对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小鼠TLR4/MyD88/NF-κB通路的调节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通过探讨苦参及其炮制品对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苦参炮制品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在持续高温高湿环境下,配合高糖高脂饲料及蜂蜜水,建立湿热型小鼠模型,进而通过自由饮用含3%葡聚糖硫酸钠(DSS)的蒸馏水,建立湿热型UC小鼠模型.实验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美沙拉嗪300 mg/kg)、生苦参组、麸炒苦参组、米泔制苦参组(均按5 g/kg剂量给药)、麦麸辅料组、米泔水辅料组,UC造模同时给予灌胃给药,连续10 d.每日观察小鼠的一般情况、体质量、粪便性状及隐血情况,进行一般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分,给药结束后处死小鼠,摘取结肠并测量长度,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病理切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 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以及结肠组织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RT-PCR)和 Western blot 法检测结肠组织中 Toll 样受体 4(toll-like receptor 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MyD88)、核因子 κB p65(nuclear factor-κB p65,NF-κB p65)mRNA 及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苦参及其炮制品组DAI评分降低;结肠长度缩短程度减小(P<0.01),结肠病变程度减轻,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减轻;血清中MIF、TNF-α、IL-6、IL-1β、IL-8含量降低(P<0.01),IL-10含量升高(P<0.01);结肠组织中 MDA 含量降低(P<0.01),SOD 水平升高(P<0.01);TLR4、MyD88,NF-κBp65 mRNA 及蛋白表达降低(P<0.01).麦麸辅料和米泔水辅料组较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麸炒苦参组、米泔制苦参组较生苦参组作用更明显(P<0.05,P<0.01).结论 苦参及其炮制品具有治疗湿热型UC的作用,经麸炒或米泔制后效果更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抗氧化应激、抗炎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肺损伤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脓毒症是一种因宿主对病原菌感染严重反应失调所致的以持续过度炎症和免疫抑制为特征的异质性较强的病理综合征[1]。宿主对脓毒症的反应涉及免疫细胞、细胞因子、补体系统、凝血级联系统、内皮反应及神经内分泌系统等多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2],这些因素综合作用可导致脓毒症的不同表现、进展及预后,继而给脓毒症的治疗和处理造成困难。在脓毒症引发的器官功能障碍中,肺部是最早且最易受累的器官[3],常表现为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肺损伤(sepsis-induced acute lung injury,S-ALI)。据报道,超过半数的脓毒症患者合并S-ALI,且病死率超过30%[4,5]。尽管对S-ALI的研究日益深入,但对其机制仍有待进一步了解。S-ALI疾病进程中的潜在机制涉及复杂的信号通路,本研究拟就此综述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CBS-RISE模式联合情景模拟演练在门诊急救培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门诊突发急症患者指来院门诊就诊时突发心血管事件等各种急症[1],需要先进行必要的紧急处置,拨打急救电话,并陪同护送至急诊室的患者[2]。调查发现,73.5%的院内患者突发急症地点在门诊[3],每1万门诊量发生突发事件的人次达1.18人次[2,4]。门诊突发急症患者可能比自主急诊就诊的患者病情更加复杂,需要综合管理[5]。由此可见,对门诊突发急症患者进行及时的救治至关重要。门诊护士是与患者接触最密切的人群,但往往急救知识不足、急救技能欠缺[6,7],因此提升门诊护士的急救综合能力显得尤为重要。CBS-RISE教学法以病案引导教学(case-based study,CBS)联合以文献为导向的自我学习(reference-induced self-education,RISE),是以案例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的一种创新型教学模式[8]。情景模拟演练具有仿真的特点,是真实工作场景的再现,可以锻炼特定方面的工作能力[9,10]。本研究将CBS-RISE模式联合情景模拟演练应用于门诊护士的急救培训中,旨在提高门诊护士的急救综合能力,加强患者的救护效果,现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致多发可逆性脑梗死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者男性,66岁,主因“左下肢活动不灵10 d,加重伴头晕1 d”于2022年9月8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0 d出现左下肢活动不灵,独自缓慢站立行走,步态不稳向左侧倾斜,未进行治疗,1 d前左下肢活动不灵加重,站立行走需要他人扶持,伴头晕,为持续性左右漂浮感,伴言语含糊,反应迟钝,自主性言语、行为减少,无复视,无肢体麻木。患者入院20 d前感冒,出现流涕,多汗,伴全身乏力,自行口服三九感冒颗粒后缓解。入院2 d前出现腹泻,每日约3~5次,呈稀水样便,无腹痛、发热,未予具体治疗。无药物过敏史。既往史:糖尿病、高血压病史8年,血压、血糖控制基本稳定。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一般体格检查无异常。神经系统检查:高级智能减退,计算力、近记忆力下降,构音障碍。眼震阴性,左侧中枢性面瘫,左下肢肌力Ⅳ级,左上肢及右侧肢体肌力Ⅴ级,肌张力正常,四肢腱反射消失,双侧指鼻、跟膝胫试验欠稳准,双侧巴宾斯基征阳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5分(面瘫1分+左下肢无力1分+双下肢共济失调2分+构音障碍1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肠道微生物来源石胆酸对脓毒症相关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肠道微生物来源的石胆酸(LCA)对脓毒症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5只C57BL/6J小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脓毒症组(Sep组)、粪菌移植组(Sep-fmt组),每组各5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构建脓毒症小鼠模型,Sham组仅行腹壁开关手术;Sep-fmt组于CLP后第2天给予粪菌液连续灌胃3 d;Sham组和Sep组根据体质量给予等剂量含10%甘油的无菌磷酸盐缓冲液连续灌胃3 d。采用粪便进行16S核糖体RNA(rRNA)测序分析并筛选出胆汁酸代谢差异代谢产物。然后将30只C57BL/6J小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6只)、脓毒症组(Sep组,12只)、LCA组(LCA-Sep组,12只),各组分别保证6只大鼠进行后续实验分析。LCA-Sep组在脓毒症造模之前给予100 mg/kg的LCA灌胃,连续5 d;Sham组、Sep组根据体质量给予等剂量溶媒连续灌胃5 d。采用粪便进行16S rRNA测序分析,观察各组小鼠死亡情况并进行临床严重程度评分(CSS)。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0水平并评估各组小鼠肝脏组织病理损伤。结果:Sham组、Sep组和Sep-fmt组小鼠各次级胆汁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01),且Sep-fmt组中LCA的增幅最大,故后续实验选取LCA对脓毒症小鼠进行灌胃。CLP术后24 h,Sham组小鼠无死亡,Sep组小鼠死亡4只,LCA-Sep组小鼠死亡2只;各组存活小鼠CSS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0 ± 0.0)、(3.5 ± 0.5)、(2.5 ± 0.5)分,F = 47.500,P < 0.001]。α多样性分析显示,3组小鼠肠道菌群丰富度[Chao1指数和基于丰度的覆盖估计值(ACE)指数]和多样性(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 = 8.766、8.766、9.704、10.994,P均< 0.05),且LCA-Sep组肠道菌群多样性高于Sep组(P均< 0.05)。β多样性分析显示,3组小鼠的菌群结构存在显著差异(H = 18.322,P = 0.001)。3组小鼠拟杆菌门的平均相对丰度分别为62.17%、11.10%、34.47%,变形菌门的平均相对丰度分别为10.99%、62.81%、40.58%。3组血清TNF-α、IL-6、IL-10及肝脏切片中TUNEL阳性细胞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 = 14.749、14.363、15.158,F = 131.688,P均< 0.001),且Sep组TNF-α、IL-6水平及肝脏切片中TUNEL阳性细胞数更高,LCA-Sep组IL-10水平更高(P均< 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Sham组M2巨噬细胞数表达较多,Sep组M2巨噬细胞数表达有所减少;给予LCA预处理后,LCA-Sep组小鼠肝组织M2巨噬细胞数表达较Sep组增加。结论:脓毒症可导致小鼠肠道菌群失调、炎症因子升高和肝细胞损伤;肠道菌群代谢产物LCA可以下调脓毒症小鼠肠道菌群中的潜在致病菌丰度,促进M2巨噬细胞的极化,减轻全身炎症水平和肝细胞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成人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临床特征、TH17/Treg细胞和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意义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究成人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sHLH)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TH17/Treg细胞、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意义,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 年4 月至2023 年3 月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82 例成人sHLH患者,入院次日统计其临床特征资料,并检测TH17/Treg细胞(TH17、Treg、TH17/Treg)、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19+、CD16+CD56+)水平.给予HLH-2004 治疗方案并随访 6 个月,根据治疗结果分为生存组(57 例)和病死组(25 例),比较两组入院次日TH17/Treg细胞、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进一步分析TH17/Treg细胞与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以及对成人sHLH患者病死的评估价值.结果 82 例成人sHLH患者均存在血β2 微球蛋白和血清铁蛋白升高,90%以上患者存在持续性不规则高热、浆膜腔积液、血细胞减少、肝功能损害等临床特征.入院次日、治疗 1 个月、治疗 2 个月、治疗 3 个月时生存组TH17、TH17/Treg水平均低于病死组,而Treg水平高于病死组(P<0.05);CD3+、CD8+T细胞水平低于病死组,而CD4+、CD16+CD56+淋巴细胞水平高于病死组(P<0.05).TH17/Treg细胞、淋巴细胞亚群各指标联合预测成人sHLH患者病死的AUCROC为 0.853(95%CI:0.758~0.922),均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P<0.05).结论 成人sHLH患者的临床特征复杂多样,存在明显TH17/Treg免疫功能紊乱、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功能失调,TH17/Treg细胞、淋巴细胞亚群各指标联合预测成人sHLH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PM2.5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模型小鼠肝淋巴生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研究大气细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 2.5,PM2.5)暴露对C57BL/6J小鼠和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模型小鼠肝淋巴生成的影响,为防治PM2.5暴露所致肝损伤提供新靶点.方法 将4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PM2.5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模型组(MAFLD组)和PM2.5-MAFLD组.MAFLD组和PM2.5-MAFLD组小鼠连续12周给予高脂饲料,其余两组给予普通饲料.从13~16周,PM2.5组和PM2.5-MAFLD组小鼠通过气管滴注法进行PM2.5染毒(每周2次);其余两组小鼠同时通过气管滴注法滴注生理盐水.末次PM2.5染毒结束24 h后将实验动物处死.测定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酸(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水平;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评估肝淋巴LYVE1表达水平;测定肝氧化应激指标(4-HNE和T-GSH/GSSG)水平;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肝淋巴生成标志蛋白(PROX1和LYVE1),淋巴生成调节蛋白VEGF-C和淋巴连接蛋白VE-cadherin的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 PM2.5染毒显著增加了 MAFLD组小鼠血清AST和ALT水平,显著降低了肝组织PROX1、LYVE1和VEGF-C蛋白表达水平,增加肝4-HNE水平和降低了肝T-GSH/GSSG水平(P<0.05).然而,PM2.5染毒并没有显著影响C57BL/6J小鼠血清AST和ALT水平、肝组织中 PROX1、LYVE1、VEGF-C 和 VE-cadherin 的蛋白表达水平及肝的 4-HNE 和 T-GSH/GSSG(P>0.05).结论 PM2.5染毒能显著加重MAFLD小鼠肝的氧化损伤,并且能通过降低肝VEGF-C减少肝淋巴生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从虚、热、湿、瘀、郁论治溃疡性结肠炎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溃疡性结肠炎病因较为复杂,常虚实夹杂、寒热错杂、多因素相互作用.本病病机关键在于虚、热、湿、瘀、郁,其中正虚为发病之本,其病理演变为气郁、热结、湿阻、血瘀,活动期主要病机为肠道湿热或肝脾不和,缓解期主要病机为脾虚湿蕴、脾肾阳虚或寒热错杂.临证遣方用药时首先辨析病情急缓及分期,再根据病情特点辨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以补益脾肾、平调寒热、清热化湿、活血化瘀、疏肝开郁.临床中应紧抓虚、热、湿、瘀、郁病机,辨证施治,灵活用药,方可收获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益母草碱调节IRE1α/TXNIP/NLRP3信号通路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究益母草碱调节IRE1α/TXNIP/NLRP3信号通路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益母草碱低剂量组、益母草碱高剂量组、联用HY-N2485组(高剂量益母草碱+NLRP3激活剂).检测大鼠肺功能;血气分析仪检测氧分压(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ELISA法检测肺泡灌洗液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检测肺组织干湿比;检测肺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HE染色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形态;Western blotting检测肺组织中IRE1α、TXNIP、NL-RP3、Caspase-1、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肺组织形态有明显损伤,PEF、FVC和FEV0.3/FVC水平、PaO2、OI水平、肺泡灌洗液IL-10水平、肺组织CAT和SOD活性降低,PaCO2水平、肺泡灌洗液 IL-1 β、IL-6、TNF-α 水平、肺组织病理评分、肺组织 MDA 含量、IRE 1 α、TXNIP、NLRP3、Caspase-1、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益母草碱低、高剂量组大鼠肺组织损伤明显减轻,PEF、FVC和FEV0.3/FVC水平、PaO2、OI水平、肺泡灌洗液IL-10水平、肺组织CAT和SOD活性升高,Pa-CO2水平、肺泡灌洗液IL-1β、IL-6、TNF-α水平、肺组织病理学评分、肺组织MDA含量、IRE1α、TXNIP、NL-RP3、Caspase-1、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HY-N2485可减弱益母草碱对ARDS大鼠的改善作用(P<0.05).结论 益母草碱可降低ARDS大鼠炎症和氧化应激,减轻肺组织损伤,改善肺功能,可能与抑制IRE1α/TXNIP/NLRP3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