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益母草碱改善三氯化铝所诱导阿尔茨海默病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探讨益母草碱对灌胃三氯化铝(AlCl3)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小鼠的学习认知水平的影响作用并研究其机制.方法 60只C57小鼠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对照组、AlCl3模型组、吡拉西坦阳性对照组、益母草碱高、中、低剂量给药组.小鼠灌胃AlCl3建立AD模型,阳性对照组与益母草碱治疗组每天接受药物灌胃进行干预.50 d后,利用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之后检测小鼠脑组织MDA、SOD、T-AOC及GSH-Px含量变化;测定脑组织中TNF-α、IL-6及IL-1β表达水平;脑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观察益母草碱性对阿尔茨海默病小鼠病理损伤的影响.结果 益母草碱明显减少了小鼠逃避潜伏期(P<0.05)和穿越次数(P<0.05);能显著降低神经元的损伤和抑制神经元的丢失;同时可抑制脑组织MDA生成(P<0.01),提高SOD、GSH-Px及T-AOC等活力表达(P<0.01);有效降低脑组织中TNF-α、IL-6及IL-1β等抗炎因子含量(P<0.01).此外,益母草碱还能提高小鼠脑内Nrf2与HO-1蛋白表达水平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益母草碱能有效改善AD小鼠认知功能障碍,其主要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Nrf2/HO-1通路活化提高小鼠脑组织抗氧化应激水平等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益母草碱在炎症相关性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益母草碱(leonurine,SCM-198)是中药益母草(Herba Leonuri,HL)活性成分之一,现已能人工合成.最新研究证实其在多种炎症相关性疾病动物模型中具有抗炎作用.其核心机制为下调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κB,NF-κB)活性,进而抑制PI3K/Akt、MAPK、ERK、JNK等通路磷酸化,或上调Nrf2通路活性,最终下调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IL-1β、IL-2、IL-6、IL-8、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趋化因子、黏附分子等炎症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等.由于益母草碱展现出广泛作用于全身多器官系统、给药方便、安全有效等特点,因而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主要综述了益母草碱在全身多个器官系统炎症相关性疾病的基础研究进展,以期为炎症相关疾病的研究和临床转化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益母草碱通过调节HMGB1/RAGE信号通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的改善作用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研究益母草碱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胰腺损伤的影响,并基于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信号通路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胰胆管注射5%牛磺胆酸钠构建SAP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低剂量益母草碱组(8 mg/kg)、高剂量益母草碱组(16 mg/kg)、HMGB1过表达组(8 μg/kg)、高剂量益母草碱+HMGB1过表达组(16 mg/kg益母草碱+8 μg/kg HMGB1),每组14只;另取14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各组大鼠腹腔或尾静脉注射相应药物或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5 d.末次给药后,检测大鼠血清中淀粉酶(AMS)、脂肪酶(LPS)水平;观察其胰腺组织病理损伤;检测其胰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以及HMGB1、RAGE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低、高剂量益母草碱组大鼠胰腺组织结构逐渐恢复、炎症细胞浸润逐渐减少,病理损伤评分和AMS、LPS、TNF-α、IL-6、MDA水平以及HMGB1、RAGE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SOD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高剂量益母草碱组改善效果更明显(P<0.05);HMGB1过表达组大鼠胰腺组织病理损伤加重,除SOD水平显著降低外,其余各指标均显著升高(P<0.05).HMGB1过表达可减弱高剂量益母草碱对SAP大鼠上述指标的改善效果(P<0.05).结论 益母草碱可能通过抑制HMGB1/RAGE信号通路激活来减轻SAP大鼠的胰腺损伤和胰腺组织的炎症反应、氧化应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益母草碱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大鼠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研究益母草碱(LEO)调节Ras同源基因家庭成员A(RhoA)/Rho相关卷曲螺旋形成的蛋白激酶(ROCK)信号通路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大鼠的改善作用.方法 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HBZY-1,随机分为对照组、增生组[100 ng·mL-1脂多糖(LPS)]、低浓度实验组(100 ng·mL-1 LPS+5 μmol·L-1 LEO)、高浓度实验组(100 ng·mL-1 LPS+10 μmol·L-1 LEO)和联合处理组(100 ng·mL-1 LPS+10 μmol·L 1 LEO+10 nmol·L 1 RhoA 激活药U46619).以细胞计数试剂盒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将60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低剂量实验组(10 mg·kg-1 LEO)、高剂量实验组(20 mg·kg-1 LEO)和联合组(20 mg·kg-1 LEO+10 mmol·L-1 U46619),每组12只.用考马斯亮蓝法检测大鼠24 h尿蛋白含量,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大鼠肾组织中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4水平,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肾组织RhoA和ROCK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在细胞实验中,对照组和增生组的HBZY-1细胞增殖活性(光密度值)分别为0.32±0.03和0.70±0.07,细胞凋亡率分别为(9.23±1.04)%和(1.64±0.22)%,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动物实验中,正常组、模型组、低剂量实验组、高剂量实验组和联合组的24 h尿蛋白含量分别为(21.45±2.28)、(127.38±14.70)、(120.85±13.34)、(43.15±6.68)和(96.20±10.63)mg,TNF-α 水平分别为(0.27±0.05)、(1.58±0.16)、(1.56±0.16)、(0.44±0.05)和(1.03±0.10)ng·mL-1,IL-4 水平分别为(0.17±0.02)、(1.24±0.12)、(1.20±0.12)、(0.29±0.03)和(0.87±0.09)ng·mL-1,RhoA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27±0.03、0.78±0.08、0.76±0.07、0.34±0.03 和0.72±0.07,ROCK1 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 0.22±0.02、0.85±0.09、0.83±0.08、0.41±0.04 和0.75±0.08,联合组的上述指标与高剂量实验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LEO可能通过下调RhoA/ROCK信号通路对大鼠PNS起到改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基于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评价地黄不同入药形式制千金黄连丸质量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综合评价地黄不同入药形式制千金黄连丸(Qianjin Huanglian Pills,QHP)的质量.方法 建立地黄不同入药形式制QHP的HPLC指纹图谱,通过多元统计分析及2种环烯醚萜苷类成分(梓醇、益母草苷)、5种生物碱类成分(黄连碱、表小檗碱、药根碱、小檗碱、巴马丁)、5种糖类成分(果糖、葡萄糖、蔗糖、棉子糖、水苏糖)定量分析对30批地黄不同入药形式制QHP的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30批QHP样品指纹图谱相似度较高,采用SPSS 19.0和SIMCA-P14.1软件对黄连丸19个共有峰峰面积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30批样品可按鲜地黄连丸、鲜干黄连丸、生地黄连丸明显分为3类;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标记了黄连丸中8个差异性成分,分别为峰1、6、15(表小檗碱)、3、4、2(梓醇)、16、9.含量测定结果表明,2种环烯醚萜苷类成分梓醇、益母草苷总含量顺序为鲜干黄连丸>鲜地黄连丸>生地黄连丸,5种生物碱类成分总含量顺序为生地黄连丸>鲜地黄连丸>鲜干黄连丸,5种糖类成分总含量顺序为鲜地黄连丸>鲜干黄连丸>生地黄连丸,棉子糖和水苏糖的含量均值顺序为鲜地黄连丸>鲜干黄连丸>生地黄连丸,提示鲜地黄连丸、鲜干黄连丸中梓醇、益母草苷、棉子糖、水苏糖含量较高,鲜地黄连丸、鲜干黄连丸中生物碱类成分含量略低于生地黄连丸.结论 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QHP的定性定量分析;研究结果可为完善QHP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益母草碱调节Fas/FasL信号通路对乳腺癌细胞恶性生物行为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探讨益母草碱(Leonurine,Leo)对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凋亡、细胞周期进展以及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 4T1 乳腺癌细胞,将细胞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益母草碱低、中、高浓度组(Leo-L组、Leo-M组、Leo-H组)、益母草碱高浓度+转染短发夹RNA慢病毒阴性对照组(Leo-H+sh-NC组),益母草碱高浓度+转染Fas短发夹RNA慢病毒组(Leo-H+sh-Fas组).使用不同浓度的益母草碱(10~160 mmol/L)处理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筛选最佳实验浓度;通过Transwell小室法评价细胞的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进展;Western blot检测N-cadherin、Vimentin、Fas、FasL表达,建立荷瘤小鼠模型评价益母草碱对乳腺癌移植瘤生长的影响.结果 使用浓度为 10~160 mmol/L的益母草碱处理细胞 12 h,4T1 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半数抑制浓度(IC50 值)为(53.61±1.729)mmol/L,选择10、20、30 mmol/L为后续实验浓度;与Control组相比,Leo-L组、Leo-M组、Leo-H组 4T1 细胞的增殖活力、迁移率、G2/M期细胞比例及S期细胞比例、N-cadherin、Vimentin表达显著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G0/G1 期细胞比例、Fas、FasL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Leo-H+sh-NC组相比,Leo-H+sh-Fas组 4T1 细胞的增殖活力、迁移率、G2/M期细胞比例及S期细胞比例、N-cadherin、Vimentin表达显著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G0/G1 期细胞比例、Fas、FasL表达显著降低(P<0.05);益母草碱可以抑制乳腺癌移植瘤的生长(P<0.05).结论 益母草碱可以抑制乳腺癌细胞恶性生物行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Fas/FasL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东营市戈武益母草与市售益母草质量比对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多方面评价、比较东营地产的戈武益母草与市售益母草的质量.方法:针对3个产地的戈武益母草与15批市售益母草,从植株形态、果实特性评价其外观质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盐酸水苏碱与盐酸益母草碱的含量,采用自动定氮仪法测定其氮元素的含量,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ICP-MS)测定其磷元素的含量.结果:市售益母草直径0.2~0.5 cm,盐酸水苏碱含量0.43%~1.80%,盐酸益母草碱0.062%~0.278%;戈武益母草直径0.8~1.5 cm,盐酸水苏碱含量为0.82%~2.45%,盐酸益母草碱0.203%~0.374%;戈武益母草中氮、磷、钾含量高于市售益母草,生理元素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钾、钙、镁、钠.市售益母草与戈武益母草的果实千粒重基本一致.结论:与市售益母草比较,戈武益母草植株高大、粗壮,果实体积大、发芽率高;戈武益母草中盐酸水苏碱与盐酸益母草碱的含量高于市售益母草;戈武益母草中氮、磷营养元素与生理元素的含量较高,具有显著优势,适合推广种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益母草注射液水溶性总生物碱对产后子宫复旧中子宫收缩活动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探究益母草注射液水溶性总生物碱(YITA)对产后子宫复旧的影响.方法 采用药物法建立豚鼠流产模型,灌胃0.17 g·kg-1 YITA,记录产后豚鼠出血量和测定血清E2、P含量,计算测定子宫系数并和检测子宫组织中NO、ET-1、Ca2+钙含量;采用豚鼠制备离体子宫模型与在体子宫模型,前者给予YITA 0.05、0.1、0.2 mg·mL-1,后者肌内注射YITA 10、20、40 mg·kg-1,采用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记录子宫平滑肌(Uterine smooth muscle,USM)收缩活动力、频率和张力的变化.结果 YITA灌胃可显著降低子宫系数(P<0.001)、子宫组织中NO含量和血清P含量(P<0.01),显著提高ET/NO比值(P<0.001);有增加子宫组织的Ca2+含量的趋势(P=0.0501<0.1).离体USM实验中,50、100 mg·L-1的YITA能够显著提高豚鼠USM收缩活动力(P<0.05),200 mg·L-1的YITA能够显著降低豚鼠USM收缩最小值(P<0.05);在体USM收缩实验中,YITA可增强USM收缩活动,40 mg·kg-1的YITA能够显著提高豚鼠USM收缩活动力和频率(P<0.05);10 mg·kg-1的YITA能够显著提高豚鼠USM收缩频率(P<0.05),对活动力有提高趋势(P=0.0569<0.1);20 mg·kg-1的YITA对频率有提高趋势(P分别为0.0898、0.0699,<0.1).结论 YITA具有促进子宫复旧作用,机制与调节ET/NO平衡和直接促进USM收缩有关,YITA是益母草注射液缩宫止血治疗产后出血和子宫复旧的有效物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益母草碱调节Akt/MDM2/p53信号通路对脑胶质瘤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目的 观察益母草碱调节蛋白激酶B(Akt)/双微体同源基因2(MDM2)/p53 信号通路对脑胶质瘤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2022 年3-9 月于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实验室进行实验.采用CCK-8 法测定不同浓度(0、0.4、0.8、1.2、1.6、2.0 mmol/L)益母草碱处理的小鼠脑胶质瘤细胞GL261 存活率并筛选出其最佳作用浓度.体外培养GL261 细胞并随机分为对照组、益母草碱组、益母草碱+SC79(Akt激活剂)组,以益母草碱1.6 mmol/L和5 μmol/L的SC79 分组处理后,采用蛋白免疫印记法检测各组细胞Akt/MDM2/p53 通路相关蛋白表达;采用CCK-8法、流式细胞术、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侵袭情况.构建颅内胶质瘤小鼠模型30 只并随机分为对照组、益母草碱低剂量组、益母草碱中剂量组、益母草碱高剂量组及益母草碱高剂量+ SC79组,分组处理后以 TUNEL染色检测各组小鼠颅内胶质瘤细胞凋亡情况;以免疫印记法检测各组胶质瘤组织 Akt/MDM2/p53 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1)细胞实验:与对照组比较,益母草碱组细胞凋亡率、p53 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存活率、迁移率、侵袭数、p-Akt/Akt与p-MDM2/MDM2 降低(P<0.05);与益母草碱组比较,益母草碱+ SC79 组细胞凋亡率、p53 蛋白表达降低(P<0.05),存活率、迁移率、侵袭数、p-Akt/Akt与p-MDM2/MDM2 升高(P<0.05).(2)动物实验:与对照组比较,益母草碱组胶质瘤组织细胞凋亡率、p53 蛋白表达升高(t/P =20.076/<0.001、7.486/<0.001),p-Akt/Akt与p-MDM2/MDM2 降低(t/P =11.769/<0.001、7.579/<0.001);与益母草碱组比较,益母草碱+SC79 组胶质瘤组织细胞凋亡率、p53 蛋白表达降低(t/P =18.328/<0.001、7.359/<0.001),p-Akt/Akt与p-MDM2/MDM2升高(t/P =9.640/<0.001、5.529/<0.001).结论 益母草碱可通过抑制Akt/MDM2/p53 信号而抑制脑胶质瘤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在小鼠体内生长,并诱导其凋亡,最终抑制其恶性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益母草碱可溶性微针的制备与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目的:采用经皮给药方式而避免首过效应,研制益母草碱可溶性微针.方法:制备含益母草碱的普通可溶性微针(CDMNs)和针体载药微针(TDMNs),测试力学强度并评价穿刺性能,研究微针的体外溶出和在模拟皮肤中的药物释放行为,进而考察微针在体内的溶解行为和经皮给药释放规律,最后对微针的皮肤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TDMNs和CDMNs的针形均完整饱满,并实现药物剂量和药物分布可控;每根针体承受 0.14 N的压力,有足够强度刺入皮肤;CDMNs中药物的体外溶出高于TDMNs,然而在模拟皮肤中的药物释放率却低于TDMNs;微针能提高益母草碱的皮肤吸收,其中TDMNs的吸收率达到约 63%,是CDMNs的 2倍左右;微针作用后的皮肤在5~6 h后完全愈合,而且未发现明显的红肿现象.结论:建立了益母草碱可溶性微针给药体系,为其经皮给药制剂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